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璞颖 沈嫒媛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9期
[提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是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与发展的最佳途径和平台。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研究分析,提出特色小镇需从主导产业开发、业态融合、地方文化融合等三个方面,推动和引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农村产业;融合机制
基金项目:贵州商学院2019年度院级科研项目:“贵州特色小镇与乡村产业融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YJSK1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23日 一、引言
在深入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创新等实践中,特色小镇建设是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演进与发展的选择。特色小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特色产业为发展重点,集聚一批高端科技创新要素,整合一批具有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特色发展平台空间,特色小镇是推动和促进现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最佳一体化平台。 二、特色小镇的内涵
从2015年起,学术界逐步地激增了特色小镇研究的热潮,主要体现在特色小镇政策的实施和对特色小镇的实践模式的探索。目前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以特色小镇为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载体。魏伟忠(2015)强调,特色小镇建设要充分注重现代化与产业的融合,加快特色小镇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推进步伐。闵学勤(2016)认为,产业发展是推动特色小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特色小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陈宇峰、黄冠(2016)强调,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是对产业布局的集中化、模块化和专业化的重要成果体现,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根本任务,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和区域综合生产力体系布局的重要手段和举措。郭凡礼等(2017)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应以新型产
业为发展核心,具备准确的产业定位和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还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色。根据刘海健(2017)的研究观点,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驱动模式之一,其主要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
(二)以特色小镇作为空间和服务发展的载体。徐剑锋(2016)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是进一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其目标是要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综合服务社区,提升城乡一体化和社区综合治理的水平。郝华勇(2018)指出特色休闲旅游小镇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特色定位清晰、文化产业内涵丰富、旅游功能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空间和服务载体。
(三)以特色小镇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王小章(2016)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由政府部门主导、企业投资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项目,目的是打造本土化特色,但极有可能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刺激下使特色小镇建设失去历史文化底蕴。陈立旭(2016)指出在培育和创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真正充分体现特色小镇自身原有的特色和文化,并需注重和培育新文化的凝聚力,构建以文化为中心的特色小镇全体成员精神纽带,发挥文化的精神引导、渗透、感召、辐射和凝聚作用,提升特色小镇的代表性文化品牌形象和文化品位。通过进一步传承本土文化和发展新文化,增强城镇居民的创业创新动力、热情和意识,增强特色小镇对创业者的文化吸引力和向心力。钟娟芳(2017),易开刚、厉飞芹(2017)论述了地方特色文化向优势产业转化的途径,探讨了特色小镇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机制。
(四)产业融合推动特色小镇精准扶贫。陈建平等(2017)通过对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推动精准扶贫的成功模式“苏马荡现象”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生态旅游特色小镇需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禀赋,优化生态旅游产业布局,促进特色旅游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特色小镇就业市场容量的持续提升,通过特色小镇基础功能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带动内外供需的双重互动,推动特色小镇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林玮(2017)提出特色小镇的生态产业有利于扶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有利于以自然生态发展和保护的方式来实现脱贫,同时特色小镇的美好生活氛围也可以有效地激发贫困人口创业和脱贫的积极性。张吉福(2017)以山西省大同市为成功范例,提出通过对特色小镇建设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可逐步地改善了居民的日常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必将在未来的精准扶贫以及产业脱贫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吴文娟(2018)从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及其发展经验中总结出特色小镇通过产业的建设可以吸纳优秀的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的渠道,政府部门做好保障特色小镇与精准扶贫、产业脱贫有机结合的统筹规划,实现精准扶贫脱贫。
上述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主要突出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空间载体、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关系,着重强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和其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首先,特色小镇应体现区域内的特色产业、产品和服务,需要具有与本区域的禀赋相适应和融合的特异性,并且具有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其次,
特色小镇要突出地域空间特色,必须具有舒适的低碳、绿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域特色生活文化环境,以及不低于甚至远高于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品质。小镇要突出所在区域的乡村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等禀赋特质,做到生态、生产、生活三者间的最佳平衡,形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综合性区域功能发展平台。 总而言之,特色小镇就是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种经济业态有机融合发展起来的新型小镇,是一种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供给和服务质量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对特色小镇的产业整体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高端产业发力,推动乡村特色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特色小镇需考虑建立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机制,帮助广大农村地区增加收入,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村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发展与融合所需要的人才、技术、资本等基础性要素的供给仍然不足。这就严重限制了我国农村现代化产业的整合与发展。由于乡村的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薄弱,与其他城镇地区相比仍然存有较大的差距,制约了农村产业融合的人才引进,使真正优秀的人才不能长期扎根在农村。同时,人才的缺乏也影响了农村产业融合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产业融合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大多数农民自身知识水平有限,缺乏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较差,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形成,难以满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另外,农业资本支持总量仍然不足,不能长期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资金支持,也不能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产业融合机制
