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

2020-01-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5月 第23卷第3期 东岳论丛 YueTribune May.-2002 Ⅷ.23 No.3 企,IV,-.*t-购后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 陈 志 军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l00) [关键词】并购管理;协同效应;并购后整合 [摘要]实现协同效应,是企业井购后整合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并购预期和舟司战略目标的基础。但 由于人们对井购、井购后整合及实现协同效应的内在逻辑缺乏深剖的理解和把握,片面地理解和追求协同效 应,导致了井购过高的失败率。要全面实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首先应从概念上和逻辑上有一十正确的理解, 其波要准确地确定协同的机会,构建和完善协同的技能,并创造适宜协向的氛图。 [中国分类号]F124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2_)03—0042—03 现丁2+2<4的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并购后的协同欢应 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并购后整合过程的起点和基础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要点加以把握: 1 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包括三个层面 近几年来,国际范围内企业并购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并购的规模、范围和性质都出现丁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 并购成为壮大公司实力、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战略目 标的空前重要的手段。在我国,并购与重组受到了企业和 政府热情的关注和积极的实践,希望并购成为实现扩张和 摆脱困境的有救途径。然而实践表明,国内外企业并购的 失败率都很高=尤其是从近几年我国企业并购管理的实 际情况看,许多企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丁并购的谈判与交 易上面,而对于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成败及企业战略 成败的并购后整合问题则关注不多,导致并购后控制不 力、投人资源被浪费,甚至将优势企业拖垮。究其原因,与 ^霄1片面理解和追求协同效应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缺乏 理论的指导,人们对并购、并购后整合及实现协同效应的 内在逻辑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只能凭感觉、凭权威开 从概念看,协同效应(S ̄rnergy)是指使并购后新公司 的整体效益大于参与并购各方独立运作之和的效应,其实 质是通过活动和资源的关联与共享,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 范围经济效益。战略管理之父伊戈・安索夫(Igorm, ̄off) 形象地将协同救应描述为2+2=5。【 J一个企业创造价值 的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Primary activities)和支持活动 (Support actlvitie ̄)两大类 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向内后勤 (Inbound Logistics)、生产作业(Operations)、向外后勤(Out— txxmdlogistics)、营销与销售(Marketing and sa1皓)以及暇 务(servio苍);支持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Firm infrastruc— tttt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Fesource mBm m∞t)、技术 开发(Technok ̄"development)和采购(Prcxalrernent)。 并 购后关联与共享的范围不仅应包括新公司各战略业务单 位(SBUs)的各种基本活动,而且应包括各种支持活动;不 仅应包括各种有形资产,而且应包括隐形资产及企业外部 展工作。因此,正确理解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并在此基础 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协同效应,对于实现并购预期和公司 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并购后协同效应的界定 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具有扳重要的战略价值,如果不能 实现协同效应,载意味着双方的资源、能力投有实现共享, 就意味着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企业的并购战略自然 关系两个方面。