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优化教学方法

2020-10-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优化教学方法

作者:徐琳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48-01极大地开发人类的智慧潜能,这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的人们的热切追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所当然地把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更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学生智力的开展,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正确得当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其先决条件是是否做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那么,就语文教学来说,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呢?我以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居高临下,统览全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杜甫《望春》)、\"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我们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也像登山一样,只有攀登到最高处,眼界才能放得开,想象才丰富,思维才开阔。一篇课文,无论内容多长,人事多么错综复杂,它都有一个突破点,只要你把握住这个突破点,制造一个制高点,并且引导学生站在这个制高点上鸟瞰全文,驾驭全篇,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疏通思维,理清脉络,教学时就有事半功倍的可能。如《梅花魂》这篇课文,我把课文内容浓缩成\"人老恋故乡,游子思故乡\"十个字,以这为这篇课文的制高点,教学时以它为全部思维的突破点和归宿,围绕这个制高点,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老华侨是如何\"恋故土\"、\"思故乡\",文章是怎样阐述他\"珍爱墨梅图\"、\"送墨梅图\"、\"送绣梅花手绢\"这几件事的,从而能使学生更快、更深地体会到身在异国、飘泊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可见,抓住课文的突破点,制造制高点,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可行之道。 2.打破常规,寻求变异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多数人习惯地跟别人走,重复地使用别人的方式方法,没有跳出旧的教学围框,教学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这是造成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我们只有结合课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做到寻求变异,才能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局面,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比如大多数人上写人叙事课文,总按\"课文主要内容——分段——讲解——中心\"这样的思路,似乎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方法了。而我有时也会打破常规,\"另搞一套\",来个反弹琵琶,把中心作为课文的突破口。如在上到《夜莺的歌声》时,我由课文中心入手,先引导学生体会并紧紧地抓住小夜莺\"机智、勇敢\"这个中心,进而引导他们理会课文是怎样用哪些事例来反映小夜莺的机智与勇敢,是如何布局谋篇的。这样稍一改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方法,结果学生兴趣倍增,一扫过去沉闷的气氛,既取得了异常的教学效果,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时该如何组织材料为中心服务,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 3.探胜索奇,力辟蹊径

在教学中,不断去研究发现,寻找\"奇\"径,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使你的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如何\"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或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这个知识点,经过反复琢磨,发现其竟有这样一个规律:在把陈述句改为反句问时,着重点要看原句(陈述句)中有没有\"不\"字,如果有,必须把这个\"不\"字删除:如果没有,变为反问句后则必须在其合适之处加\"不\"字。同样的道理,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也是一样。经过这样一讲授,学生掌握了这一规律,对于这一知识点,再也不会犯难了,即使是不理解句子意思也能够做得正确无误。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多寻找些\"奇\"径,会相应地提高教学效率。 4.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个\"举一反三\"的教学理论,一直在我们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虽然丰富而且繁杂,但总有它相互联系的一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举一反三\"的原理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重要的,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原理呢?关键是摸清共同点,掌握其规律性。重视\"举一反三\",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今天,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