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从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来看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国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他们拒绝使用味精,更足以证明此辈皆属不知味之人。
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而且是生吃。因而他们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使我们难以接受。现代中国人也讲营养保健,也知道青菜一经加热,维生素将被破坏,因而我们主张用旺火爆炒。这虽然也使维生素的含量下降,但不会完全损失,可味道却比兔饲料好吃得多。因而中国的现代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兼顾下的最佳平衡。
从用餐方式及餐具来看
在用餐方式上。在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在餐桌上,中国人都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而西方就不同了,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中餐上桌的菜讲究丰盛多样,一般品种多样。而西方人宴客则是以牛、羊、猪
排等为主食。
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众所周知,中国人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呢,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从用餐礼仪来看
在礼仪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古文记载: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专占着食物。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收拾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