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

2022-11-15 来源:客趣旅游网
1.“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夏朝的建立 C.商王朝的发展 D.西周的强盛

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承继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 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血亲宗法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 A.太尉 B.参知政事 C.丞相 D.御史大夫

4.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行政管理体制,创始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5.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

A.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B.皇帝专权达到顶峰 C.官场腐败之风盛行 D.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 6.《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 7.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封邦建国,防御狄夷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以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巩固周朝统治 8.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9.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君主制 10.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11.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12.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 13.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1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

15.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16.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1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18.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 A.唐朝 B.北宋C.明朝 D.清朝

19.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A.以中书省总政务B.罢中书省,政事分隶六部 C.废行省,分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 2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2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2 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 )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新航路

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3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24.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B.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C.实行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D.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 25.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C.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D.历史的进步 26.下列关于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B.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D确立于公元前12世纪 27.《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28.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 )

A.巩固皇权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方割据混战 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29.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D.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30.宋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B.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31.元朝时,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行省 32.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

A.顺治帝时 B.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 D.乾隆帝时 33.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B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34.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CCBB BDBCD DDCBB ACBBD BCCDC DABCD BCB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