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 共32卷 第1卷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
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
的商品堆积”(1),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
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
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
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2)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
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起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
资料来间接满足。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
考察。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
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
历史的事情。(3)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商品
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
于约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4)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
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
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
物。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
多少没有关系。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
提,如几打表,几码布,几吨铁等等。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
这门学科提供材料。(5)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
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的量的关系或比例(6),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
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
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 盾。(7)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
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
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
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
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
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
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
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
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
铁,如1夸特小麦=a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
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
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
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
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学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为了确定和比
较各种直线形的面积,就把它们分成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化成与
它的外形完全不同的表现——底乘高的一半。各种商品的交换价
值也同样要化成一种共同东西,各自代表这种共同东西的多量或
少量。
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
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
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商品交换关系
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
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
或者象老巴尔本说的:
“只要交换价值相等,一种商品就同另一种商品一样。交换价值相等的物
是没有任何差别或区别的。”(8)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
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
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
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
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
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
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
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
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
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
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
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
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
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
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我们已经看到,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本身中,商品的交换价值
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如果真正把劳动产品
的使用价值抽去,就得到刚才已经规定的它们的价值。因此,在
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也就是商品
的价值。研究的进程会使我们再把交换价值当作价值的必然的表
现方式或表现形式来考察,但现在,我们应该首先不管这种形式
来考察价值。
可见,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
体现或物化在里面。那末,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
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
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
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
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
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
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
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
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
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
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
的劳动时间。例如,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
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实际上,英国的手工织
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
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
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9)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
品的平均样品。(10)因此,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
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
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
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
的凝固的劳动时间。”(11)
因此,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
也就不变。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
每一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
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
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例
如,同一劳动量在丰收年表现为8蒲式耳小麦,在歉收年只表现
为4蒲式耳。同一劳动量用在富矿比用在贫矿能提供更多的金属
等等。金刚石在地壳中是很稀少的,因而发现金刚石平均要花很
多劳动时间。因此,很小一块金刚石就代表很多劳动。杰科布曾
经怀疑金是否按其全部价值支付过。至于金刚石,就更可以这样
说了。厄什韦葛说过,到1823年,巴西金刚石矿八十年的总产量
的价格还赶不上巴西甘蔗种植园或咖啡种植园一年半平均产量的
价格,虽然前者代表的劳动多得多,从而价值也多得多。如果发现
富矿,同一劳动量就会表现为更多的金刚石,而金刚石的价值就会
降低。假如能用不多的劳动把煤变成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
于砖的价值。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
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
