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期 (总第15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3.20l7 Genera1.No.159 【作品赏析】 《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南京-5家族命运 万或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路翎是一个独特且值得探究的存在。其著名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讲 述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中对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的大背景下的成长历程及思想变化进行了细致而 又全面的描写。在这个家族的变动、成员的离散过程中,作为许多关键转折事件发生地的城市“南京”,在整部 作品中有着特殊的内涵,其中作者的南京记忆连接了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起伏与文学空间的关系,使得对南京城 的社会关系与历史变革的潜在解读更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南京故事;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7)03—0078—03 《财主底儿女们》这部巨著篇幅之大令人感叹。 全书共计八十余万字,在时间、空间上的处理都让 人震惊。时间上,故事跨越了从“一・--)k”上海 抗战到苏德战争的十年时间;空间上,情节发展涉 及了苏州、上海、南京、九江、武汉、重庆、四川 农村等地。人物数量共七十有余,职业设计更遍布 了各行各业,政客、记者、士兵、乡绅、商人、学 生、演员等等。在这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如 -/\”上海抗战爆发、伪满洲国的建立、北平 学生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 三”事变、苏德战争等等,都完整清楚地记叙在了 里面。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上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的 地方的。它打破了对家族小说进行围城叙事的传 统,将蒋家各人置于六大城市中来讲述,丰富了故 事的叙事容量,既关注了整个家族的群像描写,又 关注了个体的精神世界发展历程与各个城市的关 系。其中,南京是一个特别且意义深刻的存在,因 其是童年、少年路翎所生活过,并且在那里过早地 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的城市,更是在抗战中遭遇了惨 痛蹂躏、给我国人民留下了心灵创伤的城市。书中 对其时南京人的生活场景也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塑 造出了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一将人物、事件、时间与各个不同的城市空间融合在 了一起,透过每一处细微的变化,读者都可以感受 到其中包含的作者对于这个城市的自我解读。在战 、社会上的斗争中心 正如胡风评价 主底儿女ff]))时所说的,这 部小说“不仅是自战争以来,而且是自新文学运动 以来,规模最宏大的,并且可以堂皇地冠以史诗的 名号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路翎出色地 争前后的南京,发生了蒋家从斗争到破碎的一系列 事件。在时间纵线上,南京由歌舞升平到战火纷飞 的转变与蒋家从富贵和谐到分崩离析的转变几乎是 同时进行的;而从横向的空间上,路翎也将南京广 阔的各个社会层面通过蒋家的变化集中表现了出 来,不但具有社会的广度,更具有人心上的深度。 南京,是一座极特殊的城市。经历了政治的辉 煌、商业的繁荣,行人如织、车船如梭的它,自古 以来便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直到近现代,它也依 然是最受文学家关注和青睐的城市之一。辛亥革命 后,南京成为了首都。