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

2024-07-3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D.不可知论

2.“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普遍性 C.规律性

B.物质性 D.连续性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 A.时间的有限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B.时间的客观性 D.时间的相对性

6.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世界是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C.世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

B.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D.世界是本来就有的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C.形而上学运动观

B.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D.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

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个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9.“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 )

A.唯条件论观点 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10.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同一性 C.特殊性

B.绝对性 D.客观性

1

11.古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 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象。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2.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可知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5.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不变性,谬误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16.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思想文化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A.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实现的 B.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实现的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的

D.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的

19.在下列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仓储设备 B.运输设备 C.生产工具

D.通讯设备

20.从职能上看,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特点是( ) A.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B.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D.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1.下列各项中揭示社会意识本质的是( )

2

A.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C.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过程

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D.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2.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23.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让步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形式

24.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的观点,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B.资产阶级人性论观点 D.唯意志论观点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B.优先发展公有制经济,兼顾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加强宏观调控

2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7.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C.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门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

B.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D.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B.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决定于( ) A.人的先天禀赋 C.人的后天社会实践

B.人的心理素质 D.人所处的地理环境

30.在历史观上,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趋势

B.两种不同的体制 D.两种不同的状态

3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2.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 A.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C.才能理解事物的稳定性 E.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33.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 E.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4.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对症下药 C.适可而止 E.因材施教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36.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外,还有( ) A.生活方式 C.民族构成 E.政治制度

37.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38.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叫作技术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古代社会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B.才能理解事物分化的根本条件 D.才能理解物质的绝对运动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掌握火候 D.注意分寸

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B.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B.农业社会

4

C.工业社会 E.现代社会

D.信息社会

39.下列各项属于交往的社会作用的有( ) A.交往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可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E.交往可以使某—个地方的发明向其他地区扩展 40.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原因是( ) A.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和行动的失误 B.旧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C.社会发展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D.落后的习惯和传统的消极影响 E.反动阶级的顽强抵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7分)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43.简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6分) 44.简述社会革命的根源和作用。(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12分)

46.试述社会进步标准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2分) 47.说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2分)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心外无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4.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时间的特点是( ) A.间断性 C.广延性

B.不可逆性 D.伸张性

6.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环境的变化 C.生物的进化

B.高等动物的产生 D.社会性劳动

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规律性 C.联系性

B.物质性 D.变动性

8.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9.任何矛盾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C.普遍性

B.斗争性 D.特殊性

1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11.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至17日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 A.多果一因 C.一果多因

B.同因异果 D.同果异因

1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动力和源泉 C.趋势和道路

B.状态和形式 D.本质和表现

6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C.理论付诸实践

B.分析实际情况 D.总结经验教训

15.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1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具有情感意志 B.具有宗教信仰 C.使用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18.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19.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是( ) A.社会存在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劳动对象

20.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D.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21.国家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职能,下列各项属于国家的社会职能的是( A.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B.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 D.调和阶级矛盾,代表整个社会的利益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 7

23.“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24.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5.阶级首先是一个( ) A.政治范畴 C.经济范畴

B.思想范畴 D.社会范畴

2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27.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C.科学家之间分工协作

B.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 D.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人民生活的改善

B.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D.社会科学的发展

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 A.追求自由 C.具有情感

B.崇尚理性 D.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人生观是指人们对( ) A.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观点

B.社会生活的总观点 D.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

C.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的有( ) A.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8

D.不能把事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过程 E.主张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32.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特点的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E.偶然性

33.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 ) A.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 B.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 D.两岸同胞与“台独”势力的对立 E.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依存

34.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表现的有( ) 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5.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理论联系实际

E.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法律制度

E.社会风气

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社会的公平程度

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38.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其表现有(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9

39.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 ) A.物质生产在任何时代都走在科学发展的前面 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E.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有(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C.精神文明的发展 E.国家政权的更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改革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2.简述类人猿进化为人的内在根据、外部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4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4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47.论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自然界的具体规律 C.人类思维的个别规律