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
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
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
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
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就只是使
用价值,而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
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不只是
单纯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交代役租的粮食,为神父
生产纳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交代役租的粮食,还是纳什一税
的粮食,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
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11a)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
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
成价值。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起初我们看到,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值。后来表明,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
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
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12)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因此,在这里要较详细地加以说明。
我们就拿两种商譬如1件上衣和10码麻布来说。假定前者的
价值比后者的价值大一倍。假设10码麻布=W,则1件上衣=2W。
上衣是满足一种特殊需要的使用价值。要生产上衣,就需要
进行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
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
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
劳动。从这个观点来看,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
上衣和麻布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同样,决定它们存在的劳
动即缝和织,也是不同质的。如果这些物不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从而不是不同质的有用劳动的产品,它们就根本不能作为商起来
互相对立。上衣不会与上衣交换,一种使用价值不会与同种的使
用价值交换。
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
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这
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虽然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
会分工存在的条件。在古代印度公社中就有社会分工,但产品并不
成为商品。或者拿一个较近的例子来说,每个工厂内都有系统的分
工,但是这种分工不是通过工人交换他们个人的产起来实现的。只
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
可见,每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着一定的有目的的生产活
动,或有用劳动。各种使用价值如果不包含不同质的有用劳动,就
不能作为商品互相对立。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的社会里,也
就是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作为独立生产者的私事而各自独立
进行的各种有用劳动的这种质的区别,发展成一个多支的体系,发
展成社会分工。
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
的。在这两种场合,它都是起使用价值的作用。同样,上衣和生
产上衣的劳动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因为裁缝劳动成为专门职业,成
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就有所改变。在有穿衣需要的地方,
在有人当裁缝以前,人已经缝了几千年的衣服。但是,上衣、麻
布以及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
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
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
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
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上衣、麻布等等使用价值,简言之,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
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如果把上衣、麻布等等包含的各种不同
的有用劳动的总和除外,总还剩有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
质基质。人在生产中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
改变物质的形态。(13)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
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
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现在,我们放下作为使用物品的商品,来考察商品价值。
我们曾假定,上衣的价值比麻布大一倍。但这只是量的差别,
我们先不去管它。我们要记住的是,假如1件上衣的价值比10码
麻布的价值大一倍,那末,20码麻布就与1件上衣具有同样的价
值量。作为价值,上衣和麻布是有相同实体的物,是同种劳动的
客观表现。但缝和织是不同质的劳动。然而在有些社会状态下,同
一个人时而缝时而织,因此,这两种不同的劳动方式只是同一个
人的劳动的变化,还不是不同的人的专门固定职能,正如我们的
裁缝今天缝上衣和明天缝裤子只是同一个人的劳动的变化一样。
其次,一看就知道,在我们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劳动需求方向
的改变,总有一定部分的人类劳动时而采取缝的形式,时而采取
织的形式。劳动形式发生这种变换时不可能没有摩擦,但这种变
换是必定要发生的。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
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
费。尽管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
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人类劳动。这只
是耗费人类劳动力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当然,人类劳动力本身必须
已有一定的发展,才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耗费。但是,商品价值体
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正如在资产阶级社
会里,将军或银行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本身则扮演极卑微的
角色一样(14),人类劳动在这里也是这样。它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
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简单平均劳动虽
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的
社会里是一定的。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
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经验证明,
这种简化是经常进行的。一个商品可能是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
是它的价值使它与简单劳动的产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一定量
的简单劳动。(15)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
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
来,似乎是由习惯确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
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
因此,正如在作为价值的上衣和麻布中,它们的使用价值的
差别被抽去一样,在表现为这些价值的劳动中,劳动的有用形式
即缝和织的区别也被抽去了。作为使用价值的上衣和麻布是有一
定目的的生产活动同布和纱的结合,而作为价值的上衣和麻布,不
过是同种劳动的凝结,同样,这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之所以算作
劳动,并不是因为它们同布和纱发生了生产的关系,而只是因为
它们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正是由于缝和织具有不同的质,它们
才是形成作为使用价值的上衣和麻布的要素;而只是由于它们的
特殊的质被抽去,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即人类劳动的质,它
们才是上衣价值和麻布价值的实体。
可是,上衣和麻布不仅是价值,而且是一定量的价值。我们曾
假定,1件上衣的价值比10码麻布的价值大一倍。它们价值量的
这种差别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由于麻布包含的劳动只有上衣的
一半,因而生产后者所要耗费劳动力的时间必须比生产前者多一 倍。
因此,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
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
动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在前一种情况下,是怎样
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在后一种情况下,是劳动多少,劳动时
间多长的问题。既然商品的价值量只是表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
那末,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种商品应该总是等量的价值。
如果生产一件上衣所需要的一切有用劳动的生产力不变,上
衣的价值量就同上衣的数量一起增加。如果一件上衣代表x个工
作日,两件上衣就代表2x个工作日,依此类推。假定生产一件上
