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象征”与“比喻”的异同

2021-05-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浅析“象征”与“比喻”的异同

不少学生困惑于“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往往把“象征”说成“比喻”,这是由于“象征”与“比喻”有不少相同点所致。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辞海》对二者的解释:

象征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比喻修辞学上辞格之一。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形容、比喻另一客观事物,即二者都要借助于具体形象,二者都有喻体。如红旗象征革命,把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老黄牛。前者借助“红旗”这一具体事物,后者借助“老黄牛”这一具体事物;前者的喻体是“红旗”,后者的喻体是“老黄牛”。

但象征绝不等同于比喻。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而“比喻”则是修辞学上的修辞格之一。

二者的这一根本区别确定了二者的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文学范畴,比喻属语言文字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学”范围内,比喻的使用范围大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语言文字范围。

二、“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喻体来表现一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它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而“比喻”的喻体和本体都是具体的事物。

这里对“比喻”不用赘言,我们单看“象征”。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中挺拔笔直、耐风抗旱的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淳朴的品格和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象征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的抗日精神。这里,“喻体”是具体的“白杨树”,而本体则是抽象的“品格”、“精神”。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末尾,用“一圈红白的花”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这里的喻体是“红白的花”,是具体的,本体是“前景和希望”,是抽象的。杨朔先生的散文《茶花赋》中红艳艳的“童子面茶花”象征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未来美景。这里喻体是具体的“童子面茶花”,而本体则是抽象的“未来美景”。一句话,“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即便本体是具体的,也不停止在一物一事上,而有着深广的内涵,这一点与比喻不同。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本体可以说是“战士”,正是这一战士的光辉形象展现出了俄国1905年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

三、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是含蓄深沉的;而比喻则是打比方,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

如鲁迅《药》的结尾,茅盾《风景谈》的结尾,整个段落是象征。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象征贯通全文。

四、象征中的喻体是作为一个实体来写的。像《白杨礼赞》就写白杨,《海燕》就写海燕,《松树的风格》就写松树;而比喻中的喻体明显地显示出它的“借助性”,完成使命,一闪即逝,不像象征中的喻体那样给人留下它就是“主人翁”的假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