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真黝(yǒu)黑的皮肤夹杂着风沙雕琢的颗粒感,轮廓瘦削(xuē)而深邃,带着一双小鹿般纯净而澄辙的眼睛,嘴角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阳光而羞涩。 B.现代高度机械化的结果,是使优游的生活成为过去,每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转(zhuǎn)于高速的漩(xuàn)涡中,像是被驱赶着,匆匆忙忙地随波逐流。 C.水草在鉴湖里一年年开花、结(jiē)籽,籽随水走,慢慢在鉴湖各处落了脚,在酝酿了一整个冬天后,又开始“疯长”,蹿(cuàn)得高的都冒出了水面。 D.我耳边是嘈嘈切切的声音:花腹鸟啄甲壳(qiào)虫,沙兔子四处散布流言飞语,沙老鼠抱头鼠窜(cuàn),沙蜥蜴卷着尾巴瞎逛,沙雀子揪头拔毛打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生产一致性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工信部约谈了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B.和平采茶戏与赣南采茶戏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一部分,体现出粤东地区和赣南地区客家人的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具有较为特殊的地方特色及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可持续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酒店业作为出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致力于减少污染、减少塑料使用的各种方案不断被提出来,成效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 D.为纪念伟大藏书家范钦,近日天一阁博物院特别策划推出原创展览“万卷活水——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的人生与藏书”,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正气、性格刚直的读书人形象。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莫己知也,期己而已矣 C.愿无伐善,无施劳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举善而教不能 君子不以言举人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不得已而去,斯三者何先 必也临事而惧 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从我者,其由与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D.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君子之德风”中的“风”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路从而后B.举善而教不能
C.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D.其身正,不令而行 6.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B.果哉!末之难矣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朝是一个中华文化绚烂至极的朝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正>序》)。相比唐朝在科技方面的不温不火,宋朝可以说奇峰突起,鹤立鸡群。
作为宋代文化巅峰的代表,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乙)同时,这个朝代还诞生了另一位可与苏轼比肩,在科技领域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沈括。但沈括的历史评价比苏轼差远了。(丙)在《宋史》中,沈括的传记并没有单独成篇,而是依附其堂侄沈遴、沈辽的关系才得以位入“列传”的。该列传中,关于沈括的部分固然有近2000字,而对沈括的科技研究,则是寥寥数语——“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7.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鹤立鸡群B.望其项背C.比肩D.固然
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他所有的城市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一年当中有十一个月人们热爱着城市生活,谁也不能触犯它:摩天大楼、香烟小贩、有广角银幕的电影院,和所有无庸置疑地充满着吸引力的花样。而唯一一个对城市没有感情的自然是马可瓦多:至于他心里在想什么,第一因为他从不说出口而无从得知,第二他是那么微不足道,所以并不重要。
