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人才培养机制比较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1977年,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如哈佛商学院的MBA班,对学生有严格要求。辐射式培养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
美国的创业教育还延伸到中学阶段。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在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属于新兴事物,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尚未
形成合力,在培养机制上,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觉的局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曾表示,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搞科研,要让中国的科学家做一个题目能做得很好,但问题是没有一个创新的体系。创新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经济行为,是一个企业家行为,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动力,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从美国和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比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 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纵深培养,既要提升人群覆盖率,又要推动创业的动机提纯和创业层次的提升。
加强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讲台,才能真正帮助创业者。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创业中心 我们应该在组织上强化保障,建立创业中心,重点关注校友网络的人才,并提供资金保障。
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全程孵化 我们应该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从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团队孵化、市场对接、转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总结,我们建立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最底层是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即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家长思想和教育体制下,让创业者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是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中间层是创新创业意识的
培养,需要激发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和把握创新创业动机。最顶层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人才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计算风险的能力等。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体、学校、企业、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和学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格至关重要;政府、媒体、学校和企业可推动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而学校和企业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实现校、企、政、家四方互动,则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易创计划”
“易创计划”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做出的一次创新。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2011年,易才集团推出了“易创计划”。作为一项完善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该计划致力于培养1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打造一个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HR专业支持的公益平台。
“易创计划”体系由易创培训、易创大赛、助创服务三大模块组成。易才将举办易创培训100次,并将培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普及层次的成功者宣讲。如果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能够识别出他们。所以,举办成功创业分享会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分享,可以间接培养创业者的独立人格和创业意识。第二个层次是创业人大学堂,邀请专业讲师面向大学生创业人提供创业系列培训,旨在提供创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如创业领导力培养、如何发现并把握商业机会、如何进行创业前的准备、如何建立并带领团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与融资等。易才每年还将举行易创大赛,给创业者提供真实的演练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同时,易才会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助创服务,如创业企业体验行、创
业沙龙、创业企业HR服务、项目融资服务等。
所有通过培养计划正式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人项目,不仅可以获得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机会,还可获得独具特色的创业人支持方案以及创业型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方案。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17-01-07 21:40 | #2楼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人才培养机制比较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1977年,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如哈佛商学院的MBA班,对学生有严格要求。辐射式培养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
美国的创业教育还延伸到中学阶段。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
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在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属于新兴事物,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在培养机制上,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觉的局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曾表示,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搞科研,要让中国的科学家做一个题目能做得很好,但问题是没有一个创新的体系。创新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经济行为,是一个企业家行为,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动力,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从美国和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比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纵深培养,既要提升人群覆盖率,又要推动创业的动机提纯和创业层次的提升。
加强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讲台,才能真正帮助创业者。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创业中心我们应该在组织上强化保障,建立创业中心,重点注重校友网络的人才和资金保障。
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全程孵化我们应该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从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团队孵化、市场对接、转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总结,我们建立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最底层是创
新创业人格的培养,即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家长思想和教育体制下,让创业者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是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中间层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激发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和把握创新创业动机。最顶层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人才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计算风险的能力等。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体、学校、企业、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和学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格至关重要;政府、媒体、学校和企业可推动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而学校和企业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实现校企政家四方互动,则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易创计划”
“易创计划”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做出的一次创新。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2011年,易才集团推出了“易创计划”。作为一项完善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该计划致力于培养1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打造一个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HR专业支持的公益平台。
“易创计划”体系由易创培训、易创大赛、助创服务三大模块组成。易才将举办易创培训100次,并将培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普及层次的成功者宣讲。如果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能够识别出他们。所以,举办成功创业分享会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分享,可以间接培养创业者的独立人格和创业意识。第二个层次是创业人大学堂,邀
请专业讲师面向大学生创业人提供创业系列培训,旨在提供创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如创业领导力培养、如何发现并把握商业机会、如何进行创业前的准备、如何建立并带领团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与融资等。易才每年还将举行易创大赛,给创业者提供真实的演练机会,帮助提升他们的技能。同时,易才会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助创服务,如创业企业体验行、创业沙龙、创业企业HR服务、项目融资服务等。
所有通过培养计划正式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人项目,不仅可以获得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机会,还可获得独具特色的创业人支持方案以及创业型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方案。同时,依托易才全国200多个服务网
点、全国40多个城市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及上万家企业丰富的岗位需求,现阶段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也可获得实习、就业机会。
较之单一的比赛或其他短期项目,“易创计划”体系较为完备,因此,对创业者的吸引力较强,创业者参与后,收获和满意度也较多。
只要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健康、持续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本地化培养,完全是可行的。在此,我们也提出几点经验供分享:
A.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时间,需要让双方都明白,不可操之过急。
B.前端的创新创业人才甄选过程必不可少,需巧妙设计。
C.创新创业人格、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训需要言传身教、来往反复、团队互动,可采取聚焦与辐射结合的策略,实现普及中抓重点。
D.创新创业是种能力,不是知识,因此必须通过实战、实训提高。
E.需要全程孵化,贯穿创业准备期、创业初期、高速成长期、规模成长期,有始有终。
