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音乐课上林老师组织学生分组以竖笛、钟琴及小乐器合类《小鸟、小鸟》,并进行表演。小清为轻度智障的学生,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林老师应该如何安排小清的活动?( ) A.在小组中用竖笛吹奏主旋律 B.在旁边观着,不直接参与演类 C.在小组中以手鼓拍打带拒 D.在小组中用钟琴演奏主旋律 【答案】 C
2、《秦王破阵乐》是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一部著名乐舞,创作于初唐时期,同时它也是()的代表曲目。2006年5月20日,该音乐形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部作品具有气势磅礴恢宏,粗犷豪放而有力度的特点。 A.鲁西南鼓吹乐 B.西安鼓乐 C.冀中管乐 D.绛州鼓乐 【答案】 D
3、音乐课上,何老师给出“暴风雨”主题引导学生利用钥匙、笔盒、桌椅、易拉罐、水杯等物品,即兴敲击不同的节奏,体验不同的音响效果,上述音乐教学内容属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哪个模块( ) A.音乐鉴赏 B.音乐与舞蹈
C.音乐与戏剧表演 D.创作 【答案】 D
4、“李老师喜欢选择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其欣赏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作曲家的作品,而很少欣赏流行音乐。”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 )。 A.唯理主义 B.经验主义 C.折中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 B
5、采用冼星海创作的主旋律,集体编创,于1970年在北京首演的钢琴协奏曲是( )。 A.《黄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长江之歌》 D.《草原英雄小姐妹》 【答案】 A
6、患者,女,39 岁,尚未至月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淋漓不尽,色淡质稀,两目干涩,腰酸膝软,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根据病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A.脾不统血 B.瘀血阻络
C.阴虚火旺 D.肝肾不足 E.脾肾阳虚 【答案】 D
7、下列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数学理含的是( )。 A.通过小组合作,学集自主学习歌曲 B.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唱歌曲
C.通过教师逐句教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D.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常握三连音 【答案】 A
8、20世纪早期音乐家黎锦辉最具代表性的创作领域是 A.歌剧 B.儿童歌舞剧 C.艺术歌曲 D.交响乐 【答案】 B
9、最能反映汉朝乐府艺术水平的是( )。 A.鼓吹乐 B.清平乐 C.相和歌 D.散乐
【答案】 C
10、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教学对象、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 ) A.教师 B.学生 C.行为标准 D.活动环境 【答案】 C
11、陈老师在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没有采用数学运算方式,而是将音符时值的时间关系与音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不同音符时值的关系,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 )。 A.唯理主义 B.折中主义 C.理性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 D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主义乐派代表人物的是()。 A.勋伯格 B.海顿 C.贝多芬 D.德彪西 【答案】 A
13、潼蒺藜的正名是 A.刺蒺藜 B.肉果 C.沙苑子 D.蛇蜕 E.补骨脂 【答案】 C
1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特色乐器。下面对应不正确的是()。 A.维吾尔族木卡姆 B.蒙古族马头琴 C.彝族月琴 D.苗族伽椰琴 【答案】 D
15、“在欣赏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时,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同一主题的不同乐器’”,其教学重点是( )。 A.音高 B.速度 C.音色 D.力度 【答案】 C
16、《伏尔加船夫曲》是( )民歌。 A.日本 B.朝鲜 C.俄罗斯 D.加拿大 【答案】 C
17、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分为四组讨论歌曲的艺术处理,接下来的环节,下列哪个选项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 A.选一组学生表演歌曲 B.选有舞蹈基础的同学表演歌曲 C.四组学生分别表演歌曲 D.选有乐器基础的同学演奏歌曲 【答案】 C
18、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 A.康塔塔 B.歌剧 C.交响诗 D.音乐剧 【答案】 A
19、格里格是( )音乐家。 A.挪威 B.英国 C.捷克 D.奥地利 【答案】 A
20、音乐教学当中,教学艺术的( )功能更加明显。 A.艺术 B.愉悦 C.审美 D.美育 【答案】 B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音乐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是( ) A.学校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 B.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C.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D.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 【答案】 A
22、形式主义美学观特别强调音乐作品的形式属性, 因此在增进审美领悟和审美敏感性方面,聆听音乐时更注意的是( )。 A.作曲家生平
B.创作背景 C.故事情节 D.乐器音色 【答案】 D
23、下列不是由海顿创作的交响曲是( )。 A.《告别》 B.《惊愕》 C.《军队》 D.《朱庇特》 【答案】 D
24、下列歌剧中,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是( )。 A.《刘胡兰》 B.《白毛女》 C.《赤叶河》 D.《小二黑结婚》 【答案】 B
25、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壮族——“双声” B.侗族——“大歌” C.土家族——“哭嫁歌” D.蒙古族——“飞歌”
【答案】 D
26、下列关于格里高利圣咏描述正确的是( ) A.以拉丁文演唱 B.结构强调对称与均衡
C.用复杂、精巧的各种对位技术写作的混声合唱 D.通常以琉特琴伴奏 【答案】 A
27、“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人的关注,教学论的基本内涵由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转换,教学过程具有严密的整体结构,科学性、客观性和人文性、社会性统一于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这句话体现了音乐教学评价( )的发展趋势的。
A.强调创造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B.从重视结果评价向重视过程评价发展
C.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 D.评价方法由单一向综合发展 【答案】 B
28、下列剧作家中,( )不是古希腊的悲剧代表人物。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德斯 D.毕达哥拉斯 【答案】 D
29、瞿小松的《第一交响曲》以表现一个热血青年为主题,该交响曲属于无标题音乐,其副标题是( )。 A.“献给1986年我的朋友们” B.“献给我的爱人” C.“献给一位伟大的人” D.“献给我可爱的祖国” 【答案】 A