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八月就来临了。每逢此时,就会有一次感情的全面变动。再也没有人喜欢城市了,那些直到昨天还塞得满满的摩天大楼、地下道和停车场,突然既惹人嫌又讨人厌。大家唯一的一个念头是越早离开越好,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填满了火车、堵住高速公路,在八月十五日那天所有人都走光了。除了一个,马可瓦多是仅存的没离开城市的居民。
清晨,他出门走向市中心,面前是宽广无止境的道路,没有一辆汽车的荒凉。房屋的外观,从灰色低垂的铁门到每一片百叶窗,就像体育场的水泥阶梯座位一样紧密封闭着。整年马可瓦多都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路当路来使用,也就是说走在马路正中央。如今实现了,而且还可以闯越红灯,穿过对角线,停在广场中间。不过,他心里的喜悦并不是因为他完成了这些平常做不到的事,而是因为他用另一种方式来看所有的东西:马路或像山谷,或像干涸的河床;房屋则是险峻山岭的大石,或礁石的岩壁。
当然,很明显的少了某些东西,不过他所指的不是那些成列停放的汽车,或十字路口的堵塞,挤在超市入口混乱的人群,或安全岛上等待电车的乘客。真能填补空白,柔和线条的应该是由管道中爆裂漫溢的水,或劈开地面暴现于外的人行道上的树根。马可瓦多的目光巡视着整座城市,希望能找到它的另一面——在油漆、柏油、玻璃和灰泥的城市下一个树皮、鱼鳞、疙瘩和经脉的城市。他每天都得经过的建筑物,如今在他看来是多孔的沙岩堆,工地的栅栏是有着宝石般树结的新鲜松树的茎轴,在布店招牌上弯弯曲曲躺着的是会变成蝴蝶的沉睡的毛毛虫。
可以说,这座刚被人类抛弃的城市,此刻被直到昨天还藏匿着而今天却占尽上风的居住者所支配。马可瓦多的散步一会儿循着一列蚂蚁的路线,一会儿转向迷路金龟子的飞行,一会儿又停下来以便陪伴迈着扭曲但庄重步伐的蚯蚓。占据了城市的不仅是动物,马可瓦多发现在路边书报摊上方有一层薄薄的绿霉,在餐厅前方的杨树努力地把它的叶子推向人行道以外的范围。城市还存在吗?那个以往把马可瓦多的生活关起来的合成建材住宅区,现在是各种石头拼贴的马赛克,由视觉及触觉就能分辨出每一块石头的不同,因为有不同的硬度、不同的热度,及不同的密度。
就这样,马可瓦多忘记了人行道和斑马线的功用。当他像只蝴蝶左飞右摇地在马路上穿梭时,突然一辆“司拍得”汽车以时速一百公里来到他身后,并在距离臀部一毫米的地方才停下来。一半由于惊吓,一半由于空气的震动,马可瓦多蹦跳起来,又晕沉沉地跌下。
那辆汽车央带着大量的噪音,几乎原地打了一转才把车煞住。跳出一组衣冠不整的年轻人。“这回我要挨揍了,”马可瓦多想,“因为我走在马路中央。”
那些年轻人配备着奇怪的工具。“我们终于找到了,终于!”他们围着马可瓦多嚷嚷。“喔!”其中一个抓着一根银色的棒子靠近嘴巴,“您是唯一一位在八月节还在城市里的居民。对不起,先生,可以跟电视观众说说您的感想吗?”然后把那根银棒塞到他的鼻子下。
闪出一股眩眼的强光,热得像在烤箱里,马可瓦多快昏倒了。所有人把焦距对准了他,反光板、摄影机和麦克风。马可瓦多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话,而每发出三个音节,那位年轻人便突然现身,把麦克风转向自己:“啊,您是说……”然后紧抓麦克风自说自话十分钟。
“现在我可以走了吗?”
“当然,我们十分感激您……不过,您要是没什么事做……而且想赚几张千元大钞……不知道您愿不愿意留下来帮我们?”
整个广场一片混乱:大货运车、小工具车、有轨道的摄影机、蓄电池、灯具,一组一组穿着工作服的人员这边那边地走来走去,汗流浃背。
“在那里,她来了,她来了!”一位电视女明星从一辆敞篷车上走了下来。 “加油!小伙子,我们可以开拍喷泉这一景了!”
“疯狂八月”的电视导播开始发号施令,拍摄这位女明星在全市最重要的喷泉落水的镜头。
小工马可瓦多被交派的任务是在广场上搬动那个底座沉重的大反光板。偌大的广场现在四处嗡嗡响着机器声、水银灯的吱吱声,回荡着捶打临时金属支架的敲击声和喊叫声……在马可瓦多朦胧、惊呆了的眼睛中,往常熟悉的城市又重新从那隐约一现,或从根本只是梦境的另一个城市手中夺回了它原有的地位。 12.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3.小说为什么多次写到马可瓦多对城市的想象? 14.小说情节出现哪三次“反转”?各有什么好处? 15.理解小说题目丰富的寓意。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逢遇 东汉·王充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故遇,或抱污行,尊于桀之朝;不遇,或持洁节,卑于尧之廷。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时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于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
伍员、帛喜,俱事夫差,帛喜尊重,伍员诛死,此异操而同主也。或操同而主异,亦有遇不遇,伊尹、箕子,是也。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伊尹遇成汤,箕子遇商纣也。夫以贤事贤君,君欲为治,臣以贤才辅之,趋舍偶合,其遇固宜;以贤事恶君,君不欲为治,臣以忠行佐之,操志乖忤,不遇固宜。
或以贤圣之臣,遭欲为治之君,而终有不遇,孔子、孟轲是也。孔子绝粮陈、蔡,孟轲困于齐、梁,非时君主不用善也,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夫能御骥者,必王良也;能臣禹、稷、皋陶者,必尧、舜也。夫以大才干小才,小才不能受,不遇固宜。
