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标签: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特点。于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及使用,10年前亚洲一些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已用静脉留置针取代头皮针,目前我国有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由于它的优点适合于我们脑外科的脑出血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后躁动不安的病人,所以我科于2006年9月开始引进,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后应用到临床,至今已应用了200余根留置针,得到了广大病人的认可。现将有关留置针的穿刺方法、肝素封管、常见并发症以及处理总结如下:
1 穿刺前的准备
1.1 护理人员的洗手清洁
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抗菌剂(碘伏、酒精)擦拭双手10~15 s。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
1.2 穿刺针的选择
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成人选18~20号,小儿选20~22号,失血严重的或需快速补液时常选用16号,使用前要对留置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或起毛边等现象。
1.3 血管的选择
穿刺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感染的发生率。选择四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宜选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有血栓静脉炎的血管穿刺不易成功, 即使成功了也不甚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忌穿刺置管。
1.4 材料
消毒用品、一次性留置针、肝素帽、无菌敷贴、胶布、棉签、止血带、液体、输液器。
2 穿刺方法
核对原液并插好输液器,排尽空气。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穿刺,检查留置针和敷贴。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取出静脉留置针,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使针头斜面向上,嘱病人握拳,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留置针护翼,以15°~30°
角进针,见回血后,减小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 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 cm,持针座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撤出针芯,松止血带,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密闭式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用小胶布固定留置针管,消毒肝素帽,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针头刺入肝素帽(注意排尽空气)。
3 封管
输液停止后进行封管。配制封管液:取肝素钠1支(12 500 U),生理盐水250 ml,每次封管液量为2 ml,消毒肝素帽,将抽有2 ml的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内均匀推入,边退针边推肝素液,以防封管失败。若封管操作不正规,会导致血栓形成,堵塞套管,在临床上发现有少许病人留置针延长管内有回血,此时不必惊慌,因管内的血液是经过肝素化的,第2天接上液体后输液仍通畅,不会发生堵管现象。
4 重新输液或静脉给药
重新输液或静脉给药时,如发现留置套管内有血凝块堵塞时,不能用注射器用力把套管内的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如果滴速较慢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30 min,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促进纤溶,如仍不通畅再考虑拔管。
5 留置时间
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选择得当,局部保持较好,无炎性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一般留置1周左右。
6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6.1 静脉炎
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细菌性及血栓性静脉炎。如发现局部红、肿、痛,可采用硫酸镁湿敷,48 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要严格控制小于3~5 d,发现红肿随时拔出。
6.2 感染
导致留置针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病人使用留置针前有较长住院史或长期使用留置针。留置输液接口上高菌落数或穿刺部位高菌落数。控制留置针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阻止致病菌污染留置针、输液装置及穿刺部位,所以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
7 效果
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98%,留置时间5~7 d,为每天进行多次
穿刺的病人减轻了痛苦,套管针能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减轻了对血管的破坏,起到了保护浅静脉的作用。由于套管内径大,表面光滑阻力小,易于调节输液滴速,既可以满足大量快速输液的要求,又能限制输液速度。不易脱出血管,不限制肢体活动,减少了昏迷躁动病人的频繁穿刺,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伟丽,张霞,韩永君.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113-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