衣的必要劳动增加一倍或减少一半。在前一种场合,一件上衣就
具有以前两件上衣的价值,在后一种场合,两件上衣就只有以前
一件上衣的价值,虽然在这两种场合,上衣的效用和从前一样,上
衣包含的有用劳动的质也和从前一样。但生产上衣所耗费的劳动
量有了变化。
更多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更多的物质财富,两件上衣比一件
上衣多。两件上衣可以两个人穿,一件上衣只能一个人穿,依此
类推。然而随着物质财富的量的增长,它的价值量可能同时下降。
这种对立的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
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的效率。因此,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
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生产力的变化本
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
体有用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
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
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
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因此,那
种能提高劳动成效从而增加劳动所提供的使用价值量的生产力变
化,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就
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反之亦然。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
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
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
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16)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
的。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因为它
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为
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
形式和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快嘴桂嫂,你不知道对它怎么办。
同商品体的可感觉的粗糙的对象性正好相反,在商品体的价值对
象性中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因此,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
样颠来倒去,它作为价值物总是不可捉摸的。但是如果我们记住,
商品只有作为同一的社会单位即人类劳动的表现才具有价值对象
性,因而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那末不用说,价值对
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我们实际上也是
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
价值。现在我们必须回到价值的这种表现形式。
谁都知道——即使他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商品具有同它
们使用价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鲜明对照的、共同的价值形
式,即货币形式。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做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来没
有打算做的事情:指明这种货币形式的起源,就是说,探讨商品
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
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谜就会随着消失。
显然,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
品(不管是哪一种商品都一样)的价值关系。因此,两个商品的
价值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
(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
(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因此,
分析这个形式确实困难。
两个不同种的商品A和B,如我们例子中的麻布和上衣,在
这里显然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麻布通过上衣表现自己的价值,上
衣则成为这种价值表现的材料。前一个商品起主动作用,后一个
商品起被动作用。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或者说,处
于相对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平等价物的作用,或者说,处于等
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互相依赖、互为
条件、不可分离的两个要素,同时又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互相排斥、
互相对立的两端即两极;这两种形式总是分配在通过价值表现互
相发生关系的不同的商品上。例如我不能用麻布来表现麻布的价
值。20码麻布=20码麻布,这不是价值表现。相反,这个等式只
是说,20码麻布无非是20码麻布,是一定量的使用物品麻布。因
此,麻布的价值只能相对地表现出来,即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
来。因此,麻布的相对价值形式要求有另一个与麻布相对立的商
品处于等价形式。另一方面,这另一个充当等价物的商品不能同
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它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它只是为别一个商
品的价值表现提供材料。
诚然,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这种
表现也包含着相反的关系:1件上衣=20码麻布,或1件上衣值
20码麻布。但是,要相对地表现上衣的价值,我就必须把等式倒
过来,而一旦我这样做,成为等价物的就是麻布,而不是上衣了。
可见,同一个商品在同一个价值表现中,不能同时具有两种形式。
不仅如此,这两种形式是作为两极互相排斥的。
一个商品究竟是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还是处于与之对立的等
价形式,完全取决于它当时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就是说,取
决于它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还是表现价值的商品。
(2)相对价值形式
(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要发现一个商品的简单价值表现怎样隐藏在两个商品的价值
关系中,首先必须完全撇开这个价值关系的量的方面来考察这个
关系。人们通常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在价值关系中只看到两种
商品的一定量彼此相等的比例。他们忽略了,不同物的量只有化
为同一单位后,才能在量上互相比较。不同物的量只有作为同一
单位的表现,才是同名称的,因而是可通约的。(17)
不论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件上衣,或=x件上衣,也
就是说,不论一定量的麻布值多少件上衣,每一个这样的比例总
是包含这样的意思:麻布和上衣作为价值量是同一单位的表现,是
同一性质的物。麻布=上衣是这一等式的基础。
但是,这两个被看作质上等同的商品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只
有麻布的价值得到表现。是怎样表现的呢?是通过同上衣的关系,
把上衣当作它的“等价物”,或与它“能交换的东西”。在这个关
系中,上衣是价值的存在形式,是价值物,因为只有作为价值物,
它才是与麻布相同的。另一方面,麻布自身的价值显示出来了,或
得到了独立的表现,因为麻布只有作为价值才能把上衣当作等值
的东西,或与它能交换的东西。比如,丁酸是同甲酸丙酯不同的
物体。但二者是由同一些化学实体——碳(C)、氢(H)、氧
(O)构成,而且是以相同的百分比构成,即C4H8O2。假如甲酸丙
酯被看作与丁酸相等,那末,在这个关系中,第一,甲酸丙酯只
是C4H8O2的存在形式,第二,就是说,丁酸也是由C4H8O2构成
的。可见,通过使甲酸丙酯同丁酸相等,丁酸与自身的物体形态
不同的化学实体被表现出来了。
如果我们说,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那末,我
们的分析就是把商品化为价值抽象,但是并没有使它们具有与它
们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在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的价值
关系中,情形就不是这样。在这里,一个商品的价值性质通过该
商品与另一个商品的关系而显露出来。
例如当上衣作为价值物被看作与麻布相等时,前者包含的劳
动就被看作与后者包含的劳动相等。固然,缝上衣的劳动是一种
与织麻布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但是,把缝看作与织相等,实
际上就是把缝化为两种劳动中确实等同的东西,化为它们的人类
劳动的共同性质。通过这种间接的办法还说明,织就它织出价值
而论,也和缝毫无区别,所以是抽象人类劳动。只有不同种商品
的等价表现才使形成价值的劳动的这种特殊性质显示出来,因为
这种等价表现实际上是把不同种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种劳动化为它
们的共同东西,化为一般人类劳动。(17a)
然而,只把构成麻布价值的劳动的特殊性质表现出来,是不
够的。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
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要
使麻布的价值表现为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必须使它表现为一种
“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与麻布本身的物体不同,同时又是麻布与
其他商品所共有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在麻布的价值关系中,上衣是当作与麻布同质的东西,是当
作同一性质的物,因为它是价值。在这里,它是当作表现价值的
物,或者说,是以自己的可以捉摸的自然形式表示价值的物。当
然,上衣,作为商品体的上衣,只是使用价值。一件上衣同任何
一块麻布一样,不表现价值。这只是证明,上衣在同麻布的价值
关系中,比在这种关系之外,多一层意义,正象许多人穿上镶金
边的上衣,比不穿这种上衣,多一层意义一样。
在上衣的生产上,人类劳动力的确是以缝的形式被耗费的。因
此,上衣中积累了人类劳动。从这方面看,上衣是“价值承担 者”,虽然它的这种属性即使把它穿破了也是看不出来的。在麻布
的价值关系中,上衣只是显示出这一方面,也就是当作物体化的
价值,当作价值体。即使上衣扣上了纽扣,麻布在它身上还是认
出与自己同宗族的美丽的价值灵魂。但是,如果对麻布来说,价
值不同时采取上衣的形式,上衣在麻布面前就不能表示价值。例
如,如果在A看来,陛下不具有B的仪表,因而不随着国王的每