商鞅三说秦孝公,前二说不听,后一说用者:前二,帝王之论;后一,霸者之议也。夫持帝王之论,说霸者之主,虽精见距;更调霸说,虽粗见受。何则?精,遇孝公所不欲得;粗,遇孝公所欲行也。故说者不在善,在所说者善之;才不待贤,在所事者贤之。
世俗之议曰:“贤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生不希世准主,观鉴治内,调能定说,审词际会。能进有补赡主,何不遇之有?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进能有益,纳说有补,人之所知也。或以不补而得佑,或以有益而获罪。且夏时炉以炙湿,冬时扇以霎火。世可希,主不可准也;说可转,能不可易也。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触上意,故谓之遇。如准主调说,以取尊贵,是名为揣,不名曰遇。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论,又就遇而誉之,因不遇而毁之,是据见效,案成事,不能量操审才能也。
(选自《论衡》,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尊居显 显:显赫的地位 B.操志乖忤 乖:违背 C.虽精见距 距:产生距离 D.因不遇而毁之 毁:诋毁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以贤才辅之 几以捕系死 B.能臣禹、稷、皋陶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今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所事君主品行恶劣或智识不足,才德俱佳的人往往得不到赏识重用,帛喜、箕子、孟轲等人的遭际便说明了这个道理。
B.商鞅用“霸者之议”替代“帝王之论”游说秦孝公,最终被采纳,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无道德而以技合”这一现象。
C.王充认为,夏天进献火炉、冬天进献扇子的做法是“得佑”还是“获罪”,关键看有没有在恰当的时机找到合适的进献对象,是否符合对方的心意。
D.本文开篇简述“遇”“不遇”的几种情况,然后分别加以阐释,用透辟的说理和具体的事例拨正了世俗之人对这个问题的错误认识,具有启发意义。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论语》中的选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
(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20._______,______。从诗歌题目中可得知,作者作诗的时间是(1)作诗的目的是(2) 21.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注)①馁:饥饿。
22.上述材料体现了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孔子弟子__________(人名)箪食瓢饮,是其践行者。
2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君子忧道不忧贫”的理解。
八、句子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③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⑤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九、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汉时期,有性格迥异却相处得很好的两个人,一个叫陈遵,一个叫张竦。陈遵才气过人,不拘一格,好酒贪杯,家常满客;张竦则博学文雅,处世严谨,洁身自好。两人虽个性不一,但都官至太守,爵至封侯。
恰好有一段时间,两人都因故被贬,返回长安。两人居处离得不远,却一个宾客盈门,一个门可罗雀。陈遵天天喝酒会友,好不快哉;张竦只偶尔与前来拜访的人谈论经学道德,亦怡然自得。陈遵对扬雄的小赋《酒箴》颇为喜爱,便以此揶揄张竦生活的单调。相对于陈遵的任性潇洒,张竦有着冷暖自知的从容自在,他说:“人各有性情,处世尺度。你要像我一样生活是不实际的,而我要像你一样生活也同样不实际。如果我一味地仿效你,那会过得一塌糊涂啊!”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感受和启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澄辙”的“辙”字形错误,应写作“澈”; B.“漩涡”的“漩”读音错误,应读作“xuán”; C.“蹿”读音错误,应读作“cuān”。 故选D。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提升”与“产品质量安全”不能搭配,可改成“提升生产一致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B.成分残缺,在“体现出粤东地区和赣南地区客家人的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后加上“等人文思想”;
C.中途易辙,“酒店业作为出行的重要环节”主语是“酒店业”,话没说完,后面的主语换成了“各种方案”。 故选D。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通“导”,训导/通“导”,劝导; B.自己/守己,洁身自好; C.夸耀/讨伐;