30、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开端的标志是( )。 A.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成立 B.学堂乐歌的兴起
C.中华音乐会民乐社团的成立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31、“老师经常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音乐交流会、音乐沙龙等形式考查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学习的测试”,这种评价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 A.实践性 B.标准性 C.自省性 D.科学性 【答案】 A
3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主要通过看、听、动和接触等行为达成。下列哪一种行为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 A.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音乐概念 B.通过练习,了解和掌握记谱法的规则
C.通过演奏,识别和比较不同速度的同一首旋律 D.通过对实际音响的感知,建立声响的存储库 【答案】 D
33、《秦腔牌子曲》是由()演奏的独奏曲。 A.京胡 B.二胡 C.高胡 D.板胡 【答案】 D
34、“老师在讲解《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之前,先给同学们演奏了其中最著名的一段。”这一课堂教学活动强调的是( ) A.竞争 B.探索 C.讲解 D.示范 【答案】 D
35、以A为增四度音程的下方音,它的上方音是()。 A.D
B.bE C.# D.E 【答案】 C
36、咳嗽声重,痰夕色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可用 A.银翘散 B.杏苏散 C.桑菊饮 D.桑杏汤 E.参苏饮 【答案】 B
37、某教师在教授《爱我中华》时,下列选项中,哪一个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中的“弘扬民族音乐”?( ) A.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民族风情视频资料 B.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听唱歌曲《爱我中华》
C.教师讲解中国的56个少数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等相关知识 D.带领学生编配与少数民族歌曲相配的动作 【答案】 C
38、“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上述描述体现的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哪个维度?()
A.情感·态度·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表现与创造 【答案】 A
39、张老师在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一课时,给同学们表演了一段民族舞,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演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答案】 A
40、西方一位学者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在音乐情感体验中属于( ) A.过程性 B.趣味性 C.独特性 D.针对性 【答案】 C
41、现代教学评价主张把评价者的( )作为整个评价过程的预评阶段,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学习负责的态度。
A.互评 B.他评 C.测验 D.自评 【答案】 D
42、患者,男,78 岁,恶寒重,低热,头身疼痛,鼻氧,鼻流清涕,吐稀白痰,伴慢性支气管炎。 A.参苏饮 B.血府逐瘀汤 C.右归饮 D.荆防败毒散 E.柴胡疏肝散 【答案】 D
43、下面谱例,声部进入的先后次序是( ) A.女高—男高—男低 B.女高—女中—男低 C.女高—男低—男高 D.女高—女中—男高 【答案】 C
44、“老师引导学生用5 1 2 3 5 6几个音填人4张节奏卡片,组成一条旋律”,这一教学活动体现的是()。 A.欣赏
B.演唱 C.创造 D.演奏 【答案】 C
45、马老师在“音乐与舞蹈”模块的社交舞教学中,播放探戈与华尔兹的舞蹈片段,让学生讨论二者的异同。他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比较法 C.练习法 D.音乐与戏剧表演 【答案】 B
46、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雪绒花》这一课,在课程快结束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歌曲内容以及创作背景,编排一个音乐剧,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编排音乐剧属于什么教学活动?( ) A.比较教学 B.创编活动 C.小组合作教学 D.综合活动 【答案】 B
47、藿香正气散除用来治疗寒湿泄泻外,还可以用来治疗 A.外邪犯胃引起的呕吐 B.饮食停滞引起的呕吐
C.痰饮内阻引起的呕吐 D.肝气犯胃引起的呕吐 E.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 【答案】 A
48、在中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树立保护学生嗓音的理念,以下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弱唱、小声唱 B.长时间练习 C.大声喊唱
D.强调学生用嗓意识 【答案】 D
49、以“春天”这个主题,音乐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体现了音乐比较中的( ) A.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 B.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 C.不同表演个性方面的比较 D.不同风格的比较 【答案】 B
50、歌剧《爱的甘醇》的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 ) A.罗西尼 B.唐尼采蒂 C.贝里尼
D.威尔第 【答案】 B
51、有板无眼是( )。 A.散板 B.一拍子 C.二拍子 D.三拍子 【答案】 B
52、16世纪宗教改革后,产生了一种新形式的圣咏合唱体裁,它被称为( )。 A.安魂曲 B.众赞歌 C.经文歌 D.受难乐 【答案】 B
53、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 ) A.全部经验 B.部分经验 C.一定经验 D.学习经验 【答案】 A
54、导课设计拖沓冗长、不着边际,违背了导课的组织原则中的( ) A.新颖性 B.针对性 C.简洁性 D.趣味性 【答案】 C
55、下面谱例出自河北沧州《茉莉花》,它被运用在哪一部管弦乐作品中( ) A.谭盾《纸乐》 B.鲍元恺《炎黄风情》 C.朱践耳《江雪》 D.徐振民《枫矫夜泊》 【答案】 B
56、在讲述西方音乐知识时,教师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讲解了相关作曲家。下列作曲家按照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答案】 D
57、朱践耳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中,采用故事吟唱、古琴演奏与交响乐队合作表现的作品是()。 A.《汨罗沉流》 B.《第一交响曲》尚险 C.《第六交响曲——3Y》 D.《第十交响曲——江雪》 【答案】 D
5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折的能力。”这句话体现的是音乐新课程的( ) A.加强人文教育 B.培养创新精神 C.注重学生体验 D.实现民主管理 【答案】 B
59、( )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B.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 D.欣德米特的《调性游戏》 【答案】 A
60、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又叫《波西米亚人》,其体裁是( )。
A.奏鸣曲 B.舞剧 C.歌剧 D.协奏曲 【答案】 C
大题(共15题)
一、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
