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初测试语文试题

2022-01-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初测试

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热播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高二期初语文第1页共17页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

作》)

材料三:

高二期初语文第2页共17页

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作品,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样式得以日益繁荣。

B. 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C.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

D. 悠久的中华历史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成为作家们架构故事情节的写作背景,网络文学因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

B. 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

高二期初语文第3页共17页

问题,从而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

C. 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很难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D.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只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更加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材制造了爽点,剧情错杂,人物有血有肉,主题发人深省。

B. 《悟空传》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对故事重新架构,对人物进行重新解读,贴合时代风格,是该作品的亮点。

C. 《巫神纪》以传说中的“巫”为对象,结合中国神话传说与史前历史虚构了一个上古世界,是一部颇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热血玄幻作品。

D. 《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个人观点讲述历史,是网络化历史叙事的代表性作品。 4.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传统文化对网络文学影响颇深,那么,网络文学如何“反哺”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6~9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 衡

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高二期初语文第4页共17页

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

高二期初语文第5页共17页

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6. 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

B. 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

C. 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D. 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了作者思想情感。

高二期初语文第6页共17页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B. 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贵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

C. 本文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九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段落内容衔接自然。

D. 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头有尾,脉络分明。

8. 本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生动,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手法?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失时机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彧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吾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吾

高二期初语文第7页共17页

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

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单将数十骑,赴张辟拒守。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B. 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C. 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D.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持节”含义基本相同。

B. 尚书,最早设于战国时期,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隋代分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历代多有沿革。

C. 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务,包括力役、杂役、军役

高二期初语文第8页共17页

等。杜甫的《兵车行》就揭露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 郡县,是我国古代的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和县。西汉建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畿才能出众,深受太祖赏识。杜畿既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有突出的治理才能,以至太祖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

B. 杜畿临危不惧,成功平定河东。杜畿不顾生命危险,单身前去河东;叛军叛乱时,他单独率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与大军一起打败叛军。

C. 杜畿为政有道,深得百姓爱戴。杜畿治理河东郡的时候,推崇宽松惠民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促生产、行教化,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D. 杜畿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在被派往河东时,杜畿对形势作了详细的分析,没有“强攻”,而是采用“智取”,先用计谋困住了卫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杜畿在被太祖派遣镇守河东时为什么反对派大军征剿?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

高二期初语文第9页共17页

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C.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16. 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请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 《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3) 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现象,并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__①__。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

高二期初语文第10页共17页

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__②__。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拟、比喻、夸张 C. 对偶、借代、排比

B.对偶、借代、夸张 D.比拟、比喻、排比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②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③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④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⑤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⑥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⑦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⑧如此过度亮化,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近日,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正式投产运营。此次投产运

高二期初语文第11页共17页

营的二期工程岸线长660米,拥有2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70万标准箱/年。在自动化码头,装卸一个集装箱就需要6度电,产生2.1公斤二氧化碳,一年要产生2万吨二氧化碳和690吨二氧化硫。为此,二期工程取消了传统的市电供电模式,全球首创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用氢替代石油和煤炭,轨道吊实现完全零排放。紧跟世界5G科技发展趋势,二期码头还在全球率先完成了“5G+自动化技术”全覆盖,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的应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和要求写作。(60分)

《堂·吉诃德》善于将平凡的生活,奇特的想象,主要的情节与相对独立的故事、滑稽夸张的喜剧场面与引人深思的悲剧因素等混合使用,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和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阅读《堂·吉诃德》一书,是高一暑假重要的课外阅读任务,也是部编版教材整本书阅读任务之一,相信你读完全书一定有很多收获。开学后,学校将举行读书交流会,请你写一篇阅读《堂·吉诃德》的发言稿,准备在大会上发言。

提示:可以就书的某一艺术手法、某一人物形象、某句话、某种思想进行分析、评价,或者结合自身实际、社会、人生、人性等来谈阅读收获。不要面面俱到,但要结合书的内容分析。

要求:结合书的内容,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初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解析】A项,以偏概全,从材料二原文“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中,可知说的是“一些”;B

