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蓄水,目标175米
作者:于 歌
来源:《中国报道》2008年第10期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位论证,从150米到175米,每隔5米都论证过。库区水污染,是当前三峡水库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早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便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中,提出梯级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力发电的设想。 长江水患由来已久。
据有关文献记载,1870年(清同治九年)7月下旬,长江上游持续特大暴雨,“雨如悬绳”,“狂风雷雨,连日不息”。
百年未见的夏汛水灾,使得四川段江水陡涨数十米,嘉陵江畔“大水入城深四丈余,满城精华一洗成空,十余年未复元气”,荆北及江汉平原一片汪洋,“居民、田禾淹没无算,为数百年未有之奇灾”。
1949年7月,进入汛期的长江流域阴雨连绵,中下游多处溃决成灾,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开始引起新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成立,长江综合治理工作启动。
四年后,长江流域遭再次遇特大洪水,江汉平原及洞庭湖区等地伤亡、损失惨重。 防洪,建设一个能够像云梦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湖泊群,现已消亡)和洞庭湖一样调蓄洪水的大型水库,成为启动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
在中央的要求和指导下,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设计工作全面展开。论证并寻找坝址几十年后,1992年4月的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表决通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有关人员介绍,到2008年底,三峡工程将基本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届时,除升船机续建项目外,初步设计规定的建设项目将全部完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宣传处负责人表示,三峡工程预计本月中旬开始向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达14年之久,耗资近1800亿元,牵涉百万移民。论证与建设期间,一直未断的最大的争议是什么?175米的最终蓄水水位如何被确定?防洪与发电的主体功用之外,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究竟影响几何?
作为中国首次长江源头考察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原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部长成绶台多年倩系长江。
9月上旬,本刊记者就三峡工程上述有关问题电话采访他时,已年过古稀的成老正作为特约顾问,与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组一同奔波于三峡途中。 中国报道:您能否简单梳理一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成绶台:三峡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1997年11月8日,工程顺利地实现了大江截流,这标志着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完成。2003年6月1日,水库开始蓄水,到6月10日,水库水位达到135米,到11月5日,水位达到139米。这标志着三峡工程已经可以通航、发电。
2003年6月16日,5级船闸试验通航;6月18日,正式开放使用;7月10日,三峡工程的第一台机组开始并网发电。2004年9月8日8点,三峡水利枢纽就进入了长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第三次大的秋汛,并顺利度过。2005年9月16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9号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左岸电站14台机组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全面投产。
2006年5月20日,大坝全线达到185米高度;6月6日,混凝土的围堰爆破清除,三峡大坝坝体全面挡水;9月15日,5级船闸全面建成;9月20日,三峡开始蓄水至156米,开始初步发挥全面效益。2007年3月,泄洪地段的导流底孔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 2007年6月11日,右岸电站的第一台机组投产。
到目前为止,三峡工程的效益已经显现出来了。左右岸一共有25台机组,还有一台没有安装。投产以来,已经累计发电2355亿千瓦时,成为全国电网重要的骨干。到2007年,三峡坝区的货运量也已经达到6057万吨。
中国报道:175米的最终蓄水高度,是怎样确定下来的?
成绶台:三峡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对通航、发电、泥沙淤积以及下游航道会产生非常巨大的综合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选定蓄水175米,是基于这是一个能够最好地发挥综合效益的高度。在50年代,曾经定过200米的高度,但移民量太大;也讨论过150米,150米的防洪效益差,发电少。后来研究了155米、160米、165米、170米,每隔5米都研究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位论证,最后在1986年重新论证的时候,中国水利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综合移民、发电、防洪、通航等各方面条件,认为175米最为有利。这个结论是优化出来的。 中国报道: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成绶台:目前,中央派出两组专家,一组是水利系统的专家,主要检查建筑物的各个方面。根据目前隋况,专家们认为,三峡工程具备了蓄水到175米的条件。另外,由中国工程院组成的专家检查了第四期移民情况,也都已经移到了175米以上的位置。现在具备了蓄水的条件,但是要不要蓄水到175米,要看中央作出的具体决定。今年长江上游的来水不大,要蓄到175米还有一定困难。
中国报道:在您接触的三峡移民中。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成绶台:移民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就地后靠;还有一部分外迁。比如涪陵的移民,很多迁到安徽的阜阳和浙江的海宁等地。
年龄层次不同,感觉有所不同。年纪大的人可能会比较怀念以前的地方,年轻人则认为现在的地方比较好。多数外迁移民都感觉已经融入新的环境,生活条件比以前在三峡库区要好。有些移民,原来不了解,不愿意去,但是了解后发现,迁去的城市和乡镇都比较发达,有新的住所,也有各种措施保障便利的就业和生产。
中国报道:最后一期移民的数量是多少?成绶台:移民数目是变化的。到2008年6月底,搬迁安置移民的总数是124万人。
中国报道: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有报道说,库区周边的地质灾害有所增加。目前的实际情况如何?