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教学(略)二、新课教学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答案】(1)优点:此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过程顺序得当,老师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能够主动教授胶州秧歌的动作舞步,说明教师精心地进行了课程准备。(2)缺点: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点、难点。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①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教学重点:初
步了解胶州秧歌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体态特点。教学难点: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创编舞蹈,体现创造性。②教学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胶州秧歌,我们既了解了胶州秧歌的基本旋律,又初步了解了胶州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特点并且运用动作进行了舞蹈编创,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去实践探索一下,下次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心得体会。③教师在展示表演环节邀请了小组代表进行舞蹈编创情况的说明,但只邀请了基础好的一组同学进行展示表演。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理念,音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尽管理念中也说明要注重个性化发展,但我们的音乐课毕竟不是只为部分尖子生开设的专业课,这会剥夺大部分学生的展示意愿。
二、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采茶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3.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教学用具:教室的布置(茶座式)、茶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播放一段电影片段,请学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通过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们在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荼歌,其中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话题。二、道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答案】首先.整节课的设计很独特新颖.在品茶中学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无论在茶道环节还是在运用不同方言演唱的地方都能体现这一点。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对比不同方言带给歌曲风格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不足之处在于:(1)缺少教学重难点。音乐是聆听艺术,音乐课程应“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应加入教学重难点模块: 【重点】
能够用方言演唱歌曲《采茶舞曲》,提高演唱兴趣; 【难点】
通过聆听茶歌,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2)设计中并没有体现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内容都放在茶道上,最后才进入歌曲的学习,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安排不合理,也没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在教学实施中可能会引发很多新的问题.使教学逐渐偏离原先预定的轨道。(3)设计中没有涉及音乐实践、创造环节。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而此课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有关于音乐欣赏、创造等教学活动。没有体现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兴趣,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违背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课程理念。(4)新课标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论在教学设计里还是在教学实施中都要体现,而上述案例在教学目标中出现了错误的行为主体“让学生……”“唤起学生……”,都是不对的。(5)根据音乐学科审美性及情感性的特点,教学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而本教学设计中把它置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后面,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三、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程名称】
《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体会通俗歌曲的演唱特点,并进一步感受电子乐器在歌曲的表现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音乐欣赏法、讲解法、对比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体会歌曲表现出的对梦想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难点:
【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安排合理,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通俗歌曲,平时
学生就很喜欢通俗方式演唱的流行歌曲,这首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课时,用谈话的方式来导人,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未来梦想的畅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聆听、范唱的应用形式让学生初步体验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再通过视频观看歌手现场表演,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总结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特点。课堂实践中安排了几种不同版本的歌曲演唱方法,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电子乐器在通俗歌曲的表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缺点:本教学课例的教学目标应该调整一下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该放在第一位,接着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叙述不准确、不清晰:本教学课例缺少巩固提高环节。
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
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教师应善用音乐教学策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强学科综合实践,强调比较鉴别;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四、总结”环节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义不明确。
五、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 【教学内容】
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 【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关歌舞。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1)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