高二期初语文第12页共17页

项,张冠李戴,“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错误,从材料二原文“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中,可知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的是“网络文学的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D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原文“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中,可知没说网络文学因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2. B【解析】“从而”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原文“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中,可知“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与“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3. A【解析】“《大江东去》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材制造了爽点”没有体现出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4. 作者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提出“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日益繁荣”这一观点,然后从模仿经典、改造经典、时代优势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解析】结合出处《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和第一段最后一句“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分析,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日益繁荣”,开篇即提出观点;结合第二段“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和第三段“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可知这两段为第一个层次,是从模仿经典方面来阐述观点;结合第四段“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和第五段“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分析,可知这两段为第二个层次,是从改造经典方面论证观点;结合第六段开头“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分析,可知这是第三层,是从时代的优势方面阐述观点。由此可知,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进行论证。

5. ①继承传统文化;②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③传播弘扬传统文化;④作家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解析】结合材料三的出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和第二段“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概括出网络文学应继承传统文化;从第三段“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中,概括出网络文学应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从材料二“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中,概括出作家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从

高二期初语文第13页共17页

“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概括出传播弘扬传统文化。 6. A【解析】“作者为此感到欣喜”分析有误,应是为此感到忧虑。 7. A【解析】“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理解有误,这些景物之间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

8. ①运用叠词:生动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②运用比喻:将“溪流”比作“哈达”,语言优美,形象地描写了激流的悠长;③运用拟人:“跌跌撞撞”,将溪流人格化,描写出溪流的动态美。

【解析】首先明确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该句描写了(或突出了、表现了)什么;再次分析情感或结构上的作用。如“远远近近”“层层叠叠”“朦朦胧胧”“歪歪斜斜”“跌跌撞撞”“大大小小”“圆圆滚滚”运用叠词,既生动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了激流的悠长。“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运用拟人,描写出溪流的动态美。

9. 通过议论直接表明作者游览原始森林时的感受和观点;②以描写为铺垫,通过议论升华文章的主旨;③不失时机的议论充实了文章的思想容量,使文章深刻精警,促人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

【解析】先要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然后加以分析。结合“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分析人类总忘不了找寻原始的原因。“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引出下文探寻原始森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通过议论直接表明作者游览原始森林时的感受和观点。“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不失时机的议论充实了文章的思想容量,使文章深刻精警,促人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升华文章的主旨。

10. D【解析】“畿亲临狱”意为杜畿亲自来到监狱审问,句意完整,故其前后应断开;“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意为郡中人们已经对他这样年轻有主见感到惊奇,“而”表示语意的转折,承接上文,故“而”前不应断开。 11. D【解析】“西汉建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解说有误,应是在秦统一全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 12. A【解析】“太祖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分析有误,从原文“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中,可知是荀彧说:“杜畿是合适的人选。”不是太祖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

13. (1) 张晟在殽山、渑水之间作乱,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也效法张晟,我担心他们为害太深。

高二期初语文第14页共17页

(2) 杜畿亲自为双方陈说大义,让他们回去认真思索,如果还有什么要申诉的,再到官府申诉。

【解析】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1) 寇:名次作动词,作乱;南:名词作状语,向南;通:联络;恐:担心。(2) 亲:亲自;谛思:认真思考;若:若果;意有所不尽:还有什么要申诉的。

14. ①河东郡并不是所有人都想作乱,大兵压境,容易使人们归附于卫固,反而消除了卫固的后顾之忧;②用兵如果不能取胜,邻郡就会响应,天下就会大乱,难以平息;③即使取胜,也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解析】根据第二段中他所说的话来进行总结。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句意为:杜畿说:“河东郡有三万户人家,决不是人人都想作乱。现在如果大兵压境,把他们逼急了,想做好事也找不到带头的,就一定会因为惧怕而服从卫固。卫固一旦消除后顾之忧,必然要拼死抵抗。我们讨伐他如果不能取胜,四周的邻郡就会响应他,天下的变乱就平息不了了。如果我们能够取胜,也是摧残一郡的百姓。”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参考译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县人。幼年父母双亡,继母虐待他,他却以孝顺出了名。二十岁时在郡中担任功曹,又暂时署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押了几百人,杜畿亲自审问,衡量犯人罪行的轻重,都一一定案发送,虽然不是都判处得很妥当,郡中人们已经对他这样年轻有主见感到惊奇。曹操委任他为司空司直,又升任护羌校尉,让他持节,领受西平太守的职务。