次更换而改变容貌、头发等等,A就不会把B当作陛下。
可见,在上衣成为麻布的等价物的价值关系中,上衣形式起
着价值形式的作用。因此,商品麻布的价值是表现在商品上衣的
物体上,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作为
使用价值,麻布是在感觉上与上衣不同的物;作为价值,它却是
“与上衣等同的东西”,因而看起来就象上衣。麻布就这样取得了
与它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它的价值性质通过它和上衣相
等表现出来,正象基督徒的羊性通过他和上帝的羔羊相等表现出
来一样。
我们看到,一当麻布与别的商品即上衣交往时,商品价值的
分析向我们说明的一切,现在就由麻布自己说出来了。不过它只
能用它自己通晓的语言即商品语言来表达它的思想。为了说明劳
动在人类劳动的抽象属性上形成它自己的价值,它就说,上衣只
要与它相等,从而是价值,就和麻布一样是由同一劳动构成的。为
了说明它的高尚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它的浆硬的物体,它就说,价
值看起来象上衣,因此它自己作为价值物,就同上衣相象,正如
两个鸡蛋相象一样。顺便指出,除希伯来语以外,商品语言中也
还有其他许多确切程度不同的方言。例如,要表达商品B同商品66
A相等是商品A自己的价值表现,德文《Wertsein》〔价值,价值
存在〕就不如罗曼语的动词valere,valer,valoir〔值〕表达得确
切。巴黎确实值一次弥撒!
可见,通过价值关系,商品B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A的价值
形式,或者说,商品B的物体成了反映商品A的价值的镜子。
(18)商品A同作为价值体,作为人类劳动的化身的商品B发生关
系,就使B的使用价值成为表现A自己价值的材料。在商品B的
使用价值上这样表现出来的商品A的价值,具有相对价值形式。
(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凡是价值要被表现的商品,都是一定量的使用物品,如15舍
费耳小麦、100磅咖啡等等。这一定量的商品包含着一定量的人类
劳动。因而,价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现价值,而且要表现一定量的
价值,即价值量。因此,在商品A和商品B如麻布和上衣的价值
关系中,上衣这种商品不仅作为一般价值体被看作在质上同麻布
相等,而且是作为一定量的价值体或等价物如1件上衣被看作同
一定量的麻布如20码麻布相等。
“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这一等式
的前提是:1件上衣和20码麻布正好包含有同样多的价值实体。
就是说,这两个商品量耗费了同样多的劳动或等量的劳动时间。但
是生产20码麻布或1件上衣的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织或缝的生
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我们要较详细地研究一下这种变化
动的差别,这样对价值量的相对表现的影响。
Ⅰ.麻布的价值起了变化(19),上衣的价值不变。如果生产
麻布的必要劳动时间由于种植亚麻的土地肥力下降而增加一倍,
那末麻布的价值也就增大一倍。这时不是20码麻布=1件上衣,
而是20码麻布=2件上衣,因为现在1件上衣包含的劳动时间只
有20码麻布的一半。相反地,如果生产麻布的必要劳动时间由于
织机改良而减少一半,那末,麻布的价值也就减低一半。这样,现
在是20码麻布=1/2件上衣。可见,在商品B的价值不变时,商品
A的相对价值即它表现在商品B上的价值的增减,与商品A的价
值成正比。
Ⅱ.麻布的价值不变,上衣的价值起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生产上衣的必要劳动时间由于羊毛歉收而增加一倍,现在不
是20码麻布=1件上衣,而是20码麻布=1/2件上衣。相反地,如
果上衣的价值减少一半,那末,20码麻布=2件上衣。因此,在
商品A的价值不变时,它的相对的、表现在商品B上的价值的增
减,与商品B的价值变化成反比。
我们把Ⅰ、Ⅱ类的各种情形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相对价值的
同样的量的变化可以由完全相反的原因造成。所以,20码麻布=
1件上衣变为:1.20码麻布=2件上衣,或者是由于麻布的价值
增加一倍,或者是由于上衣的价值减低一半;2.20码麻布=1/2件
上衣,或者是由于麻布的价值减低一半,或者是由于上衣的价值
增加一倍。
Ⅲ.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必要劳动量可以按照同一方向和同一
比例同时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这两种商品的价值发生
什么变动,依旧是20码麻布=1件上衣。只有把它们同价值不变
的第三种商品比较,才会发现它们的价值的变化。如果所有商品
的价值都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减,它们的相对价值就保持不变。它
们的实际的价值变化可以由以下这个事实看出:在同样的劳动时
间内,现在提供的商品量都比过去多些或少些。
Ⅳ.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各自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它们的价
值,可以按照同一方向但以不同的程度同时发生变化,或者按照
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等等。这种种可能的组合对一种商品的相
对价值的影响,根据Ⅰ、Ⅱ、Ⅲ类的情况就可以推知。
可见,价值量的实际变化不能明确地,也不能完全地反映在
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对价值量上。即使商品的价值不变,它的
相对价值也可能发生变化。即使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它的相对
价值也可能不变,最后,商品的价值量和这个价值量的相对表现
同时发生的变化,完全不需要一致。(20)
(3)等价形式
我们说过,当商品A(麻布)通过不同种商品B(上衣)的使
用价值表现自己的价值时,它就使商品B取得一种特殊的价值形
式,即等价形式。商品麻布显示出它自身的价值,是通过上衣没
有取得与自己的物体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而与它相等。这样,麻
布表现出它自身具有价值,实际上是通过上衣能与它直接交换。因
此,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如果一种商品例如上衣成了另一种商品例如麻布的等价物,
上衣因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属性,即处于能够与麻布直接交换的
形式,那末,这根本没有表明上衣与麻布交换的比例。既然麻布
的价值量已定,这个比例就取决于上衣的价值量。不管是上衣表
现为等价物,麻布表现为相对价值,还是相反,麻布表现为等价
物,上衣表现为相对价值,上衣的价值量总是取决于生产它的必
要劳动时间,因而和它的价值形式无关。但是一当上衣这种商品
在价值表现中取得等价物的地位,它的价值量就不是作为价值量
来表现了。在价值等式中,上衣的价值量不如说只是当作某物的
一定的量。
例如,40码麻布“值”什么呢?2件上衣。因为上衣这种商
品在这里起着等价物的作用,作为使用价值的上衣与麻布相对立
时是充当价值体,所以,一定量的上衣也就足以表现麻布的一定
的价值量。因此,两件上衣能够表现40码麻布的价值量,但是两
件上衣决不能表现它们自己的价值量,即上衣的价值量。在价值
等式中,等价物始终只具有某物即某种使用价值的单纯的量的形
式,对这一事实的肤浅了解,使贝利同他的许多先驱者和后继者
都误认为价值表现只是一种量的关系。其实,商品的等价形式不
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
在考察等价形式时看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使用价值成为它
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自然形式成为价值形式。但是请注意,对商品B(上衣、
小麦或铁等等)来说,这种转换只有在任何别的商品A(麻布等
等)与它发生价值关系时,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实现。因为任
何商品都不能把自己当作等价物来同自己发生关系,因而也不能
用它自己的自然外形来表现它自己的价值,所以它必须把另一商
品当作等价物来同它发生关系,或者使另一商品的自然外形成为
它自己的价值形式。
为了说明这一点,可以用衡量商品体本身即使用价值的尺度
作例子。塔糖是物体,所以是重的,因而有重量,但是我们看不
见也摸不着塔糖的重量。现在我们拿一些不同的铁块来,这些铁
块的重量是预先确定了的。铁的物体形式,就其自身来说,同塔
糖的物体形式一样,不是重的表现形式。要表现塔糖是重的,我
们就要使它和铁发生重量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铁充当一种只表
示重而不表示别的东西的物体。因此,铁的量充当糖的重量尺度,
对糖这个物体来说,它只是重的体现,重的表现形式。铁只是在
糖或其他任何要测定重量的物体同它发生重量关系的时候,才起
这种作用。如果两种物都没有重,它们就不能发生这种关系,因
此一种物就不能成为另一种物的重的表现。如果把二者放在天平
上,我们就会在实际上看到,当作有重的物,它们是相同的,因
而在一定的比例上也具有同样的重量。铁这个物体作为重量尺度,
对于塔糖来说,只代表重,同样,在我们的价值表现中,上衣这
个物体对于麻布来说,也只代表价值。
但是,类比只能到此为止。在塔糖的重量表现中,铁代表两
个物体共有的自然属性,即它们的重,而在麻布的价值表现中,上
衣代表这两种物的超自然属性,即它们的价值,某种纯粹社会的
东西。
一种商品例如麻布的相对价值形式,把自己的价值表现为一
种与自己的物体和物体属性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表现为与上衣
相同的东西,因此,这个表现本身就说明其中隐藏着某种社会关
系。等价形式却相反。等价形式恰恰在于:商品体例如上衣这个
物本身就表现价值,因而天然就具有价值形式。当然,只是在商
品麻布把商品上衣当作等价物的价值关系中,才是这样。(21)但
是,既然一物的属性不是由该物同他物的关系产生,而只是在这
种关系中表现出来,因此上衣似乎天然具有等价形式,天然具有
能与其他商品直接交换的属性,就象它天然具有重的属性或保暖
的属性一样。从这里就产生了等价形式的谜的性质,这种性质只
是在等价形式以货币这种完成的形态出现在政治经济学家的面前
的时候,才为他的资产阶级的短浅的眼光所注意。这时他用不太
耀眼的商品代替金银,并以一再满足的心情反复列举各种曾经充
当过商平等价物的普通商品,企图以此来说明金银的神秘性质。他
没有料到,最简单的价值表现,如20码麻布=1件上衣,就已经
提出了等价形式的谜让人们去解决。
充当等价物的商品的物体总是当作抽象人类劳动的化身,同
时又总是某种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产品。因此,这种具体劳动就
成为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例如,如果上衣只当作抽象人类劳动
的实现,那末,在上衣内实际地实现的缝劳动就只当作抽象人类
劳动的实现形式。在麻布的价值表现中,缝劳动的有用性不在于
造了衣服,从而造了人,而在于造了一种物体,使人们能看出它
是价值,因而是与物化在麻布价值内的劳动毫无区别的那种劳动
的凝结。要造这样一面反映价值的镜子,缝劳动本身就必须只是
反映它作为人类劳动的这种抽象属性。
缝的形式同织的形式一样,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因此,二
者都具有人类劳动的一般属性,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在价
值的生产上,就可以只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这并不神秘。但是在
商品的价值表现上事情却反过来了。例如,为了表明织不是在它
作为织这个具体形式上,而是在它作为人类劳动这个一般属性上
形成麻布的价值,我们就要把缝这种制造麻布的等价物的具体劳
动,作为抽象人类劳动的可以捉摸的实现形式与织相对立。
可见,等价形式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
面即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