B.人类社会的特殊规律 D.世界总体的一般规律

B.物质文明的发展 D.政治文明的发展

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

( )

A.社会实践基础 C.思想理论来源

B.阶级条件 D.自然科学前提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掌握各种理论知识 C.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

B.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D.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0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持续性 C.客观实在性

B.广延性 D.可知性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C.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B.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D.独立的运动主体

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否认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D.认为意识是静止不变的

7.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人制定的

B.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知的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9.“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客观的,本质是主观的 B.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C.现象是可以认识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11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 D.事物的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13.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经过刻苦研究,认识不断深化,研制成功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进入光和电的时代。王选的发明,从哲学上看,说明人的认识具有( ) A.摹写性 C.反复性

B.创造性 D.无限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 ) A.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有人轻视感性经验,把书本上的理论看成万古不变的教条,一切从本本出发。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是( ) A.为人民服务 C.立党为公

B.实事求是 D.勤政廉洁

17.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C.生产劳动

B.类人猿的生活习性 D.气候变化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C.国家政权管理各种社会事务的形式 21.在社会意识中,思想体系是( ) A.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 B.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特性的社会意识 C.具有自发倾向的社会意识

D.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低层次社会意识 2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人们的科学技术素质

12

B.生产关系 D.伦理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

B.国家政权管理经济的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B.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C.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

D.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23.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从农村公社经过征服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直接建立起封建制。这些历史事实说明( ) 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 B.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转变具有多样性 C.社会形态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 D.人的活动可以改变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24.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物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精神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经济因素,生产关系是政治因素 25.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C.经济标准

26.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27.从本质上说,社会交往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 C.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活动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C.社会的文化水准

B.社会的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活动 D.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B.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C.人的遗传特性

B.人的生理结构 D.人生存的地理环境

30.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个人的( ) A.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C.人文价值和功利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3

3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的革命变革的有( ) A.它汇集了人类全部的哲学成果 B.它使哲学成为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C.它使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 D.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E.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具有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C.自发性 E.重复性

3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E.否定之否定规律

34.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5.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A.物质生产劳动 C.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E.体育比赛

36.“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 )

A.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部 C.劳动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E.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37.下列各项属于人的社会心理的有( ) A.人的情感、情绪 C.人的风俗、习惯 E.各种思想体系

38.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政治与思想之间的矛盾

E.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14

B.普遍性 D.稳定性

B.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科学实验活动 D.艺术活动

B.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D.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B.人的愿望、要求 D.社会传统和社会风气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 生产与分配之间的矛盾

39.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有( ) A.按群众的一切要求办事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E.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40.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条件或途径的有( ) A.个人的主观条件 C.个人的生理条件 E.个人的社会实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7分) 43.简述物质生产对人口生产的制约作用。(6分)

44.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整个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应怎样正确认识我国

改革开放的形势。(12分)

4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分)

47.试述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社会进步曲折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分析社会主义的发

展。(12分)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C.法国启蒙哲学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B.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D.个人自身的努力

B.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15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1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1.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 A.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B.循环论 D.庸俗唯物论

1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16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5.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

1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C.社会生活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劳动 D.信息交流 B.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B.唯物辩证法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 B.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 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外来势力侵犯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继承了人类的先进文化

B.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2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

17

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形态的发展( )

A.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 B.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

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6.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 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

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们的思想动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D.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8.下列关于人性的看法,属于正确观点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初,性本恶 C.人性无善无恶

D.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29.在价值关系中,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主客体关系的中介 D.只能是价值客体

30.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是什么样的,主要取决于( ) A.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B.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C.他们的个人意志

D.他们的天赋条件

) 18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科学主义

32.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 )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

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3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36.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E.准备性因素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19

