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唐宋妇女服饰之差异

2024-05-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1.3 浅市斤唐帛妇艾服饰之差异 刍-—■ 浅析唐宋妇灸服饰之差异 李 敏 (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400015) 【关键词】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特色;异同;社会文化背景 【摘要】唐代女子服饰是我国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影响深远广博。宋代女子服饰对唐代既有传承,也 有自己突出的特色,双方差异较明显。本文通过对唐宋妇女服饰的介绍与对比,分析导致其差异产生的社会文  JJ 化背景以及各自发展的趋势。 I 饰作为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个内容,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特点。唐 宋时期女子服饰的变化,反映出唐宋时期社 三种为礼服,即礼仪之服,是有礼仪等级制度 后人们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常服则是人 们日常生活起居中穿着的服装。 (一)唐宋命妇礼服及其异同 在命妇的服装制度上,唐代对命妇于朝 会的某些变迁。关于唐宋妇女服饰的文献资 料比较丰富,如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 研究》,晏新志的《大唐文明之花・唐代妇女服 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有比较 完善的制度。《旧唐书》卷45记载:“命妇之 服六。棉衣者,皇后受册、朝谒、宴宾、祭祀之 服也。翟衣者,内命妇(皇帝的妃、嫔、世妇、 女御等)受册、从蚕、朝会,外命妇(卿、大夫之 饰文化》和刘广军的《宋代流行服饰浅议》等 等。研究者大多认为唐宋服饰的风格迥异, 但传承与变化并存。本文倾向于探讨唐宋妇 女的服饰及其之间的传承与变化,总结出与 此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妻)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之服也。钿钗礼 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 服也。制同翟衣公服者,常供奉之服也。花钗 礼衣者,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大袖连裳者, 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宋史・舆 服志》:“后妃之服。一日棉衣,二日翟衣,三日 、唐宋命妇SLna与常服 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古代妇女的 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体上可分为命 妇(泛称有封号的妇女)与普通妇女服饰。命 妇服饰一般有礼服和常服两类,唐制规定命 礼衣,四日朱衣。”宋代命妇服装制度基本沿 浅新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 袭唐代,主要的大、小礼服有棉衣、榆翟、朱衣 服的规定没有礼服那么严格,但也做了相关 等。如宋代皇后受册、朝会等重大的礼仪场 的等级规定,例如对官员女眷服装在色泽上 有了明确的等级区分。《旧唐书・舆服志》载: “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服 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带以输石,妇人从夫 色。”尽管如此,在开放多元的唐代社会,尤 合穿神衣;妃嫔受册、朝会穿榆翟;命妇朝拜 皇帝及垂辇穿朱衣。 唐宋命妇服装在形制上无太大差异,有 继承也有变化。例如唐代皇后的棉衣为袒胸 式,其色以红、黄为主,裙拖摆较长,肩搭帔 其是生活在京城长安的贵族妇女,在日常服 帛,面料轻薄,层数繁多,但富有层次感,给人 饰的审美选择和实际穿着上依然艳丽华美, 以庄重肃穆的感觉(图一)。而宋代皇后的棉 有着自己独特而突出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以 衣是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连体式服装,用以 大袖襦(衫)裙、帔帛为主的传统型,胡服、胡 象征女子在感情上的专一。神衣为V领式, 靴组合的胡服型,幞头、男式圆领袍衫的女扮 多为深青色,裙拖摆很短,裙上挂白玉双佩及 男装型等三种造型。 玉绶环等饰物,厚重的面料显得较为低沉朴 传统型服饰在盛唐时期演变出了半露胸 素(图二)。唐朝社会开放,尤其在上层社会, 款式,即穿上一种袒领衫,里面不着内衣,仅 贵族妇女们在穿着上比较自由,受大部分宫 以轻纱蔽体,胸脯袒露于外。贵族妇女穿的 廷贵妇青睐的是钿钗礼衣。穿着这种礼服, 宽袖袒胸服装,袖子会更大,并有很宽的绣花 发上还要簪金翠花钿,所以称“钿钗礼衣”(图 缘边(图四)。唐代方干《赠美人诗》中的“粉 三)。 胸半掩凝晴雪”,就是半露胸式裙装的写照。 (二)唐宋命妇常服及其异同 胡帽、胡服、胡靴组合的胡服型在贞观至 命妇的常服为日常穿着。