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军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舟山群岛新区分社副总编辑 实 践 虿 浅谈新闻评论写作的几点体会 m 文一林上军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于日前评选揭晓,浙江日 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开设的《之江观察》栏目,作为名 专栏,荣获一等奖。这是浙报继上届有评论文章获得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之后的又一次获奖,也是对浙报近 些年来尤其是自2015年来进一步强化党报理论评论 工作的肯定。 评论是旗帜、是灵魂,事关导向、方向。近年来, 评论逐渐成为一些媒体的拳头产品,也成为传统媒体 涅檠重生的利器。笔者从事新闻工作2O余年,一直 坚持评论写作。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对评论写作的 要领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有情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这句话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其根本。写评 论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有一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为人民谋幸福、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鼓与呼的热 忱,要有一股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激情,要抱持一种不 忘初心的情感。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好理论功底,是 确保评论观点正确、不偏离方向的前提。在人人都有 麦克风的时代,不但不能制造杂音、噪音,而且要弘扬 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自己有感而发、情动 于衷,才能写出打动编辑、引发受众共鸣的文章。以 笔者于2017年9月中旬发表于浙江新闻客户端、钱 江晚报评论版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等转载的 言论《要教育情怀,也要教师待遇》~文为例,那天早 上,笔者在阅读言论新闻由头——关于杭州学军中学 老校长陈立群拒百万年薪奔赴贵州支教的报道时,热 泪盈眶。做了多年记者,看过许多先进人物的报道, 为何还这么容易动感情?因为在央视看到过那些落 后地区孩子读书之不易,想起自己少年时代读书之艰 难,尽管笔者所在区域现在几乎不存在读书条件差的 问题,但整个中国,还有许多教育落后地区,作为一名 党的新闻工作者,一名靠读书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 有责任弘扬陈校长的奉献精神,有必要为中国教育事 业振兴而呼吁。 二、讲时效 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产品,原则上应该讲究时 效。在第一时间围绕热点、焦点话题展开述评,而不 是拖上几天甚至几个月再去论述某个话题,除非你的 论述很有新意,对某个话题的讨论还在持续进行中。 201 5年6月16日~早,笔者在浏览浙江几家都市媒 体头条新闻标题时,发现出租车司机“范冰冰”字样, 仔细一看,原来是前一天下午,正在杭州良渚文化村 录制新节目的著名演员范冰冰等人,恰巧在路上看到 一起车祸。范冰冰立即把受伤的小男孩送住余杭第 三医院进行救治。范冰冰和节目组把男孩送到后,一 直在医院陪着受伤男孩,始终耐心安抚,直至孩子的 家长赶到。看到这一消息,笔者在吃早饭前写就一篇 评论。第二天,《钱江晚报》以连续报道编者按形式刊 登这篇评论,标题是:明星助人的热闹事,不妨多一 点。把分社记者评论当作报道的编者按,这在钱江晚 报办报史上是罕见的。如果当时不是第一时间发给 编辑部,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 实 2016年5月5臼,《浙江日报》时评版刊登~组评 践 论,主标题是《魏则西事件:应怎样吸取教训》,针对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21岁学生魏则西为治病寻求网络医 疗广告,由于广告不实,耽误治疗,不幸病逝。5月初 乌 以来众多媒体就这~事件纷纷进行披露,5月4日那 天笔者正好在杭州出差,于是趁中午休息时间,跑到 一位熟人的办公室,见缝插针写了一篇评论。当时, 笔者也不知道浙报编辑部当晚组织专题评论,第二 天,笔者的评论《医疗信息要规范也要畅晓》刊登在时 评版的醒目位置。 写评论,没有“抢拼”意识,就没法在媒体露脸。 在网络传播时代,紧跟最新形势、热门话题,显得尤其 重要。写评论,容不得拖延,倚马可待、速战速决,是 必须强化的意识、必须具备的本领。 当然,对于有些热门话题,也要多留一个心眼,防 止将虚假新闻当作评论由头。对于有的所谓热点网 文,需要观察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切不要因求快 而在不知不觉中为假新闻推波助澜。 三、求特色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 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新 闻产品与其它各种产品一样,如果能有自己的特色, 那肯定会吸人眼球,讨人喜欢。 新闻评论内容的一大特色,就是区域特色、行业 特色。笔者所在地区——浙江省舟山市,是一个典型 的海岛地区、渔业大市,海洋经济占比高,所以这几年 笔者在规范发展特色产业方面积极发声,也屡屡得到 编辑亲睐。 2016年12月19日,浙江日报时评版显著位置刊 登笔者撰写的评论《海钓持证,渔业资源保护里程 碑》。这篇评论聚焦舟山市出台的《舟山市国家级海 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该条例在我国首次提出到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从事海钓的组织、个人,出海 前得有政府部门颁发的准许证。刊发后被许多媒体 转载,新华社记者一篇相关报道中也引用了其中的主 要观点。 作为一个身处基层的地方分社记者,在特色领域 进行发声,除了需要熟悉该领域发展情况,还需要不 断吸收相关知识,近几年,笔者经常阅读涉海类书籍, 相关的读书体会还上了《人民日报》评论版,这也是沾 了“特色”的光。 四、接地气 接地气就是追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文风,是一种及时反映人民心声,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工作导向,是践行“走转改”工作作风的体现。倾 听基层声音,吸收群众语言,才能避免言论文章的空 洞无物、形式主义、无病呻吟,才不会让自己的文章远 离市场、背离大众,成为空中楼阁。 2014年10月14目的《浙江日报》曾刊登笔者撰 写的经济时评《干亿美元旅游逆差带来的思考》,这是 针对当时中国旅游研究院向外界发布“2014年我国 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的信息而 写。作为地方分社的记者,写这类时评本来是没有优 势的,但由于笔者刚好从韩国旅游回来,对当时大量 游客涌向韩国有切身感受,于是结合亲身经历,以中 韩旅游逆差为例进行探究,进而谈到了我国出入境旅 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的现实困境。可以说, 正因笔者带着思考的异国实地游,才让这篇经济时评 落地见声。 五、重文采 当下的一些时评文章,语言越来越美,也更富有 感染力。一些权威党媒的编辑部评论,语言铿锵且琅 琅上口,富有哲理又不失朴实。好文采,让评论的传 播力、影响力大大增强。 不久前,一家媒体的评论部主任跟我交流时说我 最近写评论有长进,我一问,原来是文中引用了一些 古诗,让他眼前一亮。说实话,~篇评论既要文理通 顺,又能文采飞扬,决非易事。它需要为文者坚持不 懈的修为、锲而不舍的追求、长年累月的积淀。只要 不是画蛇添足,无论是巧用古诗、名言,还是善用修 辞、动词,抑或是发挥想象,在论说中融入哲理,都有 助于加强段落的节奏感,使评论文章富于变化,让受 众过目难忘。 责任编辑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