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埃德加·爱伦·坡笔下的女性形象

2022-07-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Il _I 埃德加・爱伦・坡笔下的女性形象 浙江师范大学庄碧芸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诗人、短篇小说家和 在《厄舍府的倒塌》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妹。厄舍和 文艺评论家。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和以“激荡读 他的孪生妹妹玛德琳小姐生活在一个古老残破的古屋里。 者心灵”为目标的效果理论,是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人物。 古屋的主人厄舍罗德里克曾经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年轻人, 坡在《仓U作的哲学》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作家必 但他在短短的时间里的变492_; ̄k人震惊:幽灵般的苍白 须选择合适的主题,其中死亡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主. 的肌肤,异乎寻常的晶亮的眼睛,那头乌丝般的头发,也随 题”,尤其是一位美丽的女子的死亡是最富有诗意的主题。 意的蓄长了,柔比游丝的头发,飘在脸上。故事中的唯一女 坡有多篇小说的主题是关于女性的死亡和疯狂。女性形象 性,妹妹玛德琳这一人物自始至终都未曾开口说话,在大 在坡的笔下大致分为两类:一、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在 部分的故事中也未曾露面 作为孪生兄妹,他们长相tg,人 男权社会中,她们大都受到了压迫和歧视。二、拥有自主意 相似,同样的孱弱无比,一一个肉体在腐烂,一个精神在解 识、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爱伦・坡创作了一个个的女性形 体。同为孱弱,但细看实质不同:罗德里克为兄长,却内心 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命运,通 ̄5-J"析他笔下的女性形 柔弱,玛德琳虽为女身,实则坚韧无比,虽然身体极度虚 象,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爱伦・坡的女性观。 弱,但却意志坚强。在小说结尾,她身披溅满鲜血的裹尸布 19世纪的美国正处于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时期。作 出现在门口的一幕足以让读者对她终身难忘。当罗德里克 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在这一历史阶段取得了 提前活埋了自己的妹妹时,自己也离死神不远了。玛德琳 长足的发展,美国妇女也是在19世纪后半叶首次跨入高 遍体鳞伤,骨瘦如柴的身体,自袍上血迹斑斑,到处都透着 等学府的大门。而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的坡的女性意识 苦苦挣扎的痕迹——对一个在死亡线挣扎的弱女子来说, 无疑是超前的,坡笔下的女性都聪慧博学:《莫雷拉》中是 从破棺而出到和哥哥同归于尽的这段距离是多么的漫长, 莫雷拉学识渊博,智力出众,酷爱神学;《贝雷妮丝》中的 生存,死亡,复仇——这条路沾满鲜血而又充满屈辱。 贝雷妮丝天真烂漫,敏捷优雅;《丽姬娅》中的丽姬娅不仅 在《莫雷拉》中,莫雷拉学识渊博,智力出众,酷爱神 美貌绝伦,她更是被赋予超于常人的智慧;小说中的 学。小说中的男性一‘我’,对她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异常 我——丽姬娅的丈夫对那双深不可测的大眼睛情有独钟, 的爱慕之情。莫雷拉摒弃了所有的交往, 我’’相伴。“我” 对她渊博的学识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对莫雷拉的神学理论和说教先是服从,后来逐渐转为恐 爱伦・坡笔下的这些女性与这个时代很少接受正规教 惧。在《莫雷拉》中,坡塑造了一个倔强的灵魂,她从出生到 育的其他女性相比,无疑建立起和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平等 死去,又重生,又死去,似乎就是为了生生世世与这个男人 的关系,她们都享有完整的自我。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也 发生纠葛,做他的妻子,做他的女儿,爱他,为他所爱。