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申报时间:2012年3月 日
单 位 课题 名称 课题组成员 课 题 论 证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我校是一所乡镇民办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金峰学校 负责人 余瑞霞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沈友良 李朝辉 余瑞霞 梁桂兰 课 题 研 1.乡镇民办学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 2.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3.整理总结课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 究 4.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内 容 课题研究 的对象 课 1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五、六年级学生。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朗读训练和各种课外朗读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人。 -
题 研 究 的 思 路 课 题 研 究 的 过 程 研 究 预 计 成 果 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朗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朗读。 2.体现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而朗读又是阅读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在朗读训练中必须创设文本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3.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宜,注重个体发展;评价不只限于成果,要注重过程,特别是对于语音面貌较差的学生要保护其积极性。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总负责人的课题组,制定金峰学校小学教科研制度;进一步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前测调查报告;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教学反思和课件、教学光盘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课题研究通过阶段性的实践,预计会取得以下成果: 1. 解决了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2. 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3. 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 4. 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2
-
课 题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即抓实课堂朗读指导为主线,抓好晨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并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具体操作如下: (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 (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 (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 (4)、晨读训练抓个案 (5)、课外朗读抓巩固 (二)抓调查重数据,记录朗读能力提高过程 (1)、从数据分析查看学生朗读的信心有无增强。 (2)、增加学生阅读量,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之间加强沟通,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 (三)抓教研善总结,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 (1)、教师深钻新课标,明确朗读的总体要求。 (2)、老师经常交流,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 学校意见: 评审组意见: 签名: 签名: 课 题 审 查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