特色小镇模式是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所创新提出的一种新型特色发展理念和方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产业融合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本和其精髓在于关联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和支撑关联区域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点。所以,特色小镇建设要以人为本,以转型和创新为导向,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准确立足于各个区域的特征,突出发挥各个区域的资源和禀赋的优势,准确地把握特色小镇所在区域的优势和主导产业。按照各个区域的特点和其发展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和选择关联区域主导产业,围绕差异化的原则,构建关联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关联产业的附加值,逐步推动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保障当地的居民基本生计。同时,借助于当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专业农场、龙头企业等社会组织,将众多的个体农民和企业联系了起来,进行农业生产组织化。依靠国有资本市场的实体经济力量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
和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并以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特色小镇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氛围,激发人民群众的特色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活力。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和特色小镇所在区域的政府以及周边居民和农户共同加大对观光旅游、农产品制造等特色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投资,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和广大民众的特色产业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与新型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形态。在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设过程中,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要相应逐步加强和完善。在与农业产业融合的建设中,要有先进的农业生产装备,有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设施,有专门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的人员。 (二)特色小镇的业态融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成为新业态的现代化农业。以业态融合作为提升农业综合供给和服务质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对特色小镇和农村原有的产业体系整合与升级,形成以特色小镇和原有产业为主要代表的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处省份和区域的乡村文化特色和风貌,聚集各类特色高端综合服务要素,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将农村金融、旅游、双创、信息、物流等新型综合服务业态纳入农村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与电子商务、农业与物流、农业与双创等完整的产业链,有效地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從而促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特色小镇要有以人为本和文化传承的核心理念,成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特色小镇应与当地的乡土民情相结合,既要将本土和乡村文化资源融入到特色小镇的生产开发经营建设中,又要以现代化特色小镇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经验提升乡村经营和治理。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当地风土人情和当地的文化特色作为基本底色。必须真正做到把当地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充分凝聚到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从田间种植发展到产品销售,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创造一种体验式的文化吸引大众消费,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把特色小镇的文化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和改善现代化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乡村治理模式将随着特色小镇产业的集聚和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而发生变化。一是要充分利用特色小镇的公共信息、市政、教育、医疗等各种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对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乡村社区建设、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化和农业现代化。二是要培育新型职业技术农民,使之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三是要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要把农业生产知识、先进的现代社会法治和优秀的传统民风文化结合起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协调结合的乡村社区治理和经济综合发展的体系,从而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五、总结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特色小镇催生了产业融合服务。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保障、人才支持等各个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和服务环境。通过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发展、业
态融合、地方文化融合引领农村产业融合与发展,打造农村产业的新形态,发展新型一体化农业产业,可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增长农民收入,提升乡村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勐.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6). [2]陈建平,向杰,朱剑慧.打造特色小镇推动精准扶贫[J].清江论坛,2017(4). [3]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 [4]陈宇峰,黄冠.以特色小镇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
[5]董敏,周志强,卢志强.乡村振兴战略下邢台市特色小镇产业融合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6]郭凡礼,黍雪荣,马遥.2017-2021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中研华泰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
[7]郝华勇.以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8(2). [8]林玮.特色小镇建构的四种理论形态:发生、阶段、类型与功能[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6).
[9]刘海健.乡村振兴战略与苏北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6). [10]陆凤娟,蒋颖颖.特色小镇与乡村产业扶贫融合发展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9).
[11]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12]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13]魏伟忠.从“一镇一品”到“特色小镇”[J].浙江经济,2015(2).
[14]吴文娟.以特色小镇建设助推新疆稳定脱贫[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8(1). [15]徐剑锋.特色小镇要聚集“创新”功能[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16]张吉福.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与模式——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