唐制对命妇常 开元年间比较盛行,这与胡舞的传人有关。 图一 乾陵武则天画像 图二 宋神宗皇后(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 图三 莫高窟唐代妃嫔穿 钿钗礼衣壁画像 浅新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 由于对胡舞的崇尚,民间妇女也以胡服、胡帽 女扮男装型是唐代女服的突出特点之一,在 为美,于是形成了元稹《法曲》中形容的“女为 天宝年间比较流行。这种异族服饰风情为贵 胡妇学胡妆”的风气。比较常见的胡服形式 族妇女所喜爱,特别盛行于宫中。在唐代画 是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透空软锦靴和 家周防的名画《挥扇仕女图》中,便能看到脸 锦绣浑脱帽,有的还佩有蹀躞带(图五)。 上化着红妆、全身却效仿男子装束的仕女,柔 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 美之中透出男性潇洒的风度。 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 相比之下,宋代命妇的常服在款式、色彩 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 上就要简单朴素得多,均以红罗大袖上衣、长 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适 裙、帔帛为主搭配。宋朱熹撰的《朱子家礼》 合女着男装的气氛。幞头、男式圆领袍衫的 记载:“大袖,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 袖长一尺二寸……众妾则以背子代大 袖。”这种大袖衫是由唐代大袖襦发 展而来。宋代的大袖衫、长裙、帔帛是 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 问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用,是 一种礼服,虽然宋代连宫中服装也以 窄袖为主,但宽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 的标志(图六)。《宋史・舆服志》载:“其 常服,后妃大袖。”由于礼衣少穿用,所 以宋代贵妇们时常穿窄袖衫外套长褙 子兼作礼服。唐朝盛行的胡服到宋代 已基本消失,女扮男装也很少出现,只 有少数贵族妇女的女仆穿着,以便劳 图四 周哼《簪花仕女图》局部 图五戴胡帽、佩蹀躞 带的唐代妇女 作(图七)。宋代宫中的裙子褶多而细 密,叫做千褶裙。福州南宋黄升墓就 曾出土一件褶裙,共有60个褶。在宋 理宗时,宫中还时兴前后不缝合的拖 地裙,名为赶上裙,制为两片,前后各 一,两幅相掩,便于骑马。 在思想相对内敛的宋朝,除了贴 身的“抹胸”,还有一件围在腰上的锦 巾,称为“腹围”,其颜色以黄为贵,称 为“腰上黄”,寓意富贵吉祥。民间和 贵族妇女都喜欢在里边穿抹胸,外边 穿褙子,衣襟常敞开,隐约露出内衣的 美。清代陈元龙所撰《格致镜原》中就 图六 穿襦裙、帔帛的宋代贵妇(宋人《妃子浴儿图》) 有这样的追述:“建炎以来,临安府浙 浅祈唐帛妇文服饰之差异 漕司所进程恭后御衣之物,有粉红抹胸、真红 罗裹肚。” 二、唐宋普通妇女服饰 唐宋时期普通妇女的服装在款式上也是 臂穿在外衣里面的,唐永泰公主墓石椁及韦 洞石椁上的线雕人物,衣服肩部都有一种隐 约呈现半臂轮廓的装束,就是这种穿法的写 照。 唐代妇女的襦裙色彩浓艳,主要以红、 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但一般都是先由宫中兴 起,而后再播撒到民间,如前面提到的服饰类 绿、黄色为多,还有紫、青等色。常用的面料 有丝、帛、锦、纱,尤其以纱料制成的襦裙最为 型,只是流行的范围都不是很广泛。 常见:大到厚重、富有质感的棉纱邬纱,小到 (一)唐代普通妇女服饰 轻如蝉翼的蝉翼纱。还有其他材料的襦裙, 唐代普通妇女的服装以襦裙加帔帛为 如绸裙、罗裙、银泥裙、金缕裙、金泥簇蝶裙、 主。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中唐时 百鸟毛裙等等。 期的襦裙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特别是襦衫 由于唐代妇女服饰的多样化搭配,女子 的衣袖明显宽大,其它无太大变化,基本上 的鞋也是种类繁多,足下主要着履、靴、屐等。 都是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 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亦有用蒲草类 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 编成的草履。履头都有点高,因为穿着肥大 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图八)。另外,在 宽松的裙子走路很不方便,让较高的履头勾 肩上或手臂上搭一条长长的条带——帔帛, 住长裙的下摆,才便于迈步走路(图九)。与 走路时随风摆动,美化了女性柔美轻盈的身 胡服配套的软底透空锦靴和女扮男装的男式 姿。 长靴也是唐代比较流行的女鞋,靴多以锦制 唐代妇女还喜欢在襦衫外面套一件外 成,纹饰美丽。 套,即“半臂”。一般为短袖、对襟,还有套头、 (二)宋代普通妇女服饰 翻领或无领等式样。袖长齐肘,衣长及腰,并 宋代时,唐代的服型及裙型不再流行,取 在胸前用小带子打结,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 而代之的是传统的裙襦搭配。