既然这种具体劳动,即缝,只是当作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表
现,它也就具有与别种劳动即麻布中包含的劳动等同的形式,因
而,尽管它同其他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样是私人劳动,但终究
是直接社会形式上的劳动。正因为这样,它才表现在一种能与别
种商品直接交换的产品上。可见,等价形式的第三个特点,就是
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一位伟大的研究家,等价形式的后两个特
点就会更容易了解。这位研究家最早分析了许多思维形式、社会
形式和自然形式,也最早分析了价值形式。他就是亚里士多德。
首先,亚里士多德清楚地指出,商品的货币形式不过是简单
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任何别一种商起来表现——的
进一步发展的形态,因为他说:
“5张床=1间屋”
“无异于”:
“5张床=若干货币”。
其次,他看到:包含着这个价值表现的价值关系本身,要求
屋必须在质上与床等同,这两种感觉上不同的物,如果没有这种
本质上的等同性,就不能作为可通约的量而互相发生关系。他说:
“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可通约性,就不能等同。”但是
他到此就停下来了,没有对价值形式作进一步分析。“实际上,这
样不同种的物是不能通约的”,就是说,它们不可能在质上等同。
这种等同只能是某种和物的真实性质相异的东西,因而只能是
“应付实际需要的手段”。
可见,亚里士多德自己告诉了我们,是什么东西阻碍他作进
一步的分析,这就是缺乏价值概念。这种等同的东西,也就是屋
在床的价值表现中对床来说所代表的共同的实体是什么呢?亚里
士多德说,这种东西“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呢?只要
屋代表床和屋二者中真正等同的东西,对床来说屋就代表一种等
同的东西。这就是人类劳动。
但是,亚里士多德不能从价值形式本身看出,在商品价值形
式中,一切劳动都表现为等同的人类劳动,因而是同等意义的劳
动,这是因为希腊社会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的,因而是以
人们之间以及他们的劳动力之间的不平等为自然基础的。价值表
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
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
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揭示出来。而这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才有
可能,在那里,商品形式成为劳动产品的一般形式,从而人们彼
此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亚里士多
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正是在这里闪耀出他的
天才的光辉。只是他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限制,使他不能发现这种
等同关系“实际上”是什么。
(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一个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包含在它与一个不同种商品的价值
关系或交换关系中。商品A的价值,通过商品B能与商品A直接
交换而在质上得到表现,通过一定量的商品B能与既定量的商品
A交换而在量上得到表现。换句话说,一个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它
表现为“交换价值”而得到独立的表现。在本章的开头,我们曾
经依照通常的说法,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严格说来,这
是不对的。商品是使用价值或使用物品和“价值”。一个商品,只
要它的价值取得一个特别的、不同于它的自然形式的表现形式,即
交换价值形式,它就表现为这样的二重物。孤立地考察,它绝没
有这种形式,而只有同第二个不同种的商品发生价值关系或交换
关系时,它才具有这种形式。只要我们知道了这一点,上述说法
就没有害处,而只有简便的好处。
我们的分析表明,商品的价值形式或价值表现由商品价值的
本性产生,而不是相反,价值和价值量由它们的作为交换价值的
表现方式产生。但是,这正是重商主义者和他们的现代复兴者费
里埃、加尼耳之流(22)的错觉,也是他们的反对者现代自由贸
易贩子巴师夏之流的错觉。重商主义者看重价值表现的质的方面,
也就是看重在货币上取得完成形态的商平等价形式,相反地,必
须以任何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的现代自由贸易贩子,则看重相对
价值形式的量的方面。因此,在他们看来,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
只存在于由交换关系引起的表现中,也就是只存在于每日行情表
中。苏格兰人麦克劳德,由于他的职责是用尽可能博学的外衣来
粉饰伦巴特街的杂乱的观念,而成了迷信的重商主义者和开明
的自由贸易贩子之间的一个成功的综合。
更仔细地考察一下商品A同商品B的价值关系中所包含的
商品A的价值表现,就会知道,在这一关系中商品A的自然形式
只是充当使用价值的形态,而商品B的自然形式只是充当价值形
式或价值形态。这样,潜藏在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对
立,就通过外部对立,即通过两个商品的关系表现出来了,在这
个关系中,价值要被表现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用价值,而另一
个表现价值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交换价值。所以,一个商品的简
单的价值形式,就是该商品中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的
简单表现形式。
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历史上
一定的发展时代,也就是使生产一个使用物所耗费的劳动表现为
该物的“对象的”属性即它的价值的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
商品。由此可见,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同时又是劳动产品的简单
商品形式,因此,商品形式的发展是同价值形式的发展一致的。
一看就知道,简单价值形式是不充分的,是一种胚胎形式,它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才成熟为价格形式。
商品A的价值表现在某种商品B上,只是使商品A的价值同
它自己的使用价值区别开来,因此也只是使商品A同某一种与它
自身不同的商品发生交换关系,而不是表现商品A同其他一切商
品的质的等同和量的比例。与一个商品的简单相对价值形式相适
应的,是另一个商品的个别等价形式。所以,在麻布的相对价值
表现中,上衣只是对麻布这一种商起来说,具有等价形式或能直
接交换的形式。
然而个别的价值形式会自行过渡到更完全的形式。通过个别
的价值形式,商品A的价值固然只是表现在一个别种商品上,但
是这后一个商品不论是哪一种,是上衣、铁或小麦等等,都完全
一样。随着同一商品和这种或那种不同的商品发生价值关系,也
就产生它的种种不同的简单价值表现。(22a)它可能有的价值表现
的数目,只受与它不同的商品种类的数目的限制。这样,商品的
个别的价值表现就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延长的、不同的简单价值
表现的系列。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z量商品A=u量商品B,或=v量商品C,或=w量商品D,
或=x量商品E,或=其他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现在,一种商品例如麻布的价值表现在商品世界的其他无数
的元素上。每一种其他的商品体都成为反映麻布价值的镜子。
(23)这样,这个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因为形成这个价值的劳动现在十分清楚地表现为这样一种劳动,
其他任何一种人类劳动都与之等同,而不管其他任何一种劳动具
有怎样的自然形式,即不管它是物化在上衣、小麦、铁或金等等
之中。因此,现在麻布通过自己的价值形式,不再是只同另一种
商品发生社会关系,而是同整个商品世界发生社会关系。作为商
品,它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公民。同时,商品价值表现的无限的系
列表明,商品价值是同它借以表现的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没有关
系的。
在第一种形式即20码麻布=1件上衣中,这两种商品能以一
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可能是偶然的事情。相反地,在第二种形
式中,一个根本不同于偶然现象并且决定着这种偶然现象的背景
马上就显露出来了。麻布的价值无论是表现在上衣、咖啡或铁等等
无数千差万别的、属于各个不同所有者的商品上,总是一样大的。
两个单个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偶然关系消失了。显然,不是交换调节
商品的价值量,恰好相反,是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
(2)特殊等价形式
每一种商品,上衣、茶叶、小麦、铁等等,都在麻布的价值
表现中充当等价物,因而充当价值体。每一种这样的商品的一定
的自然形式,现在都成为一个特殊的等价形式,与其他许多特殊
等价形式并列。同样,种种不同的商品体中所包含的多种多样的
一定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现在只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同样多
种的特殊的实现形式或表现形式。
(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第一,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因为它的表现系列
永无止境。每当新出现一种商品,从而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表现的
材料时,由一个个的价值等式连结成的锁链就会延长。第二,这
条锁链形成一幅由互不关联的而且种类不同的价值表现拼成的五
光十色的镶嵌画。最后,象必然会发生的情形一样,如果每一种
商品的相对价值都表现在这个扩大的形式中,那末,每一种商品
的相对价值形式都是一个不同于任何别的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的
无穷无尽的价值表现系列。——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的缺点反映
在与它相适应的等价形式中。既然每一种商品的自然形式在这里
都是一个特殊的等价形式,与无数别的特殊等价形式并列,所以
只存在着有局限性的等价形式,其中每一个都排斥另一个。同样,
每个特殊的商平等价物中包含的一定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都
只是人类劳动的特殊的因而是不充分的表现形式。诚然,人类劳
动在这些特殊表现形式的总和中,获得自己的完全的或者总和的
表现形式。但是它还没有获得统一的表现形式。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只是由简单的相对价值表现的总和,或
第一种形式的等式的总和构成,例如:
20码麻布=1件上衣,
20码麻布=10磅茶叶,等等。
但是每一个这样的等式倒转过来也包含着一个同一的等式:
1件上衣=20码麻布,
10磅茶叶=20码麻布,等等。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用他的麻布同其他许多商品交换,从而
把麻布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其他的商品上,那末,其他许多商品所有者也就必然要用他们的商品同麻布交换,从而把他们的各种
