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2009 第3l卷第6期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1.3l No.6 人才培养: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职能 田伏虎,冯晓江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职能。陕北的三所高校在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的人才方面。已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机制不健全等多 种问题。为此.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正确的人才质量观,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学习别人经验等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地方高校;首要职能;人才培养;质量规格;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09)06-_0116----O4 收稿日期:2009—09—18 作者简介:田伏虎(1964一),男,陕西富县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高校的科研、 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把学院建成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功能最终也是通过人才培养得以实现l】J。 中心、应用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和先进文 包括陕北三所地方高校——延安大学、榆林学院、延 化传播中心。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服务 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一切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发挥 社会,崇尚能力,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力争把学院办 的主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大 成国内有重要影响,西部地区一流,高职特色鲜明的 量的人才。因此,强化人才培养职能,是地方高校的 高职院校,成为延安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成为延安 生命线。 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基地,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陕北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基地,成为延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我们 (一)调整办学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承担 可以看到,尽管三所高校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规格各有侧重,但都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 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时代发展对地方 任,都以培养陕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提出的历史使命,也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 为第一要务,承担起了社会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势。近年来,陕北的三所高校,都在适应区域经济社 (二)扩大办学规模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 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调整自己的办学战略和人才培 人才数量的需求 养目标。延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延安 进入新世纪以来,陕北三所高校遵循高等教育发 精神办学育人,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创造高质量的 展规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陕北区域经济 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目的,逐 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加快 步将延安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既有传统精神、又具有时 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经过几年的努力,延安大 代特色,西部一流、国内外知名的综合大学,为陕西, 学已发展成为拥有16个学院,49个专业,涵盖文、 重点是陕北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 理、工、管、医、教、经、法、史、农等10个学科门类,全 素质专门人才。榆林学院着力于优化结构,提高质 日制在校学生16937人,硕士研究生600人的综合性 量,建成一所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服务生 大学。榆林学院也成为有15个院系,31个本科专 产、建设、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力争通过与 业、18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9907人的 榆林和周边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 多科性高校。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16 业发展到7100名。通过规模的适度扩张,在保证人 专任教师38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57人,硕士以 才培养质量的情况下,三所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上学位教师33人。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整体素质 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质量的需求 的提升,为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哟的高质量人才 3.强化学生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学 (三)提高办学水平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 提供了可靠保障。 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 生的社会适应性。在人才培养中,三所高校采取多种 是社会对高校的强烈要求 j。只有提高质量,才能 措施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制 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对 度建设。陕北三所高校都制定了诸如教育实习工作 于地方院校来讲,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首要是提高 条例、非师范专业实习条例、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 人才培养质量。陕北地区三所高校虽然办学层次、人 划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 才培养类型和规格不同,但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过程 能力的培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 中体现出很大的一致性。 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 1.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努力培养区域经济 实验的比例;在见习实习中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大力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延安大学在学科建设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通过社 上,紧紧围绕陕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 会调查、生产劳动、“三下乡”服务等方式,加深学生 展特点,大力发展中共党史、化学工程、陕北历史文 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师 化、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区域经济学、临床医学 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和 等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在巩固基础较为坚实的 初步的科研素养。四是鼓励学生参加具有实践性和 传统专业的同时,增设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 创新性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 密的采油工程、环境科学、医学检验、信息工程、旅游 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化学实验竞赛、电子设计竞赛、高 管理、金融学等二十多个应用本科专业;同时努力使 等数学竞赛、力学竞赛、普通话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 中共党史、化工工艺成为全国性名牌专业,汉语言文 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调查情 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临床医学 况看,上述措施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 等专业成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榆林学院加强服务地 创新的兴趣,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 方的应用专业建设,在办好动物科学和植物科学专业 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二、陕北地方高校在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 陕北的三所高校都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 的基础上,申办了园林、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 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着眼于市场需求,开设了初等教育、作物生产技术、石 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首要职能。但是由于环境条件 油化工生产技术、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等专业,在未 及认识、经验所限,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来几年还将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 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学科和专业结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重 术等领域发展应用专业。陕北三所高校贴近经济建 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 虽然各个高校都把服务服务地方提上了议事日 构,为培养大批量、多类型、高素质,直接服务陕北区 程,但服务的意识不强,对地方与高校关系的认识不 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 明确,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2.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 培养适销对路的多类型、多规格、高质量人才。 质量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陕北地区三所高校 克服多种困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虽然三所高校都强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专门 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优化教师的队伍结构;二是 人才,但只笼统的表述为陕北或陕西等培养人才。既 加强管理、强化考核、注重激励,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没有针对具体行业需要、产业发展以及社会事业发展 平;三是项目带动、奖惩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到目前为止,延安大学专任课教师已达726人,其中 也缺乏相应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措施,使得培养的人 教授、副教授324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27人。 才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高校的人 榆林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59人,教授、副教授140人, 才培养职能也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91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 (三)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程 1 17 度不够 力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 这样的人才才能扎根老区,耐得住寂寞、下 陕北的三所高校,这些年来虽然也在发展中对学 展的人才,留得住、用的上。其次,为陕北区域经济社会发 科与专业结构进行了积极调整,但仍然存在传统基础 的去、学科比重较大,新兴应用性学科比重较低的问题,存 展服务的人才应该是“特色化”的人才。在全面发展 在着应用学科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方式陈旧、教 基础上,地方高校就是要通过“特色化”教育培养“特 学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因此,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普 色化”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陕北经济快 为陕北区域经济 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速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再次,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的人才支持作用还显严重不足。 (四)缺乏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制 力的人才。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个体可持 度机制 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对合格人才必备素质的 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在互动、互助发展的 基本要求。地方高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培养,形 探索与尝试中,还不具一定的规模,合作的领域狭窄、 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使他们成为陕北 层次不高、渠道不畅,长期的、集中的合作不足,长效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创造者和生力军。 的合作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地方高校应对区域经社 (三)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信息交流不畅通,反应不迅速、不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产 准确,影响人才培养规划的及时调整。 业结构也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革。陕北的高校应当 三、地方高校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 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发 的对策 展趋势,以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导向,及时并尽可能 (一)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 前瞻性的调整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以适应不断变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中,地方 化的新形势对人才的新要求。这种调整必须是在扩 高校首先应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大已有的探索与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 的强烈意识。一是要站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 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来进 度认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行;这种调整必须改变以往盲目跟踪重点大学、求大 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地方高校能否有效地服务 求全的做法,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缘环境、区域优势和 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 文化资源优势,围绕自己的办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有 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地方高校的首要 显著优势的学科、有独特需要和急迫需要的领域,调 职能是人才培养,只有强化人才培养职能,才能在竞 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与区域资源、产业发展 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的比较优 二是,这种服务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服务。地方高校要 势。 主动作用并服务于社会,改变过去“自我封闭”的局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密切关注和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 陕北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对对人才 趋势,为区域发展提供及时、充分的人才服务。三是 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 这种服务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一方面要扎实 模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模式,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做好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 一是要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向全面 高质量、多规格的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利 素质教育模式转变。“知识本位”的培养模式重知识 用学校资源,建立服务地方、类型层次多样、对象广泛 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知识的积累与考试成了最终目 的开放式的教育平台,实施学历继续教育、干部培训、 的,“知识本位”课程设置难以包涵现代知识全部,知 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从整体上促进地方劳动力素质的 识和能力脱节,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能 提高。同时,地方高校应重视社区教育功能,整合资 力本位”教育受到西方价值观影响只重视人的具体 源,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居民 能力,而忽视人内在精神培养。而全面素质教育模式 素质。 以培养思想、知识、能力兼备的人才为目标,受教育者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 从机械性适应走向创造性适应,个体生命开发从单纯 为陕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首先应该 技能开发走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开发。由 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 于陕北的整体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相对 修养和正确职业思想的人才,是思想道德和知识、能 艰苦,这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更为特殊,因 】1 8 此,陕北的高校尤其要针对这种社会需要,按照全面 养的全部活动中去。 素质教育的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可以综合 运用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二是由 (六)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 “同质化”培养模式向“特色化”培养模式转变 j。同 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要,满足区域经 质化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象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生 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 产出来的标准件一样,知识结构一致,缺乏个性,难以 践教学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改变过去一般性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地方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 见习实习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增加见习实习教学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通过发展特色课程, 环节的比重,并使学生把实习见习当做正式工作开 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多种学习需要,培养 展,以增强实习见习的有效性;另~方面要增设一些 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创新 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五)始终不渝地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的关 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围绕给学生传受有用知 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这个目标进行。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结构。要通过引进与培养结合,打破“从高校到高 校”引进教师的唯一渠道,多渠道引进和招聘具有突 出才能的优秀人才,使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 构、业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等更加 合理,更好的担当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 人才的使命。二是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让教 师认识到扎根老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自己义 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己专业发展的和自身价值实现 之所在,这样才能以自己良好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 人格魅力带动和感化学生树立立足岗位、艰苦创业、 奋发有为、服务老区的职业思想。三是不断提高教师 的教育教学能力。要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多 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和锻炼,以及鼓励教师自觉主动 学习和交流,使教师及时掌握和运用最新知识成果、 及时掌握和运用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 而不断提高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是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对教学的促进、对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作用毋庸置疑。地方高校虽然 科研基础薄弱,也要通过项目规划和实施、通过制度 建设、机制创新、政策激励和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和提 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 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要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 实践意识。要引导和鼓励教师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建 设,通过科学研究项目,技术开发项目,信息咨询项目 和其他工作不断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并 使这种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才培 专门的能力素质课程,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 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二是 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度实训、实习基地,健全实习见习基地 建设和使用的规范和标准,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 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强化活动、项目、关键 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举办多 种形式的创新能力大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力推进学生进实验室、进项目 组、进科技园区、进实习基地、进产学研合作基地工 作;改革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从选题、考核标准等方 面突出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实践能力。 (七)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 经验和做法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高校 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一是要研究国内外 高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本做法及其发展趋势,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形成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目标和一整套规范、措施。二 是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的校际交流,直接学习和借鉴其 他高校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和手 段的改革。三是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高 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累和形成独具 特色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创新实践人才的经验与做 法。 参考文献: [1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超.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教结构改革——发达国家的 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1(9). [3]叶 .论高校的特色化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责任编辑刘国荣] 1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