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
同学,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的。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我们的语文学习吧!
任务群一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面是小丽同学写的一篇随笔,请帮助她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8分)
静①______(mì)的月,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像孩子天真的脸庞。美丽的银光幽幽地照在树叶上,又轻轻地( )回来,把树点②______(zhuì)成一片片,一点点,显得十分( )。温柔的银光一缕缕地洒在路上,像母亲的手在( )着你;她又溜进人的心里,似春天融化的冰雪滋③______(rùn)着你。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如此美好的月夜,我不忍心做其他的事。这是一个特殊的夜,我不想把她惊动,我怕这位美丽的少女隐④______(nì)了。恬静的夜,恬美的月儿,我想:今夜,倒上一杯香茗,摆上一盘可口的月饼,静静地倚在窗台上,不就恰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了吗?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反弹 秘密 抚爱 B. 反射 神秘 抚摸 C. 反弹 神秘 抚摸 D. 反射 秘密 抚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一阵风吹来,树影摇曳着,月光、树枝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 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也跟着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 一阵风吹来,月光摇曳着,树枝、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D. 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树影也跟着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班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B. 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找不到身份证。 ....C. 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儿咄咄逼人。 ....
D. 学习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青翠的山□柔情的水和多彩的文化□都是遵义市旅游发展的天赐优势。十五个县、区、市各具特色,地域优势明显,数也数不完:碧波浩荡的赤水竹海,郁郁葱葱□巍峨挺拔的桐梓娄山,云雾缭绕;水清酒洌的仁怀茅台,酱香四溢□ A. , ; 、 ! C. , , 。 !
B. 、 , ; …… D. , , !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B. 《世说新语》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出自该书。
C.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 古代有许多表示恭敬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如“惠存”“惠赠”;“令”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爱”。
5.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某中学开展了“喜迎二十大”系列学习活动,七年级(1)班的同学将社区“喜迎二十大”的主题宣传画推荐给大家欣赏。请你认真观察下面这幅宣传画,为班里同学进行讲解。(5分)
写作提示:①写出画面中至少三个方面的成就;②表达自己的体会或心声;③不少于100字。
6. 班级开展“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8分) 【活动一:分享你的朋友圈】
(1)请仿照示例,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文章,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并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要求:任选下列给出的一篇文章,将你的阅读感受发至你的“朋友圈”。(4分) 备选:《五猖会》 《范爱农》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 示例:
读完《〈二十四孝图〉》,我对其中所谓的“孝道”产生了两种看法。“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提倡的“孝道”,令我感到可笑又可怕;但其中也不乏令人感动的“孝道”。所以在我看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活动二:探究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2) “巾帼不让须眉”,许多作品中都刻画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请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部,
选择其中令你最有感触的一个女性人物,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其形象。(4分) A. 《白洋淀纪事》 B. 《湘行散记》
任务群二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古诗文阅读”模块。徜徉于古诗文中,你会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品味中华经典作品,体会古圣品格志趣,理解先贤风骨节操。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二、古诗文阅读(13分)
