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管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2023-06-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期末试题 《教育管理学》

一、科层制是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现代理性制度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请详细描述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什么特点?并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觉得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

答:

(一)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的特点 古典韦伯主义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是:

1.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根据韦伯的观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是人们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将科层制支配下的组织结构所要求的种种正常活动变成正式职责。对单个人来说,大多数组织的任务过于复杂以致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各种职位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2. 非人格化取向:

韦伯认为科层制的工作氛围应该体现非人格化取向,“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精神的优势,没有怨恨或激情,也因此没有影响力或积极性。”即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感觉作出决策。

3. 权威等级:

科层制中的官员是垂直分布的,也就是说,“每一位下层官员都受控于其上层的监管”,这就产生了权威等级。

4. 规章制度:

韦伯断言,每一个科层体系都有一个规章制度系统,一个“通常都是根据一定目的建立起来的抽象的规则系统。此外,管理法规的实施体现在这些规则在具体案例的应用上。”规则系统包括每一个职位固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则系统也有助于等级体系中各种活动的协调。当人事有变动的时候,系统也保证了组织运作的连续性。这样,规章制度就确保了每一位职员行动的统一性与稳定性。

5. 职业取向:

韦伯坚持认为,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职业取向,“这是一个依据资历、成就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晋升体系,晋升取决于主管的判断。”

韦伯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的功能的发挥可以使管理效率最大化,这种科层制概念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它凸显或强调了现实组织的基本趋势。

(二)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类教育管理的研究开始集中探讨教育组织的科层制特性。M.Abbott等人指出,科层制的许多特点是符合学校组织的特性(Abbott, 1969)。比如,学校组织具有分工的专业化特点,学校内部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的理性化程度高,教师按照自己的职务和工作量等领取工资。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学校组织不同于一般的官僚组织,而是官僚组织和结构松散的结合(Bidwell,1969),比如,学校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学校并不是按照严格的规定来运作的,教师和学生也不是韦伯所说的等级式。

学校是与科层组织有诸多相同特征的正式组织。包括学校在内的几乎所有现代组织都具有韦伯所列举的特征:劳动分工与专业化、非人格化取向、权威等级、规章制度以及职业取向。所以与其讨论学校是不是科层制模式,不如用韦伯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察学校的科层化程度。

运用霍尔的分析,霍伊等开发了学校组织结构的四种类型。

科层模式 低 专业结构 混乱结构 霍伊和斯维特兰提出了一种促进-阻滞连续统一体用以考察学校结构。将学校分为促进型学校结构和阻滞型学校结构。

明茨伯格对组织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他简单地将结构描述为组织根据任务进行劳动分工并促进员工相互协调的方式。用这一框架研究学校,就形成了除学

高 高 韦伯结构 专业模式 低 权威结构 校的政治模式以外许多当代的学校结构。

简单结构:是一种由高层主管直接进行协调的组织,这种组织几乎没有中间层,只有为数不多的战略顶层。它是高度集权化的。

机械科层制:像一台完整的、被控制的机器一样协调性好、运作标准化的组织,是机械科层制组织。

专业科层制:是一种允许分权化和标准化同时存在的结构。

大多数学校属于三种理想类型的“混合变体”,费尔斯通和赫里奥特的研究结构表明,许多小学,或者说大多数小学,都是简单科层制,由一系列达成共识的目标指导着内部行为。

松散耦合的观点认为:学校是目标模糊不清、技术不明确、参与者不断流动、各种活动不协调、各种结构性要素松散联系、结构对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的组织。比德韦尔把学校描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科层制与松散结构的混合体。

总之,一些研究将学校描绘成主要由专业人员和准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型组织。现代学校(中小学)组织的基本结构是带有权威特点的科层制。

【1304字,还要修改!】

二、管理学探讨的前提是人性假设学说,在西方的人性学说的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不同的对人的本质进行假设的学说,请详细论述这些学说的代表观点,并请解释,你觉得在学校管理中,哪种学说最符合学校的管理实际?为什么?

