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 古代诗歌阅读(诗)
(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开始迷恋文学,生吞活剥着一堆堆世界名著,绞尽脑汁涂抹着幼稚的文字,妄想一夜之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学家。
②杨幂为女儿庆生,刘恺威回答记者提问惜字如金,当记者问到离婚传闻时,杨幂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谢谢”,别无他言。
③感悟是一种思路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笔者认为,我们应建....构一种感悟哲学。
④对于公车改革,他们不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发表意见,而是从一己之私出发吹毛求疵,好像不....沾国家便宜就活不成似的。
⑤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庭审过程中,这位犯罪嫌疑人故作镇静,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
1页
.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这一最新科技成果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潜水器取得的。
B.《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点评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国足在长沙雨夜击败韩国,拿到了本届 12强赛首胜,延续着进军 2018年世界杯。
C.2016年,被冠以“网友制造”的“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等年度流行语瞬间蹿红,但又很快从舆论中降温。
D.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答案】C
2页
.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靠的是……”与“是靠……取得的”杂糅,只能选择一种句式。B项,成分残缺。“延续”后面没有宾语与之搭配,可加上“的希望”。D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 。 , ;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 。因此说, 。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A.④③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④③⑤①② D.②③①④⑤
【答案】B
3页
.
4.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答案】A
【解析】诗歌一、二句对仗,二句末字应为平声,据此可排除D项。两句应结构相似,词性相对,据此可排除B项。本诗题目为“秦淮晓渡”,一、二句扣“晓”字,画面宁静、空寂、冷落。“莺啼花满枝”写春天富有生机的景象,与整诗意境特征不符,排除C项。A项,“乌啼月满街”,由河面景象转向对岸上景色的描写。残月未隐,清辉满街,街上寂静无人;乌啼更增加街面的冷落气氛。A项“意境和谐”且“对仗工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对画线部分的句子作适当改动,使文段中间部分的语句形成匀整协调的整句。(4分)
推开我爬满青藤的窗扉,一如我铺天遮地的塘和萧索的泥荇。将昏睡的草叶催醒,摇曳迷离的雀鸟;无语的舟船被唤归,把绵延的山川点染。秋,就奔放了,深沉了。
4页
.
【答案】把迷离的雀鸟摇曳 将无语的舟船唤归
6.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汉剧做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将之压缩成—段文字,不超过80字(不计标点)。(5分)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旧称“楚调”,也叫“汉调”,俗称“二黄”,1912年前后改称“汉剧”。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地内长江、汉水流域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张亨甫《金台残泪记》,书中谓“甘肃腔”为“西皮调”。“西皮”源出陕西梆子。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其中,串打配以马锣,节奏感强,气氛强烈。角色行当分为十大行:一生、二旦、三净、四末、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末角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旦行唱腔绚丽多彩,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答案】汉剧俗称“二黄”,又称“楚调”“汉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其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角色分为十大行:生、旦、净、末、丑、外、小、贴、夫、杂。
5页
.
【解析】略。
7.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按要求拟一份请柬给参加的对象。(5分)
福州将举办首届“孝顺节”
今年农历正月廿九即3月9日,福州市民将迎来首届“孝顺节”,这是福州人独有的节日。
正月廿九是福州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又称“孝顺节”“送穷节”,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出嫁的女儿还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明办、市老龄委、市妇联、共青团福州市委、市贸发局主办。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市烹协承办。首届“孝顺节”将于上午八时在社区广场正式开始,主要活动包括:为老劳模、孤寡老人送拗九粥;资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向市民推出拗九粥、拗九宴;老人闽剧专场演出等。
要求:①用语得体,符合格式;②字数60字左右;③文内不准出现真实地名和姓名,应用XX代替。
请 柬
XXX同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页
.
XX社区
XXXX年X月X日
【答案】兹定于3月9日(农历正月廿九)上午八时,在本社区广场举行首届“孝顺节”活动,届时恭请您参加。
8.阅读下面图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给这幅图拟一个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2分)
7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标题:拼爹
(2)看法:①我认为求职者(或大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最有利于就业(求职)的因素,而非父母和亲戚的帮助。(认同与否)
②“拼爹”现象是一种社会病,“拼爹”其实拼的是权,是钱,是不为多数人所享有的资源。(本质)
③“拼爹”现象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法则,催生出权力寻租(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等等)的贪腐机会。(危害)
④“拼爹”会破坏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危害)
⑤“拼爹”现象会虚化和矮化个人的努力,放大权力、资本、潜规则的作用。(危害)
⑥堵塞“拼爹”空间,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起点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的更多可能和机会。(解决办法与意义)
8页
.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10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9.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5分)
9页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对“翠微”的理解错误。“翠微”在古代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意象,一般是由山上碧绿的植物代指山,这里代指的是诗人和友人登高的齐山。B项对颔联的解读有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一方面写出了重阳佳节的习俗是登高赏菊,一方面写出了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的思想。
10.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②暗含人世的忧苦。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0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1页
.
1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答案】AB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12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首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②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③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考虑。首联表达的是对池州的喜爱和向往;颔联是针对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最后两联说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抒发的是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