1.1 工程概况
尾燕山隧道为分离式特长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59+840~ZK62+950,长3110m,最大埋深约333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59+830~YK63+020,长3190,最大埋深约330m,该隧道位于第9、第10合同段内,左右幅均以K61+835为界,其中位于第9合同段的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59+840~ZK61+835,长1995m, 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59+835~YK61+835,长2005m。第10合同段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61+835~ZK62+950,长1115m, 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61+835~YK63+020,长1185m。
1.2 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
位于册亨县巧马镇境内,隧道进口出口附近有X666公路通过,交通较方便,隧道横穿山体,进、出口位于斜坡地带,进口纵向较陡,出口较缓。隧道区附近海拔1238~。
地质818m,相对高差420m;植被发育,多为灌木。属于构造侵蚀低山地貌。
1.3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地区处于北盘江、南盘江分水岭地段,隧道进口属于北盘江水系,隧道出口属于南盘江水系。隧道通过段无常年性地表径流通过,雨季产生的坡面流多沿冲沟排出隧道区。隧道进口下方为巴金河通过,常年水位903.20m,属北盘江水系,低于隧道设计高程。对隧道无影响。隧道出口位于山间冲沟边缘,枯水期无水,雨季为附近地段地表水汇集排泄通道,最大洪水位高程为861.50m,低于隧道出口高程0.5m,对隧道有一定影响。
1.4 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绘及钻探。在进口处见坡积块石,厚约3.0~13.0m,隧道进口处于堆积体后段,厚3.0~5.0m为覆盖层堆积体,在其前缘见明显鼓丘。堆积体为褐黄色块石土,块径为20~80cm,稳定性较差,堆积体在原生基岩面上松散堆积,加之与原基岩接触面向河谷方向倾斜,在雨水的浸蚀作用下,进一步软化滑面,使岩堆体失稳,岩堆体对隧道进口影响较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