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货币银行学重点问题及答案

2022-01-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货币银行学重点问题及答案

1、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划分为哪些层次?根据实际可将货币划分为哪些层次,不同的层次反映什么问题?

人民银行划分:M0=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根据实际可划分为:M0=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M3=M2+其它存款,M4=M3+可转让的金融资产。

M0——最原始意义上的货币,也最活跃,是反映消费品市场供求状况的重要指标。

M1——流通性较强,反映短期内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全部现实商品的需求。

M2和M3——不同程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总需求,对总量平衡有重大参考价值。

M4——有利于研究金融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金融调控。

2、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其经济意义何在?

含义: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在经济学意义上,货币资金价值有现值PV和终值FV。这是由于利息率的作用,未来一个单位货币资金,时间距现在越远,

1

其现值越小。

经济意义:它是正确评估与考核货币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投资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由于货币存在时间价值,投资时要考虑盈利多少,还要考虑盈利时间的迟早,一项投资早盈利比晚盈利效益要高。同时投资者还要考虑投资时间的先后和期限长短,以便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收益。

3、什么是资产?资产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你是怎样进行资产选择的。

人们可以用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家具、文物、房地产等等各种形式储存自己的财富,这种储存财富的东西就叫做资产。

资产选择要考虑的因素:1、财富总量。财富总量增加,对资产的需求也增加,但有些资产增加的比例大一些,有些资产增加的比例小一些,即人们所持有的资产比例会随财富的变化而变化。2、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在投资前对收益率的估计。这个估计实际上是各种投资可能收益的平均值。3、资产的流动性。即资产转换成现金的难易程度,它包括这样一些因素:能否有合法转换途径、是否很麻烦、转换费用、是否有买主、市场价格的变化是否会使资产蒙受损失等等。4、风险。在进行投资选择时,都会遇到这种不确定性,各种投资不确定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4、论述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 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流通范围从国

2

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国际货币职能由低到高逐步实现的渐进过程。

(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二)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①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②国家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③完善经济法规的建设;④具有交投活跃、规模庞大的金融市场。其次,货币国际化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基础: ①该国的政局必须保持长期稳定; ②该国必须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③该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较强的地位。中国目前面临的制约因素: 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约束:内需不强,顺差在较长时期仍是常态。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约束。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约束。人民币回流机制问题约束。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影响: ①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②获得国际铸币税的收人; ③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 ④降低和防范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影响: ①人民币国际化遭遇“特里芬难题”;②加大我国金融不稳定性;③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

第二种,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

3

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

第三种,在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货币国际化的两种模式。 “强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美元),“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 (瑞士法郎)。中国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应走“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中国经济逐步起飞过程中的过渡模式,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已经强大而还未十分强大的时期较为适应。

(六)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安排。在政策和战略取向上,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模式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推进,遵循“周边国际化——亚洲化——国际化”的渐进过程。在货币职能上也采取“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其逻辑顺序为,先人民币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人民币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七)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对策选择。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

5、论述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4

商业银行具有存款创造作用,即商业银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来源的有利条件,再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达到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即一笔原始存款经过整个银行体系的循环存款和贷款发放,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数倍的存款货币。这一扩张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原始存款数量越大,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扩张的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存在以下计算公式:

△D=△R×1/rd

式中: △D——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量; △R——增加的原始存款数量; rd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6、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什么?它有哪几种模式?

中央银行具有三项主要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对金融活 动实施监督管理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

(1)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通过对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运用金融手段,对全国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影响和干预国家宏观经济,实现其预期货币金融政策的目标和职能。中央银行调节的主要对象是全社会信用总量,可以通过调节全社会信用总量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

5

供给。因为:1)中央银行是独享货币发行权的银行,无论是流通中的现金还是各企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货币都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中央银行收缩与扩张货币供应量,就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2)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运转离不开货币资金,尤其是当前,无论企业财务资金还是国家财政资金,都与银行信贷资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银行的信贷资金比较主动、积极地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全国的金融行政管理 机关,为了维护全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混乱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全国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活动和经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管理和控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的是: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调整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及其内部关系,保证公共利益和银行存款户的安全,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法规和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防止金融危机及不适当金融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作用。

