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
周 彬(威海市胸科医院 26442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抗病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ALT(15.23±2.51U/L>48.58±3.90U/L)、ALB(45.60±3.74g/L>36.70±3.55g/L)、TBil(17.45±3.61umol/L>38.91±3.52umol/L)以及PTA(91.44±6.79%<78.26±6.11%)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其肝功能。 【关键词】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11-0038-01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大国,且该疾病本身的高传染性也使得其流行病学情况呈现出逐年加剧的变化趋势。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由于该疾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且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而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甚至加剧,其肝功能正常运作亦受到较大阻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尚未找到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但有研究学者指出,在患者的常规护肝治疗期间同步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疾病,并改善其肝功能[1]。鉴此情况,在本研究中笔者特以50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分析,旨在探讨抗病毒治疗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价值。具体情况见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患者中随机抽选出50例,所有入选患者经临床诊断、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且所有患者对于研究具体情况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上述5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中,18例男性,7例女性;其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6±1.78岁。观察组25例患者中,16例男性,9例女性;其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7±1.39岁。将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后,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护肝治疗,即将剂量为100mg的异甘草酸镁(浙江正大天晴药业)0.15g的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浙江普洛康裕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41)与葡萄糖溶液进行均匀混合予以患者静脉滴注。同时滴注2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0.4g肌苷(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24)与生理盐水的混合药剂,每日1次。与葡萄糖液进行均匀混合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当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后,每日给予患者3次口服0.45 g当飞利肝宁片(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0085)治疗。其治疗时间为2个月。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0.1g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25)、0.5g恩替卡韦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C14202007047)进行抗病毒治疗。[上转第36页]
反应的抗菌药物,在术前0.5小时内用药,如果患者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追加使用1次抗菌药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术中追加药物情况、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总费用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
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
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对于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研究组术中追加药物患者例数(9例)明显比对照组(14例)低,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率(1.96%)低于对照组(9.80%),住院时间[(5.0±0.3)d]比对照组[(7.3±0.5)d]短,抗菌药物总费用[(675.3±124.5)元]比对照组[(1329.6±352.6)元]少,P<0.05。3讨论
骨科手术通常为清洁手术,很少出现感染现象,但如果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则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通常会使骨折正常愈合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出神经组织变性现象,关节和骨出现慢性感染,继而导致畸形骨折,使骨折愈合延迟,甚至出现不愈合现象,使手术效果产生影响[3]。
通常情况下,手术切口感染通常是因内源性感染源或外源性感
染源而导致,针对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多数学者认为如果患者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则可在术中追用1次,以避免并发症发生[4]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术前半小时内应用抗菌药物,可以起到预防性抗菌的目的。因此在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用药费用上具有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骨科1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术中药物追加,避免术后感染现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也减少抗菌药物总费用,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桂芝,张丽香,郭宪清, 等.577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06):57-58.[2]刘进丰,魏于杰,宋春丽, 等.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07):966-967.
[3]关昊,钟仲鸿,古月文.166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07):972-974.
[4]刘海燕,张琳琳,安佰龙, 等.355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08):1120-1122.(收稿时间:2019-05-16)
(收稿编辑:陶长朋)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谷丙转氨酶)、ALB (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以及PTA(凝血酶原活动度),从而判定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处理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项肝功能指标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为15.23±2.51U/L,ALB为45.60±3.74g/L,TBil为17.45±3.61umol/L,PTA为91.44±6.79%。对照组ALT水平48.58±3.90U/L,ALB为36.70±3.55g/L,TBil为38.91±3.52umol/L,PTA为78.26±6.11%。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后其ALT、ALB、TBil以及PTA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3讨论
从疾病发生原因上看,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因为受到肝炎病毒感染,而乙型肝炎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会使得正常肝细胞受到损伤,且病毒显著的复制能力也会直接破坏任意肝脏的免疫应答,从而使得病情加重[2]。而抗病毒治疗则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而实现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本研究中所运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这两种药物均是常见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其对肝细胞的损伤。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联合运用抗病毒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后,患者ALT、ALB、TBil以及PTA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运用单纯护肝治疗的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其肝功能,该方案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发俊.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效果及毒副作用比较[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2):94-96.[2]郑建铭,黄翀,鱼康康,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比较[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18(02):132-136.
(收稿时间:2019-05-11)
(收稿编辑:沙福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