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记忆技巧(全)
考情简介
1.考情分析在全国教师招聘考试中,大部分的省份都涉及到简答题,其中分数在4—10分不等。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其考查的知识点涉及范围广,多数考查识记能力。因此要求各位考生在复习简答题的时候,找出重要知识点并加强识记,在考试中能够完整再现答案。
2.考查形式简答题考查形式多为知识再现类,少数为知识应用类。所谓知识再现就是要求考生回忆并完整书写出来相关知识即可,问法一般以“特点/特征、基本(要求、内容、依据、环节)、因素、原因等”为主。比如: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影响遗忘的因素。所谓知识应用类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问法一般以“如何理解(看待、学习、组织、形成)……、举例说明”为主。比如:何为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3.记忆方法知识再现类: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情景套用法、结合实际法知识应用类:情景套用法、知识拓展法、逻辑顺序法(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动、从正面行为到反面行为、从前中后三个时间节点、从参与的主体与对象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发散)
例如: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法:全民多现身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 / 44
情景套用法:(老师在班级上课的场景)
1.黑板:写着制度——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老师:站在讲台——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学生:人数多——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集体——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4.老师手里的课本:内容系统——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科目全面——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4.评分标准(1)踩点给分(2)点要齐全5.答题步骤第一步,读取题干,明确答题范围第二步,努力回忆,提取关键词第三步,串联关键词,组织答案要点特别要求:宁多勿少;合理布局;字迹工整。
2、考场实用技巧
1.是什么?
(1)努力回忆相似概念和原理
(2)充分借助试卷其他题目
2.为什么?
2 / 44
(1)谈影响因素/制约条件(主观+客观/内部+外部)
(2)谈效果/意义
(3)主体分析法
3.怎么做?
思路1: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动
思路2:从正面行为到反面行为
思路3:从前中后三个时间节点(谈话法)
思路4:从参与的主体与对象出发(教师权威——教师、学校)
思路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发散
3、备考策略
(1)每天积累一点点,动手写
(2)复述与精细加工相结合
(3)对知识有效分类
3 / 44
4、高频考题
教育学部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
答案: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
(2)教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具体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
记忆技巧:继承不平衡的本质(关键词法)
2、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答案: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 / 44
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记忆技巧: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变化:
1.生产力。社会生产水平提高——物质基础;
2.劳动。原始(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奴隶(春秋:学堂,教育与劳动相分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
3.知识传递的方式(孔子),有书卷,书卷上有文字。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
4.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主,有统治阶级。统治者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国家机器的产生。(结合实际法)
3、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答案: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5 / 44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技巧:全民多现身(关键词法)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启示。
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在儿童的生命中发挥了什么具体作用?
6 / 44
答案: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具体作用表现如下: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3)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记忆技巧:移钱、还现、教主、主角(谐音法)
3、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答案: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7 / 44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技巧:严规范,塑个性,总之要发展。(关键词+谐音法)
4、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为什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记忆技巧:专门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控制学生的发展。(关键词法)
5、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8 / 44
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⑤生产力的法扎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记忆技巧:慕容接手龟速。(谐音法)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记忆技巧:用劳动去创新知识。(关键词法)
6、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案:
9 / 44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⑤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记忆技巧:零售慕容行不行。(谐音法)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记忆技巧:人鱼公主促政治。(谐音法)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0 / 44
答案: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记忆技巧:时间上(从古至今)——传递、保存;
空间上(从中国到外国)——传播、交流;
形式上(从坏到好)——选择、提升;
内容上(从旧到新)——更新、创造。
(逻辑顺序法)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案:
11 / 44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记忆技巧:依据——外部(政治经济文化)+内部(人—受教育者、制定者)+本身(逻辑顺序法)
2、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案: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记忆技巧: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关键词法)
3、简述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案:
12 / 44
(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好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教育。
(4)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养成劳动的观点和劳动的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及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劳动素质的教育。
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答案: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13 / 44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技巧:提速(素)个性创两全。(关键词法)
第四章 教育制度
1、请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
答案: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记忆技巧:依据——外部(政治、生产力、科技、人口)+内部(人—青少年+本身(逻辑顺序法)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
14 / 44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记忆技巧:学校的顺序——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横向和纵向。(结合实际法)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你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一名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答案: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文化性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15 / 44
④自我调控和自己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4)职业心理健康。①高尚的师德;②愉快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
记忆技巧:道德、知识、能力、身心——身心能知道(逻辑顺序法+关键词法)
2、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答案: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记忆技巧:三爱两人一终身(关键词法法)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6 / 44
答案:
(1)复杂性。复杂性体现在: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①因材施教;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的“教育机智”。
(3)示范性和主体性。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6)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记忆技巧:始创富,广联姻(关键词法法)
4、简述师生关系的本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7 / 44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5、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基本策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8 / 44
记忆技巧:前中后。(逻辑顺序法)
第六章 课程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案: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4)课程理论
记忆技巧:因素——外部(社会、文化和科技)+内部(人—身心发展)+本身(逻辑顺序法)
2、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
学科中心课程论认为,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这一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课程论、永恒主义课程论和结构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分别是巴格莱、赫钦斯和布鲁纳。
19 / 44
要素主义课程论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永恒主义课程论认为,那些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结构主义课程论主张“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一致。
3、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
答案:
(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
(3)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表达确切;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强化联系性);
4、简述泰勒目标课程设计模式的四个基本观点。
答案:
(1)学校应努力达成的目标;
20 / 44
(2)选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教学经验;
(3)有效组织这些教学经验的方法;
(4)确定教育目标是否达到的方法。
第七章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记忆技巧:方平的关节有内功。(关键词法)
21 / 44
2、简述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改革。
答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简述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
答案:
综合实践课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除了这些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记忆技巧:信社研劳(相信社会主义,研究劳动)
4、教师在课改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22 / 44
答案: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记忆技巧:醋盐渐开。(关键词法)
5、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答案: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记忆技巧:你、我、他。(联想法)
23 / 44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案:
(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更注重评价过程)。
7、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答案: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不情愿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4 / 44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造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八章 教学
1、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答案: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记忆技巧:双基+全面发展。(关键词法)
2、简述教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案:
25 / 44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记忆技巧:冯巩找荫凉,寻思理直发。(关键词法)
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26 / 44
(1)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点,起到“点”和“拨”的作用;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4)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记忆技巧:上课前——明确目的,调动主动性;上课中——讲授重难点、设置问题情境;上课后——讲知识用于实际;师生关系——民主平等。(逻辑顺序法)
一头小猪动手把一个农民给毒(独)死(思)了。
4、如何运用直观性原则?
