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
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护理
高兰花 邓冬英 李玉岩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一区,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平衡液加抗生素、平衡液加10%KCl做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方法 对8例患者采用平衡液加抗生素、平衡液加10%KCl做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归纳护理要点。 结果 8例患者均平稳地有效清除腹腔毒素,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腹腔感染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 结论 对平衡液加抗生素、平衡液加10%KCl做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管路护理,预防腹腔灌洗的并发症。[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连续腹腔灌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8-165-022012年1~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8 例,探讨应用平衡液加抗生素、平衡液加10%KCl做腹腔灌洗治疗的效果与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人员12345678
灌洗前8107889610
第1次灌洗4 h后
44334633
表1 8例患者腹腔灌洗前后腹痛VAS疼痛评分
灌洗后
第2次灌洗5 h后
120212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4月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8 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46.0±3.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内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诊断标准[1]。发病诱因有多种,其中,进食高脂饮食、暴饮暴食、酗酒6 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分别选择左侧和右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取腹穿针(12)号进行迷路穿刺,抽出腹腔积液送培美,然后取平衡液加抗生素插入输液器挂输液架上排气后取下头皮针连接到穿刺针上,打开调节器,待液体全部灌入后,稍等10 min,将输液器取下,穿刺针连接引流管将灌洗液引出后拔针包扎,24~48 h灌洗1次。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下次灌洗时间。1.3 观察指标
患者VAS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VAS疼痛评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表2 8例患者腹腔灌洗治愈所用的费用及住院天数
人员12345678平均值
住院天数(d)
131512131413111212.8
住院费用(元)
8 7609 0807 8768 0508 8408 4007 7936 8658 208
2 结果
采用保守治疗加腹腔灌洗治疗,患者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愿意接受,住院天数明显降低,费用明显降低。见表1、2。
注:传统综合内科治愈平均住院天数在14 d以上,平均总费用均在10 000元以上
3.2 基础护理
(1)保持口腔、皮肤卫生。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因疼痛多汗者,保持皮肤清洁。(2)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因素、伴随症状,寻求减轻疼痛的对应措施,遵医嘱合理反复使用止痛剂,以缓解疼痛。(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有无胸闷、发热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加强各脏器功能的监护。按时给药,维持静脉输液畅通。3.3 腹腔灌洗护理
(1)腹腔灌洗部位及穿刺针的选择。最好选择在左右结肠
(下转第167页)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165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患者紧张、恐惧;有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有的很快出现焦虑症状,甚至悲观、消沉。因此、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012年9月第2卷第18期
·临床护理·
患者为中心,强调系统、个体化、有效的护理模式。
通过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精心护理,总结体会如下: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指导方法,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相关指导,以改善其呼吸功能,指导患者积极有效咳嗽、排痰,并配合翻身、拍背辅助患者,动作要准确,利于痰液引流。出院后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指导,适当运动如步行、慢跑等,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患者实施系统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信任度及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体现了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伟芳.社区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224-225.
[2] 马克花,杭建明,王心娣.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面罩通气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10-211.
[3] 王菊娣.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49-3050.
[4] 陈颖.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氧驱动雾化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3):408-409.
[5] 陈燕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诊治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1,24(5):843-846.
[6] 许家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6):5504-5505.
(收稿日期:2012-07-05)
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交活动,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巧妙地向其说明此病治疗的长期性,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促使其积极参与,配合治疗及护理安排,引导患者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培养生活兴趣,如听音乐、下棋等爱好,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意义,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进行步行、慢跑等项目锻炼,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烟尘吸入,在气候变化、大风、严寒天气避免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睡眠。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以预防疾病复发,并定期门诊随访。
2 结果
通过精心、系统全面的护理,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医患之间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关系,信任度以及满意度得以提高。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患者治疗依从性低。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延缓病情发展。护理工作要以
(上接第165页)
旁沟、盆腔及病灶处置管,腹引流管内径在0.5~1.0 cm左右,这样能保证引流通畅及部分腹腔内坏死蛋白、血凝块等引出体可弯曲、内腔不塌陷、管内外[2-3]。选择引流管上应选择柔软、
外摩擦系数小的针。(2)严格无菌操作。穿刺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每次更换输液器。(3)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在近腹壁端的引流管上做上标记,防止因剧烈翻身,导致引流管脱出,其次防止引流管阻塞和折叠。(4)密切注意腹部情况的观察。观察腹部压痛、反跳痛是否减轻,穿刺处皮肤是否红肿、渗液、引流是否通畅。有渗液说明腹腔压力大,用纱布覆盖穿刺处并经常更换,防止感染。灌液时如有呼吸困难、腹部剧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灌注,引流前轻轻左右移动患者体位,使之与腹内积液充分混合,然后抽出,每天收集引流液观察量、颜色、性质做好记录。(5)灌洗液配制原则。对于灌洗液的配制是根据病因来决定的,原则上使用能在局部对无论是G+或G-菌及厌氧菌感染均能奏效的广谱抗生素,并同时针对腹腔中脓液及坏死组织、血凝块等变性蛋白质能溶解,变稀易排出[4]。笔者所在医院采取平衡液加左氧氟沙星或平衡液加10%KCl为灌洗溶液,量为1 500 mL。(6)营养支持。早期胃肠功能未恢复前用胃肠外营养(TPN)提供营支持。在TPN过程中注意监测血糖,待患者肠蠕动恢复后肠内营养(EN)与TPN结合。
3.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平时生活规律,少量多餐,并告知患者出现症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腹腔灌洗治疗是笔者所在科室刚成立的一项新技术,为确保安全,护理中护士用亲切的语言、熟练的操作、热情的眼神取得患者信任,解除其恐惧和担忧,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监测灌入和引出量的平衡,灌洗的体位的变换是引流效果最佳关健,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客观反应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允怡,赖俊雄,刘晓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发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4):289-291.
[2] 张萍萍,谭李军.B超引导下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3):26-27.
[3] 王冰.静点式腹腔灌洗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腹水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61-62.
[4] 徐慧琴,耿娇霞.微创腹腔置管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7(2):109-111.
(收稿日期:2012-04-16)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1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