1927年复都南京后,作为全 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凸显。 由于确立了首都的身份,文学家们在对南京的文学 形象进行构建时便渗透了对其政治身份的看法。知 识分子们对现代民族与国家的期许,对国民政府的 态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南京的感受与 想象,从而产生了他们笔下的南京形象。 在政治身份得到确立的同时,南京在经济上也 更加繁荣发达,在书中,路翎很好地将南京方方面 面的变化通过蒋氏家族儿女们的生活表现了出来。 歌舞升平的环境给社会上层人士带来了大把的闲暇 时间用来休闲娱乐,本已趋向低迷的秦淮河气息也 重新觉醒,结合了外来的洋味儿,重新以更加现代 的姿态席卷整个城市。在战争到来之前, 时主底 儿女们》通过对蒋家儿女及王桂英等人的生活与思 想状态形象地展现出了南京“迷城”一般的生活, 收稿日期:2016-11-22 作者简介:万或(1994一),女,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教育研究。 圆BIANJIANGJINGJIYUWENHUA 万或: 《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南京与家族命运 不论人还是城,都在潜移默化中不同了。 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南京被描述为一个偏安一 隅、没有灵魂、不关心家国人民,只想着如何享乐 二、精神上的第二故乡 1937年的11月,淞沪会战失利,战争的炮火 的“迷城”。这样的“迷城”形象是在社会危机面 前,知识分子内心焦灼的集中展示,他们对“新 都”抱有的美好期望破灭了,笔下的南京也愈来愈 颓废奢靡,从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知识分子对南京 及政府由政治上的期待到理想幻灭的心境变迁,以 及他们对待国民党政府态度的历史性转变。 南京在小说中是蒋家成了年的儿女们的主要聚 与人民的鲜血像一枚炮弹,毫不留情地打破了南京 那安静祥和、华贵悠然的生活气氛,形势岌岌可 危。在如此危难前,大批的知识分子都开始向大后 方撤离。当时还不满15岁的路翎,也一样随着全 家从南京,沿着长江、汉水向汉中、重庆一带漂 泊,从此开始了他艰难苦涩的一生。同样的逃亡经 历,他也应用在了蒋家儿女们的身上。 集地。这里不像在苏州,有着蒋捷三这个封建家族 大家长的权威的压迫,在这里虽然也是有着长幼之 别,然而在他们的内心里,所有主体都是平等的, 都认为在整条京沪线上那庞大的蒋家财产是应该属 于自己的。他们在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关爱与和谐的 同时,还不忘时时盘算着如何使自己对财产的拥有 权更加合理。在人前高贵纯洁的蒋家儿女们同样走 不出世俗的圈子,在诱人的财产面前都心甘情愿地 成为了这“俗物”的附庸品。例如书中写到颓唐的 金素痕时,用了这样的话: “在南京,在财产底陷 阱里。”圈这些带着重重金钱的枷锁的“无视地狱 的奴才”们的一举一动,都暗示了位于南京的蒋家 儿女们之间将会发生的对财产的竞相追逐、争抢和 瓜分,就如蒋少祖所说的,整个蒋家可以不再从整 个来看了,已经没有了“整个”,而是要个别地来 看,整个家族尽是铜臭。 这场财产的斗争最初主要是发生在以蒋淑媛为 代表的“蒋家优秀儿女集团”与跋扈贪婪且心机深 沉的儿媳金素痕之间的,而真正爆发的导火索就是 金素痕执意要搬迁至南京。在小说中,金素痕是作 为一个新型女性的形象出现的。那时的南京,整个 世界都恰好处于临界状态,向之前看,意识的启蒙 刚刚开始,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新的意识形态已经 隐约可见。但是向之后看去,旧势力和旧思想仍然 束缚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前方的一切都无可预 知。在这样的社会中,金素痕就倔强地成长起来 了,她仿佛挣脱了男权社会的枷锁,带着男人尚且 不及的勇敢、机智与贪婪,以与一切外在束缚、甚 至是自我进行了拉锯战,不断的冲突与分裂中,产 生了崭新的金素痕。她学习法律,穿着大胆,追求 煊赫的家族地位、丰厚的财产以及对亲族的支配 权,而这一切恰恰是蒋家的“精英儿女”们所不能 容忍的。在蒋淑嫒的生Et宴会上,金素痕便已经成 为另外蒋家众人背后议论、针对和怀疑的对象,并 被众人一致视为自己继承财产的最大威胁。通过这 一场小小的生日会,路翎便勾勒出了整个蒋家的紧 张气氛,蒋家人互相之间的嫌隙与他们一致针对的 金素痕,折射出了南京蒋家激烈的斗争现状。 