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外“教授治校”发展及对我国大学治理的启示

2022-07-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总第470期2019年9月(中)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470

September2019(B)

国内外“教授治校”发展及对我国大学治理的启示

马文慧[1][2]

[2]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647摘

文献标识码:A

谢念湘[1][2]*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地

DOI:10.16871/j.cnki.kjwhb.2019.09.003

“教授治校”这一管理模式也走进人们的视线中。

欧洲中世纪,行会组织兴起,行会是当时手工业保护、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组织。大学按照行会组织的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管理体系。换言之,“教授治校”的源起应是中世纪巴黎大学时期。这种“教师大学”是由教师行会控制着大学管理,除了内部管理,还要负责维护学校外部的权利和利益。大学全体教师组成许多“教授会”,也就是专门教授一部分学科的教师所组成的团体来管理学校,教授会处于权威

[1]

性的地位。全体教师民主支配大学事务的管理模式对维护

要“教授治校”作为传统的大学治理体系,自其始于

欧洲中世纪巴黎大学,无论是在欧美等国家还是我国都有其各自的发展及辉煌时刻,这种教学管理理念对世界各国大学发展、学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学术自由理念的推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大学如何进行“教授治校”,简单介绍了我国近代时期的两所著名大学“教授治校”的历史,分析“教授治校”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探索我国大学治理发展新理念对我国现阶段新时代大学治理有哪些启示。关键词

教授治校

管理模式

学术自由

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GovernancebyProfes原sors\"atHomeandAbroadandItsEnlightenmenttoU原niversityGovernanceinChina//MaWenhui,XieNianxiangAbstractAsatraditionalsystemofuniversitygovernancebegin-ninginUniversityofParisinMediaevalEurope,\"universitygov-ernancebyprofessors\"hasitsowndevelopmentandgloriousmo-mentsinbothEuropeandtheUnitedStatesandChina.Thiskindofteachingmanagementconcepthasimportant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iesaroundtheworldandtheimprove-mentofacademiclevel,especiallythepromotionoftheconceptofacademicfreedom.Thispaperoutlineshowuniversitiesinsomeforeigncountriesconduct\"universitygovernancebyprofessors\brieflyintroducesthehistoryof\"universitygovernancebyprofes-sors\"intwofamousuniversitiesinmodernChina,analyzestheroleof\"universitygovernancebyprofessors\"inimprovingthegovernancestructureofuniversities,andexplorestheenlighten-mentofChina'snewideasfor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gov-ernancetoChina'suniversitygovernanceinthenewera.Keywordsuniversitygovernancebyprofessors;managementmode;academicfreedom

和促进大学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巴黎大学作为典型的“教授治校”大学,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对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布拉格大学、维也纳大学、海德堡大学等皆有影响。正如威尔·杜兰所写:“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没有一个教育

[2]机构能与巴黎大学的影响相提并论。”

1.2德国柏林大学与“教授治校”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人性和自由的思潮使大学教师纷纷争取到了学术自由和学术权力,进一步推动了“教授治校”的发展。而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使“教授治校”这一管理理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使德国大学时代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

当时身负重建德国高等教育重任的德国学者和政治家洪堡就深受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的影响。[3]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的这种学术任务交给教授们,作为他们的正式职能和使命。从事科学研究就应当是学者的最高职责,也应当是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柏林大学采用了研究所和讲座组合的学术组织,同样,柏林大学也建立了由教授代表组成的评议会等理事机构。大学教授拥有着高度的学术自由和自治权,而政府为大学的发展提供政策与物质支持的这种模式使得柏林大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3美国“教授治校”的发展

美国殖民地时期创建的学院是美国大学的起源。在独立战争之前,美国的殖民地学院不是学者的世界。校长之外的其他内部成员一般都是临时聘用人员,待遇不好且没有社会地位。那时,美国大学属于外部委员会控制和管理的模

1欧美大学“教授治校”历史

1.1中世纪大学“教授治校”的开端

欧洲中世纪是大学发源的时代,伴随着大学的诞生,

作者简介:马文慧(1993—),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谢念湘(1965—),女,本文通讯作者,湖南长沙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