宋代普通妇女 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里面。唐代也有将半 着装的搭配一般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配 图七 穿窄袖短襦长裙的贵妇及穿袍服的侍女 (宋人《半闲秋兴图》) 图八 张萱《捣练图》局部 浅新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 图九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宫女穿着 勾住长裙下摆的履 图一0 宋代妇女居冢服饰 裙子,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褙子, 衽。由于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少数民族统 这种褙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其 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 上绘绣花边,时称“领抹”。袖有宽窄二式,衣 发生交互影响。衣襟左、右衽很有可能是受 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 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在裙襦 不一。另外,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受辽 的装饰上,除继承了唐代流传下来的帔帛以 服影响的因素,也有不开侧衩的。衣襟是敞 外,宋代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新增了 开的,时常会把内衣露出来(图一o)。 玉制圆环饰物,史书称为“玉环绶”,它主要是 宋代襦裙的种类虽然不及唐代,但依然 为了压住裙幅,以便走路或活动时不会随风 在保持晚唐五代传统遗风的基础上出现了 飘舞而失庄重仪态。 新的裙式,即“千褶”、“百迭”裙,形成了宋代 按照元朝周密追忆南宋而撰的《武林旧 的特点。古诗亦有云“裙儿细褶如皱眉”。在 事》中所说,连宋代皇后在回娘家拜家庙时, 裙式上,宋代也流行过一些新的款式,如前后 也都穿戴大袖长褙子。可见宋时,上至皇后 开胯的旋裙,这是便于妇女骑乘驴子出去游 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均喜欢着此 玩穿的一种裙子。 服装,取其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 宋代的衣物色彩没有唐代的鲜艳靓丽, 由于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宋代妇女开始 但素雅柔美的颜色也算有自己的特色,如诗 裹小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搜山图》、 句“淡黄衫子郁金裙”、“草色连天绿色裙”、 《杂剧人物图》中的妇女,双足都十分纤小,有 “琛蓝衫于杏花裙”即是写照。在裙子面料上, 些还带有明显的弯势,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已 宋代也多以纱罗为主,但有的会再绣绘图案 经有妇女开始缠足。因为缠足,宋代妇女的 或缀以珠玉。上层社会的妇女穿裤子,外面 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 要用长裙掩盖,而底层的劳动妇女有的直接 形状小巧玲珑,鞋小而尖翘,以红帮作鞋面, 穿有裆的长裤,上身搭配长褙子,以便劳作 鞋尖往往做成凤头样。还有一种叫“错到底” (图一一)。 的缠足鞋子,是用两种色彩合成的。宫中歌 宋代传统裙襦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 舞女子亦有大足穿靴的,当然这与唐朝胡服 相同,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 配套的软底透空锦靴是不一样的。南方劳动 浅市斤唐帛妇 图一一 穿褙子的杂剧女艺人 (宋人《杂剧人物图》) 妇女因下地耕作而不缠足,依然穿着唐朝流 传下来的平头、圆头鞋或蒲草鞋。毕竟北宋 妇女作纤足者尚不太多,宋传王居正所绘 《纺车图》中的妇女就穿着普通的平底大鞋 (网一二)。 三、唐宋妇女服饰风向对比 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一)唐宋妇女服饰风向对比 唐朝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唐 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最浓 重的一笔,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行的 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 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 服饰中的一朵奇葩。现代女郎往往把裙衫的 袒肩露背作为思想解放、标榜时髦的象征,殊 不知在唐代“绫罗纤缕见肌肤”的贵族妇女的 大袖纱衫罩就仅系到胸部的内裙上。