E.信息社会

38.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下列各项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自由职业人员 E.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E.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D.人的本质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不是超阶级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7分) 42.简要说明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7分) 43.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6分) 44.简述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12分)

47.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20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3.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

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A.广延性 C.绝对性

7.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A.绝对精神的表现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人脑的主观创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持续性 D.规律性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

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C.斗争性

B.特殊性 D.客观性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1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21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歌手演唱歌曲 B.农民收割水稻 C.球员参加比赛

D.法官审理案件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 A.能够直立行走 B.制造使用工具 C.表达喜怒哀乐

D.区分长幼尊卑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20.社会意识是(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21.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民主的发展程度

22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29.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3

30.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C.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D.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在于( ) A.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B.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C.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D.它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E.它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观点和方法

3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E.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3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祸福相因,有无相生

35.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 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3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24

)C.生产方式 E.政治制度

D.地理环境

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9.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 ) A.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D.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E.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4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必然与自由的关系的有( ) A.只有正确认识必然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自由就是摆脱必然性的束缚和制约 D.自由与必然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E.自由是对必然的无条件服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7分)

42.简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7分) 43.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6分)

44.简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及主要表现。(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12分)

46.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

政党建设的意义。(12分)

47.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2分)

25

B.产品的分配形式 D.生产力的发展速度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8.“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同一性 B.普遍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6

)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4.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7.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9.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2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 A.阶级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主观性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维护社会安定的机关 B.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机关 C.阶级压迫的机关

D.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22.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 ) A.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分法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 C.进步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

D.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23.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27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24.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2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26.从本质上看,科学是( ) A.知识的理论体系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 D.一切知识的总汇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27.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29.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 ) A.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 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0.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 ) A.从现实的人出发 C.从经济的人出发

B.从抽象的人出发 D.从政治的人出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A.控制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信息论

32.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

28

B.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命运动

E.社会运动

3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声东击西 D.因地制宜

E.因材施教

34.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 )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机械决定论 D.庸俗唯物论

E.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满足人们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B.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E.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方式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表现为( )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E.它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8.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E.现代社会

3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当前的改革的性质和特点的有( ) A.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 C.我国改革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D.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29

E.我国的改革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40.下列各项属于衡量社会进步标准的有(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B.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C.一种经济体制代替另一种经济体制 D.一种政治制度演变为另一种政治制度 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7分)

42.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7分)

4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6分) 44.简述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2分)

46.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12分)

47.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 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12分)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 ) 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C.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C.法国唯物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唯物主义

3.我国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30

C.形而上学观点 5.空间是( )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庸俗进化论观点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人脑与意识关系的是(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7.人们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参加社会实践 C.依靠广大群众

B.掌握科学理论 D.认识客观规律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位置的改变 C.事物性质的变化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辩证否定的观点 C.量度和质变的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A.事物发展经过一次辩证否定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C.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后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表现出来的

11.2005年10月11—17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振奋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斗志。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 A.一果多因 C.一因多果

12.真象和假象区别的表现是(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 C.真象是内在的、稳定的,假象是外在的、多变的 D.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在于它坚持(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点 B.同果异因 D.同因异果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B.事物数量的增减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次飞跃的是( ) A.从感觉到知觉

B.从判断到推理

31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5.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永恒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16.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被证明的理论相符合 C.大多数人的意见相符合 17.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B.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D.原有的书本知识相符合

18.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 A.草木繁茂的热带 C.气候适中的温带

B.土地肥沃的平原

D.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9.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是( ) A.生产资料 C.生产力

B.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

20.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自然科学 C.语言学

B.逻辑学 D.宗教观点

21.国家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职能。下列各项属于国家的政治职能的是( ) A.组织领导社会生产活动 C.建设和管理各项公共设施

B.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 D.调整各种社会矛盾

22.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D.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23.“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是一种(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C.政治与经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是( ) 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

B.它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32

C.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6.社会改革是( ) 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它是一切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 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是( ) A.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8.社会进步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C.生产力的发展

