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 摘要: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污染只存在于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农村一直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代名词。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深知好多农村的污染甚至比城市还严重,例如我的家乡,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刚好学习了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于是我便决定对我家乡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深入研究。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区,因盛产花岗石,获誉“中国花岗石之乡”。近年来,麻城市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发展石材业,推动了GDP增长。与此同时,石材开发使得明山秀水遭到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热爱家乡的麻城人,纷纷以“悲情白鸭山”“救救麻溪河”为题,在网上发帖呼吁关注。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好多。
每次一回到家乡就能看到路边到处都是各种石材加工厂,路上都是很厚的一层石头灰,空气雾蒙蒙的,弥漫着细小灰尘,在室外站一会儿就会发现身上全是白的的灰尘。 对这个问题,长江商报还报道过:
“对麻城市白果镇麻溪河村方家河的村民方运阳来说,喝上一碗清甜的山泉水,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他在院子里打了井,用四个塑料桶盛水,盖上盖子澄两天,才用。“地下水已经被石材厂的废水污染了。”方运阳说。他倒掉一桶水,伸手在桶底抹了一把,一层细灰。 同村的方标健笑他:“没用,这些石粉太细,根本澄不下去。”方标健认为,最大的危害不在石粉,在于石材加工厂排放废水中大量的切割用冷却剂。“那都是化学物质,搞得井水闻起来有股异味。”
麻溪河从大坳水库顺山势而下,流过这个村子,村庄由此得名。随着水库边白鸭山上石材的火热开发,福建的石材老板纷纷前来投资,9家石材加工厂沿河建起。
从麻溪河下游沿河而上,只见河水呈现乳白色浑浊,河边植物茎部明显染上一层白灰。水中漂浮着垃圾袋、包装盒、方便碗筷等生活垃圾,一片狼藉。在华磊石材厂外,记者看到一个排污口正将乳白色废水排入麻溪河中。
在麻城市环保局的一份上访登记表上,2010年近80%的环境问题跟石材厂有关。
方标健回忆,2003年村里建起第一家石材厂,7年间,工厂把含有大量石粉和冷却剂的废水随意排放,村东麻溪河、村西灌渠都被污染;路上积起厚厚一层石粉,一下雨都冲入田里。 污水漫过田地,造成作物减产。方标健说,村里种的水稻,从亩产1000斤降到500斤。“种花生吧,壳是纯白的。人家一看就知道是石材厂污染过的,没人买。” 石材加工造成的水污染不仅在麻溪河。记者在大坳水库库尾沿河上溯发现,不足3公里长的河道,两岸耸立着7家石材加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或外排,或渗漏,经小河流入水库。 麻城市政协网上一份完成于2009年7月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援引麻城市环保局水质监测结果称:大坳水库库尾水样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超过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其实在麻城,污染主要是石材加工厂导致的,但也有其他原因。 1. 农业生产本身
从近年来的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
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l 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正是我们所常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水环境的全面退化。另外,农村畜禽养殖业也会带来水环境的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 2. 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村水处理设施欠缺
目前,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如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等。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于此同时,人畜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污水、厨房产生的污水、洗衣和家庭清氮和磷的污染。不少地区仍然是粗放型的畜牧生产,饲料营养不平衡,不配套的氨基酸在畜禽体内降洁产生的污水、农民洗澡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沟渠,河流,池塘,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96% 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89% 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农村供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小城镇通常以财政、土地收人、配套费等资金来源为支撑,而在村庄,则以国家部分专项补助资金和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农民自筹资金为主,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 3.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
首先,从农民来说,由于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往往忽略。其次,对一些私营企业,他们普遍认为,只要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就可放心大胆干,无视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最为严重的是许多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认为促进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就是最大的功绩。此外,我国最基层环保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无相关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缺陷以及地方政府环保意识薄 弱,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状况。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环境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人的环境意识常常指导人的环境行为。只有人们整体的环境意识的加强,并 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二者充分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整个环境问题的根本突破口。农村的环境问题更不利外。 我的建议:
(一)石材污染方面
1.进行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矿山下新建拦水坝和过滤坝,加强矿山废水治理,保障河流水体清澈。
2.引进废石加工利用企业,消耗矿山上废石,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对现有石材加工区企业进一步予以规范,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生产废水的行为。 4.形成对石材加工企业日常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5.积极引导石材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 (二)其他污染方面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
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4.在主要路口以及村民住居集中的区域建造垃圾池和置放流动垃圾桶,方便村民生活垃圾回收,组织环卫工每日清运集中垃圾,确保环境卫生。 5.基层无职党员切实履行职责。利用创先争优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平台将环境治理深入宣传,使环境保洁意识深入党员心中;积极行动,以行动来诠释共产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每个党小组按照党总支统一安排,开展村道环境卫生整治和庭院保洁工作。全村党员积极投工投劳,同时结合环境整治及其它项目推进,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间,解民情释民惑,逐步建立起长效的邻里关系协调机制,让环境治理、素质提升工程深入人心,建立长效环境保洁机制。
我相信,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家乡的污染问题,让家乡重新变成我小时候看到的样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