不同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同一个第三种商品麻布上。——因此,
把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其他等等这个系列
倒转过来,也就是说,把事实上已经包含在这个系列中的相反关
系表示出来,我们就得到:
C.一般价值形式
1件上衣=
10磅茶叶=
40磅咖啡=
1夸特小麦=
2盎斯金=
1/2吨 铁=
x量商品A=
其他商品=
20码麻布
(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现在,商品价值的表现:1.是简单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唯一
的商品上;2.是统一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同一的商品上。它们的
价值形式是简单的和共同的,因而是一般的。
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二者都只是使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
为一种与它自身的使用价值或商品体不同的东西。
第一种形式提供的价值等式是:1件上衣=20码麻布,10磅
茶叶=1/2吨铁,等等。上衣的价值表现为与麻布等同,茶叶的价
值表现为与铁等同,等等,但是与麻布等同和与铁等同——上衣
和茶叶各自的这种价值表现是不相同的,正如麻布和铁不相同一
样。很明显,这种形式实际上只是在最初交换阶段,也就是在劳
动产品通过偶然的、间或的交换而转化为商品的阶段才出现。
第二种形式比第一种形式更完全地把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它自
身的使用价值区别开来,因为例如上衣的价值现在是在一切可能
的形式上与它的自然形式相对立,上衣的价值现在与麻布等同,与
铁等同,与茶叶等同,与其他一切东西等同,只是不与上衣等同。
另一方面,在这里商品的任何共同的价值表现都直接被排除了,因
为在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其他一切商品现在都只是以等价
物的形式出现。扩大的价值形式,事实上是在某种劳动产品例如
牲畜不再是偶然地而已经是经常地同其他不同的商品交换的时
候,才出现的。
新获得的形式使商品世界的价值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
来的同一种商品上,例如表现在麻布上,因而使一切商品的价值
都通过它们与麻布等同而表现出来。每个商品的价值作为与麻布
等同的东西,现在不仅与它自身的使用价值相区别,而且与一切
使用价值相区别,正因为这样才表现为它和一切商品共有的东西。
因此,只有这种形式才真正使商品作为价值互相发生关系,或者
使它们互相表现为交换价值。
前两种形式表现一种商品的价值,或者是通过一个不同种的
商品,或者是通过许多种与它不同的商品构成的系列。在这两种情
况下,使自己取得一个价值形式可以说是个别商品的私事,它完成
这件事情是不用其他商品帮助的。对它来说,其他商品只是起着被
动的等价物的作用。相反地,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只是商品世界共
同活动的结果。一种商品所以获得一般的价值表现,只是因为其他
一切商品同时也用同一个等价物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而每一种新
出现的商品都要这样做。这就表明,由于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只是这
些物的“社会存在”,所以这种对象性也就只能通过它们全面的社
会关系来表现,因而它们的价值形式必须是社会公认的形式。
现在,一切商品,在与麻布等同的形式上,不仅表现为在质
上等同,表现为价值,而且同时也表现为在量上可以比较的价值
量。由于它们都通过同一个材料,通过麻布来反映自己的价值量,
这些价值量也就互相反映。例如,10磅茶叶=20码麻布,40磅咖
啡=20码麻布。因此,10磅茶叶=40磅咖啡。或者说,一磅咖啡
所包含的价值实体即劳动,只等于一磅茶叶所包含的1/4。
商品世界的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使被排挤出商品世界的等
价物商品即麻布,获得了一般等价物的性质。麻布自身的自然形
式是这个世界的共同的价值形态,因此,麻布能够与其他一切商
品直接交换。它的物体形式是当作一切人类劳动的可以看得见的
化身,一般的社会的蛹化。同时,织,这种生产麻布的私人劳动,
也就处于一般社会形式,处于与其他一切劳动等同的形式。构成
一般价值形式的无数等式,使实现在麻布中的劳动,依次等于包
含在其他商品中的每一种劳动,从而使织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一
般表现形式。这样,物化在商品价值中的劳动,不仅消极地表现
为被抽去了实在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和有用属性的劳动。它本身
的积极的性质也清楚地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把一切实在劳动化为
它们共有的人类劳动的性质,化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把劳动产品表现为只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物的一般价值
形式,通过自身的结构表明,它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因此,它
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一般的人类的性质形成
劳动的特殊的社会的性质。
(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
的。但是必须指出,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
现和结果。
一种商品的简单的或个别的相对价值形式使另一种商品成为
个别的等价物。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
一切商品上的表现,赋予其他一切商品以种种不同的特殊等价物
的形式。最后,一种特殊的商品获得一般等价形式,是因为其他
一切商品使它成为它们统一的、一般的价值形式的材料。
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
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第一种形式——20码麻布=1件上衣——就已经包含着这种
对立,但没有使这种对立固定下来。我们从等式的左边读起,麻
布是相对价值形式,上衣是等价形式,从等式的右边读起,上衣
是相对价值形式,麻布是等价形式。在这里,要把握住两极的对
立还相当困难。
在第二种形式中,每一次总是只有一种商品可以完全展
开它的相对价值,或者说,它自身具有扩大的相对价值形
式,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其他一切商品与它相对立,处于等
价形式。在这里,不能再变换价值等式(例如20码麻布=1
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1夸特小麦等等)的两边的位置,除
非改变价值等式的全部性质,使它从总和的价值形式变成一般的
价值形式。
最后,后面一种形式,即第三种形式,给商品世界提供了一
般的社会的相对价值形式,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除了一个唯一的
例外,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都不能具有一般等价形式。因此,一
种商譬如麻布处于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或者说,处
于直接的社会的形式,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其他一切商品都不是
处于这种形式。(24)
相反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则不能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
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如果麻布,或任何一种处于一
般等价形式的商品,要同时具有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那末,它
必须自己给自己充当等价物。于是我们得到的就是20码麻布=20
码麻布,这是一个既不表现价值也不表现价值量的同义反复。要
表现一般等价物的相对价值,我们就必须把第三种形式倒过来。一
般等价物没有与其他商品共同的相对价值形式,它的价值相对地
表现在其他一切商品体的无限的系列上。因此,扩大的相对价值
形式,即第二种形式,现在表现为等价物商品特有的相对价值形 式。
(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一般等价形式是价值的一种形式。因此,它可以属于任何一
种商品。另一方面,一种商品处于一般等价形式(第三种形式),
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它被其他一切商品当作等价物排挤出来。这
种排挤最终限制在一种特殊的商品上,从这个时候起,商品世界
的统一的相对价值形式才获得客观的固定性和一般的社会效力。
等价形式同这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社会地结合在一起,这
种特殊商品成了货币商品,或者执行货币的职能。在商品
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成了它特有的社会职能,从而成了它的社会
独占权。在第二种形式中充当麻布的特殊等价物,而在第三种形
式中把自己的相对价值共同用麻布来表现的各种商品中间,有一
种商品在历史过程中夺得了这个特权地位,这就是金。因此,我
们在第三种形式中用商品金代替商品麻布,就得到:
D.货币形式
20码麻布=
1件上衣=
10磅茶叶=
40磅咖啡=
1夸特小麦=
1/2吨 铁=
x量商品A=
2盎斯金
在第一种形式过渡到第二种形式,第二种形式过渡到第三种
形式的时候,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第四种形式与第三种形式
的唯一区别,只是金代替麻布取得了一般等价形式。金在第四种
形式中同麻布在第三种形式中一样,都是一般等价物。唯一的进
步是在于:能直接地一般地交换的形式,即一般等价形式,现在
由于社会的习惯最终地同商品金的特殊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了。
金能够作为货币与其他商品相对立,只是因为它早就作为商
品与它们相对立。与其他一切商品一样,它过去就平等价物的作
用:或者是在个别的交换行为中起个别等价物的作用,或者是与
其他商平等价物并列起特殊等价物的作用。渐渐地,它就在或大
或小的范围内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一当它在商品世界的价值表
现中独占了这个地位,它就成为货币商品。只是从它已经成为货
币商品的时候起,第四种形式才同第三种形式区别开来,或者说,
一般价值形式才转化为货币形式。
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
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因此,麻布的
“价格形式”是:
20码麻布=2盎斯金,
如果2盎斯金的铸币名称是2镑,那就是:
20码麻布=2镑。
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一般等价形式,从而理解
一般价值形式即第三种形式的困难。第三种形式倒转过来,就化
为第二种形式,即扩大的价值形式,而第二种形式的构成要素是
第一种形式:20码麻布=1件上衣,或者x量商品A=y量商品B。因此,简单的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最初一看,商品好象是一种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对商品的
分析表明,它却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
学的怪诞。商品就它是使用价值来说,不论从它靠自己的属性来