【答案】该教学过程虽然完整,但在一些方面没有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这点遵循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但在此之后,老师没有任何引导,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诉了学生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这一做法忽视了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2)在新课教学环节,老师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这种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但教学方式不恰当,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之后赏析两首歌曲时,老师都是采用先让学生听、再给学生讲授音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仍然忽视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此课例在导入环节播放《生命之杯》后,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特点,从而引出拉丁美洲的音乐。在新课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前搜集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在鉴赏歌曲时,可先播放歌曲,通过歌曲,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六、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李老师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某中学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介绍岭南民歌教学时,需要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学唱。课前李老师尽管学了又学,但范唱时不地道的粤语发音还是引来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看看开怀大笑的学生,李老师灵机一动,邀请笑的最大声的男同学上台来纠正老师的粤语发音。开始这位同学还很难为情,最终,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他渐渐融入了当“老师的老师”这一角色,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台下的同学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岭南音乐特有韵味的歌声在教室回荡。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歌唱课的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题干要求分析“优点”,因此,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哪些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
七、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 《新疆之春》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新疆之春》 【主要目标】
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
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
(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感受与体验(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课的展开阶段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展开阶段”是否符合上述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
八、案例: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九、案例:某学校在高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开设了韵律操。每节课前,老师都会从网上下载根据《江南Style》《向前冲》《小苹果》等流行歌曲编配的广场舞录像;上课时,老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要求学生对照录像上的动作学习。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省心,学生开心。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有一天,老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跳《青春修炼手册》!”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齐声叫好!安静下来后,有一位学过芭蕾的女同学举手对老师说:“老师,每天就这么跳好像没什么意思啊,到现在我也没搞懂什么是韵律操……”问题:(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1)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出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与舞蹈”,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与舞蹈”是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一个模块。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开心,并且下课时候同学们还感觉意犹未尽。但是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符合课程标准理念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要求。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播放录像,让学生跟着去学,但是并没有讲清楚知识,导致学生只是得到了开心的感受而并没有创造意识。第二,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
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2)首先,要根据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引导,在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强创造意识。其次,从音乐本体出发,讲解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
一十、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题名称】 《音乐主题的写作》 【教学对象】
高二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创作一段音乐主题 【主要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两段音乐主题,学会音乐主题的写作。(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马赛曲》和《懂你》两首作品的A段主题,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聆听:A.歌词内容B.旋律特点C.节奏特点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鉴赏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分析。我们要求教学设计首先要完整;随后教学过程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再次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能力;最后教学的内容要注意适度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兴趣。