对于崇 尚丰腴胖体之美态的唐妇来说,这是唐王朝 开放以来,受到300多个丝绸之路国家的异 族服饰文化“感染”后,所特有的“富贵”、“富 态”的瑰丽化身,可与罗浮宫里的“名媛淑女” 相媲美,其服饰文化影响深远。 2011.3 浅祈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塞-一 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 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加之与 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 {1埔 ^—太 F — £=— ・闰H臣壮直lflA—时 蔷 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 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 尚,甚至于今日的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 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 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 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非浓艳 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 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 搴 鸟曼 双., ,祥光四射,生 惦’趣盎然,真口]谓一派大厝盛景。 l 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但是 实力远不如前代,是我国封建专制走向衰落 的开始。朝代更替,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子, 、诸王及各级官吏的服制,但与唐代服饰相 至矍 耋 . 苎 比,不仅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较为单调, 趋向于质朴、洁净和自然。这可能有两种原 因:一是宋王朝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 国内争斗接连不断,辽、金又相继南下,战争 连绵,尤其是到南宋时期,半壁江山,风雨飘 摇,权贵们只望苟延残喘,无意在服饰上用 心。二是宋代程朱理学影响很大,主张“天理 是至善的人,人欲是万恶的,存天理必须灭人 欲”,使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箝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服饰 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 下总是被蒙上一层政治色彩,可以说,服饰 文化与政治、经济特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 内在联系。同时,服饰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 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主要参考文献: 1、Bonniesmjlh:《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江苏人民 出版社,2004年。 , 慧主编: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中国纺织出版 3、孙机主编:《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 社,2001年。 4、江冰:《中华日艮{布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5、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上海书  : 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 2o02年。 7、王彬:《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 ̄cOa)2oo4 年6期。 8、王安安:《古代服饰制度中服色的文化内涵》,《文 世界》2 警 :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文物  10、刘广军:《宋代流行服饰浅议》,《中原文物》199o 年4期。 11、向景安:《中国历代妇女服饰的演变与发展》,《文 博)1995年5期。 12、吴爱琴:《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佩挂制度》,《华夏 考古)2005年4期。 13、党焕英:《唐代男女服饰及女妆概述》,《文博》 1996年2期。 14、钱华:《服饰、发式、宋代妇女服饰考》,《中国文学 会集刊))1936年3期。 15、晏新志:《大唐文明之花・唐代妇女服饰文化》, 《文博)2004年1期。 16、葛成雍:《唐代服装与长安气象》,《文博)1988年 4期。 [责任编辑:许潞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