[创新题]小语打算开展一次“文学赏花”的寻美之旅,以下是她整理材料的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 积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旁批二:沦陷的京城里,菊花开得孤寂而凄凉。 旁批一:漂泊无定的杨花暗含飘零之感。 【丙】品桂 [清]张云璈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①旁金粟②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注释】①满觉陇:也叫“满家弄”,是杭州西湖南边的一个小山谷。②金粟: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 课外 拓展 【丁】满家弄赏桂花 [明]高濂 桂花最盛处,惟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者,其林若墉①若栉②,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③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④金粟世界。就龙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厨山蔬野蔌⑤作供,对仙友大嚼,令人五内芬馥。归携数枝,作斋头伴寝,心清神逸,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 (节选自《四时幽赏录》,有删改) 【注释】①墉:高高的城墙。②栉(zhì):梳子和篦子的总称。③策蹇(jiǎn):骑驴。④灵鹫:指杭州西湖的飞来峰。⑤蔌(sù):蔬菜。 旁批三:注意品读描写桂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诵读整理·感受“花意”】
7. 阅读旁批一、二,补写诗句。(4分)
8. 小语发现古诗文中常存在“意同字不同”或者“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任选一种现象,参考示例,从备选句子中选一例解释。(2分)
示例:①意同字不同:“乡书何处达”“待君久不至”中的“达”和“至”都是“到”的意思。 ②字同意不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中的“知”,前一个意为“了解”,后
一个意为“知道”。 【备选句子】
第一组(意同字不同):恍入灵鹫金粟世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第二组(字同意不同):各省取给于此/于我如浮云
【赏读品析·品味“花香”】
9. 【丙】诗和【丁】文的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桂花,请你任选其一,结合内容,分析其表
达效果。(2分)
手法1:修辞显生动——“其林若墉若栉”。 手法2:副词藏深意——“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 手法3:量词大作用——“天风吹堕万山秋”。
【联读发现·揣摩“花语”】
10. 经过小语的整理,我们发现文人墨客笔下的“花”蕴含深意,请在下面两组花中任选一组,
分析其象征意义的不同之处。(3分) A. 杨花和桂花 B. 菊花和桂花
【归纳总结·提炼学法】
11. 本次“文学赏花”的寻美之旅结束后,小语和你对整理材料的学习过程进行了经验总结。请
你补全对话。(2分)
小语:我们可以通过疏通字词,揣摩情感,感受文学之花的魅力。
你:你说得对,我觉得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群三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现代文阅读”模块。高品质的阅读,总能让人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得到启迪,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保持活力,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滋养正气。现在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文章,完成12—16题。
归乡,误入时空交错的小径
明前茶
①到了50多岁,他才意识到,到了人生最壮阔丰沛又苍茫无奈的年纪,归乡去寻找少年时代的记忆与安慰,已经成了很多人定时发作的瘾与痛。至少对他的家族来说,确实如此。
②1992年春节,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刚刚领女友见过家人,在厨房里做菜的父亲就压低嗓门对他说:“你请三天假,陪爸回趟浙西,到祖坟上点一炷香,献一束花。”
③父子俩临行前进行了疯狂的采购。父亲兜底动用了私房钱,为亲戚朋友买了大量礼物,再与儿子肩扛手提地带回老家。父亲采购了奶粉、酸梅粉、红糖、圆珠笔、铅笔盒、袜子甚至还有七八块毛涤面料。父亲依据婶婶嫂子们的高矮胖瘦,裁剪衣料,期待她们隐藏在皱纹深处的笑意——这样一来,她们就能在裁缝那里量体裁衣,在儿子的婚礼上,穿上一件精致时髦的小外套了。
④父亲坚持说,所有的计划都是瞒着母亲进行的,然而,这么多奇怪的物品堆放在家里,母亲会不知情?母亲只是对父亲突发的“思乡病”持纵容态度而已。
⑤1992年,归乡的路并不好走。他记得他们先是坐了火车,又换乘通往乡镇的中巴,最后又坐了民间私自揽客的小巴,才带着大包小包来到父亲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古村落。
⑥他们在这个偏僻的古村里逗留了三天。这三天,怎么形容父子俩的境遇呢?在他眼里,那真是“归者饶有意,迎者颇淡然”的三天。父亲的叔伯婶娘、半百发小、昔日邻居们带着有限
的热情聚拢来,来见他们三十多年未见的“陈家老二”,见传说中的“陈家两代大学生”。他们的客套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热情中带着一丝不知来意的忐忑。有的人以为父亲是为索要祖屋的继承权而归,听到父亲并无此意,显而易见松了口气;有的人又满怀期待,以为父亲有能力将自家辍学赋闲的儿子带去省城,找到体面的工作,见父亲面有难色,立刻变得讪讪;还有的族人当了多年的村干部,拐弯抹角地开口,期待父亲能为村委会拉些赞助。很不好意思,父亲虽是研究院的工程师,却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于是,乡亲族人前来领受父亲的礼物时,脸上感念的笑意变得十分稀薄。甚至有个婶子当众质问父亲为什么要带衣料来:“你们城里人不是早就流行穿现成的衣服了吗?”
⑦他颇为同情地转过头去看父亲,以为乡亲族人的尖刻将在父亲脸上留下尴尬的指印,然而,并没有!那几日,父亲只有一半的灵魂留在现实中,另一半的意念进入了他所不知道的时空交错的小径。父亲已不再是他熟悉的那个循规蹈矩的工程师、那个朴素拘谨的中年人,他与乡亲们一起喝酒、吃肉、诉说往事,因为少年的糗事笑出眼泪。作为陪同的儿子,他不免为父亲的各种失态感到尴尬,他觉得父亲来得不值,但他心里也有个倔强的声音在说:也许父亲觉得值,唯有这三天,他脱去一切束缚成为从桥上倒栽葱下去捉鱼的陈家老二。
