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2021-02-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技经济市场 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吴俊 (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处,江西南昌330013) 摘 要: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营业。然而,伴随着邮储银行诞生的是一个充满竞争与风险的环 境。如何积极应对市场竞争,走出经营初期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邮政金融;风险防范 1 引言 邮政储蓄银行的出现将有益于改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供 给状况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分割状况。然而,伴随着邮政储蓄银 益、降低金融风险,已经把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中间 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发展取向,由于在客户资源、技术和业务结算 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这些银行将成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强劲对 手,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邮政金融代理范围的缩小和收益水平 的下降。 发展多年的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邮政储 蓄银行这个新生儿想要打破这种竞争格局将很困难。面对国内 行成立的是一个充满竞争与风险的环境。面对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农村信用社和一些老牌非国有商业银行业已形成的市场竞 争格局,加上2006年底人世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可以享受 国民待遇,必将进一步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这些对于 刚刚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而言,无疑都是严峻的挑战。因 此,如何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种种挑战,走出新事物生长初期的 金融业务已被原有商业银行分割,外资银行又极力寻找中国金 融业的罅隙,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拓展空间狭小,要想发展新的金 困境,探索出一种新的业务发展模式,这是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必 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融业务非常艰难。此外,邮政储蓄银行要承受着来自商业银行和 农村信用社的两头挤压:国有商业银行抢抓中高端客户,加大个 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力度,抓紧改制上市,坚决执行网点布局优化 策略,将网点向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市县集中;而在国家财 政、政策、资金的重点扶持下,农村信用社社区性金融机构的市 场定位日益明确,在县域经济中的金融地位日益牢固。虽然邮政 2邮政储蓄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公司治理结构欠完善。 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标志,也 是现代商业银行有效运作的前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系由中国 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而中国邮政集团则是一家 国有控股公司,在此情况下,如果邮政储蓄银行不从一开始就着 手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极有可能重蹈国有银行的覆辙,陷 入经营效率低下的怪圈。实践经验表明,“一股独大”和“过度分 储蓄银行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以零售 和中间业务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邮政储蓄银行就避开了商业 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挤压。至于如何走出一条稳定的商业化道 路,对邮储银行来说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2.3人才储备落后。 散”的股权结构往往伴随着诸如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职能弱化等 问题。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在将来有必要走股权多元化的道路。 而邮政储蓄银行能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也将成为制约 其稳健发展的基础。 2-2难以打破金融市场稳定的格局。 人才流动频繁,削弱了邮政金融的竞争实力。人世后的竞 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后,首先是凭借 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挖走优秀人才,这对国内商业银 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邮政储蓄银行也不例外。而目前的机制是 很难留住优秀人才的,更谈不上去吸引优秀人才,不能排除人才 特别是高级人才跳槽的可能。人才资源的流失会导致邮政储蓄 银行竞争实力的削弱。 邮政储蓄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基于原有的邮 政金融从业人员。当邮政储汇转型为邮政储蓄银行,尤其是转为 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这就意味着邮政储蓄原有的保护层消失,邮 如今我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在此背景下,邮政储蓄银 行所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有国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 业银行,还有国外的各大商业银行。这些银行不仅有完善的公司 治理结构,还有着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和先进的科技管理体系。 市场竞争对手众多,导致邮政储蓄银行发展艰难。在储蓄业务 上,不但要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储源,还要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外 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竞争 的态势将更加激烈。