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学有所用。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知识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实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不过,新升入高中的学生,初步接触经济生活知识,特别是在学习商品、货币、一般等价物等内容的时候,普遍觉得很难,认为与生活实际关系不大。当学到《消费及其类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课非常适合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
首先,我认真分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该选题出自高中政治生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最后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准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做准备,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消费结构的含义及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物价总体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1)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周围人们的消费习惯,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生活消费水平迅速提升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图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案例描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 2.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过年过节人们的各种消费。 (二)问题设置,合作探究 1.小李拿着过节奖金买了一辆大众牌小轿车,办了一张健身卡;小李的姐姐趁着寒假举办了婚礼,为节约成本,租用了婚纱和婚车;小李的哥哥终于凑足了首付,通过银行贷款住进了新居;小李的父母忙里偷闲,去海南旅游了一趟。 读教材相关内容,对小李家的消费实行分类:(1)按消费对象(2)按消费方式(3)按消费目的 (三)模拟计算,探究思考 2.不同时期、不同居民的消费各不相同,如何判断人们生活水平是否提升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消费结构。国际上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有一个指数,叫恩格尔系数,它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这个系数越小,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现在,我们大家不妨把自己当成一个家庭,算一算“自己”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来体会这个理论的合理性。 学生开始计算自己每月消费的总支出,以及花在食品支出上的具体数字。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恩格尔系数,比较大小并表述其代表的意义。 学生预习教材相关理论知识,根据教材所给定义实行分类,对于引导学生置入生活情不确定的,小组成员间展开讨景中,思考本课知识。 论,最后总结答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生活中的图片导入,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巩固上一框题的知识。 回忆,观察。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演算,便于识记公式,并加深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解。 (四)当堂巩固,课后拓思 以你的家庭为例,对自己家的消费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行为实行分类,并算出上个月你们学生课上思考,课下动手实践。 与自己密切相关,培家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写一篇养后续的学习兴趣。 《我家x年x月消费支出分析》的统计文章。 【案例反思】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教材提出的问题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看法中,有些是准确的,但也不乏受到错误价值观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协作探究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到本课内容来说,消费是每个人都会实行的行为,但是学生对于消费的类型并没有深层次的理解,没有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堂课本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讲消费的类型时,多结合生活经验,重在让学生参与;在讲消费的结构时,通过让住校学生模拟一个家庭,实际算出自己的“恩格尔系数”,体会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意义,力求使课堂回归生活,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些情境问题和实践活动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以增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相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以及独立分析、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总的来说,整堂课的逻辑结构还算完整、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整个大框架仍需进一步的雕琢,在情境问题的设置上还不够深和细,有些问题并没有起到“诱”的效果,这些细小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