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经营模式: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分离,分别由两种机构相对独立经营。
次级贷款: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
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纳还贷款,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包括实收资
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普通股、优先股、储备账户等。 (至少要占资本总额的50%,不得低于兑现金融资产总额的4%)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风险。
风险转嫁:属于一种风险的事前控制,指在风险发生之前,利用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
段将风险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对全部应付款的支付、清偿能力及满足各种合理资产需求的能力。 损失贷款: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
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账准备金、
混合资本工具及长期债务。
操作风险:是指因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系统的失误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
风险规避:属于事前控制,指风险管理者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结果,选择主动放弃或拒
绝实施某些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即对风险明显的经营活动采取的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
二、单项选择,选择最适当的一个答案。 1.商业银行的功能不包括(C )
A 信用中介功能 B 支付中介功能 C 风险创造功能 D 金融服务功能 2.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不包括( D ) A 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C 流动性风险 D 预期风险
3.确保银行经营安全的措施不包括( D )
A 分散风险 B 减少风险 C 转移风险 D 自留风险 4.银行资本金的积累不包括( D )
A 资本溢价 B 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C 法定盈余公积 D 对外借款 5.按贷款的保障程度分类,不包括的贷款为( D ) A 信用贷款 B 担保贷款
C 票据贷款 D 流动性贷款
6.按贷款偿还期限可分类,不包括的贷款是( D )
A 短期贷款 B 中期贷款 C 长期贷款 D 中长期贷款 7.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不包括( C )
A 资本金 B 资本公积 C 借入资本 D 盈余公积 8.按支取方式对银行存款进行分类,不包括( A )
A 同业存款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储蓄存款 9.商业银行投资的主要种类,不包括的是( D )
A 政府债券 B 金融债券 C公司债券 D 机构票据 10.按表外业务的性质分类不包括( A ) A 信息咨询业务 B 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 C 承诺类表外业务 D 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11.结算工具不包括( D )
A 汇票 B 支票 C、本票 D 信用证
12.国际上通用的放款形式不包括( A )
A 衍生放款 B 单一制放款 C 参与制放款 D 辛迪加放款 13.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不包括( D )
A 远期利率协议 B 互换 C 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 D 信用贷款 14.主要的金融期货交易不包括下列哪个( D )
A 货币期货 B 利率期货 C 股票指数期货 D 债券期货 15.资产管理理论不包括( A )
A销售理论 B 预期收入理论 C 商业贷款理论 D 可转换理论 16.我国早期的有问题贷款的分类不包括( A )
A 关注 B 逾期 C 呆滞 D 呆帐 17.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主要的模式不包括( D )
A 正确口策略 B负确口策略 C零确口策略 D持续缺口策略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我国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95%
B 我国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外汇各项贷款与外汇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65%
C 我国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 D 我国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对最大十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80% 19.商业银行的破产程序不包括( D )
A 破产申请 B 清算 C 和解或整顿 D 财产转移 20.风险转移的方法不包括( A )
A 随机分散 B 风险资产出售 C 担保 D 保险 21.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不包括( D )
A 变闲置资本为功能资本 B 变小额资本为大额资本
C 变短期资本为长期资本 D 变有风险的资本为没有风队的资本 22、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向不包括( D )
A 银行规模扩大化 B 商业银行国际化 C 金融创新多样化 D 信贷额度大额化 23.附属资本不包括( C )
A、重估资本 B 一般准备 C 实收资本 D 长期资级债务 24.传统存款工具不包括( D )
A 活期存款 B 定期存款 C 储蓄存款 D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25.银行短期借款的种类不包括( A )
A 金融债券 B 同业拆借 C 向央行借款 D 转贴现 26.按担保贷款分类,不包括的贷款为( C )
A 保证贷款 B 抵押贷款 C 固定贷款 D 质押贷款 27.银行负债成本不包括( B )
A 利息成本 B 机会成本 C 营业成本 D 资金成本 28.按期限长短分,银行的负债不包括( D )
A 短期负债 B 中期负债 C 长期负债 D 超长期负债 29.包括在按所有者的不同划分的存款的分类有( ) A 个人存款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储蓄存款
30.根据期权的合约标的物不同,金融期权的分类不包括( C ) A 股权期权 B 利率期权 C 货币期权 D 互换 31.货款承诺向客户提供的方式不包括( B )
A 信用额度 B 信用期限 C 备用信用额度 D 循环信用额
32.结算方式不包括( B )
A 汇款业务 B 承兑业务 C 托收业务 D 信用证业务 33.不属于金融衍生中间业务的是( D )
A 远期合约 B 金融期货 C 互换 D 基金托管
34.不属于汇兑结算根据发出付款通知的方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是( C ) A、电汇 B 信汇 C 托收 D 票汇 35.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不包括( C )
A 商业贷款理论 B 可转换理论 C 购买理论 D 预期收入理论 36.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不包括( D )
A 偿还期对称原理 B 集中化原理 C 目标替代原理 D 结构对称原理 37.下面哪种属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 C )
A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B 资金总库法 C 资金分配法 D 线性规划法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我国监管当局要求逾期贷款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之比不大于8% B 我国监管当局要求呆滞贷款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之比不大于5% C 我国监管当局要求呆账贷款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之比不大于2%
D 人民币、本外币合并指标是各项贷款期未余额/各项存款期未余额之比不大于85% 39.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B )
A 有效原则 B 客观原则 C全面原则 D 及时原则 40.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不包括( A )
A 风险自留 B 风险识别 C风险估计 D 风险评价和处理 三、判断题
1.英国是全能型模式银行的主要代表。( )
2.信用中介功能和支付中介功能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 错 ) 3.我国的银行属于单一银行。( 错 )
4.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称为损失类贷款。( 错 )
5.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三贷款。( 对 ) 6.备用信用证属于担保类中间业务。( 错 ) 7.贷款承诺属于表外业务。( 对 ) 8.销售理论属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错 )
9.根据巴塞尔协议归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4%。( 对 ) 10.资产负债表是反映银行在一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对) 11.德国是分业经营模式的主要代表。( ) 12.变小额资本为大额资本属于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 错 ) 13.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要以贷款为基础。( 错 ) 14.资本充足性监管属于预防性监管。( 对 )
15.尽管目前借款人有能力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称为关注贷款。( 对 )
