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微

2023-06-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基础,其识字教学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重任,因此在识字教学渗透文化对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则从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汉字结构规律以及汉字图形等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渗透文化策略,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根据汉字图形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知文化

众所周知,汉字起源于象形,但和绘画也有一定相通,经数年的演变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文化特质。虽然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象形字只有200多个,然而却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字。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年龄偏小,性格活泼,认知以直观性和形象性思维为主,在汉字教学中运用图文对照法则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汉字来源以及掌握独特字体。例如汉字“燕”的画面较多,书写难度大,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从部件还是笔顺方面进行书写都较易出错。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先画出燕子的具体图像,必要时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燕”字从古文字演变为繁体字到最后的简体字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无需对学生传授较多内容,只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字变化即可,只有明白象形字特点,在学习中就可将抽象笔画逐渐过渡到具体图像,学生会从中发现“燕”字中间部分的“口”很像动物身体,两旁的“北”则很像两个翅膀,“火”部分则像动物尾巴,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燕字的头部、身体、翅膀以及尾等从上到下的顺序掌握“燕”字笔顺和字形。上述教学方式将汉字每个部分比喻成具体形象,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便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然而需要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需适当穿插文字知识,对文字发展演变无需过度强调,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图画到文字的演变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汉字研究者指出,汉字是一块方块图形,分别由形、音、义组成,这些图形基本上都是根据封口或不封口、几点几横、笔画长度、是否出头以及上下左右空间配置形成汉字偏旁部首,再由不同形象和大小的单位以布局组合形式构成汉字,学习者只要了解汉字特点便能清楚辨认汉字字形的难易程度。也有相关学者指出,小學阶段学生虽然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但对汉字字形的辨认和记忆并不会造成影响,因为每个汉字字形难易程度和其构字部件均有着紧密联系。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在记忆汉字时采取机械化方式,其效果无法和理解记忆、想象记忆以及联想记忆等方式相比。特别汉字有着形态各异的载体且理据性较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只要运用想象和理解记忆汉字则会有较好的效果,因而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特征。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来源,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知识内容和个体魅力,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应摒弃粗汉通满堂灌教学方式,尤其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结合文化理念,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仁”字,从字形角度分析该字体发现其由亻和二组成,笔画简单,较易掌握。如果从文化角度分析那么就

可得知,“仁”字中的“二”代表两个人,即社会由每个独立的个体组成,你和我,我和他,他和你组成社会,和谐社会更是建立在以仁相待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学会善待和尊重对方。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语文教师可以引入孟尝君和刘备等历史名人的仁爱典故,拓展学生知识体系。

三、根据汉字结构规律开展教学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形义之间的联系时应理顺每个构字构件的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对其是正确拆分,不能生拉硬扯的乱拆胡编,这种情况只会使汉字演变为可随意解释的符合,引导学生走向误区,加大学习汉字难度。语文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结构规律,还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情况。因为汉字文化属于较为宽广的概念体系,小学生是识字教学主要对象,因而需要针对汉字中承载的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一般汉字音义属于结合体形式,词句教学和儿童语言基础有着紧密联系,因而要充分考虑儿童观察记忆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简繁和难以程度,最大限度促使学生接受。以“月”、植物、动物和数字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不同颜色对应不同民族心理,如果过于补充知识则会加重学生识字负担。在讲解“月”字的文化内涵时就可借助古代诗人借月抒情的诗词,在识字教学中只需运用象形字方式让学生认识该字即可,无需讲解过多文化知识。

四、根据孩子年龄特征开展教学在活动中乐享识字

孩子年龄小,喜欢玩游戏、听故事、读儿歌,教师可以应用趣味活动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通过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纠错,加深学生的记忆。

4.1 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帮助学生掌握与区分汉字,减少学生别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纯粹的生字教学难免枯燥,学生兴趣往往不高,这样常常会让学生因为记忆不深刻而出现别字[4]。因此,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及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生字,教师就可以在汉字识字教学中,创设与具体汉字相关的情境或者进行游戏,让孩子能够进入到汉字相关的情境中,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形象化及生活化,加深学生理解,大大减少学生别字的出现。

比如针对小学生常常将汉字中的“拔”与“拨”混淆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两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拔河比赛,在比赛之前,先让学生先玩十次石头剪刀布,赢得一方可以找一个朋友来帮助自己,在十次石头剪刀布结束后进行拔河比赛,显然,得到更多朋友帮助的一方会成功。教师在进行完拔河比赛后,小结如下:拔河比赛中,朋友多的一方会获得胜利,所以“拔”的偏旁右边是朋友多一点。通过这样的比赛与总结,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拨”与“拔”这两个形近字。

4.2 应用趣味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喜爱,并且学生对故事内容的记忆往往非常牢固,这主要因为故事的情节常常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记忆深刻。为此,为了减少小学生的别字,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讲故事这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与区分汉字,减少学生别字。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黄粱一梦”这一故事,故事讲解是唐代有个名叫卢生的人,在邯郸旅店遇到道士吕翁,卢生向道士倾述自己穷困,于是道士就借给他一个枕头,说枕了这个枕头就能够称心如意。卢生于是梦入枕中,恰好此时店家正煮着小米饭,卢生一觉醒来,小米饭都还没有煮熟!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到此“粱”非彼“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区分汉字,将学生的错别字消除。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某些具有特殊形义的字编写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裹”这个生字,学生常常会写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编写故事:有一个小孩,在野外摘了不少的野果子,但是回家的时候又拿不了很多。于是他灵机一动,将身上的衣服脱下并将野果报了起来,高高兴兴的回家了。通过该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裹”之所以在“衣”中的缘故,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4.3 编制趣味儿歌,让学生更好的记忆生字

小学很多的汉字笔画比较多,学生常常不能记清及记全。此外,还有很多的汉字非常的相似,在记忆的时候常常会混淆,这样就常常导致别字频繁出现[5]。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让学生编儿歌,使学生在编儿歌的过程中牢牢脊记住字的字形,帮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

比如学生常常将“歌”右边的“欠”写成“攵”,为了帮助学生区分与掌握,可以编制儿歌:哥哥欠我一首歌。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如学生常常将“德”右边心上面一横忘掉,则可以编制儿歌:十四兄弟一条心;再比如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渴”与“喝”这两个汉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制儿歌: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在这些饶有兴趣的儿歌编写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生字区分的明明白白,在今后也很少会出错。此外,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编儿歌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争取让编出的儿歌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忆生字,同时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让学生充分感受趣味儿歌的快乐,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组成,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作为一种代表中华文化象征的体裁,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文化背景知识,促使汉字真正发挥自身文化引导作用,学生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