答案: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7 / 44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技巧:结合直观的类型。(逻辑顺序法)宣(选择)讲(讲解)语。
5、如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记忆技巧: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词出发。(逻辑顺序法)
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28 / 44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7、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注意启发诱导;②认真组织教学内容,保证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讲授时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密切联系实际;③讲究语言艺术;④组织学生听讲;⑤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记忆技巧:前中。(逻辑顺序法)
8、简述谈话及运用的基本要求。谈话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29 / 44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计划。
(2)提出问题要明确。
(3)善于启发诱导。
(4)进行归纳和小结。
记忆技巧:前中后 准备指导总结。(逻辑顺序法)
9、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案: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30 / 44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组织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8)气氛热烈。
记忆技巧:慕容结合方言组织学生热烈的讨论(关键词法)
10、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案: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
(1)间接性与概括性。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引导性与指导性。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达到认识的目的。
(3)简捷性与高效性。通过学习间接知识,可以减少探索的时间,避免探索的弯路,尽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
31 / 44
(4)交往性与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同时具有实践的性质。
(5)教育性与发展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在掌握知识与提高认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1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4)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
记忆技巧:教师直接两巴掌 两巴掌:知识与智力和品德的统一。(结合实际法)
1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案: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32 / 44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记忆技巧:上课的过程。(结合实际法)
1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答案:
(1)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
(4)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 44
14、教师如何备好课?备课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1)钻研教材(备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2)了解学生(备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
(3)设计教法(备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
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记忆技巧:三备三计划。(关键词法)
15、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答案:
第一,课外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要与课堂教学和课内作业保持内在联系,课内、课外的学习互相促进,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成的技能技巧。
34 / 44
第二,课外作业的难易要适度、分量要适当。
第三,课外作业的形式要多样。经常变换家庭作业的形式会提高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兴趣。
第四,布置课外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导。布置课外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对作业中的难点、疑点可进行必要的辅导,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指导,区别对待。
记忆技巧:内容很难分、形式要明确。(结合实际法)
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答案:
优越性: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充分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5)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5 / 44
(6)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局限性: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记忆技巧:图形。(联想法)
第九章 德育
1、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案: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6 / 44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记忆技巧:多种开端、多个方面、内部矛盾、长期反复(关键词法)
2、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七)长善救失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37 / 44
记忆技巧:一连营长、双导三结合 三结合——集体尊严要约束(关键词法)
3、简述疏导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答案:
疏导性原则,又叫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技巧:手表因为很正,所以被盗了(关键词法)
4、简述长善救失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答案:
长善救失原则,又叫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38 / 44
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技巧:好的坏的先分开、分开教育、自我教育(结合实际法)
5、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到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记忆技巧:尊重、如何提出要求、如何做到(结合实际法)
6、在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39 / 44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记忆技巧:先了解、个人特点、年龄特征
7、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要求写出5种德育方法)。
答案:
(1)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言语说服和事实说服。
(2)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锻炼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
40 / 44
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8、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应用要求。
答案: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法和事实说服法。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态度真诚、热情(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波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记忆技巧:对目、识趣、太热、捉心。(联想法)
9、简述榜样示范法的应用要求。
答案: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用来做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41 / 44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记忆技巧:有榜样、产生情感、调节行为。(逻辑顺序法)
第十章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1、简述班集体的特征。
答案:
(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系统;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记忆技巧:图形。(联想法)
2、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假如你是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简述班集体建设的内容。
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42 / 44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7)加强非正式群体的教育
记忆技巧:班集体的特征+集体活动。(联想法)
3、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43 / 44
(5)操行评定;
(6)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记忆技巧:
前:了解和研究学生;
中:集体个别各方面;
后:评定和总结。(逻辑顺序法)
44 /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