一十一、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鉴赏教学——高亢的西北腔(《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确
定教学重难点。(10分)(3)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答案】教学设计《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初步感受西北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逐步产生学习西北民歌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西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3.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特征和西北民歌“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的风格、地域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2.对三首民歌进行剖析,并做适当的审美评价。教学难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运行、节奏特点,把握西北民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1.欣赏民间歌手阿宝演唱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
一十二、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张老师正在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一分析布鲁斯音阶。这时候,班上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刘然举起手说:“老师,这个我知道。”全班同学愕然地看着他,张老师说:“那请你来说一下?”只见刘然走上讲台,将布鲁斯音乐的起源与历史、调式的音阶特点说得清清楚楚,并用钢琴弹奏了几小节的布鲁斯和声进行,张老师带头给他鼓起了掌,并宣布下一节课将交由学生授课,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同学分享。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张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
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首先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入手。另外,高中音乐鉴赏课更强调鉴赏,在学习过程中要更侧重在聆听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教学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更注重比较、探究、合作等方法的有机运用与整合。因此,在分析此题时还要关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符合鉴赏课教学设计要点。
一十三、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老师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听着听着学生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上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着了,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要求: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节课是鉴赏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刚开始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在欣赏过程中,面对学生睡着了的现象,老师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这种做法不符合《普通高中音课程标准(实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进行引导,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在面对学生因为欣赏音乐而睡着的现象时,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睡梦中醒过来,问‘下大家睡着的理由,面对学生说音乐听着太舒服了,教师要进行课中反思,思考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声色俱厉的批评,势必不能缓解课童局面。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设计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积极地探究与思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情绪情感、音乐形象的思考,还要对音乐的艺术特征、时代特
一十四、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
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教学(略)二、新课教学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答案】(1)优点:此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过程顺序得当,老师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能够主动教授胶州秧歌的动作舞步,说明教师精心地进行了课程准备。(2)缺点: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点、难点。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①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体态特点。教学难点: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创编舞蹈,体现创造性。②教学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胶州秧歌,我们既了解了胶州秧歌的基本旋律,又初步了解了胶州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特点并且运用动作进行了舞蹈编创,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去实践探索一下,下次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心得体会。③教师在展示表演环节邀请了小组代表进行舞蹈编创情况的说明,但只邀请了基础好的一组同学进行展示表演。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理念,音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尽管理念中也说明要注重个性化发展,但我们的音乐课毕竟不是只为部分尖子生开设的专业课,这会剥夺大部分学生的展示意愿。
一十五、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课题名称】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教学对象】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主要目标】
了解现代京剧的特征,学习其演、唱技巧。(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详细讲解传统京剧的基本知识(四功、五法、行当等)
2.老师详细介绍传统京剧的脸谱知识(1)介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不同含义。(2)演示不同脸谱的绘画方法与特点。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过程中展开阶段的分析。分析此题时要仔细观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另外,本课例属于“音乐与戏剧表演”领域,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要注意分析教学过程是否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