由于 发现了坡心中理想妻子的形象:一个博学的、慈母般的妻 莫雷拉因为“我”对她的冷淡而日渐憔悴,在生下“我们”的 子。她们大都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这一点又与当时社会对 女儿后,就死去了,但是新生的孩子只不过是母亲灵魂的 女性的要求不谋而合:对于一个提倡家庭崇拜的年代,女 延续,而主宰着女儿身体和意志的,仍然是那颗倔强的灵 性完美的体现无疑是成为听话的女儿,忠贞的妻子以及细 魂。在“我”和莫雷拉的角逐中,开始一直是“我”占优势, 心周到的母亲。但无论是丽姬娅、贝雷妮丝还是莫拉雷及 “我”的冷漠及逐渐疏远,使得莫雷拉以死来与“我”抗衡。 坡笔下的其他女性,她们个个光彩照人,却都身罹疾患,没 而重生后的莫雷拉翻身而上,对“我”实施残酷的报复,直 有逃脱香消玉殒的命运,她们是他作品中已被符号化了女 至再次死亡。“我”间接地夺走了莫雷拉的生命,但莫雷拉 性角色。这也体现了爱伦・坡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他否定 以她不屈的性格,也夺走了我的快乐。当莫雷拉第一次死 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承认了女性作为个体的独立 亡前,她已经预见了自己即将取得的胜利:临死前她说: 性和完整性;另…方面他又对这样充满力量、充满智慧的、 “这是命中注定的一天,我就要死去,但我将获得永生”,她 独立的女性心怀恐惧。我们从他短暂的生命历程和丰富的 还预言“我”的欢乐时光已经结束,未来的日子将充满忧 情感经历也不难发现他这种复杂心态的形成原因。 伤。 爱伦・坡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酒鬼父亲离家出走,不 “女性意向”是荣格提出的名词,它指存在于男性潜意 知所终,母亲在他2岁的时候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坡幼年 识思维中的女性成分。我们不难发现爱伦・坡的作品中具 失怙,随即成了曾经救助过他们的爱伦夫妇的养子。关于 有明显的女性气质。在坡的世界里,女性是崇高的、神圣 母亲,坡自己说没有多少印象,但是和母亲朝夕相处的三 的、温柔的、美丽的;而男性则充当了反面角色,他们胆小、 年必定让他对那段时光有过或多或少的记忆,那僵死的面 懦弱、严苛、又充满妒忌。坡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不落窠臼 容、深陷的脸颊、腐朽的气味在他的作品中一次次地精雕 的女性观,也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 细刻。他26岁时,爱上了只有13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并不 望。正是社会对男性设置了多数男性难于逾越的种种要 顾一切的和她结了婚。爱伦・坡的一生穷困潦倒,他们的婚 求,才使他笔下的男性对于一切唯唯诺诺,惊恐万分{也正 后生活十分艰辛,他又常常借酒消愁。1847年,他又遭遇 是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标准相当低下,使得那些聪慧的、高 自己办报受挫和妻子不幸病故的双重打击,心力交瘁,精 智商的女性无法获得应有的尊严,而无一例外的过早与死 神失常,并不断出现幻觉。1848年那年是坡感情上极度狂 神相约。坡的死亡意识、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使得他的 乱的一年。他对海伦・鲍威尔・惠特曼一往情深,沉溺情海, 作品充满着永恒的魅力。 ’ 但他们的短暂婚约很快就告吹;他与南希・里奇蒙也是纠 参考文献: 葛不断、鸿雁传情;1849年,坡与儿时的恋人艾尔米拉・罗 [1]爱伦・坡.陈良廷、徐汝椿译.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北京:外国 埃斯特重温旧情、海誓山盟。寻爱过程极其坎坷,他最终带 文学出版社,1982. 着一颗苦闷的心于1849年10月7曰与世长辞。 【_2]朱振武.爱伦・坡小说全解D羽.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男人和女人,人世间永恒的话题。万物相声相长,对立 圈徐冰.被囚禁的男人和女人——爱伦・坡怪诞小说中的性别错 统一,因此,在只有两个人的世界里,彼此就成了敌人,互 位[}].江苏大学学执社会科学版,2008,(9):76—79. 相争夺控制对方的权利。对爱伦・坡小说的人物形象解读, [4]翟萍.爱伦・坡的女性观新解:失落的自我,胜利的他者0].湖南 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 科技大学学抵社会科学版,2008,(7):94一一97. ・ 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