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念新解 陈信宁李锋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610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提出、进展的进一步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对于公众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 概念,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已经是在 多年的保护工作中不断摸索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了,同时是有 待实践检验的保护方法和理念。 又过了三年,2012年2月5日(正月十四)至2月15日(正月二 十四)元宵节期间,我国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梳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精神文化财产的特殊性,论证了非物质 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生产性特点,从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的新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不仅是通过生产方式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的生产性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一语双关的概念,两种含义是紧 密相连、互为转化的,生产性方式的保护与保护生产性的方式同时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 成果大展”,此次大展以41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 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从全国精心选取了188项在非物质文化遗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保护生产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被誉为是具有“造血功能”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因为其具有的经济效益功能,自出提出非 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后,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 方式的保护可谓如火如荼,有些地方还自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 类项目参加展览,邀请了近17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 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展出的珍贵 实物近2000件。此次大展是继我国2OO6年最早提出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来的第一次大展,是迄今为止文化部等部门 组织的规模最大、展示门类最为齐全、技艺最为精湛、作品最为丰 富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展示活动。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到,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就是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物质形式的生产,使之成为看得见、 摸得着、用的了的产品,以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展示、传承,达 护进入了“生产性保护时代”。然而,虽然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 护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有 “横空出世”的嫌疑,在走过了六个春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 保护后,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从源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进行一次梳理,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概念中重新进 行更为清晰的论述与界定。 一到保护的目的。然而,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这样的方式更多的是 一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种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味、变质,同时使其的其他价值有所下降。关 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专 “生产性保护”的提法最早出现于2006年出版的由时任中国 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文 中在导论中就指出:“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经济资源,以生产性方式 保护。……以产业运作扩大生产规模,扩展销售市场,从而使这些 项目得到弘扬和传播。”书中没有对“生产性保护”做出明确的界 家、学者注意并有所论述,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也不 是“一劳永逸”的。笔者认为,带来这方面的原因有一个很关键, 即我们未真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念进行清晰明确的 认识和界定。 定,虽然如此,却指出了“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一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生产性 个途径。同时,按照此书的意思,“生产性保护”也可以称为“开 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 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 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的各 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有通过一定的工具、实物、制成品等展示的,但非物质文化遗 产又不是这些实物,而是由这些实物所展现出来的观念、技术、精 发性保护”,这在此书中提得比较多,如“在立足保护的基础上,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而适度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有效 的保护”。 “生产性保护”成为大家探讨的焦点是在2009年,该年元宵节 期间我国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此次系列活动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论坛 首次对“生产性保护”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开幕式 神等,但是又不能缺少这些实物的组成,而这些实物是生产出来 的,一定意义上因为有了它们才有了它们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这些实物也是因为有了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出现的,所以 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生产性。 上,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在致辞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 护”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即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 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 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 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此时, 其次,通过这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践我们也 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进行保护 的,也就是说只有一种东西具有了生产的可能性,它才可以被用来 步想,即是那一件古琴乐器可以供几代人弹奏,那总会有古琴毁坏 生产,这里且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都可以通过生产的方式 来保护,就是已经通过了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比如 中国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通过了生产性方式起到 了保护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剪纸艺术是具有生产性的。中 的一天;又如民间文学,若是传承人不能再跟大家表演民间文学 了,那再好的民间文学也不能产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下的精神 享受了,而只能通过纸质或者是录像的形式享受了,所以一旦失去 了生产性,那么就无从谈其他的属性了。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也更加强有力地说明了非 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通过生产性方式来保护的,只有非物质文化 遗产有生产力,则才可以被生产,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生产 性的。 生产性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的生 产性。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第二层 含义是和现在大家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是不 再次,从文化生产原理的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同的。正是因为按照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概念去理 是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基础之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 本质是一种文化生产。这是和其他文化遗产十分不一样的地方, 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说建筑物——岳阳楼,它是大家耳熟能 详的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本身是不能生产的,因为他是一 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出现了损坏等问题,而我们却没有从其 真正的内在找原因,我们应该向内看,向更细处看,向更深层看,看 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即要从另一个角度要看待非物质文 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 个固定在那个地方的建筑;而若是有谁是建筑此类建筑且其建造 技术很高超的话,它的建造技术就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 借助这一高超的技术由传承人可以再建造一座“岳阳楼”,这就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所以,从文化生产的角度,我们更加清 晰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 保护也应该以此为理论依据。 此外,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也是属于艺 术的,艺术本身具有生产性,那么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生产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第一层含义大家都 懂,即是通过生产的方式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里我们可 以用“生产性方式保护”来称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 第二层含义是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这里我们可以用 “保护生产性”来称呼。笔者认为这两个称呼是紧密相连,非物质 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一语双关的,而这双关又是“双剑合璧” 的,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因为生产性方式保护就是有了生产性后的 保护,而保护生产性是生产性方式保护后的保护。它们的关系又 性。“艺术生产”的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的,它的主要意思 有,一把艺术创作视为一种生产,表明它与物质生产一样受着同一 规律所支配;二把艺术创作界定为生产活动,也就意味着它不仅只 是一种精神劳动,同时也如同物质生产那样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 动,它总是要通过改变自然物质来获得自身存在的形式。所以,艺 是互为转化的,“保护生产性”是基础,是前提,只有保护了生产 性,才能有“生产性方式的保护”,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 正保护;而“生产性方式保护”是保护的途径,“保护生产性”是保 护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只有有了“生产性方式保护”,才能达到“保 护生产性”,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 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具有生产力,也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 产具有生产性。 ・ 这里要指出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是有一定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理论上,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第二层含义 有生产性,这是和其他文化遗产不一样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 这里要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层含义,非常的明白,即: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也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的保 护。而理由也相当简单,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具有生产 性的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生产性特点这个我们在上一个 标题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以是“非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现实意义上,促使我们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不仅要通过生产的方式来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而且还要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只要保护了 其生产性,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生产的可能性,以达到通过生产的方式来保 但是,笔者还要哕唆一下,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了生产 性就要保护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断传承 的,也是在不断生产的,一旦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生产了,那它就 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就有可能永远失去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 产,或者是沦为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中国古琴艺术,一旦没有了传 承人,没有了人造古琴,或者没有了人弹奏古琴,那么这一艺术就 会灭亡,而之前生产出的古琴这一乐器就只能是文物或者是物质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所以,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可以从通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出发,通过什么途径来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生产性,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生产方式的保护,还要先做 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才能更好地谈通过生产方式进 行保护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支化艺术出版社,2006 [2]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文化艺术出版 遗产了,它就再也不能叫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其次,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生产性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的前提和基础,比如生 产性与传承性,连古琴都不能生产了,那么哪里能够弹奏呢?退一 社,2010 [3]谭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J].江汉论 坛,2o1o0)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