(3)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所谓支付体系就是对市场参与者债务活动进行清算的一系列安排。 一般而言,市场活动越发达,对债务清算安排的要求就越高。而一国支付体系的构造特别是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何又直接影 响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经济体系中的债务清算过程就是货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现实经济 中的支付货币有三种形式:现金、存款、中央银行货币。与支付货币的三种

6

形式相适应,经济体系中的支付系统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现金支付、由商业银行帮助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存款支付、由市场参与者交易行为产生的债务关系以及商业银行本身在债务市场活动中产生的债务关系造成的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支付。前两个层次的支付是不需要中央银行介入的,而第三层次的支付则必须由中央银行提供中央银行货币转移支付才能最终完成。

模式有以下五种:

(1)单一中央银行制。这是最主要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指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众多分支机构来执行者中央银行职能,特点:权力集中,职能齐全,分支机构众多。大多数国家的央行采取这种形式。如英、日、法等,我国1984年之后也实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

(2)多元制。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多家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它们分别承担一部分中央银行职能。这类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权力分散,划分职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执行中央银行的不同职能,新加坡属于这种中央银行制度。

(3)联邦制。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中央银行作为一个体系存在,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地区中央银行组成,由这个体系中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中央银行的职能。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分支机构不多。采用这种制度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等。

(4)准中央银行制。某些国家和地区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如香港地区,金融管理局是其监管机构,但发钞权在汇丰银行、

7

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及中银集团手中。

(5)跨国中央银行制。两个以上的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制。它一般是与一定的货币联盟联系在一起的。如,欧洲中央银行(最典型)、西非中央银行、中非中央银行。

7、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如何? 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开发银行、抵押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住房信贷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退休或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存款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消费信贷机构、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发展趋势:

(1)全能趋势:业务的全面性与机构的复合性

(2)国际化趋势: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各国金融之间紧密联系 (3)创新趋势:新工具,新业务,新管理;电子技术应用,提供低成本报务,金融网络革命。

(4)兼并与重组趋势:90年代以来的变化,跨国跨业兼并 8、联系中国实践论述资本市场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富有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体系都离不开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的支持。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市场的发展实践看,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资

8

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结构转型,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为企业拓宽了外部融资的渠道,改变了企业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和财政拨款的局面;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众多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成为股份制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分散金融风险和增强经济弹性。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结构不平衡,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占有绝对优势,这不仅降低了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还导致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使我国金融体系缺乏必要的弹性,不利于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打破了银行间接融资独大的局面,不仅有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优化结构和提升效率,增强我国金融体系在未来抵御内外部冲击的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转型。资本市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许多变革。资本市场的发展带动了股份制公司在中国的普及,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完善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和会计制度,并促进信用制度的建立。同时,资本市

9

场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带来财富效应的显现和理财文化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四)资本市场大发展有利于我国在全球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抢占先机,提升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调整,经济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金融体系相对健全和资本市场相对发达的经济体,可以更高效地吸引和配置国外资源,使我国在新的一轮全球产业的调整和转移浪潮中占领先机。

9、金融风险有哪些类型?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造成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或利息收入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来支付流动性负债,乃至引发挤兑风潮的风险。

资本风险:金融机构的资本量过小,不能抵补一定时期经营亏损。

利率和汇率风险:由利率或汇率的变动所带来的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违规与投机风险:违规经营主要是金融机构重要工作人员越权贷款、交易、做假帐等。

决策失误和形势变化风险:国家宏观金融决策不适时或失误会带来国内金融业风险。

10、论述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10

(1)对商业银行设立和变更的审批,即市场准入监管。将那些可能对金融体系健康运行造成危害的机构排除在外。商业银行的设立是批准制,而不象一般企业是登记制。 这是中央银行的“第一道防线”管理。

