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022-09-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

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为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给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

优点:符合银行资产流动性的要求

缺点:忽视了经济发展对贷款需求的多样化,短期自偿性贷款也并非绝对安全,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

2、资产转移理论

商业银行能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它持有的资产能不能随时在市场上变成现金。

优点:应用这种理论,使得银行找到了保持资金流动性的新方法,减轻了短期贷款保持流动性的压力,增加了长期贷款,也使银行减少了不能带来利润的现金资产,通过证券投资,增加了银行的收益。

缺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问题。

3、预期收入理论

如果贷款的归还期是根据借款人的未来收入制订的,那么银行就可以事先安排它的流动性,即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者的到期收入。

优点: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没有固守商业性贷款理论只重视流动性的教条。在以盈利性为前提的情况下,开辟了多种资产业务,增强了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实力,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资金来源。

缺点:把预期收入作为资产经营的标准,儿预期收入是难以把握、不好预测的。

4、超货币供给理论

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许多其他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货币,金融竞争加剧,这要求银行管理应不仅单纯提供货币,而且还应该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优点:银行资产管理更加深化。

缺点:增加了经营的风险。

负债管理理论

1、存款理论

基本观点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其资产业务的基础

银行在吸收存款的过程中是被动的,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其吸收存款沉淀的余额为限。

存款应当支付利息,作为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付出的利息构成银行的成本。

局限:

没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没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综合关系的改善在保证银行资产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2、购买理论

观点

商业银行对存款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可以主动出击,购买外界资金。

商业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流动性。

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适宜时机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抬高资金价格,这是实行购买行为的主要手段。

局限性

助长商业银行片面扩大负债,加深债务危机,导致银行业恶性竞争,加重通货膨胀负

担。

3、销售理论

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适应客户的需要,营销这些金融产品,以扩大银行资金来源和收入水平。

该理论给银行负债管理注入了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如何使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统一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