目前,人们大多只注意到了有形资产的协 同,而误解了隐形资产的协同,同时忽视丁企业外部关系 的 同=实际上,价值链(va【Lie chain)所涉及到的各种有 形资产的协同,只是公司并购后整台应当实现的最基本的 同,虽然极具价值,但极易被他人效仿,并不能为公司提 供持久的优势。而企业外部关系(包括并购后新公司对参 无从落实.基于并购战略的公司整体战略肯定会受到不良 影响,所 ,实现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后整合最基本的目 标,是实现并购预期和公司战略目标的基础。相比而言, 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其它目标比如再造业务流程、构建核心 能力等,都是在协同效应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 然而,协 同效应在我国企业界至今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这直 接导致丁不理想的并购以及并购后整合的不力。从并购 与并购各方的客户、供应商、股东、债权人、贷款人、员工及 社医的关系)的协同决定着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发 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并购后新公司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后整台的实际结果看,只有授少数企业达到了2+2=5的 理想境界,有些企业只实现了2+2=4,还有不少企业出 因而必须加以重视 与此同时,品牌名称、顾客认知度、技 术专长、企业文化等稳形资产由于是公司所独有的,可为 【收稿日期]2002—02—27 [作者简介]陈志军(1965一),男,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4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公司所有业务单位服务,甚至可以按照新的方式进行组合 说是眼前)公司财务业绩的改进或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的 或应用,为新公司带动新的(有可能是非相关的)产业增长 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双方隐形资产的协同是企业在井购 后获得独特竞争优势的根本性的来源。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有强大的隐形资产。不同 企业的隐形资产的价值差别很大,隐形资产的带动能 和 孵化能力当然也极不相同 有些企业的(部分)隐形资产 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有些企业的隐形资产根 本就形成 了桉心竞争力: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同题是, 把隐形资产的 同所“可能 产生的竞争优势误解成了“一 定”产生的竞争优势 以致于大大地高估“名牌”的带动能 力和孵化能力,以为 管什么产业,只要配上公司的“知名 品牌”或“驰名商标”,产品就有市场就有销路+因而盲目地 发展相关的甚至是非相关的多元化产品。有的企业以无 形资产控股并购一个弱势企业后,忽视被并购企业的产品 质量控制,使质最差的甚至是不合格的“名牌”产品损害了 并购方辛辛苦苦儿十年积累起来的品牌资源。岂不知,就 是西方优秀的国际企业,自|980年代以来基本上只进行 相关性的并购,轻易不用其隐形资产去带动或孵化非相关 的产品。 2.要警惕出现负的协同效应 在近几年的公司实践中,的确有不少企业的经理人员 权利与利益。人们通常所说的杠杆收购和绝大多数公司 重组的形式,如售出、分立等资产剥离的形式,溢价购回、 停滞协议、反接管条款修订、代表权争夺等公司控制的形 式,以及交换发盘、股票回购、转为非上市公司等所有权结 构变更的形式,都属于“价值聚集”。 价值创造(value creaticm) ̄ll是完全不同的情形。从最 般的意义上说,价值创造是把公司看作一个能力的集 一合,企业的各种能力综合起来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 值,并以此决定公司的竞争位势;在同一个行业中,创造价 值越大的公司,就具有越强的竞争优势。如图1所示: 图1 价值创造的一般过程 并购情况下的价值创造则是参与并购的双方管理人 员和其他员工同心协力、相互作用+促进和实现扩大丁的 企业能力的转移与重组,是一种从根本上改善公司产出的 长期性行为。如图2所示: 过分看中了协同效应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追求协 同效应而结果适得其反 除了上述对 同效应的理解有 偏差这个原因以外,忽视协同成本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 因。实际上,协同效应不仅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有可能 很大,大到是足 令并购失败的程度。协同效应的成本可 图2并购情况下的价值创造过程 能是为了共享资源,并购后新公司内各业务单位必须在作 业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及解决同题等方面进行协调,从而 产生时同、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协调成本(C∞【of co-ordi— rmtic ̄);也可能是共享一项活动时要求按某种一致的方式 运作,而这种方式计所涉及的任一业务单位都不是最佳的 价值创造的目的不在于改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构, 而在于通过企业能力的重组与整告来创造新的的价值增 量。