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县中学物理组 刘尊毅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与上册第五章的“电流电路”相比,知识的讲述更进一步深入。本节既是电压、电流的深化与延伸,又是学生对电学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下一节的“变阻器”以及下一章《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是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导体与绝缘体,但只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并不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也会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所以电阻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既抽象又陌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形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物理学理念。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并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立为: (一)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二)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决定因素。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电阻定律演示器九套、演示电表一块、电源、小灯座、电流表、开关各九个、导线每组六根、金属勺
(二)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铅笔(芯)、钢尺 六、教学方法
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1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情况的视频片段,问汽车的速度会怎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1: 路面越窄,汽车速度越慢。
学生2: 路面越不平,坑坑洼洼,汽车速度越慢。 学生3: 路面车辆越多,汽车速度越慢。
师生分析总结:路面的不同,汽车速度不同,原因是路面对汽车有阻碍作用。
教师: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情况和汽车在路面行驶情况很类似,电荷在导体中运动会怎样? 集体回答:电荷在导体中运动也会受到阻碍作用。
(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分组做P14图6.3-1实验(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知的信息是学习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
(二) 导学达标,形成概念
教师引导:导体对电荷有阻碍作用,而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铁丝(或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是因为导体虽善于导电,却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板书:1、定义及符号
(1) 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 (2) 符号:R
让同学们阅读P15的内容并回答电阻的单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2、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常见的电阻值:(大屏幕) 人的双手间(干燥) 人的双手间(潮湿) 照明灯泡(工作时) 实验用小灯泡 实验室用的导线(每根) 电流表 电压表 1000——5000Ω 200——800Ω 100---2000Ω 5——50Ω 0.01——0.1Ω 0.1Ω左右 10 KΩ 教师启发:同学们通过比较前两组数据得到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从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学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那么电阻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
学生猜想:可能导体的种类,粗细,长度 ,温度等有关
设计实验:老师先渗透控制变量法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把只有材料不同的两段金属丝接入上面的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把只有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连在电路中。
进行实验: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并记录数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与论证:
投影各组实验数据并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3、影响因素: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导体的电阻阻值都比较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每次测得数据后应立即断开开关,尽量减少电能损耗。
4、同学们自己阅读18页科学世界中的半导体和超导体。然后通过15页图6.3-3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三)课堂小节:由学生互相补充完成 (四)板书设计
电 阻
1、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2、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3、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五)强化练习:
3
1、采用序号1、2对比,是探究电阻与 有关。 2、采用序号1、3对比,是探究电阻与 有关。 3、采用序号 对比,是探究电阻与材料有关。 (六)作业:想想做做1、2题 八、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学生活动评价为: (一)各小组分组活动踊跃,每个组员都能够回答问题。 (二)各组员能够从其他同学回答中找到不足,加以补充。
(三)探究实验过程中,各小组能够合作探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探究目的,实验结论正确。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