满足人的需要这个角度来考察,或者从它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才
具有这些属性这个角度来考察,都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很明显,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
态。例如,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
木头,还是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
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
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
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25)
可见,商品的神秘性质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同
样,这种神秘性质也不是来源于价值规定的内容。因为,第
一,不管有用劳动或生产活动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人体的机
能,而每一种这样的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实质上都是
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费。这是一个生理学上
的真理。第二,说到作为决定价值量的基础的东西,即这种耗费
的持续时间或劳动量,那末,劳动的量可以十分明显地同劳动的
质区别开来。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
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 同。(26)最后,一旦人们以某种方式彼此为对方劳动,他们的劳
动也就取得社会的形式。
可是,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
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人类劳动的等同
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
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
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
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
可见,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
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
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
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
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正如
一物在视神经中留下的光的印象,不是表现为视神经本身的主观
兴奋,而是表现为眼睛外面的物的客观形式。但是在视觉活动中,
光确实从一物射到另一物,即从外界对象射入眼睛。这是物理的
物之间的物理关系。相反,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
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
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
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
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
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
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劳动产
品一旦作为商起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
品生产分不开的。
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象以上分析已经表明的,是来
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
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由于生产者只
有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才发生社会接触,因此,他们的私人
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也只有在这种交换中才表现出来。换句话
说,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
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因此,在生
产者面前,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现在这个样子,就
是说,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
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产品只是在它们的交换中,才取得一种社会等同的价值
对象性,这种对象性是与它们的感觉上各不相同的使用对象性相
分离的。劳动产品分裂为有用物和价值物,实际上只是发生在交
换已经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时候,那时有用物是为了交换而生
产的,因而物的价值性质还在生产时就被注意到了。从那时起,生
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
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
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
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
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
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
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
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人生产
者的头脑把他们的私人劳动的这种二重的社会性质,只是反映在
从实际交易,产品交换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形式中,也就是把他们
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反映在劳动产品必须有用,而且是对
别人有用的形式中;把不同种劳动的相等这种社会性质,反映在
这些在物质上不同的物即劳动产品具有共同的价值性质的形式 中。
可见,人们使他们的劳动产品彼此当作价值发生关系,不是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物只是同种的人类劳动的物质外壳。恰恰相
反,他们在交换中使他们的各种产品作为价值彼此相等,也就使
他们的各种劳动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
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27)价值没有在额上写明它是什么。不
仅如此,价值还把每个劳动产品变成社会的象形文字。后来,人
们竭力要猜出这种象形文字的涵义,要了解他们自己的社会产品
的秘密,因为使用物品当作价值,正象语言一样,是人们的社会
产物。后来科学发现,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
费的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
代,但它决没有消除劳动的社会性质的物的外观。彼此独立的私
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
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
形式所独具的这种特点,在受商品生产关系束缚的人们看来,无
论在上述发现以前或以后,都是永远不变的,正象空气形态在科
学把空气分解为各种元素之后,仍然作为一种物理的物态继续存
在一样。
产品交换者实际关心的问题,首先是他用自己的产品能换取
多少别人的产品,就是说,产品按什么样的比例交换。当这些比
例由于习惯而逐渐达到一定的稳固性时,它们就好象是由劳动产
品的本性产生的。例如,1吨铁和2盎斯金的价值相等,就象1磅
金和1磅铁虽然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但是重量相等一
样。实际上,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通过劳动产品作为价值量
发生作用才确定下来。价值量不以交换者的意志、设想和活动为转
移而不断地变动着。在交换者看来,他们本身的社会运动具有物的
运动形式。不是他们控制这一运动,而是他们受这一运动控制。
要有十分发达的商品生产,才能从经验本身得出科学的认识,理
解到彼此独立进行的、但作为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部分而互相全
面依赖的私人劳动,不断地被化为它们的社会的比例尺度,这是
因为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
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
己开辟道路,就象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
辟道路一样。(28)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
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消除了劳
动产品的价值量纯粹是偶然决定的这种假象,但是决没有消除这
种决定所采取的物的形式。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
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
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给劳动产品打上商品烙印、因而
成为商品流通的前提的那些形式,在人们试图了解它们的内容而
不是了解它们的历史性质(人们已经把这些形式看成是不变的
了)以前,就已经取得了社会生活的自然形式的固定性。因此,只
有商品价格的分析才导致价值量的决定,只有商品共同的货币表
现才导致商品的价值性质的确定。但是,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
的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
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如果我说,上
衣、皮靴等等把麻布当作抽象的人类劳动的一般化身而同它发生关
系,这种说法的荒谬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当上衣、皮靴等等的生
产者使这些商品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麻布(或者金银,这丝毫不
改变问题的性质)发生关系时,他们的私人劳动同社会总劳动的
关系正是通过这种荒谬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
这种种形式恰好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