⑧父亲回家后没来由地病了一场,又查不出病因,这让母亲急得够呛。他劝母亲不必着急,他说父亲就像一棵久旱的树,忽然又遭遇了一场暴雨,这两天出现的各种不适,只是一时被“淹了根”。
⑨母亲惊讶地瞥了儿子一眼,像在纳闷一个工科生怎么会说出如此文艺的比喻。 ⑩时间飞快地过去了,他也成了鬓发斑白的中年人。这两年,少年时生活过的贵州山洼频繁地入梦来。那里,是父母当年长途跋涉去“支援三线建设”、度过青春岁月的地方。他出生在那里,吃过那里的大食堂,住过那里的红砖房,在澡堂外面偷窥过烧煤的大锅炉。他磕破了膝盖,经温柔的厂医上过药水,看电影要翻过三道山梁,去一趟县里的新华书店要在拖拉机上颠簸5个小时。18岁之前,他的梦想就是逃离这里,考回江浙老家去!他的确通过考大学离开了,而且,随着父母调回江苏工作,他也的确三十多年没有回去。
11○然而,怎么解释他如今经常梦见的那些红砖房、那些腌菜坛、那些结出迷你地雷般种子的晚饭花?时间是多么隐秘的酵母,它将你曾经厌弃的发酵成你最留恋的。
12○听说当年上过学的子弟中学行将撤停并转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出发了。他在闺女的脸上,看到了多年前自己的困惑、讪笑以及些微的不耐烦。他懒得去说教。他确信自己今日的归乡感触,将如一粒坚韧的种子,种在女儿年轻的心中,等待二三十年后的意外苏醒。
(选自《读者》,有删改)
12.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主要情节。(3分)
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他”越来越思念度过少年时光的贵州;听说当年上过学的子弟中学行将撤停并转之后,③__________________。
13. 概括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他们的客套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热情中带着一丝不知来意的
忐忑”的原因。(3分)
14. 文章第11○段写道:“时间是多么隐秘的酵母,它将你曾经厌弃的发酵成你最留恋的。”请说
说文中的“他”的哪些经历感受体现了这一点。(4分)
15. 文章第12○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4分)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父亲思念家乡,让“他”陪同回浙西,到祖坟上点一炷香,献一束花。 B. 父亲归乡三日,寻找到了少年时代的记忆与安慰。
C. 父亲回家后生病又查不出病因,这让母亲急得够呛,“他”也不懂父亲这是怎么了。 D. “他”迫不及待地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回自己少年时生活过的贵州,让心归乡。
任务群四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作文”模块。作文,是一种比口语更深刻、更规范的表达。你首先要阅读下面的材料,明确本次作文的表达主题、表达对象(读者),然后确定表达方式、表达顺序。现在开启你的写作之旅吧! 四、作文(40分)
17. 味道是什么?是唇齿间残留的一缕暗香,是言行中凝聚的一丝真情,是品读后悟出的一点
哲思……
请以《味道》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②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等;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①谧 ②缀 ③润 ④匿 (2)B (3)D 2. B 3. B
4. A 点拨: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5. 示例:同学们,这是一幅“喜迎二十大”的主题宣传画。画面中可以看到中国近年来各个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试航,卫星导航和5G网络的应用,全面脱贫攻坚的胜利……这些成就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自豪,也要为成为祖国明日的栋梁而发奋学习。 6. (1)略。
(2)示例:听到丈夫要去参军的消息,水生嫂克服了自己的情绪,鼓励丈夫去保家卫国,体现出她的顾全大局;丈夫去参军,水生嫂在家独自侍奉公公,养育孩子,体现出她的温柔贤惠;受到鼓励,参与到保卫家园的队伍中去,配合子弟兵作战,体现出她的勇敢伟大。 二、7. (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2)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8. 示例:第一组(意同字不同):“恍入灵鹫金粟世界”中的“恍”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中的“若”都是“好像”的意思。
9. 示例:手法1。“其林若墉若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满家弄桂花树的高大、整齐。 10. 示例:B.菊花和桂花。菊花在秋季开放,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桂花在
秋季开放,所以寓意收获,谐音为“贵”,又有了富贵的寓意,它象征着吉祥、如意,能给人带来好的运气。
11. 示例:吟咏诗词 感受文学之花的韵律
【丁参考译文】桂花开得最繁盛的地方,只有南山龙井,其中叫满家弄的地方,桂树林像城墙一样高大,像梳子一样整齐,漫山遍野。当地全村以卖花为业,各省纷纷来此采购。秋天时,骑驴入山看桂花,几里外便可以闻到清馥的香气。走进小路,桂树满地,桂花点缀枝头,香气弥漫整个山间,赏心悦目,越走越深,仿佛进入灵鹫峰满山桂花的世界。汲龙井水煮茶,再配以寺庙提供的山蔬野菜,嚼着桂花,体内五脏六腑香气浓郁。归途中折了数枝桂花,回到家置于床头伴睡,心旷神怡,虽然身在梦中,可是心还在花境之中。
三、12. ①“他”陪同父亲回浙西 ②成了鬓发斑白的中年人时 ③“他”带着刚刚大学毕业
的女儿回贵州
13. 有的人以为父亲是为索要祖屋的继承权而归;有的人以为父亲有能力将自家辍学赋闲的儿
子带去省城,找到体面的工作;还有的族人期待父亲能为村委会拉些赞助。
14. “他”在贵州山洼出生,度过少年时光。18岁之前,“他”的梦想就是逃离这里,后来
“他”考大学离开了这里,三十多年没有回去。然而,当“他”成了鬓发斑白的中年人,却时常回忆起在这里生活的时光。
15. “他”相信今日女儿陪同自己回乡时的见闻和感受,将如多年前自己陪同父亲回乡时的一
样,会在多年后,触发女儿对故乡童年生活的回忆,让心归乡。 16. C 四、17.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