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到,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每个人都应有一笔精神财富,那就是脑子里至少要有一两百本书,要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因此近一年来,我潜心阅读了《论语》、《道德经》、《孟子》、《魏书生班主任漫谈》、《不跪着教书》、《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爱的教育》、《狼图腾》、《海图腾》、《阅读改变人生》等。 从那些书中,我深深明白了许多事,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读高尚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为宗旨;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虽然我没有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
吴非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教师应“学高”,“身正”,应是“人师”而不是“经师”,教师应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所以教师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
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我常常埋怨学生难教其实、是我的方法太少。
《永不凋谢的玫瑰》讲述的就是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 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铸造!
读书笔记(二)
通过阅读网络德育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大致分为两类。按其研究的概念界定不同,可分为网络教育中的德育以及网络条件下的德育。
(一)网络教育中的德育(主要参见《网络教育中自主道德学习体系研究》)
1、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主要由以下三种形式组成:
(1)将网络新技术、新媒体作为新的教学手段,辅助和补充传统的面授教学; (2)将网络新技术、新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各种社会教育;
(3)将网络新技术、新媒体作为一种与传统学校教育并行的远程育组织形式,进行学历、学位教育或各种培训。
2、德育
广义的德育主要包括思想品质教育、政治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三个方面,以及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等常识性教育。而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也就是西方教育理论中所讲“Moral Education”,也就是将德育界定为施教者组织适合道德对象道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受教者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促进道德学习者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3、网络德育
主要指网络教育界定中的第三种形式——网络教育学院中纯粹意义上的远程网络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道德体验、道德实践过程等。
(二)网络条件下的德育
1、德育(主要参见《世界伦理道德辞典》,李水海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教育学名词。指政治思想、世界观、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以学生为对象,与 “思想政治教育” 是同义语。它是教育者用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网络德育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德育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存在以下两种学术观点: 观点一:网络德育,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它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①网上的道德规范及教育问题;②利用网络作为条件和工具进行德育工作;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初探》,杨艳萍) 观点二:网络德育是指发挥网络优势,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人文教育。 (《要重视开展现代德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研究》,许云昭)
我认为,网络,对于德育,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又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研究网络德育,应把握其教育途径与内容。例如,现阶段,网络文化夹带各种参差不齐的思想,令德育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但同时,又是现代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途径方面,开办德育工作网站,宣传红色思想等利用网络作为条件可更
好地进行德育工作。
二、网络德育的问题 网络教育中的德育 参与者的信息素养有待加强 学生自律能力不强 网络德育资源不足 网络条件下的德育 网络道德失范 信仰危机 价值观错位 情感冷漠
我认为,网络德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内容上,受网络环境影响,滋生很多不好的思想;
二、途径上,德育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靠传统的思政教育手段; 三、实施上,德育内容与德育手段没有得到恰当更新及合理使用。 四、体制上,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没有严格的德育监督。
三、解决策略
网络教育中的德育 网络条件下的德育 加强对参与者信息素养的培训 开辟德育工作网站(网页) 建立规范化的网络德育机制 加大网络德育资源的建设力度 建立网络德育工作队伍 加强网络道德认知教育 加强网络信息的技术筛选
关于解决策略,我认为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而强制的策略,是很难令现在的德育状况改善的,关键是舆论导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