答:

(一)不同人性假设学说的代表观点 1. 工具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人在生产中就和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械一样的工作。

“工具人”假设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机械的作用没有多大区别。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械一样地去动作。对劳动者支付报酬就像给机器加油、给牲畜加草添料一样,使被管理者成了被动的生产

工具。

2. 经济人假设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3. 社会人假设

由梅奥主张,这种假设认为,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情谊、地位更为重要。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分工的细致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工作变得单调、枯燥、乏味,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寻找工作的意义。

员工对同事的社会影响力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控制更为重视,工人的生产效率也只有随着上级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程度而改变。 4. 自我实现人假设

马斯洛自我实现指:人都需要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阿吉里斯提出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理论,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是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这种成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但只有少数的人能达到完全的成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管理制度限制了人的发展。 麦格雷戈的Y理论: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4)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出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5)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

(6)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5. 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认为,无论“经济人”假设还是“社会人”假设,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不适用于一切人。人本身是复杂的,在复杂的、不断变换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来。

人性中既有唯利是图、追求物质利益的一面,也有精神需要、追求社会责任、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一面。而且二者是个权变的过程,在物质基础很低的情况下,追求物质利益就是第一位的;在物质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时,追求精神利益就成为主旋律。

超Y理论的内容:

人们带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但最主要的是实现其胜任感; 由于人们的胜任感有不同的满足方法,所以对管理要求也不同,有人适用X理论管理方式,有人适用Y理论管理方式; 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职工培训、工作分配、工资报酬和控制水平等都要随着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及人员素质等因素而定,才能提高绩效; 一个目标达成时,就会产生新的更高的目标,然后进行新的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在学校管理中,哪种学说最符合学校的管理实际?为什么? 我认为“复杂人”假说最符合。超Y理论提示我们,没有哪一种管理理论适合所有时间、所有组织和所有的人。在工作中,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要随机制宜,不能千篇一律。

【1574字!!】

三、领导学研究是近年来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热门研究方向,在教育领域中,比较有影响的学说包括教学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分布式领导和道德领导等,这几种领导理论有什么区别?你觉得,现代学校(中小学)的校长更应该是以上的那种领导理论的实践者,为什么?

答:

(一)这几种领导理论的区别

教学型领导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集中出现在学校效能和校长角色研究中。教学型领导;理论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发挥对教学和学生成就具有重要影响,是解释学校发生有效变革的关键因素之一(Hallinger,2003)。

教学型领导是指校长在课堂教学方面发挥的影响力,它强调校长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保护教学规范和学习质量。

教学型领导是英雄式领导,它强调领导者个人推动教学改革的影响力,强调通过某些标准评价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技能。概括而言,这一阶段的教学型领导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领导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力,校长是发挥教学型领导的主体。他们为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而直接干预教师教学实践,制定教学目标并监控教师教学。

第二、教学领导是一种理性的目标导向模式,其内在假设是,如果领导能够建立学校发展的学术目标,并鼓励教师努力,那些学校教学就能获得发展,它强调教学结果而非过程。

第三、教学领导是建立在X人性理论基础上的,这一理论的假设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厌恶教学和学习的,因此校长要监督教师的工作,要以标准化的规范控制教师的教学行动。

但是,教学领导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教学型领导是英雄式领导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愈发复杂和不确定,单纯凭借领导者个人力量难以实现学校教学的整体变革与发展。

第二、教学型领导对领导者个人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加重了校长

工作负担,且在学校管理现实中难以实施和实现。

第三、学校的教育中,领导的作用是多样的,兼具政治、管理和教学三种角色和身份,而教学领导模式单纯强调教学工作的领导和实践,这有可能导致校长角色功能的失调而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是领导者和追随者在彼此之间创造的一种能共同提升他们工作动机和道德水平的关系。

总体来说,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以个人魅力特质来影响追随者,通过提升追随者的需要层次与内在动机水平,激励追随者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从而创造性地推动组织发展和变革。 变革型领导的特征:

1.变革型领导强调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它有价值附加。 2.变革型领导理论是一种“关系领导”。

3.变革型领导具有发展取向,它将领导看作是道德事业,强调组织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变革型领导要求追随者反思他们的内在需要,最终目的是要将追随者转变成领导者。

4.变革型领导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组织变革,它在学校改革背景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概括来说,变革型领导模式秉承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关注组织中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价值信仰,强调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发展人,其最终目的是要促使组织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和发展。

变革型领导强调领导力的文化和价值意义,被学界认为是最具开创性的新理论。随着学校重构运动的开展,变革领导被引入学校教育领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领导者对追随者内在动机和潜能的激发,促使学校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努力、彼此协作以达到共享的学校发展愿景,促成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应该说,该理论已经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改革。

但是,也有学者批评它,认为变革型领导夸大了领导者在组织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Laoomshi,1999),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个体领导力无力适应学校领导实践(Day et.al.2000)。

(六)现代学校(中小学)的校长更应该是以上的那种领导理论的实践者,为什么?

【4625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