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的关键。教师的情感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学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沟通和融洽,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积极而深远的。 关键词:情感;调控;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由于学生的认知过程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因素,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有着调控作用。所以,充分注意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
一、教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教师的情感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伴随着师生情感信息交流过程。 教学活动是传播知识的过程,知识的传播不但通过信息交流,而且还受到情感交流影响。一位教育家说过,知识的传播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灌入另外一个头脑,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种心灵接触大部分都是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对每一位学生都保持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激励,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情感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去面对学习。人是有感情的,教育更是感情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教育是爱的互动,是心与心的互动。要让学生主动亲近老师,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给学生真诚的关爱和挚爱、热切的期待和希望,使学生感受到被信赖、鼓舞和激励,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心灵无距离。其次,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对教学都有发言权,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以此建立深情厚谊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就会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动力,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强大动力。
3.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师用真挚的情感,理解和尊重学生,把热爱学生与管理学生结合起来,平
等的关爱每个学生,民主的管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为出发点,做到以情感化学生,以情管理学生,以情教育学生。一个情感欠缺的老师,即使管理上做到严格十分,也很难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分。教师对学生给予深厚的感情,让学生能够深切得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赖和期盼,进而激励学生的自信与自强,学生在情感的强烈感染下,释放学习激情,发挥聪明才智。
二、教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情真才能意切。教学过程中想要做到以情打动学生,教师必须对隐含在教学内容里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几乎所有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文科(如语文、政治、历史等)类的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诸如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可谓人间滋味尽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类学科,教师往往会忽略教材中内含的情感,其实每个定理背后都存在着科学家们艰辛的努力、坚强的意志,还有他们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同样是让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就教材本身,数字和图形的演变、自然和生活的融合、魔法般的反应无处不是体现了认识多样到统一、复杂到简单、奇异到和谐、抽象到直观,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出不一样的情感。教师只有深刻认识、领略了教材中情感,才能将自己的体验转化到教学语言中,才能让自己讲授充满激情。教师对学科内容钻研得越深刻,对隐含在教材背后的情感体验得就越深刻,运用语言时的情感体验就越细腻丰富,这样,讲授得就越容易字字含情,真挚感人。
2.将情感运用在语言和表情中
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爱学生,并对自己的学科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勾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是否善于表达的问题,即有声和无声的语言艺术。“有声语言”就是说话。讲授时不仅要做到“以情发声”, 更重要的是“用声传情”。因为声音是有声语言的一种载体,讲授时的情感流露,要靠声音的快慢强弱、轻重停连等的起伏变化。只有正确掌握和处理好这种起伏变化,才能将教师内在的情感变化表露出来,才能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无声语言”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如教师流露出来的
期待、严肃的目光传递着期盼、认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面带慈祥、满意的微笑传递着关爱、鼓励的情感,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教师自然安静的手势,表示老师在陈述一个简单的内容;放松而缓缓移动的手势,表示老师在表达一个抒情的内容;有力急剧挥动的手势,是在表达着慷慨激昂。总之,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以传递潜在的心声,展现内在的情感,增强其言语的感染力,给学生留下鲜明的视觉效果,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捕捉角色情感
有的教师会说,教材的内容我已经很熟悉很透彻了,再难投入丰富的情感。教学也是艺术,艺术的基础就是情感,能感染别人就是艺术魅力所在,情感的特征之一就是感染。教师的教学应像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那样进入角色,让自己的情感融到教学艺术天地之中。无论是讲解一篇文章还是一个定理,即使教师已经讲授无数遍了,已经十分熟悉和透彻,已经再也兴奋不起来了,也绝不能把这种情绪外露。如果教师索然无味地讲授,那么学生也会感觉厌倦的。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依然表现出困惑、好奇的神态;分析讲解过程中,依然是兴致勃勃的样子;得出结论时,依然是恍然大悟,洋洋得意。
三、教师情感的自我调控
教师情感的自我调控主要源于课前或课堂上外界条件的触动。教师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依然要依靠社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教师的情感也是时刻变化着的。
1.课前的自我调控
情感的调控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修养和个性品格。首先,教师要注重陶冶情操,把心理冲突转化到事业追求上。在追求中不断洗涤自己,在洗涤中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断上升到新的境界,使自己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境。其次,教师要加强个性修养,从工作的基本要求出发,严格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加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融。
2.课堂上的自我调控
课堂上偶发事件很容易引起教师的负面情感。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尤能反应教师的课堂驾驭和情感自我调控能力。不管不问是教师的失职,激化矛盾是教师的无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应做到“冷热并举”。“冷”即“冷静”和“冷处理”。
偶发事件出现后要保持沉着冷静,三思而行,不能被怒气冲昏头脑,失去理智,进而侮辱体罚学生,要冷处理,留时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下课后冷静和学生平等地交换意见,使其心悦诚服后进而给予合理的处理结果。“热”即“热处置”面对偶发事件教师能保持头脑冷静、反应迅速并对事件的发展作出准确的预见,抓住时机,很快化解矛盾,巧妙地拉回学生注意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情感的作用,合理的应用好自己的情感,善于调控情感因素,将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充分融合,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师生情感才智,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