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减负的三条建议

2021-08-0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卷首

关于减负的三条建议

□本刊编辑部

近期,减负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的分析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他说:“推进减负工作必须保持定力,遵循规律,综合考虑各方的诉求,有增有减,把握好度。”针对减负,我们也尝试提出三条建议。

首先,减负与否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

公交车上,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争先恐后地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一直背到“三光者、日月星”,远远超乎父母的想象。背诵《三字经》,对成年人可能是负担;但绝不是这群孩子的负担,反而是喜爱的游戏。

做科学实验,对爱迪生来说不是学习负担;每天的足球训练,也不会是梅西的负担。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累也不会觉得苦;即使是苦的,也会主动地选择苦中作乐。父母和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是激发、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内在的自发的过程,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挑起学习的重担。

其次,减负与否要看学习内容的价值。

喜欢与否,是判断减负增负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还要看学习内容的价值和必要性。傅聪最初并不喜欢弹钢琴,弹得想吐。可是在傅雷的高压下不断地增负,每天都是长时间地苦练,最后成就了一代钢琴大家。

很多人其实在成年之前就已经注定了一生的发展方向,但那时还缺乏判断能力,父母老师的话也听不进去。如果家长教育有方,引导孩子学习有价值的内容,可能是孩子的幸运;任由孩子随波逐流,片面理解“快乐的童年”,等到孩子醒悟的年纪,则悔之晚矣。《家有儿女》里,刘星对父母的抱怨颇具代表性——“哎,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所以,只要是有价值且必要的学习内容,哪怕苦一点累一点,我们都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勇敢地承担起来。

再次,减负与否要看是否适合孩子。

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孩子还处在低龄段的时候,不要强制性地教他很难的东西。如果违背孩子成长规律跟风地学、勉强地教,不过是浪费时间,甚至会“坏了胃口”。另外,人是有区别的,一部分同学学起来吃力的内容,另外一部分人却是“吃不饱”。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提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适合,既包括年龄阶段的适合,也包括性格特质、天赋潜力等方面的适合。无论减负还是增负,需要做更多功课的其实是父母和老师。这些功课包括:发现孩子潜质、甄别内容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把握成长规律、改进教育方法、提供外部条件等。

傅雷让傅聪苦练钢琴,是他清楚傅聪的资质,并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充分自信;傅聪则没再让儿子继续走钢琴的道路,应该是他摸准了儿子的潜力特质和兴趣方向,也明白新时代的孩子不会再像自己当年一样愿意背负父亲望子成龙的期望。

减负永远在路上,争议也在所难免。愿我们基于规律认识课业负担,实事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给孩子们更加丰富的选择,然后因材施教,静待花开!

2019.12A·

(时政)·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