在中间业务上,各商业银行为提高经营效 政储蓄银行需要与银行业中的为数众多的商业银行在各种银行 业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其中取胜的一个关键就是人才。而新 作者简介:吴俊(1981一),男,江西宁都人,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处讲师,金融与统计*a-k--,研究方向:货币银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 @ 2011年第2期 科技经济 场 设的邮政储蓄银行的中高级人才储备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商业银 行,甚至与中高级人才素质比例成倒数的农业银行也有很大的 差距,其与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 行的中高级人才素质比例差距更是天壤之别。缺乏高素质专业 人才已成为邮政储蓄银行发展银行业务的瓶颈,尤其是科技型、 舅 营 确鸦萋 需求 邮政储蓄银行应该积极利用其在农村中的网点和品牌优 势,深入调查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的金融需求,开拓投资的新领 域,将其他商业银行不愿涉及的领域做强做好 在竞争实力增强 后,再寻求进入金融市场主要业务板块的途径,从而扩大市场分 额。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市场上吸纳客户,必须扩大服务项目, 向客户提供独特的项目,如大额提存款L门服务、理财顾问、代 高附加值的中问业务的开发、创新和营销。 2.4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收煤气水电费的收据可由投递员送到客户手里等等 在条件允 许的网点向客户提供贵宾室,逐步设立理财中心、理财顾问,使 首先是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将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利率 风险。加入WTO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已成定局,届时各金融 机构为抢夺客户,在利率上往往采取“高存低贷”的策略。对邮政 储蓄银行而言.在国家对其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率就 意味着收益的降低,经营风险显而易见:若调整或取消这一政 策,风险更是不言而喻。此外,各地邮政储蓄的外部环境、竞争对 手、储源构成不同以及经营状况、核算水平的不同,很难在全行 业实行统一的利率标准,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又消耗了固定成 本,最终必然导致更大的风险。 其次是信用风险,指债务人违约不偿还本息或延期偿还本 息可能引起的收益损失,包括贷款信用风险、转存信用风险、拆 借信用风险和回购信用风险等 这种违约一般表现为两种:一种 是债务人破产,不得已而为之;第二种是毁约,采取种种手段逃 避银行债务,主观上带有明显的故意倾向。第一种违约有相应的 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第二种违约也是目前银行遭遇较多的违约 形式,由于信用缺失带来的,这也是银行风险的主要源头。既然 邮政储蓄银行选择了商业化运作的道路,就不得不面对债务人 信用缺失而带来的风险 3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对策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股权多元化。 明晰的股权结构可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提高邮政储 蓄银行内部运营效率,最终提高盈利水平。邮政储蓄银行的股权 改革可以以中国邮政集团为依托,同时逐步引入战略投资者,战 略投资者可以是境内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地方政府。值得注 意的是,完善的公训治理并不是简单地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会 一层”的架构,而是健全的公到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 的有机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必须强化其法人 治理机构,这是一种产权约束机制,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 和监督机构的总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邮政储蓄银行的决策 机构包括股东和董事会,执行机构是以行长为核心的经营管理 层,监督机构主要是监事会, 者必须按照“ 会分设、 权分 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实行独立运作,相互之间形成有 效的制衡,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3.2寻找新投资领域。全力拓展中间业务。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将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 持力度,由此看来,在城市边缘地带和农村将出现各种新的金融 2011年第2期 邮政储蓄银行在客户心目中总能保持活跃形象。同时全力发展 中间业务也是邮政储蓄银行在新的形势下,在激烈的同业竞争 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3.3实施人才动态管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员一E素质的差距就是商业银行问的差距,因此人 才不足将是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急需解决的另一大难题。随着 经营范围不断拓展、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对其员上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从日前邮政储蓄银行队伍的现状 看,显然不容乐观。因此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与现有商业银行的 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期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和 引进力度,尽快建立一支优秀的金融专业队伍。 3.4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由于邮政储蓄长期以来从事单一的存款业务,其风险管理 经验非常匮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之后,其业务范围和品种将大 大拓宽,这对其风险管理能力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邮政储蓄银行应加强风险预警机 制和风险防范分析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 制能力。