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园里的植物

2021-10-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校园里的植物》说课稿

安居小学校 闫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安居小学的闫丽,我说课的题目是《校园里的植物》,我将从“教材、学情、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教学反思”这几个版块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校园里的植物》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共4课,均以(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为主题。《校园里的植物》是第二部分,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说学情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课,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单纯靠老师讲解,必须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写观察日记。在鼓励学生观察时,还要引导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只有这样不停的循环往复,才能养成好的细心观察的习惯。

三、说设计理念

围绕一句话: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四、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

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说教法学法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一门学科,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这些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实际中,我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环境中学习科学。同时采用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学法: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三化五步、同伴互助”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观察体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我用校园里孩子都熟悉的花园各个角落的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孩子与课本的距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 参与学习。

(二)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让学生来说说他们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师生交流。(设计意图:在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植物的外形、高矮、颜色、大小等方面。)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通过表格的)

我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高矮排队 (可以写也可以(按由矮到高顺序画) 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地观察〃身临其境的探究〃对于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

(三)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有目的有目标的对植物进行观察。)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设计意图:)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七、说教学反思:

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征,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植物的特征。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记录习惯和文字能力还比较弱,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一种植物,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小组组成观察小组,观察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这样,可以集中多个学生的智慧,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但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第一课,而且在教室之外,如何把握好一个学习小组是需要注意的。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关键是要明确目标,组织一个小组,并加强组长的指导。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小组的表现,以小组的成功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方法。在合作的活动中并不排斥个人的智慧,合作最重要的表现是在学生个人遇到问题时能提出各人的建议或看法,在讨论交流的时候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总之,这节课以观察、记录为主,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探究意思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相信他们在科学学习的路上会走的更加顺畅,更加从容。

设计思路: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温馨的情感氛围,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的家,为下一步学习内容产生期待。相应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们爱自己的家人吗?以反问句引入课题:我爱我的家人。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第二环节、展示照片,探究亲情。 1.展示我的家人的照片。

这就是老师的一家,我想来说说我的家庭,大家愿意听吗?随后介绍我的一家。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对后面的讲家庭故事的感情渲染做铺垫。

2.学生介绍他们的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在我们的家里,都有幸福的全家福,孩

子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家人。再找几个同学到讲台上来介绍。说:照片中都有谁?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他们平时都是怎样关心和帮助我的?激发学生回忆畅谈自己家人的爱。在三、五个学生的展示交流中,整个课堂营造出我说

我家,我爱我家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设计思路:通过照片,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唤醒学生“爱”的意识,体会亲情中“爱”的份量。)

第三环节、学会关爱,增进亲情。

本环节,我将通过学生的三项实践活动突破本课重难点。

我们都体会了家人对我们无私的爱,那我们有没有想过要如何回报家人的爱呢?我的爱是什么?

1 .“我的爱是一句贴心的话”

看一看。展示教科书上家庭生活的范例,请学生认真看一看,说说图中一家人在做什么?从中体会到怎样的亲情?

课件出示下列情境:

第一组:妈妈遇到了烦心事 (告诉学生当家人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我们要主动询问,关心家人。)

爸爸给孩子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告诉孩子要真诚感谢指导自己学习的家人,他们为我们学习能有进步花了不少心思。)

奶奶又叮嘱我“路上要小心”。(图中孩子嫌人啰嗦,这是一种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提示学生思考:奶奶为什么会唠叨?听到这样的话,奶奶又会怎么想?要学会从各个角度感受家人的爱。)

2 .“我的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第二组:陪爷爷散步、给奶奶夹 菜、爸爸、妈妈下班时为他们接过提包,递过拖鞋等。(要孝敬长辈,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会让家人感到温暖,一个小小的举动能表达孩子的一片爱心。)

(设计思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回归生活是课程的基本目标。我联系实际,深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引导学生从细小的言行中爱自己的家人。)

3 .“我的爱是理解的微笑”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滔滔的事故》。

(1)先讲述小滔滔昨天回家晚了被爸爸批评的故事——如果你是滔滔,你会怎么做?——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的方法。——拿出一张纸条,让学生朗读留言条的内容。想象爸看到纸条后的反应。

(2)演一演。设计父子第二次对话,由学生分组表演。

(3)说一说。除了写留言条,还有哪些好的沟通方式。比如写信、通过其他家人、通过老师做工作等。

(设计思路: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相互评价,让学生真正懂得:即使家庭生活中有些烦恼和困难,哪怕是误解和矛盾,但不管怎样,大家总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学会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学会与家人沟通的方法。)

4.我的爱还是什么?

以爱的诗为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付出爱,因为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四环节、填写“爱心卡”,升华亲情。

这时学生爱家的感情已空前高涨,内心有许多话都想对爸爸妈妈说。我把课前准备好的爱心卡发给学生,让他们在爱心卡写上“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再请学生上讲台投影展示自己的爱心卡,读一读。再把爱心卡片粘在黑板上。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老师总结:爱是理解,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爱是陪伴,为他们赶走生活中的孤寂;(设计思路:引导学会用恰当语言方式表示对父母的感激和关心。)

第五环节、课堂延伸。

我们的家人需要我们的爱,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我们的爱。当我们看到摔倒的小朋友时我们应该——

当我们看到想要过马路的老奶奶时,我们应该——

我们坐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或孕妇时,我们应该--------

(设计此环节,是让学生把对家人的爱带到社会,让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也充满爱,正如一首歌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五、总结与反思

1.教师总结:孩子们:爱就是相互关心;爱就是相互理解;爱就是一起分享;

让我们行动起来,回报父母的爱吧!

2.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分享家人的照片时,我发现有几个总是不愿意参与,显得闷闷不乐,清楚情况后,我很后悔我没有预设到总有不完美的家庭,虽然进行了临时的化解,但总觉得会唤起孩子内心的痛苦。虽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但我宁愿知识遗漏,也不愿意伤害孩子的心灵。在以后的课堂设计时我要考虑得更加的全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