为教育心理学,E-mail:xiexie100@126.com。6

式。独立战争后,美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地位有着明显的改变和提高。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1915年为了保护大学教师的职业安全而成立。该联合会正式公布了美国大学教

授的“学术自由和终身学位的原则”。[4]宣布大学教师和学者

有权自由发表意见,主张极力保障大学教师的职位安全。这一民主原则为美国的大学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耶鲁大学是首次提出和推动“教授治校”的。这种民主管理风格提升了教授的地位和声望,哈佛大学紧随其后建立了教授会。在196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大学和学院董事会协会等机构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将教授参与大学治理的角色合法化。[5]

2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开始引入了西方大学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理念与思想。教育改革强调向西方学习的重

要性,废除以前的旧式学堂,建立新式学校。[6]这是中国教育

的变革,为中国引入“教授治校”奠定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一些高等教育法规如《大学令》《国立大学条例》等也规定了“教授治校”。在教授治校的引进过程中,蔡元培、梅贻琦等教育家接受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并逐步尝试和探索了中国的“教授治校”模式。如果没有他们积极地对大学进行改革,中国的“教授治校”理念将不会有所推进甚至可以说不会展开。他们的行动与主张使得那个时代的中国大学得以蓬勃发展。

2.1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教授治校”

北京大学是由京师大学堂演变而来的。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是一所集封建与官僚气息为一身的学校。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当时的背景正当袁世凯倡导封建帝制,学校内部是校风腐败、制度混乱、封建气息浓厚,学术气氛淡薄。

此时,蔡元培先生试图改革北京大学。他曾于1907年5月前往德国柏林并于1908年秋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领导孙中山先生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力求改变的蔡元培先生主持起草并制定了《大学令》,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管理原则。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各科设立教授会。总的来说,那时的“教授治校”理念是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参考了德国柏林大学。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就认为大学就应该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因此他在1916年12月毅然赴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要着力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

他改革北京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更正大学的目标,让本应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地点的大学不再是灰蒙蒙一片。他组织了评议会,评议会的职责是指定和审核学校各种法规与条例、确定取消学科、审核课程与学生考试事项等。各科还设立了教授会,教授会主任人选由各门教授推举决定。北京大学设置评议会和教授会是真真正正地让教授参与学校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给予教授实际的职权,它能让真正懂得

教育管理

学术、明白学术为何物之人来对学校进行管理。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能激发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并能够主动研究学问,这对社会的发展与知识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此,“教授治校”在北京大学得以全面实现,学校管理显得更加科学与民主,学术自由之氛围在北京大学焕发着勃勃生机。北京大学的改革不仅使自身改变了面貌,将北大改造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大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2.2梅贻琦与清华大学“教授治校”

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管理模式被北京大学成功借鉴,那一时期清华大学也在曲折的学校发展过程中模仿了美国大学的“教授治校”管理模式,并把这种模式应用得中国化与本土化。

追溯清华大学的历史,它最初被称为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语言预备学校。当时的清华大学实行的是校长专权政策,教师只是一种被雇佣的身份,并没有权力参与学校的管理。1925年,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大学,设立大学部。在留学潮的影响下,一些教授已经从美国留学归来,他们均对校长专权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大学的发展,遂提出“教授治校”。1926年4月15日,《清华大学组织大纲》颁布设置了教授会和评议会,为了实现各种职责和权力的制衡,采取评议会和教授的互相制衡。这就是清华大学“教授治校”的开端。[7]

梅贻琦先生作为我国首批庚子赔款留学生的其中一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许多国外的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的教育思想。那时的美国实行教授治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他有着深深的影响。在他赴美担任“清华学生留美监督”时,对国外大学那种教育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1931年12月3日,梅贻琦先生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一职。在清华大学原本拥有评议会、教授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校务委员会。在校务会和评议会中,教授会的代表占绝大多数。教授会对大学行政管理最具有话语权。“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正是他在就职典礼上对学生所说。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评议会与教授会的管理方式不是梅贻琦先生第一个提出的,但他并没有因为自身是校长、会被削弱权力而反对“教授治校”,反而倍加推崇。在他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那段时间,“教授治校”拥有了真正的地位。

