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国婚礼文化分析

2020-12-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国婚礼文化分析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中的重要事件,集中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社会习俗与历史文化。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将以中国婚礼文化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中式婚礼在婚礼筹备、装饰与服饰和婚礼仪式三方面,并对其文化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社会文化及历史因素。

关键词:文化维度理论 婚礼

婚礼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合,不仅集中体现了文化中的风俗习惯,而且体现了人们的观念意识。本文将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对中国婚礼中的习俗及其文化来源进行分析。

1.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20世纪80年代,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为了研究各国人民价值观方面的国别差异,以著名的跨国公司IBM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项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观调查。据此他提出了五个“文化维度”的理论,包括:1)权力距离,指社会中底层人士对于权力在社会中不公平分配的接受程度;2)不确定性规避,指社会民众对不确定和模糊情境的恐惧程度;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权利、责任和隐私,集体主义强调群体、和谐和协作;4)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男性气质社会中男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异明显,而在女性气质社会中男女性别角色定位相互重叠且差异较小;5)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长期导向强调节俭、隐忍和毅力,短期导向看重眼前的利益, 注重负担社会的责任[1]。

1. 中国婚礼习俗 2.1 择偶与婚前准备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形成了“门当户对”的封建思想。“门当户对”最早出现于西周,周代的登记制度限制了通婚范围。一些豪门大户自视清高,只在小范围通婚。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婚的界限严苛,

从北魏起,良贱禁婚由礼制上升为法律公开禁止,自此以后贱民与良民通婚被视为犯罪。中国古代男女的婚约讲究“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结婚对方由父母指定,并通过媒人提出婚约。在唐代,这一规定甚至被写 入了法律条文,《唐律户婚》规定“为婚之法,并游行媒”[2]。到了现代,人们崇尚自由恋爱,“媒灼之言”虽然已经淡出人们的思想,但媒人依然作为单身男女的介绍人,活跃在相亲市场中。同时,尽管父母已不再强制性为子女指定婚恋对象,父母的意见在子女婚姻大事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绝大部分中国青年在结婚前都需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才会举行婚礼。

在中国,婚礼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事,更意味着两个家庭的结合。因此为了顺利举行一场婚礼,大家都会提前进行准备,在中国婚礼的准备工作可以持续几个月。在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选定婚期,中国人对结婚日期很讲究,通常会按照黄历上适合嫁娶的日子进行。

相较而言,美国人的婚礼筹备较为简单,结婚日期通常会选择节假日,只需要简单准备婚礼邀请,选教堂等事宜。

2.2 装饰与服饰

在中国,传统的中国红是必选的服饰。对中国人来说,红色代表着喜庆,所以婚礼上一切几乎都是红色[3]。在传统中式婚礼中,新娘需要着凤冠霞帔,凤冠是饰有银或金的凤凰发簪,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有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新郎则是着由红色的九品官服变化而来状元袍,帽子为乌纱帽,插宫花。婚礼地点的装饰也以红色和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事物为主,例如饰有龙凤的红色花烛、红色寝具、有多子多福之意的瓜子花生和驱邪的火盆等。到了现代,受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选择举行西式婚礼的年轻人更多。但现代中国的婚礼并不是完全西式的,更多的是中西结合。在服饰的选择上,新娘会穿多套服装,接亲时新娘会身着由凤冠霞帔改良的秀禾服,这种衣服上面的图案主要采用龙凤为主,并且绣有牡丹鸳鸯等吉祥图案。到了婚礼场地则会换上洁白的婚纱,婚礼仪式举行完毕后新娘会再将服装更换成敬酒的礼服,通常以红色为主。婚礼的装饰也以红白两色为主,婚礼仪式上的装饰为了

契合婚纱多为白色,而洞房的装饰以中式饰品为主,例如红色的喜字、红色的气球和红被子等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

2.3 婚礼仪式

尽管婚礼举办的地点和形式不同,现代婚礼中都需要有一名主持人来主持婚礼,保证其顺利进行。在中国,绝大部分主持人是由聘请的司仪担任。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古代的嫁娶强调女子的贞洁,故在出嫁之时新娘需要用红盖头遮掩面部,在婚礼进行过程中都不可露出自己的面容,只有洞房时才能由丈夫揭开盖头,表示女子的忠贞与纯洁。

在中国,婚礼仪式开始前会有接亲环节,新郎需要在伴郎的陪同下,前往新娘家将新娘接到举行婚礼仪式的场地。在此过程中,女方家属与伴娘会想办法阻止新郎带走新娘,如故意让新郎找不到新娘的鞋子,新娘家的亲朋好友也会堵在门口讨喜,也就是讨要红包。这些仪式不仅是为了制造气氛,图个吉利,更重要的是表现新娘家人如何不舍得新娘的离开,同时也让新郎对得之不易的新娘更加的珍惜。婚礼仪式也融入了古代婚嫁的种种习俗,除互换戒指外,新人还会进行向双方父母敬“改口茶”,喝交杯酒等仪式来表现婚姻的庄重。

1. 中国婚礼文化分析 3.1 不确定性规避

中国是一个高度回避不确定性的国家。这点也体现在婚礼的准备上,在中国结婚是人生大事,往往会提前几个月开始筹备,对于婚礼日期的选择也格外谨慎,一旦婚期确定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进行更改。

3.2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霍夫斯泰德的研究中,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重视集体利益,因此中式婚礼更强调两个家族的结合而不是新人两者。婚礼被视作家族团聚,答谢亲友的重要时机,在婚礼上不仅会向前来祝贺的亲友敬酒表示答谢,也会设置诸多仪式强调家庭的地位,例如向父母鞠躬表示感激养育之情,以及喝“改口茶”。这些都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影响。

1. 结语

婚礼仪式是各国不同文化的体现形式,婚礼习俗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不断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并融合孕育出现代的中国婚礼形式,对现代中国婚礼文化的分析能够加深对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赖日旭.(2017).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婚礼文化对比分析. 大众文艺(04),271.

[2]王峥.(2013).浅析中美两国婚礼习俗. 语文学刊(16),88-89. [3]陈娟.(2013).中西方婚礼习俗对比. 青年文学家(01),213.

作者简介:李奕霖,(1999.05-);女;汉族;重庆人;硕士在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育(英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