因此,协同效应是价值创造的结果,只有当参与并购 的双方公司的要素及能力整合使得新公司的竞争优势得 以上升、并相应地改进公司的业绩时,协同效应才会发生。 这是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得以实现的最为根本的内在逻辑。 只有从这样的逻辑上去理解协同效应,只有从这样的逻辑 上去营造双方能力转移与整合的氛围,去识别协同的机 会,去构建协同的技能,能够创造更强竞争优势的协同效 应才能实现 方式,因而产生妥 成本(Cost of cvm ̄prcrmise),例如,当各 业务单位的产品规格 重量、交货周期及对交货时间的敏 感性大不相同时.共享同一个后勤系统就可能导致每一业 务单位都不适合的情况,共享的效益就会丧失殆尽;还有 可能是共享使某一业务单位出于与其他业务单位的关联, 而对竞争对手的变化难以作出快速反应,因而产生刚性成 本(Cost of inflexibility)。 由此可见,协同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进行 有效的整合.那么不仅正的协同效应有可能很低,而且有 可能产生负的协同效应 比如双方企业文化不协调,就会 二、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实现 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固然是重要的, 但对于参与并购的公司双方来说 实现协同效应具有更现 实的意义。为了实现协同效应,不仅需要识别协同的机 会,而且需要构建协同的技能,还要确定具体的协同活动 的边界。 1.准确地识别协同的机会 导致员工的对立情绪。如果人力资源整合不力,则必然会 降低工作效率: 3.实现并购后协同效应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 过程 并购后双方协同的机会在双方鉴定并购协议之前就 是有所认识的,但对如何实现协同效应往往考虑不多。协 同效应不是企业并购后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的,而是需要具 备一定的条件和机会。然而在许多企业那里,协同的机会 往往被总部管理人员过分热情的追求所夸大,认为实现协 同是他们自己的天职,不相信或想不到业务单位的管理人 员也能实现公司范围内的协同效应,不仅高估协同的收益 和低估协同的成本,而且不注意发挥业务单位管理人员的 积极性。实际上.业务单位的管理人员并不一定是盲目和 无能的,只要公司 部的经营哲学为业务单位的管理人员 所肯定和推崇,只要公司总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 台理且富于激励效率,许多协同机会并不需要总部出面即 可实现 这样,就可以把并购后协同的机会分为两种类 43 从公司实践来看.有的并购的确能够创造价值,但也 有的并购不能创造价值:菲利普・暗斯佩斯劳(Philippe C Haspes/agh)和戴维・杰米逊(David B Jemison)把不能创 造价值的 情况叫作“价值聚集(value capture)”:L 3 3它是指 公司的价值从原来的股东或利益相关者那里聚集到合并 后的新公司那里。靳公司的价值的确是增加了,但从社会 来看,价值只是发生丁转移,而并未在邑量上发生变化。 价值聚集是一种一次性的交易活动,其直接目的并不是交 易结束后企业能力的重组与整台,而是短期的(更准确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型:一是不需要公司总部出面即可实现的机会,实际上就 是仅依靠天然的自利机制(A rmtursal self-interests way)即 可实现的协同机会;二是只有公司总部才能宴现的机会, 安德鲁・坎贝尔(Andrew Campd1)和迈克尔-顾尔德 (Michael Coold)称之为“母合机会(Parenting oppormni t )-ol41母合机会可进一步细分为洞察的机会、评价的机 会、激励的机会和实施的机会.如图3所示: 图3母合机会模型 资料来源:Andrew Campell and Michael Godd,Syner :why lJnk ̄between busine ̄Ullits often fail and how to ln&ke them work Cap6tone Publishing Limired,Oxford Cen— tel"forIrmovation Oxford.1998 64. 应当说,当且仅当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时,母合机 会才存在:第一个条件是并购后的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之 间存在着以天然的自利机制所不能实现的关联效益.第二 个条件是公司总部能够帮助业务单位获得这种效益。 2.构建和完善协同的技能 具备了协同与母合的机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得协 同效应,还需要公司总部构建协同的技能(Synergy skills)。 从近几年我国企业并购后运作的总体情况看,许多企业协 同技能中 人治”的成分有余而“法治”的成分不足;经验性 的成分有余而科学性的成分不足;既缺乏实现协同的组织 机制,也难以开发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就使得并购后新 公司的整体运作境界不高,甚至在长时间内貌合神离,不 能解决“两张皮 的问题。 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应构建程序化的和非程序化的 两类协同技能:程序化的协同技能是一种事先设计好的 机制(A well grooved ixlecha血∞1),当遇到跟以前类似的协 同问题时,就采取根据以前经验设计的方式方法来处理。 非程序化的协同技能则是并购后在事先设计好的机制不 起作用的新的协同机会面前,由卓越领导人开发的新的工 作方式和组织技能。 