成绶台:在论证阶段,三峡工程可能会涉及到的地质问题就已经被高度重视,并都进行过实地调查。实际施工中,也出现过之前没有设想到的问题。目前存在的泥石流或者崩岸问题,由很多综合因素形成,这些因素有些可以预见,有些不可预见,比如暴雨,暴雨又比较集中,某个地方的土质就比较疏松。蓄水到175米之后,可能还会发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总体来看,地质灾害影响并没有达到外界所夸大的程度。 中国报道: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后,可能会发生哪些问题?
成绶台:现在还不好说。今年上游的来水不多,可能还不一定能蓄到175米。从发电的角度来说,希望能够多蓄水。但从工程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慢慢上蓄,有一个过程。中国报道: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过。在功能和效益方面,最大的争议在哪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绶台:按照中央组织412位专家论证的结论,三峡工程的效益是在中下游,影响是上游。因为上游部分地区会被淹没,对生态环境有综合影响,中下游则受益于防洪和航运。 不同时期的争议点不同。解放初期,投资也是一个大问题,但从目前国家的力量来看,投资不成问题,而且效益很好。当时还认为,三峡工程巨大的发电量将消耗不了’但是现在来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电量根本不够用。
目前最紧要的就是生态问题,国内外都很关注。生态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污水和水库污染。环境问题不可忽视。三峡工程没有建成时,流动的水具备较强的自身净化能力,现在变成了静水,自净能力变弱。虽然库区已经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大。
污水来源很多。沿江企业和居民以外,以往上游沿江的地方,比如巫山等地,都是挖坑掩埋垃圾,而蓄水以后,掩埋点被水一泡,以前的垃圾都被水冲了出来。环保这方面的很多措施目前还跟不上。企业处理污水的成本要比原来直接排放要大,而且像重庆,城市垃圾和污水以前直接排往江中,以前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直接流到下游,但现在污水就都留在了库区。目前,库区里污染比较厉害,这是个大问题。甚至有些自来水厂的取水口仍然设在原来的地方,并没有改善,这会影响沿岸人民的生活。 中国报道: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成绶台: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关的条例。条例固然很好,但关键还是要靠全民的环保意识,大家都要注意环保的问题。我们今天(编者注:2008年9月11日)去涪陵的一个移民点,是搬到175米以上之后新建的生态村,环保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土地少了,就不种粮食,建养猪场、养鸡场,然后用它们的粪便做肥料,来种植生态果树等经济作物,如龙眼、荔枝、橙子等,不需要化肥,粮食则从外面买,这个村子目前人均年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
中国报道:近几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多项极端气候事件,如四川、重庆等地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高温干旱,2006年的洞庭湖鼠害等。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的生态圈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成绶台:简单地说这些现象和三峡工程有关,是没有根据的。气象周期往往比较长,据气象专家查证,重庆前年的旱灾,以往也有,三峡工程没有建设之前,也发生过比前年还要严重的旱灾。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历史还是很短的。
说到对生态圈的影响,除了上面讲到的污染以外,其他很多问题之前也都有预见。比如清水下泄的问题。三峡大坝拦截以后,泥沙淤积在库区,变清的江水可能会使冲刷力更强,造成沿岸发生崩岸现象,现在在治理这些问题,特别是要对中下游的河道进行加固处理。总体来说,库区的水污染要受到特别关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报道:现在怒江、澜沧江等大河流域都在建设水电站,三峡工程对其他水利工程有哪些示范效应?
成绶台:三峡工程对国内、国际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都很重大,因为其综合技术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三峡水库是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的典型。
至于长江上游的水电站,必然要修,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清洁发电能源。但同时,要更加注意防止水污染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对水电的开发利用还比较少,应该要开发。开发中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不能过分夸大。美国现在在搞“拆坝运动”,我们了解后发现,他们拆的都是很小的坝。
中国报道:三峡工程无疑代表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创举,在您看来,人类究竟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