清华大学历史上最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管理理念可以说是“教授治校”,清华大学这样一个可以民主管理、有着优良的治学传统和管理制度的学校,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教授治校”这一理念与清华大学能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密不可分。

3“教授治校”对目前我国大学治理的启示

无论是欧美的巴黎大学、柏林大学等著名大学,还是国内众所周知、享誉盛名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些大学都

渊下转第7

12页冤

“教育管理

云计算、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使信息以扁平化的方式快速传播,学生更习惯运用互联网获取知识,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根据自身状况有选择地学习。新形态教材丰富的音视频资源既生动形象又便于在网络终端播放,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大学课堂必然走向智慧课堂,新的学习环境必然要求新的学习资源,因此,高校教材也将逐步统一为立体化教材。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孙曙辉.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吴晓如,刘邦奇,袁婷婷.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

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3):81-88.[3]赵蕾,李东斌.新时代

新方向:高等教育改革召唤下的教材建

区别于传统教材的独特优势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性,高校应加强对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智慧课堂。

5结语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智能终端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依赖性,高校课堂中如果引进先进的大数据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同时也能让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被智慧课堂取而代之是未来高校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形态教材作为智慧课堂的重要支撑,具有渊上接第7页冤

在“教授治校”管理模式下受益匪浅。在现今许多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内,“教授治校”一词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也是管理者们所奉行的至上规则。

“教授治校”大大提高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大学的主体活动就是教学和科研,其质量的高低在根本上衡量了大学的教学水平。“教授治校”的实施,从根本上提高了学者们对人才培养和科研的热情,因为这种理念是让最有学术头脑的人管理大学,这能够有效激发教授学者们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现如今,在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下,教授应在大学里充当何种角色?教学科研?学术决策?而“教授治校”这种管理方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是否符合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我国现如今大学发展又有何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权力分配一直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进一步推进大学改革的宏观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改进大学内部治理模式,走出中国的“教授治校”道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8]3.1协同治理、明确大学学术属性

目前不乏有行政领导认为,如果“教授治校”普遍开展则会削弱他们的权力,而一些学者只会搞科研、搞学术,他们不懂也不了解学校的管理规则,让他们参与决定学校的大小事情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也有不少学者并不关心学校的权力到底属于何方,只醉心于自己的学术,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当其自身利益遭受损害之时才想起反击,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并不利于其自身与大学的发展。

能够自主地在擅长与从事的学术领域进行学术探索和研究活动、享有自由的学术氛围,才能使学者们发自内心地

12

设发展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

[4]郭媛,魏连锁,张剑飞,等.基于移动互联网+高校教材建设的

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9(6):60-61.

[5]张瑞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视角下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

国成人教育,2017(12):105-107.

编辑张效瑞

顺利开展学术活动,然后取得优异的学术成果。“教授治校”是为大学学者提供可靠的自由环境的根本保证。3.2尊重学术,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校园亘古不变的目标与追求,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重托。国家目前就提出要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9]创造一流的大学就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作为学术创新的中流砥柱,作为培养人才最直接的一方,大学教授对大学的学术问题有着最独到的理解,他们是大学里最有资格决策教学、科研、招生、学术评价等学术事务的人群。只有充分地尊重学术自由,不断地加强学术组织建设,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完善学术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全面综合的人才。参考文献

[1]高田钦.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其合法性分析[J].高校教

育管理,2007.

[2]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彭阳红.论“教授治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4]徐峰.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5]苟朝莉.美国“教授治校”的研究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

2015.

[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秦惠民,付春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

及其文化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2013.

[8]杨克瑞.教授治校,如何走出中国的道路[J].江苏高教,2012.[9]别敦荣.论“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7.

编辑张效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