B.民主程度的提高 D.社会风尚的改善

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D.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29.在对社会历史的说明上,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 ) A.人的政治地位出发 C.抽象的人出发

B.人的思想观念出发 D.现实的人出发

30.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是( ) A.处理好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C.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B.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D.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E.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有(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E.时间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33.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 A.森林覆盖面的减少引起气候的恶化 C.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 E.纸币发行量过大引起通货膨胀

34.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庸俗进化论 C.庸俗唯物论 E.循环论

35.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33

B.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D.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汽车尾气排量的增加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D.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造成交通拥堵

B.激变论 D.直线论

A.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真理由语言文字这种客观形式来表达 E.真理是不依赖意识的客观实在

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D.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6.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C.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E.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3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E.政治性因素

38.下列各项属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 A.一切为了群众 C.一切按群众的要求办事 E.群众运动天然合理

39.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深化的过程 C.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循序渐进的过程 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变革过程 E.根本改变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过程

40.下列选项中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7分) 42.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4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6分) 44.简述人民群众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34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准备性因素

B.一切依靠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2分,共24分)

45.试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2分)

46.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12分) 47.说明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2分)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一元论与二元论 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B.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民族性 C.实践性 D.时代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变化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7.在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客观规律 B.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人可以消灭客观规律 8.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11.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 A.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是( )

35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社会意识的变革是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 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C.可知论的认识路线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D.能动革命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直观被动反映论的认识路线 1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5.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正确的说法是( ) A.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统治者的意志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以往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科学技术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来实现 C.对人的生存条件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 )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20.从本质上说,国家是( )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保卫社会秩序安定的机关 C.保卫领土主权完整的机关 D.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机关 21.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22.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论观点 C.辩证决定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24.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现实性 D.具有历史性

36

2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6.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 C.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D.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交往属于( )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道德的水平 29.“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 ) A.违背人性善的观点

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违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 D.违背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的观点

30.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的多少和才能的高低 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 D.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 E.现代西方哲学

32.下列各项体现社会的物质性的有( ) A.物质生产是社会产生的前提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物质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物质关系 E.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3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 B.激变论 C.朴素唯物论 D.庸俗进化论 E.庸俗唯物论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原始森林的破坏与生物物种的减少 B.工业污水的排放与水质严重污染 C.彗星的出现与海啸的发生 D.过度放牧与草原荒漠化 E.毁林开荒与严重水土流失

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7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对象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6.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生产方式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E.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D.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国体和政体关系的有( )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B.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D.政体对国体有影响作用

E.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必定相同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表现有( ) A.人民群众的任何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E.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创造者

40.下列各项中体现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有(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7分) 42.简述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决定性因素。(7分) 43.简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6分) 44.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2分) 4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47.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12分)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一元论与二元论 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38

B.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民族性 C.实践性 D.时代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变化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7.在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客观规律 B.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人可以消灭客观规律 8.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11.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 A.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社会意识的变革是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 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C.可知论的认识路线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D.能动革命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直观被动反映论的认识路线 1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5.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正确的说法是( ) A.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统治者的意志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9

D.以往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科学技术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来实现 C.对人的生存条件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 )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20.从本质上说,国家是( )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保卫社会秩序安定的机关 C.保卫领土主权完整的机关 D.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机关 21.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22.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论观点 C.辩证决定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24.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现实性 D.具有历史性

2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6.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 C.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D.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交往属于( )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道德的水平 29.“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 ) A.违背人性善的观点

40

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违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 D.违背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的观点

30.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的多少和才能的高低 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 D.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 E.现代西方哲学

32.下列各项体现社会的物质性的有( ) A.物质生产是社会产生的前提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物质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物质关系 E.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3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 B.激变论 C.朴素唯物论 D.庸俗进化论 E.庸俗唯物论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原始森林的破坏与生物物种的减少 B.工业污水的排放与水质严重污染 C.彗星的出现与海啸的发生 D.过度放牧与草原荒漠化 E.毁林开荒与严重水土流失

