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全节课,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去探究学习“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做题目”?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种形式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书,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如,一入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阶段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思考,在交流个人自学体会时,引导学生品读,注重自我感悟。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我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然后,我指导学生设想如果手中就握着一只小飞蛾,握住它,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地感到飞蛾求生的强烈欲望。
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师生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让他们做小瓜苗,说出心里所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命的价值。学生进入情境,发自肺腑的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在教学作者感悟时,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他们不仅明白的句子意思,也学会了学习文章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学生的收获。
最后,我引导学生把学完课文后的体会用一段话的形式写出来,可以写生命感言,也可以写一件有关生命的小事。学生的只言片语虽不多,但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所想所感。
但本节课也不是都尽如人意。
1、关于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导入新课过于臃长,使后面的教学有些仓促。 2、忽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本来想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以便于学生在第二个事例进行自学合作探究,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完成,这使得本节课逊色不少。
3、朗读指导时个别句子没能指导透彻。
专家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对《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对于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