南京,是蒋家的“精英”儿女们主要聚集的地 方。路翎让所有人物聚集在南京,家族内部暗流汹 涌,各种诓骗、怀疑、争斗集中爆发,蒋家儿女脱 离了温室与纸醉金迷,读者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 “斗争的蒋家”这幅不和谐的画面。在这里,他们 完全沦为巨大家产的世俗的附庸品,无论是金素痕 昭著的野心还是蒋少祖的沉默、傅蒲生夫妻的忐忑 不安还是蒋淑嫒与王定和夫妇的骄横跋扈,都暗示 了在南京势必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最为直观地显 示出蒋家众人与金素痕互相敌视的局面的便是蒋淑 媛的生日宴会了。这场宴会上,蒋家人都毫不掩饰 地表现出了对金素痕的防备和厌恶之情,要走过她 身边时,势必要轻蔑地笑着,并透露出孤高冷傲 来。金素痕在蒋家也是成为了孤家寡人,除了软弱 愚蠢的蒋蔚祖,她只有自己。所以她本能地开始与 蒋家儿女正式对立起来,今后的两场正面冲突,也 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被发现不忠的金素痕,面对 丈夫的癫狂,也加紧了抢夺家产的步伐,公然抢夺 地契并受到蒋捷三的家法处置。蒋捷三猝死之后, 蒋家的儿女们因为遗产的继承问题争吵不断,还要 面对金素痕的恶人先告状,还要时刻算计着瓜分蒋 淑华的陪嫁品,内忧外患的蒋家摇摇欲坠。父亲的 突然去世、残酷现实的突然来临使得年幼的蒋纯祖 早早体会了人生中最为悲惨的一幕:父亲的尸骨未 寒,儿女们对于家产的争夺却愈演愈烈,一面表达 着对死者的哀悼与不舍,一面依然追求世俗的利 益。这一切对蒋纯祖而言太具有冲击力,他既渴望 亲情,又拒绝着虚伪、可怖的一切。蒋秀菊面对父 亲去世、家人依然争夺的局面,第一次开始怀疑自 己过去可笑的信仰;善良的蒋淑华无私地打算拿出 自己所有的陪嫁,然而其他儿女的贪婪更使她感到 世间的凄凉;蒋淑媛为了财产不顾蒋蔚祖生死、不 惜结怨蒋少祖……总而言之,路翎将所有人物都聚 集在南京,构成了一场完整、激烈的斗争大戏。 在南京生活的过往却是又带有哀戚的色彩的。 曾经互相计较、争吵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再也回不 去的第二故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蒋家儿女 们内心深处仍然保有的对大家庭的怀恋。南京成为 了他们回忆往昔的重要源泉之一。依靠着蒋家的大 BIANJIANGJING JI YUWENHUA回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第3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3,2017 树长大,蒋家儿女们并不能完全割舍掉这种怀恋, 无论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是精神上的牵绊,因为这种 怀恋已经是他们整个生命历程和情感经历中最为真 实的组成部分了。不论是叛逆的知识分子们,还是 精于算计的姐妹连襟们,无论愿意承认与否,都无 法完全割舍与旧家庭之间的物质、精神上的联系, 尤其是在家族分崩离析、战火燃及南京之后,整个 蒋家彻底解体了。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蒋家的少 爷小姐们终于暂放了争斗,被迫随流民一起踏上了 逃亡的道路,先是举家搬迁到武汉,后来又辗转跋 涉,来到了重庆。在这过程中,蒋家人先后经历了 崩溃的蒋蔚祖跳江自杀、柔弱的蒋淑华不敌病魔终 于离世、汪赠伦为国捐躯战死沙场、阿顺夭折…… 此时的蒋家气数已尽,再也不是过去高贵讲究的少 爷小姐了。终于,接连的打击与磨难使蒋家余下的 众人达成了难得的平静与团结。人生无常,家破人 亡,国家也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前途的一切都充满 了未知与恐惧,每一个人终于开始正视自己、正视 人生、正视如今的蒋家。王定和开始了关心国家工 业的发展与存亡,傅蒲生开始为了家人奔波于生 计,主妇们也不再纠结于过去的鸡毛蒜皮,不再尖 酸刻薄、眼高于顶,认真地为了当下的生活努力 着。在武汉、重庆,蒋家儿女们开始懂得过去的愚 蠢,开始珍惜当下的小的安稳,并且真切地怀念着 在苏州、在南京时的一切。“随着南京的陷落,南 京失去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但这一改变却使 得它由辐射点转变为那些被迫逃离南京的人的新的 颤抖,这都是曾经叛逆的知识分子对于家园故土的 留恋,而南京也从曾经的家族争斗地变成了民族流 血、家人难圆的地方。 “离家者们从旧家庭逃离, 必然会渴望能够找寻到一个新的能庇佑自己身心的 场所,开始新的人生,找到新的起点。找不到一个 这样的归属,离家者们就会感到彷徨、孤独。” 事实上,那时中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大 都来源于封建旧家庭,而这种出身的事实就已经决 定了他们与传统家庭及其伦理纲常的千丝万缕的关 系是很难彻底摆脱的。处于新旧思想文化的紧张的 对峙与冲突中,知识分子追求思想解放、实现个人 人生价值的理想很难冲破旧家族的樊笼,这样客观 的历史事实与知识分子自身“叛逆”的追求,都促 成了蒋少祖、蒋纯祖们的出走。然而在这些叛逆者 的身上,存在着无法消解的矛盾。他们对旧家族既 有着反叛的激进,也有着情感的眷恋。作为其中固 有的一部分,这些叛逆者在对它的落后与保守性进 行抨击的同时,在情感深处却依然保留着维护家族 传统的那份责任。他们并不一定会对旧家族的破灭 拍手称快,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叹息。 三、结语 精神中心。”[31从这时开始,南京已经取代了苏州 的位置,变成了在战争爆发后、所有人都处于颠沛 流离的状态时的精神慰藉与寄托,变成了那怀念且 不知何时才能回去的第二故乡。 家庭对于知识分子漂泊的心灵是有着根一般的 意义的,不只因为它是叛逆的知识分子赖以生存与 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过去的大家族也是他们情 感上的归宿,越是在体会到人生无常、命运捉弄、 生活不易的时候,越是渴望家族的亲情的抚慰,越 是怀念过去互相关爱的亲人。骄傲倔强如当初的蒋 少祖,也一样在父亲恳切的呼唤下,重新回到了蒋 家,同意与父亲握手言和。这都是原来潜伏在内心 深处的家族亲情开始苏醒复活的表现。后来的蒋少 祖时常会为父亲的去世、蒋家儿女们的相继离去、 分别而伤心懊悔,那种痛苦让他时常体会到心灵的 参考文献: 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与走向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而苏州——上海——南京的这条蒋家儿女 的搬迁路线,也正代表了苏州首富蒋家从兴盛走向 崩溃的历程。其中的南京,有着一定“终结”的意 味,蒋家众人从南京出逃也代表了20世纪初的知 识分子内心强烈的要求与渴望,然而当旧的制度真 的在战争与时代的冲击下走向毁灭时,同时期的作 家们却并没有长出一口气,没有流露出任何胜利的 欢欣,反而是通过作品表现出了痛苦、迷茫和困 惑。路翎在 主底儿女们》中所进行的南京故事 书写,对于今后的作家写作也是有着很大的指导意 义的。首先,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是活的素材,因为 亲身体会过一种生活,才能真正理解社会给予人民 的幸福与苦难,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其 次,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每一个社会事件。每 寸土地上,都洒满了数千万年知识分子与普通百 姓的汗与血,里面包含着无数振聋发聩的故事。最 后,年轻人要学习路翎敢说敢做的精神。 “年青的 生命,敢于轻视、摇动、击毁它们,这种轻视和攻 击,在我们就等于创造。”圈 一[1]胡风.胡风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90. [2]路翎.财主底儿女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07. [3]文海林.财主底儿女们与城市空间关系的重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57. [4] 肖支群.家在何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对家园的孤独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6):96. [5]路翎.财主底儿女1"f]E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 [责任编辑:张雅安l 回BIANJIANGJINGJI YU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