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对象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6.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生产方式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E.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D.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国体和政体关系的有( )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B.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D.政体对国体有影响作用

E.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必定相同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表现有( ) A.人民群众的任何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41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E.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创造者

40.下列各项中体现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有(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7分) 42.简述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决定性因素。(7分) 43.简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6分) 44.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2分) 4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47.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12分)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2.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方法是( ) A.认真读书的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时间和空间是( ) A.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B.物质的根本属性 D.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逻辑推理的方法 D.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5.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社会性劳动 C.人脑的形成

B.直立行走 D.语言的产生

42

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C.可知性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B.存在性 D.运动性

8.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12.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13.认识的客体是( )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D.外部自然界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1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6.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43

A.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18.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制造使用工具 C.具有思想意识

19.社会结构是指( ) A.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C.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0.从起源上说,国家是( ) 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D.人们协调公共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

B.国家政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B.运用语言文字 D.进行群体活动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B.历史宿命论观点

D.否认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观点

2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和壮大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说明(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上层建筑被经济基础所决定

24.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特殊形式 C.辅助形式

2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各种经典文献 C.文学艺术家的活动

B.科学家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B.唯一形式 D.基本形式

26.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矛盾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进步社会势力和保守社会势力的斗争

44

27.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 ) A.商业交往和文化交往 C.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28.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结构的改革

B.物质文明的发展 D.道德水平的提高 B.官方交往和民间交往 D.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29.“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属于( ) A.唯意志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B.宿命论观点 D.非决定论观点

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 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不再把哲学作为“知识的总汇” C.建立了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E.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32.下列选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有(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物质能为人们的感觉所反映 E.物质就是指自然界的具体实物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E.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5.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选项中属于真理相对性含义的有( ) A.真理中都包含错误,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世界某些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使之具体化

45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B.物质是人们感觉的复合 D.物质是可以被消灭的

B.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长短相形,有无相生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E.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需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36.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之外,还有( ) A.意识形态 C.人口因素 E.地理环境

37.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原始社会 C.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 A.自然科学理论 C.政治法律观点 E.艺术和道德观点

3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表现有( )

A.科学技术把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B.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C.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E.科学技术的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0.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条件或途径的有( ) A.个人的精神状态 C.个人的文化水平 E.主观愿望符合社会需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7分)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4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6分) 44.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内容。(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2分) 46.试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说明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当代环境问题。(12分) 47.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12分)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46

B.国家政权 D.科学理论

B.农业社会 D.封建社会

B.逻辑学和语言学 D.哲学和宗教观点

B.个人所处的环境 D.个人的社会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区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D.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标准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阅读原著 B.积极参加实践 C.深入调查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4.有的哲学家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的主观创造

D.意识是人脑在外部刺激下产生的生理变化 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变化性 C.规律性 D.包容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 ) A.物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D.人们头脑中自生的观念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 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不可知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蔬菜同白菜、韭菜、菠菜、油菜等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11.下列选项中,体现适度原则的是( ) A.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根本目的是( ) A.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B.揭示各种事物的本质 C.预见事物未来的发展进程 D.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47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 18.“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属于( ) A.自然进化论 B.历史宿命论 C.历史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9.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商品的交换方式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21.错误的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 A.它是纯粹的主观臆想,其内容与社会存在无关 B.它落后于社会现实,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它脱离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被多数人接受 D.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2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是( ) A.人的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的技术条件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5.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是社会革命的根源 B.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革命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D.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唯一形式 26.科学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引进国外的先进知识 C.科学家勤奋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D.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7.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思想标准 B.政治标准 C.经济标准 D.法律标准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 B.社会制度的先进程度 C.社会生活的和谐程度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主要决定于( ) A.先天禀赋 B.地理环境 C.家庭环境 D.社会实践