2012年,全球经济继续低迷,中国经济虽增速放缓,但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也给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更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另外,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平台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的可选性方向也越来越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校、企、政、家四方联动”,积极推进、适当引导、合理规范、坚实保障,创新创业将可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定助推器。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2017-01-07 9:35 | #3楼
21世纪是一个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承担高等教育重任的大学,理所当然要积极应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构建适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的体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将是高等院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是高等学校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体现和落脚点
坚持在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以创业家培养为核心,培养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家或企业家。在具体实施上,学校通过基础层面的教育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制度层面的不断建设,为学生提供一片个性成长的天地。
建立以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思路;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不只是针对少数自主创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必修课。提高学院全体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创业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协调。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进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培养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强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务之急。
学校应提供有利于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专业结构发展的土壤,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条件,提供加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较大空间。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动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措施,首先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最终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与发展的
关系体现出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当今的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倾注于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上,从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轨迹上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应该由就业教育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模式上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强调学生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同时要求高等教育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这是一种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个性化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随着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高和多样性的增加,如何加快教育事业深化发展,培养“适应性”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近在眉睫。要确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提供学生进行学科专业交叉学习的平台和渠道,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1.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层面 基础层面包括专业创新课程模块、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认证课程模块、创业培训课程模块、复合知识模块。
专业创新课程模块。为了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
新创业意识,学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核心的思想,在教学计划内开设了
创新课程,这部分创新课程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课程在内容上和教法上都体现了创新性的要求,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对于了解专业前沿热点问题和交叉学科的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并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除了专业教学中的创新课程之外,建立一个“三创”选修课的平台,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线,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三创”理论类、“三创”实务类、职业就业类三大类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不仅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平台。此类课程与学校任选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做了创新性的规定,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注重课程的创新性、互动性,强调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认证课程模块。在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通过各种权威认证能够学到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学校开设适应产业、行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国际认证、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学校在原有认证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专业师资,扩展培训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和咨询服务。此类培训纳入教学计划,获得认证证书后,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
创业培训课程模块。学校引进旨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和KAB(Know About Business,了解企业)培训,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加大投入,培养师资,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模式。形成了“培训需求分析——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推介——学员选拔——实施培训——后续支持——效果跟踪”这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复合知识结构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平台,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制定
灵活的主修、辅修、双学位专业、使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读,以形成知识交叉的复合
知识结构。 实施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充分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突破单一专业的格局,而形成多种专业知识组合的跨专业模式,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开放式选课管理模式,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有系统的选择其他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作为主修专业的选修课程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创业实践模块。通过大学生创业园、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打造学生真正的创新创业平台。
学生科技创业园:成立以学科专业的项目为依托实行学科交叉、年级互补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学校可投入创业种子基金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项目团队。
技能培训基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建立一批学生技能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各项专项技能。 校企合作:学校以“大学生实践企业合作(SPEC)计划”为基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合点,创建学校与企业互通的渠道,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建立企业家指导教师团队的同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纳入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规划。
实施课外创新学分制,规定学生从事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均计学分,社会实践、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作为必修环节,与学位挂钩,与奖学金评定、推优挂钩,使之成为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通过增加创业教育学分,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这是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创业教育学分由创新学分和读书学分两部分组成,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分类设置,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使学分获得途径和内容有所侧重,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成长需求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学术报告、创业实践、校企合作、认证培训、学
习成果、制作设计、外文资料编译、发明制作等多种途径获得学分。
建立分类指导导师制,形成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学分制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学校建立一个面向学生的个性指导体系。学校建立起了学业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和创业导师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
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不仅在学生选课、专业学习、学术研究、人生规划等学业领域提供全面指导,而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其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在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挖掘和展现自己的内在潜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学业导师应是优秀教师,给以一定待遇。
创业导师。创业导师紧紧围绕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案例式指导,使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逐渐掌握获得的思想和创业的技能。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学校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标要求纳入到全校评估指标体系中,在评学、评教、评管中充分体现创造、创新、创业的要求,在“三评”并重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明确提出“创造、创新、创业”的观测点。在《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三创”活动与成果的评估指标,从参与程度和效果方面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