构建程序化的协同技能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 横向的组织机构,由双方管理和业务技术人员组成协调委 员会或项目团趴。比如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建立的 “工作小组”、佳能公司(Canon1成立的“任务小组”和“项目 团队”、火星公司(Mars)的“建议小组”、白面包公司(whit— br翰d)的“服务中心”等等,都是这种协同机制。由这样的 机构来识别协同机会,制定宴现协同的政策和措施。二是 采取攒向的人力资源措施,比如业务单位之间的人员轮 换、跨业务单位的论坛和会议等等。三是建立战略计划及 激励的攒向系统=程序化的技能有许多优点,最重要的 是,因为它是以前曾经运用并取得经验的做法.所以总部 管理人员对实施协同熟悉而充满信心;各有关业务单位的 经理也有章可循,对实施协同的利益得失有清楚的了解, 驾轻就熟.因而能自觉地贯彻总部的意图。 创造新的协同机制及新的母合技能绝非易事,如果没 44 有卓越领导人的领导,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这种卓越领导 人不一定是公司总部经理,通常情况下由某业务单位的经 理出任,也可以由来自公司外部的管理专家担任。这个人 一定要熟悉协同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及每一个方面;既 要了解赞成协同的意见,也要了解反对协同的意见;必须 了解与协同有关的经理人员的所思所想,能预料到他们在 未某协同中的利益得失;同时,他还必须受到相关经理人 员的尊敬.并且乐意为此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3.创造适宜协同的氛围 并购后的协同效应不是在真空中实现的,而是双方所 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双 方企业文化有着巨大差异(这是常见的情形)且相互排斥 (这也是常见的情形)的情况下.冲突在所难免。德国的戴 姆勒一奔驰公司(IMmler-Benz)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 (Chrysler)于1999年合并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lmler Chrysler)以来,由于双方企业文化的重大差异,至今时有 冲突发生。德国员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宁可牺牲一些机 会;而在普遍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员工看来,机会高于一 切。如此,冲突何以避免?如果双方高层不能达成协作式 并购协议而导致敌意性的并购.那幺,被并购公司主要管 理人员的抵制倾向将会造成异常紧张的氛围 从我国企 业并购的实践来看,不用说敌意性并购,即使 休克鱼”式 的、濒艋倒cjj破产的企业进人优势企业,也会引起被并购 企业某些员工的紧张、迷惑、不安甚至焦虑和害怕(这与并 购方的并购战略及并购后业务流程的再造有关)。随着时 间的推移,处于不同层次的员工会从他自己的视角去获 得、理解、传播有关的信息,去猜测未来的种种走向,被并 购公司可能一时会充满紧张的气氛。在这种局面下,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当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并购后的协同教应 是通过双方员工的沟通、协作来实现的,如果没有被并购 公司员工的积极配合,并购之韧理想的协同预期很可能成 为水中月、镜中花 由此可见.协同氛围的创造对于并购 后协同效应的实现是相当重要的 协同氛围的创造要求相互理解对方的组织和文化,相 互取长补短以形成新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求准确地确定新 公司的使命(Minion)和价值观(Values),并使之为每一位 员工所理解、所接受、所尊祟、所追求;要求及时地构建新 公司的远景(risen),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热情;要求把 新的公司建成学习型的组织,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机遇和挑 战。总之,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实现离不开各种管理性基础 设施(Admirristrative infrastructure)的建设。 [参考文献] l1 Ansoff,H Igor The new 0orporate strategy.John Wiley&Sons.1988.58 [2 转引自Derek F.Channon.The BIackwell Encw ̄lo- pedic ndormW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9 291—295. [3.Philippe C.Haspeslagh and Dared B Jemlson,Man— agLgn acquisitions:creatign value through ̄orl=orate renewal The Free Press 1991 New York 22 【4]Andrew cmpel1 and Mieahd Gmld,Synergy:why ljnks between bLJ n螂units ohea fail and how to ln&ke them work.Cap6tone Publishing Limited,Oxford Center for Inno- ration Oxford,1998.61 [责任编辑:路士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