曹操已经平定了河北,高干在并州反叛。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河东人卫固、范先表面以请求封地为名,背地里却同高干勾结。曹操对荀彧说:“关西的那些将领凭借险要的地形和骑兵,要是去征剿他们一定会引起叛乱。张晟在殽山、渑水之间作乱,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也效法张晟,我担心他们为害太深。河东郡依山绕河,是当今天下的战略要地。请您为我推荐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去镇守河东。”荀彧说:“杜畿是合适的人选。”于是曹操追授杜畿河东太守的职务。卫固等人派了几千人马截断去陕津的路,杜畿到了那儿不能渡过黄河。有人对杜畿说:“应该派大军来。”杜畿说:“河东郡有三万户人家,决不是人人都想作乱。现在如果大兵压境,把他们逼急了,想做好事也找不到带头的,就一定会因为惧怕而服从卫固。卫固一旦消除后顾之忧,必然要拼死抵抗。我们讨伐他如果不能取胜,四周的邻郡就会响应他,天下的变乱就平息不了了。如果我们能够取胜,也是摧残一郡的百姓。”杜畿只身前去,出其不意。卫固为人计谋很多,但缺乏决断的能力。他在郡城待了一个月,设法用计困住卫固。

碰上张白骑的人马攻打东垣,高干的叛军进入濩泽,上党一带各县杀死县官,弘农郡扣押了郡守,卫固等人秘密调遣军队而调兵还没有到。杜畿就单独率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遇上朝廷的大兵前来征剿,高干、张晟都被打败,卫固等人被抓获斩首。杜畿赦免了卫固等人的余党,让他们恢复过去的居住产业。那时候全国的郡县都残破不全,河东郡是最先平定的,而且损失也少。杜畿治理这个郡,推崇宽松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有人曾经打官司,互相争讼,杜畿亲自为双方陈说大义,让他们回去认真思索,如果还有什么要申诉的,再到官府申诉。郡中下属各县,推举出孝子、贞妇、顺孙,杜畿都免除他们的徭役,并随时慰问

高二期初语文第15页共17页

勉励他们。逐步地开始督促百姓养牛和牝马,直到猪、狗、鸡,都有具体的章程制度。在冬天整治戎装,讲习武艺,又开设学宫,杜畿亲自讲授儒家的经典,郡中风气也因而有所变化。

韩遂、马超叛变的时候,弘农郡、冯翊郡很多县邑都起兵响应他们。河东郡虽然同敌境相连,百姓却没有二心。曹操征伐汉中,调遣河东郡的五千民夫担任运输工作。这些人自发地互相勉励说:“人总免不了一死,可不能辜负了我们的太守。”始终没有一个人逃跑,杜畿就是这样得人心。

魏国建立以后,用杜畿为尚书。事情定下来以后,朝廷又下令说:“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您也有他们那样的功劳,即将授予您纳言的职位。但是又考虑到河东郡是我的股肱要地、充实储备的所在,占据那里就足能控制全国,所以还要麻烦您去那里坐镇。”杜畿在河东十六年,他的治理总是全国最好的。 15. B【解析】“也透露出一丝无奈”说法错误,“尚余”句表现了红梅傲寒的品格,并没有“无奈”的意思。

16. ①拟人:如“怕愁贪睡”是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尾联引用典故作结,点名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于流俗的孤高品质。 17、

18. D【解析】“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运用了比喻;“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运用了排比;“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更瘦硬了”运用了比拟。

19. 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谈兴趣,也更好地展现了济南秋天的特点。 【解析】原句中“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突出山脚颜色的变化,表现济南秋天的特点。改句中“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作定语,修饰“条子”,没有突出山脚颜色变化的画面感和节奏感。

20. 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解析】第一处,结合“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分析,此处应填:忽然又温暖一会儿;第二处,结合“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分析,此处应填: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21. ①句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删去“的”;⑤句在句末加上“的现象”;⑥句删去“一些城市”;⑨句“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要互换。 【解析】①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删去“的”;⑤句成分残缺,动词“存在”缺少宾语,应在该句末添上“的现象”;⑥句中途易辙,“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句子没有说完,即主语“一些城市”缺少谓语成分,可以把“一些城市”删去;⑨句语序不当,“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失当,应把“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要互换。

22.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正式投产运营,采用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实现“5G+自动化技术”全覆盖。

【解析】这是一则新闻材料,一定要关注首句。第一句“近日,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正式投产运营”是本篇新闻的主要事件;然后看具体内容,找出这篇新闻报道的新信息,结合“全球首创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

高二期初语文第16页共17页

吊提供动力”和“二期码头还在全球率先完成了‘5G+自动化技术’全覆盖”加以概括即可。

高二期初语文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