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
【篇一:《赵括纸上谈兵》阅读附答案】
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小题1】用些线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王以/为何/如其父b.王/以为/何如其父c.王/以为何/如其父d.王/以为何如/其父【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1)、使赵不将括即已 () (2)、及括将行()【小题3】说说“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的意思 (2分)【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2分)【小题5】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 (2分)答案【小题1】b【小题1】(1)、以??为将 (2)、等到【小题1】(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小题1】只会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贪图钱财(或贪图小利)等【小题1】例如:(1)、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2)、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3)、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4)、从赵王做决定可以看出,为人为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b正确。【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
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两篇】
>一.阅读《赵括纸上谈兵》,完成练习。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 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率捕战,秦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⑴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少时学兵法( ) ②不将括即已 () ..
③悉更约束 ( ) ④以天下莫能当() ..
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天下莫能当( )②括母问奢其故() ..
③而绝其粮道 ( )④秦悉坑之 () ..
⑶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⑷根据短文内容,简要说出“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译文]赵括从小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讲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上他的。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本是生死所关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的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给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末)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后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军官。秦将白起听到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参考答案:
⑵认为;缘故;截断;活埋。
⑶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议论不定式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⑷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二.《唐伯虎识破骗术》
1.唐伯虎:字伯虎,一字子畏 。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 。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
原文:
有术求见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1.有术士见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
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
见:求见妙:好处
句子翻译:有个术士求见唐伯虎,极力地说修炼的好处。
贶:赐予鄙人:我,唐寅对自己的谦称
仙风道骨:此指先人的气质,既有福气的人
句子翻译:唐伯虎说:“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赐予我?”术士说:“只恨我自己浅福!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气的人,没有像你这样的.”
3.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
但:只有 甚:非常 两剖:一半犹:还 日造门:每天都到唐寅家里来
句子翻译:唐伯虎笑着说:“我只有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修炼,练出以后各一半。”术士还没有省悟,每天到家来,拿出一个扇子求唐伯虎题诗。
4.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 句子翻译: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破布裙,碰到人就会说会炼银,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玩弄把戏罢了。”
破布衫巾破布裙,
逢人便说会烧银。
君何不自烧些用,
担水河头卖与人。
这是一首揭露术士骗人的虚假伎俩的诗,同时也反映了唐伯虎的文采和聪颖。
【篇三:2015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2】
txt>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肖永红 审题人:马正芬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
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不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阿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i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 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 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
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参赵括 南宋 洪迈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如何?”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 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 ,遂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秦王知之,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汉高祖疾甚. 甚:严重 b.曹参何如..何如:怎么样 c.曹参相齐,闻何薨.
薨:去世 d.居无何..
,使者果召参 无何:没有什么 5.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b. 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c. 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d.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矣。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汉高祖临终前,吕后曾问他,萧何去世以后,谁能够接替萧何之职。 b. 萧何侍奉惠帝,在惠帝临终前,萧何问惠帝将来谁能够接替惠王的王位。 c. 秦应侯到赵国行反间计,说秦国只惧怕赵括,所以赵王最终让赵括代替廉颇。 d. 包括赵括的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赵括不适合领兵打仗,只有赵王认为他合适 。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5分)
(2)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 ,遂胜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望江怨 送 别[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8.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9.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大好山河发出深沉思考的句子:“,?”
(2)《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中荆轲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3)《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纸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块内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
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
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
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他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
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顿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宾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籍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改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画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顿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权,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
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溽”,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
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 b.曾几何时....,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了人口近千万、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了。 c.她拿了人家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d.短短数语,把大灾后人间地狱的悲惨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不忍卒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 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 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维生素过去叫做“维他命”,① ,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已有20余种,包括维生素a.b.c.d.e等。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 ② 人体一旦缺乏了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 ③。例如缺乏维生素b,就会患脚气病、神经炎、糙皮病等。
17. 下面是为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5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字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只填序号)
理由:六、写作(60 分)
18.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涧明月、石上清流是隐士的财富,宇宙奥秘、人间万象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是达芬奇、莫奈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请以“我的财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中心明确,条理清楚;②题目自拟;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