譬如针对信用风险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通过早期预 警信号的识别,有助于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 来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通过风险防范分析机 制,对债务人进干『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风 险提前预警,减少银行的损失 其次,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氛嗣。由于人员责任风险存在于银 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邮政储蓄银行必须在建正有效的道德风 险防范机制和操作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以高标准的道德操 守要求各级管理者,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氛同,培养在职人员的风 险敏感度,训练在职人员对本行风险管理政策的理解,这样人员 责任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一.,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2O世纪7O年代在国际金 融环境动荡、利率起伏不定的背景下,西方商业银行采取了发展 中问业务方式来缓解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以避开利率波动带 来的风险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防范利率风险,还能培养 新的效益增长点,拓宽银行的盈利空间。凶此,大力发展中间业 务应该成为邮政储蓄银行摆脱利率风险约束、满足客户需求、增 加经营收入的明智选择。除了采取有效方法规避利率风险之外, @ 技经济市场 老年专卖店的商机和经营探析 李轲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它蕴藏着无限商机。但从目前中国专卖店的现状来看,商家都把眼光盯在婴儿、儿童市场和 年轻人市场,而忽视了老年人消费这个巨大的市场。文章针对这一现实,分析了构建老年专卖店的可行性并对其实现途径 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开辟商海中的另一片“蓝海”。 关键词:老年专卖店;老年消费群体;老龄化;4C 1 构建老年专卖店的背景分析 1.1 中国专卖店的现状 增长到16.O%;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人,比重从 2000年的6.7%增长到1 1.2%。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老 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3亿人,比重达 3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2亿多人,比重达22%。届时每 3—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 走在大街小巷,只要稍加留心的人都会发现,在我国的专卖 店中把目标市场定位在妇婴市场、儿童市场和年轻人市场的很 多,而且在这片现有的“红海”之中竞争已相当激烈。定位于老年 市场的专卖店则极为鲜见。这主要是因为商家对老年群体的认 识存在着偏差。长期以来,不少厂家认为老年人缺少消费的渴望 与冲动,对开发老年人用品市场信心不足,从而他们主要把眼光 盯住年轻人,认为这一消费群体舍得花大钱。正是存在着认识上 的误区,老年产品市场几乎成为消费市场的“盲区”就不难理解。 专业人士认为:如今的老年人已今非昔比。他们同样讲究消费的 多样化和便利性,同样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而商家对此则反 人口将分别达到2200万人、830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 社会的到来已经势不可挡,势必孕育着无穷的商机。构建老年专 卖店来填补市场的空隙,力辟新的“蓝海”,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趋 势的明智之举。 1.3国家政策的导向与鼓励 近些年,政府对老年人问题非常重视,陆续出台了包括《中 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 老龄工作的决定》,同时又先后出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十 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把老龄事 业纳入《规划》中。同时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决 定》、《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决定》、《加强老龄服务业的意 见》,国务院各部门也都出台老龄工作的一些执行规划,各地方 政府也建立本地区一些具体落实国家法规的条例和规划。与此 同时,“加强老龄工作”还被写进了十七大报告。可见,党和国家 应冷淡。其实,市面上很需要老年专卖店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需 求,这就需要商家去积极研究、构建老年专卖店以适应老年人需 要。中国专卖店的现实呼唤商家筹建老年专卖店,从而超越现有 “红海”去开拓另一片“蓝海”。 1_2中国社会“银发浪潮”的商机解读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到2020 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比重从2000年的9.9% 是高度重视老年群体生活的。因此,构建老年专卖店是相当可行 邮政储蓄银行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资产弹性管理机制来控制 利率风险,设置明确的资产弹性指标,在保持银行收益最大化的 参考文献: 前提下,使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具备合理的期限结构和较强的 缩放能力,以便及时地对预期利率变动做出有效反应。 【1】文忠长_邮政储蓄银行快速发展的思考[JJ邯政研无2010(02). 【2】郝军.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卟邮政研究,201 0(02). [3]薛云凤.邮政储蓄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J_甘肃金融,2009 (12). 4结语 作者认为新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应该抓住我国金融市 场全面开放的发展契机,从单一吸储的经营模式向以资金运作 为主、多种金融业务共同发展的经营方式转变,进行金融体制创 新,完善邮政金融队伍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积极应对市场 机制的种种挑战,走出新事物生长初期的困境,探索出新的业务 发展模式。 【4l邮政储蓄银行提升竞争力必须解决的五大问题 现代商业, 2009(04). 【5】李黔胜,李璐.农村先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优势路径U】.西 南金融,2OlO(02). 【6】孙爱琳,巫英.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U1.南 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7】王俊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探索卟邮政研究,2010(03). @ 2011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