16.正常贷款包括正常和关注两类贷款人。( 对 ) 17.金融期货属于交易类中间业务。( 对 ) 18.预期收入理论属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错 ) 19.一级资本包括永久性股本金和公开储备。( 错 ) 20.根据巴塞尔协议归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 对 )
四、简答算
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1. 增加银行的收入 2. 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提供风险抵御能力 3. 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传统信贷业务 4. 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 2.贷款调查的“5C”原则是什么?
1 借款人品格 2 借款人的能力 3 企业的资本 4 贷款的担保 5 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 3.表外业务的特点是什么?
1、参与交易的方式灵活 2、资金成本低,杠杆效应强 3、业务经营透明度低 4、隐含风险较多 4.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内容是什么?P249
答:1在流动性方面:根据经济和金融发展趋势预测某一时期的流动性需求,据此制定获取
流动性的计划(资产流动性或负债流动性)并付诸实施。
2在安全性方面一是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和对借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减少或避免风险;
二是对借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损失发生;
三是增加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减少信用贷款;四是实行资产分散化,以分散银行风险;五是运用市场手段,转移风险资产。
3在盈利性方面:通过预测市场利率,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缺口进行调整,以获取较大利差,加曾银行利润。
5.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1 风险管理内容由单一风险管理走向全面风险管理 2 风险管理技术的模型化和定量化 3 风险管理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 4 金融工程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
1 安全性原则 2 流动性原则 3 盈利性原则 4.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权衡的原则 7.按货款的风险分类,贷款可以分别分为别几类?
正常贷款 、关注贷款 、次级贷款 、 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五类。 8.贷款程序是什么?
1、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 2、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3、对贷款项目进行贷前调查 4、对贷款进行审批 5、签订借款合同及有关担保合同 6、贷款的发放 7、贷后检查 8、贷款的收回及展期 9.负债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P247
答: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各级准备资产来获得,而且也可以
由负债管理即向外借款来提供。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扩大,资金的流动性就有保证。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处于准备不足的状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的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入到高收益的贷款和投资中去,甚至可以通过借款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银行收益。
10.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 全面周详原则,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目标
2 量力而行原则,银行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处置风险、控制风险的科学管理方法,为银行与风险的斗争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武器
3 成本收益比较原则,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处置风险的方法,而且在于它强调以最少的成本、最少的费用支出获得最大的风险管理收益。
五、论述题。
1、论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演进经过三个阶段,自从商业银行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是资产管理理论,包括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到了六七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兴起,产生销售理论,购买理论。至80年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才兴起,它同时看重银行的资产负债的两方,不偏不废,是一种现代的管理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水平,但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拨入的信贷基金当初就不是按比例拨入的,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因而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远远低于8%的水平。(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信贷收支靠拆借和占用汇差来平衡,导致存贷倒挂、超负荷运行严重,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例要求相差甚远。(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流动性负债长期资产化十分严重,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失衡,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5)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2、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论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货款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实践情况。
答: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体制政策上的,也有经营管理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一)从体制方面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制和财税改革后的“拔改贷”所形成的银企依赖机制,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 (二)从政府方面看,政府行为边界过大,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机制名存实亡,造成信贷资金财政化、资本化,是不良资产形成的外部原因。
(三)从企业方面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国企的经济效益低下,是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
(四)从银行方面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非市场化及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机制,是不良资产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未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 其次,由于目前许多机构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营。 最后,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也是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处理实践:
一)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在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需要推行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及加强市场监控和市场约束为中心的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结构的合理调整机制。
(二)银行本身应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首先,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统一“授信”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其次,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也是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强化稽核内控制度,加强信贷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现有信贷人员思想觉悟并严把人员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三)完善商业银行信贷制度需从商业银行外部、内部两个方面考虑。
从外部来说:一是银企机制市场化。二是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法律体系。三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使政府在企业、银行改革中无后顾之忧。
从内部来看,一是建立规范的信贷评审、决策机制。二是完善信贷的监控、预警机制。三是建立信贷风险的转移补偿机制。四是完善银行内部稽核机制。五是健全信贷风险责任机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