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
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因此,一旦我们逃
到其他的生产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产的
基础上笼罩着劳动产品的一切魔法妖术,就立刻消失了。
既然政治经济学喜欢鲁滨逊的故事(29),那末就先来看看孤
岛上的鲁滨逊吧。不管他生来怎样简朴,他终究要满足各种需要,
因而要从事各种有用劳动,如做工具,制家具,养羊驼,捕鱼,打
猎等等。关于祈祷一类事情我们在这里就不谈了,因为我们的鲁
滨逊从中得到快乐,他把这类活动当作休息。尽管他的生产职能
是不同的,但是他知道,这只是同一个鲁滨逊的不同的活动形式,
因而只是人类劳动的不同方式。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确地分配自己
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在他的全部活动中,这种或那种职能所占
比重的大小,取决于他为取得预期效果所要克服的困难的大小。经
验告诉他这些,而我们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
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道地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记
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必需的各种活动,最
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鲁
滨逊和构成他自己创造的财富的物之间的全部关系在这里是如此
简单明了,甚至连麦·维尔特先生用不着费什么脑筋也能了解。但
是,价值的一切本质上的规定都包含在这里了。
现在,让我们离开鲁滨逊的明朗的孤岛,转到欧洲昏暗的中
世纪去吧。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人都
是互相依赖的:农奴和领主,陪臣和诸侯,俗人和牧师。物质生
产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生产的基础上的生活领域,都是以
人身依附为特征的。但是正因为人身依附关系构成该社会的基础,
劳动和产品也就用不着采取与它们的实际存在不同的虚幻形式。
它们作为劳役和实物贡赋而进入社会机构之中。在这里,劳动的
自然形式,劳动的特殊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而不是象在商
品生产基础上那样,劳动的共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徭役劳
动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样,是用时间来计量的,但是每一个农奴
都知道,他为主人服役而耗费的,是他本人的一定量的劳动力。缴
纳给牧师的什一税,是比牧师的祝福更加清楚的。所以,无论我
们怎样判断中世纪人们在相互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在劳动
中的社会关系始终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的关系,而没有披
上物之间即劳动产品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衣。
要考察共同的劳动即直接社会化的劳动,我们没有必要回溯
到一切文明民族的历史初期都有过的这种劳动的原始的形式。(30)
这里有个更近的例子,就是农民家庭为了自身的需要而生产粮食、
牲畜、纱、麻布、衣服等等的那种农村家长制生产。对于这个家
庭来说,这种种不同的物都是它的家庭劳动的不同产品,但它们
不是互相作为商品发生关系。生产这些产品的种种不同的劳动,如
耕、牧、纺、织、缝等等,在其自然形式上就是社会职能,因为
这是这样一个家庭的职能,这个家庭就象商品生产一样,有它本
身的自然形成的分工。家庭内的分工和家庭各个成员的劳动时间,
是由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以及随季节而改变的劳动的自然条件来调
节的。但是,用时间来计量的个人劳动力的耗费,在这里本来就
表现为劳动本身的社会规定,因为个人劳动力本来就只是作为家
庭共同劳动力的器官而发挥作用的。
最后,让我们换一个方面,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
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
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
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是在社会范围内重演。鲁滨
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这
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
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
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
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
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我们假
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
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
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
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
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
的尺度。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
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
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这样的:生
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作商品,从而当作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
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
关系。对于这种社会来说,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特别是资产阶
级发展阶段的基督教,如新教、自然神教等等,是最适当的宗教
形式。在古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等等生产方式下,产品变为
商品、从而人作为商品生产者而存在的现象,处于从属地位,但
是共同体越是走向没落阶段,这种现象就越是重要。真正的商业
民族只存在于古代世界的空隙中,就象伊壁鸠鲁的神只存在于世
界的空隙中,或者犹太人只存在于波兰社会的缝隙中一样。这些
古老的社会生产机体比资产阶级的社会生产机体简单明了得多,
但它们或者以个人尚未成熟,尚未脱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缘联系
的脐带为基础,或者以直接的统治和服从的关系为基础。它们存
在的条件是:劳动生产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与此相应,人们在
物质生活生产过程内部的关系,即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自然
之间的关系是很狭隘的。这种实际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
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
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 69
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
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
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
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
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诚然,政治经济学曾经分析了价值和价值量(虽然不充分
(31)),揭示了这些形式所掩盖的内容。但它甚至从来也没有提出
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一内容要采取这种形式呢?为什么劳动
表现为价值,用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价值量
呢?(32)一些公式本来在额上写着,它们是属于生产过程支配人
而人还没有支配生产过程的那种社会形态的,但在政治经济学的
资产阶级意识中,它们竟象生产劳动本身一样,成了不言而喻的
自然必然性。因此,政治经济学对待资产阶级以前的社会生产机
体形式,就象教父对待基督教以前的宗教一样。(33)
商品世界具有的拜物教性质或劳动的社会规定所具有的物的
外观,怎样使一部分经济学家受到迷惑,也可以从关于自然在交
换价值的形成中的作用所进行的枯燥无味的争论中得到证明。既
然交换价值是表示消耗在物上的劳动的一定社会方式,它就象汇
率一样并不包含自然物质。
由于商品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
(所以它早就出现了,虽然不象今天这样是统治的、从而是典型的
形式),因而,它的拜物教性质显得还比较容易看穿。但是在比较
具体的形式中,连这种简单性的外观也消失了。货币主义的幻觉
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于货币主义没有看出:金银作为货币代表
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
物的形式。而蔑视货币主义的现代经济学,一当它考察资本,它
的拜物教不是也很明显吗?认为地租是由土地而不是由社会产生
的重农主义幻觉,又破灭了多久呢?
为了不致涉及以后的问题,这里仅仅再举一个关于商品形式
本身的例子。假如商品能说话,它们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也许
使人们感到兴趣。作为物,我们没有使用价值。作为物,我们具
有的是我们的价值。我们自己作为商品物进行的交易就证明了这
一点。我们彼此只是作为交换价值发生关系。现在,让我们听听
经济学家是怎样说出商品内心的话的:
“价值〈交换价值〉是物的属性,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属性。从这个
意义上说,价值必然包含交换,财富则不然。”(34)“财富〈使用价值〉是人
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人或共同体是富的;珍珠或金刚石是有价值的
„„珍珠或金刚石作为珍珠或金刚石是有价值的。”(35)
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化学家在珍珠或金刚石中发现交换价
值。可是那些自命有深刻的批判力、发现了这种化学物质的经济
学家,却发现物的使用价值同它们的物质属性无关,而它们的价
值倒是它们作为物所具有的。在这里为他们作证的是这样一种奇
怪的情况:物的使用价值对于人来说没有交换就能实现,就是说,
在物和人的直接关系中就能实现;相反,物的价值则只能在交换
中实现,就是说,只能在一种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在这里,我们
不禁想起善良的道勃雷,他教导巡丁西可尔说
“一个人长得漂亮是环境造成的,会写字念书才是天生的本 领”(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