30.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看,个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 A.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B.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48

C.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除了形而上学性外,还有( ) A.主观性 B.不彻底性 C.机械性 D.朴素性 E.思辨性

32.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一切规律都是( ) A.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不因人的好恶而改变的 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E.不能随意创造和消灭的

33.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在于(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森林面积的减少引起生物物种的减少 B.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 C.彗星的出现引起局部战争的爆发 D.台风的侵袭引起暴雨成灾 E.用水浪费引起水资源短缺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3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资源 B.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资源

D.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7.下列各项属于五种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 E.资本主义社会

38.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按地区划分居民 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社会管理机关

39.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内容的有( ) A.群众的要求具有天然合理性的观点 B.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E.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 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E.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9

41.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7分)

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7分)

4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直接理论来源。(6分) 44.简述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

12分,共24分)

45.试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12分)

4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12分) 47.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B.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朴素性 C.机械性、庸俗性、形而上学性 D.形而上学性、主观性、不彻底性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群众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手脚分工 B.劳动 C.语言的产生 D.社会分工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永恒发展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客观性和普遍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杀盗非杀人”,“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 A.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B.个性与共性的联系 C.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D.形式与内容的联系 11.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12.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主张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完全排除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0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 13.有人提出:“一念之发动处,便是行了”。就是说一种念头一产生就是行动了。这是一种( ) A.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B.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实践观 D.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 A.认识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客体是外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D.认识客体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15.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B.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6.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理论依据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C.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 17.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A.食肉动物 B.食草动物 C.微生物 D.绿色植物 18.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能源系统 B.生产工具 C.仓储设备 D.信息传递系统

20.下列各项对社会意识的理解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社会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错误的社会意识是纯粹的主观臆造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 B.维持社会稳定的机构 C.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矛盾的机构 D.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构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3.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C.按人们占有生产资料多少进行分配 D.按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多少进行分配 25.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 )

A.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改造和变革 D.对社会政治制度进行根本改造和变革 2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个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7.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 B.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活动 C.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D.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 28.衡量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29.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51

A.学习他人先进经验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C.寻求合适的发展机遇 D.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 30.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们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不受任何限制的自主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把(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统一起来 D.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统一起来 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 3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的物质性的有(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物质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关系 E.社会的物质活动决定社会的精神活动

33.在社会生活中,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 ) A.新事物在时间上是新出现的 B.新事物具有新的形式和特点 C.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E.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4.下列选项中,比喻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B.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生动具体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3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地理环境 B.科学技术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E.国家机构

37.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8.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古代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E.现代社会

39.下列各项属于交往的社会作用的有( ) A.交往是社会制度改变的根本原因 B.交往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交往可以推动社会关系的变更和改善 D.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E.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40.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中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52

B.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D.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极大提高,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E.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7分) 42.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7分) 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6分) 44.简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24分)

45.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并说明内因外因关系的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46.说明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7.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及这种反作用与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关系。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53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54

)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 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 D.I(c+m)= 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55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 )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精读马列原著 C.理论联系实际

B.熟记基本原理 D.深入调查研究

56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C.理论付诸实践

B.分析实际情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C.绝对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C.思想标准

B.政治标准 D.法律标准 B.相对性 D.全面性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7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58

)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布尔什维克 C.共产主义者同盟

B.中国共产党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B.实行计划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B.实现共产主义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59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 ) A.立法权 C.监督权

B.财政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 ) ...A.竞争的目的不同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C.运输阶段

B.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广延性 C.物质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存在性 D.可知性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C.发展的

B.精神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B.辩证法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61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62

A.不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平均利润 C.垄断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超额利润 D.企业利润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产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商业资本家 D.金融寡头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 A.无产阶级 C.巨大的社会财富

B.科学技术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 A.《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C.布哈林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B.斯大林 D.托洛斯基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 A.民主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B.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3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 ) 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 )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64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