D.均为选拨、选用之意。 故选D。 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如果/副词,必定; B.副词,表揣测,大概; C.介词,为了/语气词,呢; D.代词,这样/形容词,对,正确。 故选B。 5.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A.“后”,名词做动词,落在后面。 B.“善”,形容词做名词,优秀的人才。 C.“冕衣裳”,名词做动词,戴官帽,穿官服。 D.“令”,名词做动词,下命令。 故选B。 6.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尔是过”是宾语前置句,“是”字提前宾语,正常语序为“过尔”;
A.“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 B.“末之难”是宾语前置句,“之”字提前宾语,正常语序为“难末”; C.“莫之知”是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知之”; 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若人君子哉!若人尚德哉!”。 故选D。 7.A 8.B 【解析】 7.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段中修饰的是“宋朝”,使用对象错误。
B.望其项背:意思是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且常用于否定句中。语段中指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是宋代文化巅峰的代表,后人难以企及,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比肩:并肩,比喻相当。文中指沈括可以和苏轼相比,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语境中指关于沈括的部分有近2000字,但对沈括的科技研究却很少,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引号有误,引号应该标引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师。 故选B。
12.①连用三个“一会儿”,句式整齐,表现主人公的欢快;②“循着”“转向”“停下”,有层次感的动词,写出人与动物的和谐状态;③“迈着扭曲但庄重步伐的蚯蚓”,想象(拟人)新奇,不合事理却生动有趣;④全句描摹生动传神,格调活泼明快。 13.①展现人物性格。马可瓦多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真实的生活,有着丰富、细腻、诗意的内心世界。②对比表现主题。现实城市与马可瓦多的“梦境”城市对比鲜明,互为反衬,有力地表现主题。
14.①人们热爱城市但又逃离城市。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揭示现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内心的孤寂和不安。②热爱城市的全都离城,对城市没有感情的马可瓦多却留下。对
比写出他与人群的格格不入,引人思索。③马可瓦多在空城游荡,但突然出现“疯狂八月”剧组。戏剧性结局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使主题更趋深刻。
15.①“归他所有”的时间短暂。一个月后人们重回城市,作为“小工”的他又会被边缘化,表达作者对低层人物的关注。②“他的城市”是他的诗意发现和想象。寄寓作者对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反思,对“诗意栖居”的向往。③“他的城市”在现实面前终将破灭。结尾熟悉的世俗城市又回归,暗示人无法逃脱现实的命运。 16.C 17.C 18.A
19.(1)有的人才能超拔,品行高洁,不被赏识,居于低下的地位。
(2)人纵使想自行断绝(与日月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显出他不知高低轻重罢了。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虽精见距,意思是“理论虽然精辟,肯定被拒绝”。“距”在这里通“拒”,拒绝,不接受。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介词,用/介词,因为;
B. 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两个“则”均为连词,表转折; D. 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这些。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原文是说“伍员、帛喜,俱事夫差,帛喜尊重,伍员诛死,此异操而同主也”,文中举帛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薄能浊操之人也可能被赏识而受到重用。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或,有的人;洁行,品行高洁;遇,被赏识;下流;低下的地位。
(2)自绝,自行断绝;何伤于日月,状语后置句;伤,损害;见,显出。
参考译文:
操行,有一贯优良的;而做官,却没有总被赏识和重用的。人品好不好,是才能和操行问题;被不被重用,则是时运问题。才能超拔,品行高洁,不能保证一定就会尊显;才能低下,品行恶劣,也不会住定卑贱。有的人才能超拔,品行高洁,不被赏识,居于低下的地位;有的人才能低下,品行恶劣,却被重用,地位在众人之上。不同时代各自有用来选拔“士\"的标准,而“士”也各有猎取功名的途径。升迁在于受到赏识,落第在于不受赏识。处于尊贵显赫的地位,未必贤能,只不过受到重用;地位卑践低下,未必愚笨,只不过不被赏识。所以只要被赏识,操行恶劣的,也会在夏架的朝廷上受到尊重;不被赏识,虽有高尚节操,在尧的朝廷上也会位处卑贱。被赏识重用还是遭厌恶斥退的原因非止一点:有的是贤臣却辅佐了暴君;有的是臣子才大却要服从于才小的君主;有的是臣与君都有大才,而道德却有清浊高低之分;有的是虽无令人景仰的道德,却以一技之长投合了君意。
伍员,帛喜一起待车夫差,帛喜受到尊重,而伍员却被处死,这就是不同操行的人待奉同一个君主。有的才能操行都相同,却因侍奉的君主各异,有被赏识重用的,有遭厌恶斥退的,伊尹和箕子就是这样。伊尹和箕子才能相同,伊尹做了国相,箕子却沦为奴隶,这是因为伊尹遇到的是成汤。而箕子却碰上了商纣。贤臣侍奉贤君,君主想把国家治理好,贤臣以自己超群的才智辅佐他,由于追求和厌弃恰好一致,他们受到赏识重用理所当然。贤臣侍奉恶君,君主不想把国家治理好,贤臣虽尽心竭力去辅助他,终因操行和志向相反,不受赏识重用也理所当然。
有些具有很高智慧和道德的臣子,又遇上了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君主,然而终还是不受赏识重用的,孔子、孟轲就是这种情况。孔子在陈国与蔡国途中没有粮食,孟柯在齐国和魏国陷入困境,这并非当时君主不肯任用好人。而是他们才智浅陋,没有能力使用大才。能够驾御千里马的,一定是王良;能够任用禹、稷、皋陶为臣的,必定是尧、舜。才能大的去求才能小的任用他,才能小的无法承受,不受赏识重用也便理所当然了。
商鞅先后三次劝说秦孝公采纳自己的主张,前二次建议,泰孝公不听,最后一次建议被采纳了;前二次,是成就帝业、王业的理论;最后一次,是成就霸业的理论。拿成就帝业、王业的理论,去劝导只想称霸的君主,理论虽然精辟,肯定被拒绝;如果换成霸业理论,即使粗疏,也会被接受。为什么呢?因为精辟的理论碰上秦孝公不喜欢,粗疏的理论却遇到秦年公想实施。所以不在于劝说者说得多么好,而在于被劝说者能喜欢;才能不需要多么高明,而在于被待奉者能赏识。
社会上一般的意见是:“真正贤德的人应当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生于世上却不懂得迎合社会风气,揣摩君主意围,观察其境内情况,而调整自己专长,确定自己主张,周密窥测时机。能进献对君主有益的东西,怎么会不受到赏识和重用呢?现在却不是这样,而是去操弄一些没用的技能,进献一些无益的
主张,这等于夏天向君主进献火炉,冬天向君主献上扇子,尽做些君主不想干的事,献上些君主不想听的话。他不碰上灾祸就算幸远了。怎么还会有福报呢?”
举荐贤人是有益的,采纳建议是有帮助的,这是人所其知的常识。但有时却会因无补之言而得福,有时会因有益之说而获罪。况且夏天还可以用火炉来烘烤潮湿的东西,冬天可以用扇子来扇火。社会风气可以迎合,君主的意图却猜测不到:意见可以随君主好恶而改换,才能却难于一下子改变。以前周朝有个人想做官,屡次都没有被任用。年纪老了头发白了,在路边低声哭注。过路人有的问他:“为什么哭啊?”他回答说:“我想做官却屡次不被任用,自己感伤年老错过了时机,因此哭了。”有人问:“你想做官为什么一次也不被任用呢?”他回答道:“我年少的时候,学的是文。等到文治之德学成了,开始想做官,而当时君主喜欢任用年老的。爱用老年人的君主死了,后继君主却又要任用会武的,于是我改为习武。武艺刚学好,重用会武的君主又死了。年少的君主刚即位,喜欢任用少年的,我的年纪又老了,因此一次也没有被任用过。”
得到赏识和重用,其才能不是预先练习好的,其主张不是平常准备好的,而是碰巧遇到君主满意,恰好符合他的心意,这样才称之为“遇”。要是揣摩君主的意图来改变自己的主张,以得到尊贵的地位,这应该起名为“揣”,不能起名叫“遇”。现在一般人既不能对遇和不遇的议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又单凭被重用就称赞一个人,因为不被重用就毁谤一个人。这种只凭现有效果和既成事实判定是非的做法,是不可能衡量操行和考察才能的。
20. 秋天晚上 求官(干谒或请李侍郎举荐自己,意思相近即可) 21.①直抒胸臆:首联“蹉跎”“自怜”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②借景抒情:颔联借写秋景,表达了岁月蹉跎的悲凉之意;③借物抒情,写“惊蝉”“旅雁”“求高树”“厌后行”,其实是以“惊蝉”“旅雁”自比,表达自己仕途上进的愿望。④用典抒情:尾联运用凿壁偷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的心愿。(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22. 安贫乐道 颜回
23.①君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应担心的是“道”能否推行而非一己衣食好坏,不应“忧贫”。②君子志于道而学,不以“禄”为目的;但在实现道义的过程中,“禄”亦在其中,自然会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因此无需“忧贫”。 参考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耕作,常常会有饥饿;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担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
24.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