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2023-05-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课题:口算乘法(第一课时)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在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 一、自主学习:

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

30×4= 700×8= 6×50= 5×800= 25×4=

7×300= 80×6= 12×3= 60×40= 130×30=

提问:最后一题你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方法

2、观察P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

“速度”的含义。

“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列示口算:16×3= P46第二幅图,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提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该怎样列式?

160×3这个算式怎么算?

3、对比16×3= 和160×3= ,试试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4、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 在与

“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5、特快列出3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0=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展示自学成果,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三、成功测学: 1、p47页练习六1-3题

2、400×30这个算式怎么算?(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

①4个百×3=12个百,4个百×30=120个百,就是12000。

②400×3=1200,1200×10=12000.

③因为40×30=1200,所以400×30=12000.

④因为4×3=12,40×3=120,400×3=1200,所以400×30=12000。

⑤4×3=12,12×1000=12000。……

3、试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500×30 800×20 40×600 12×400 800×50

讨论:800×50的积的末尾为什么不是3个0而是4个0。

你觉得哪种算法更为简便?为什么?

四、成功思学:

课题:笔算乘法(第二课时)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自主学习: 1、自学p49例1

2、独立列式为: 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3、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

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二、合作探究:

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三、成功示学:

1、课本49页“做一做”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在打草纸上列竖式,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

行写两位数,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成功测学:

1、练习七第6题、第7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3、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 145 679 788 ×24 ×27 ×13 ×22 4、列式计算

(1) 123的35倍是多少? (2) 13个451相加得多少?

5、(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五、成功思学:

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第三课时)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学生笔算(四名学生板演) 134×16 246×34 325×37 432×23 2、口算:

14×7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3、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问:怎样列式?各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114×59= (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二、合作探究:

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3×15 24×135 37×111 11×258

★注意试着找出划线题目的规律,并用规律直接口算出计算下面各题:

15×11 13×33 14 ×44 15× 77

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3、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到10时35分他能完成4000字的打字任务吗? 四、成功思学: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第四课时)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①列示计算: ②列示计算:

质疑: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二、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三、成功示学:

1、P53做一做(每小组各派一个学生代表上讲台板演) 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360 360 ×25 ×25

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的方法: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四:成功测学: 1、笔算下面各题

180×15 20×135 307×11 12×280

3、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101×90= 608×5= 4、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 106 × 30 × 30 ———— ————

318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五、成功思学:

行程问题应用题(第五课时)

(2)2×80=160(千米)

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再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3、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4、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学习例3

1、独立解决第(1)(2)小题 2、出示:

(1)80×2=160(千米)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成果,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三、成功测学: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6、练习八 5、6、7、9 四、成功思学:

积的变化规律(第六课时)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自主学习

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

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题。

你能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3、提高练习 完成第6、7题。

①第6题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题。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4、运用规律。

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如算200×60时

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 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成功测学:

1、 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

5×3= 50×3= 500×3= 50×30= 500×30=

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 倍、 倍。(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 倍、 倍。(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

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缩小)m倍,因数B扩大(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

★3、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m倍,因数B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 四、成功思学:

课题:乘法估算(第七课时)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三、成功测学:

1、估算:223×18≈

学习目标: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1)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 所以 223×18 ≈

(2)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 所以223×18 ≈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准备:

19×18≈ 32×53≈ 41×30 ≈ 42×21≈ 28×40≈ 12×9≈ 思考:你是怎么想的? 2、自学p60页例5

(1)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

列 式: (2)估算方法:

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思考:哪种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总结: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二、成功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展示自学成果,其余补充、评价。

(3)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 所以223×18 ≈ 2、估算:98×22≈ 317×21≈ 同桌交流结果 3、估算:340×12≈ (包)

(1)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 = 所以 340×12≈ (包)

(2)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 = 所以 340×12≈ (包)

(3)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 = 所以 340×12≈ (包) 4、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估小了 估大了

两个因数都变大 ,就把原来的结果( )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 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

5、49小学有学生612人,全区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区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四、成功思学:

课题:练习课(第八课时)

二、合作探究:

展示自学成果,归纳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主备人:朱燕华 编委:李翠荣 朱林 审核人:普连集教委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自主学习

1、课本第62页的第7题。 2、课本第63页的第8题。 (1)独立笔算。

(2)注意竖式书写要规范、工整,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3)反馈练习结果:

7 0 8 6 4 0

× 2 5 × 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三、成功测学:

1、第63页的第9、10两题。 第9题过程要求: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2、第63页的第11题。

★3、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 ★4、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 );如果B缩小5倍,则积是( )。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80千米/小时,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速度是多少? 四、成功思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