(2)经营过程中的监管:金融管理当局最经常业务量最大的工作。 ①资本充足条件。维持银行正常和健康发展的正常资本比率条件。巴赛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同银行加权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8%,核心资本比率应达到4%,附属资本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总额的100%。②清偿能力管制。指银行保证支付客户存款的能力。清偿能力管制的核心是资本的流动性问题,其主要内容是资本与负债在时间上的搭配。③资产质量监管。它关系银行盈利能力和稳健程度,它涉及的主要是信贷资产质量。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将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等五类。④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主要有:授权和职责的明确安排;银行承诺、付款和资产与负债帐务处理方面的职能分离;资产保护;完善独立的内部或外部审计等等。⑤风险集中和风险暴露的监管。为防止银行风险的过于集中,银行监管者通常要制定审慎的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单一借款人和相关借款人的风险暴露。即贷款客户不能过于集中。这类限额通常是以占资产的百分比来表示。

(3)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理。①存款保险制度: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将其存款到存款保险公司投保,以便银行经营失败面临倒闭时,存款保险公司动用保险金进行存款损失的赔偿。②最后援助与制

11

裁。这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责任。银行大量倒闭,保险机构的保险储备用尽的话,也会面临倒闭,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急求援行动,这被称之为“第三道防线”管理。

11、什么叫金融创新?有什么影响?

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具体讲就是: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新的金融商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新的金融机构和新的金融市场,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又有效防范风险发生的金融改革。

有利影响:金融创新扩大了投资范围。扩大了融资渠道。增强了投资者防范和应付风险的能力。刺激金融业的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率。金融创新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

不利影响:创新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创新使金融管理难度增强。创新导致金融业经营风险加大

12.联系实际论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调节作用。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调节作用:

(1)再贴现。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2)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

12

银行的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响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改变再贴现率主要起到告示作用。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会剧烈改变商业银行的借贷规模,不利于银行业的稳定,发达国家一般不采用这个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发达国家常用的调控利率的政策。在我国,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央行可以直接调控利率,所以我国的中央银行不需要使用以上政策,可以直接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控制各商业银行的利率。

13.联系实际谈在金融创新中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考验着各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金融危机,如何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引人深思。对于我国来说,加强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和壮大金融服务业,积极助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监管的创新是可怕的。”次贷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不受制约、不负责任的金融创新;在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上,加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应当“如影相随”。

13

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石,金融创新和监管是辩证统一的。金融监管保证着金融创新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使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监管过严会抑制金融创新与发展,监管不力又会放纵金融创新,产生类似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告诉我们,要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和复杂程度,应该和该国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和监管能力相适应,在金融创新的过程当中,金融监管不能缺失。

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危机的产生并不能否认金融创新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不可因为危机而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否定,创新产品本身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出在对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运用,以及过松的监管、过松的质量评估、过松的信息披露要求上。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将是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机遇。而在经济体制调整、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金融的重要作用将是不可忽视的——金融体制、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等各方面都应该通过创新来适应和满足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这也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深刻含义。目前我国的金融创新、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我国的问题不是金融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因此,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符合我国长远战略利益。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传统产业结构占据主导,

14

金融服务相对于目前的经济结构还处于不充分阶段,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积极搞好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使金融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相适应。

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首先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能因为此次次贷危机而得出\"不需要创新\"的错误结论,国家要出台切实支持金融创新的政策和法规,以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向前发展。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强风险控制,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很多的金融创新是对管制的规避,或者发生在管制的盲区,这就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创新的方式和创新产品本身的设计是无可非议的,关键是创新的产品被错误使用或过度使用,通过跨市场运用,使得创新产品更为复杂,而相对于每个监管机构,其监管又都只是集中于某一市场、某一个\"段\",对整个产业链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因而形成了一些监管空白。

因此,今后我国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推动其全过程的管理,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正确引导金融创新。此外,还应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建设,完善管理流程,强化市场的约束并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切实防范风险。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