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2024-05-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生态学,青岛 266003)

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83<2006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 应对策略

外来入侵物种1外来入侵物种概述 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自20实际801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2003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59万批,解惑有害生物48139批1900多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外来生物物种在我国的扩散具有加快蔓延的趋势。 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此次调查查明了283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地位、起源、一如路径、生态和经济影响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了数据库。从调查结果看,外来入侵物种中,一半以上市陆生植物;其次是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水生植物位居第五。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来自美洲的有178次,占总频次的55.1%<原产地总频次为323);来源于欧洲的有70次,占总频次的21.7%;来自亚洲的有32次,占总频次的9.9%;来自非洲的有26次,占总频次的8.1%;来源于大洋洲的有2次,占总频次的0.6%。这些因外来入侵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物种每年造成的损失非常惊人,给我国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200亿元,目前已升至2000亿元。对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74亿元,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宋晓丰和叶桂峰,2008;李伟丰,2007)。

2.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查明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共有283种,其中微生物19种,占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总种数的6.7%;水生植物18种,占总种数的6.4%;陆生植物170种,占总种数的60.0%;水生无脊椎动物25种,占总种数的8.8%;陆生无脊椎动物,占总种数的11.7%;两栖爬行类3种,占总种数的1.1%;鱼类10种,占总种数的3.5%;哺乳类5种,占总种数的1.8%。 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来自美洲的有178次,占总频次的55.1%<原产地总频次为323);来源于欧洲的有70次,占总频次的21.7%;来自亚洲的有32次,占总频次的9.9%;来自非洲的有26次,占总频次的8.1%;来源于大洋洲的有2次,占总频次的0.6%。这些因外来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的损失非常惊人,给我国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200亿元,目前已升至2000亿元。对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74亿元,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宋晓丰和叶桂峰,2008;李伟丰,2007)。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造成一些本土物种的遗传漂变,对农林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害。

根据2003年,我国公布环保总局和科学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称>> 1主要入侵植物: 1,紫茎泽兰

学 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 原产地:中美洲,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m.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控制方法:(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3>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根部效果较差. 2,空心莲子草

学 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鉴别特征:水生型植株无根毛,茎长达1.5-2.5m。陆生型植株可形成直径达1cm左右的肉质贮藏根,有根毛,株高一般30cm,茎秆坚实,节间最长15cm,直径3-5mm,髓腔较小.叶对生,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具长1.5-3cm的总梗.花白色或略带粉红,雄蕊5.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茎节行营养繁殖。旱地型肉质贮藏根受刺激时可产生不定芽.生长高峰期每天可生长2-4cm.花期5-10月,常不结实. 原产地:南美洲。世界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近年也发现归化植物.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9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此后逸生导致草灾,表现在:(1>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2>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3>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4>在农田危害作物,使产量受损。(5>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6>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7>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控制方法:(1>用原产南美的专食性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防治水生型植株效果较好,但对陆生型的效果不佳.(2>机械,人工防除适用于密度较小或新入侵的种群.(3>用草甘膦,农达,水花生净等除草剂作化学防除,短期内对地上部分有效. 3,凤眼莲

学 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鉴别特征:水上部分高30-50(-100>cm,或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形,宽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具弧形脉。叶柄中部多少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有黄斑.蒴果卵形.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浮水或生泥沼中.繁殖方式以无性为主,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方式,植株数量可在5天内增加1 倍.一株花序可产生300粒种子,种子沉积水下可存活5-20年.常生于水库,湖泊,池塘,沟渠,流速缓慢的河道,沼泽地和稻田中. 原产地:巴西东北部。现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栽培,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逸生为杂草.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控制方法:(1>人工打捞。(2>专食性天敌昆虫Neochetina eichhorniae和N. bruchi有控制效果。(3>除草剂在短时间内有效. 2主要入侵动物: 1,美国白蛾

学 名:Hyphantria cunea(Drury>

鉴别特征:成虫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原产地: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控制方法: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醋,灭幼脲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 2,非洲大蜗牛

学 名:Achating fulica 鉴别特征:贝壳长卵圆形,深黄色或黄色,具褐色白色相杂的条纹。脐孔被轴唇封闭,壳口长扇形。壳内浅蓝色螺层数为6.5-8。软体部分深褐色或牙黄色,贝壳高l0cm左右.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色,黏液无色.生物学特性:喜栖息于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6-9月最活跃,晨昏或夜间活动.食性杂而量大,幼螺多为腐食性.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寿命长,可达5-7年.抗逆性强,遇到不良环境时,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 原产地: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中国分布现状:现己扩散到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引入,除原产地外,已扩散至南亚,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扩散速度很快.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福建厦门发现,可能是由一新加坡华人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所带的植物而引入的.后被作为美味食物,被引入多个南方省份.除人为主动引入外,其卵和幼体可随观赏植物,木材,车辆,包装箱等传播,卵期可混入土壤中传播.它们咬断各种农作物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已经成为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这种螺也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控制方法:养殖场必须建立隔离制度。养殖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的灭螺处理.除药物防治外,应使用各种方法尽量对其杀灭. 3,福寿螺

学 名: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 鉴别特征:贝壳较薄,卵圆形。淡绿橄榄色至黄褐色,光滑.壳顶尖,具5-6个增长迅速的螺层.螺旋部短圆锥形,体螺层占壳高的5/6.缝合线深.壳口阔且连续,高度占壳高的2/3。胼胝部薄,蓝灰色.脐孔大而深.厣角质,卵圆形,具同心圆的生长线.厣核近内唇轴缘.壳高8cm以上。壳径7cm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cm. 生物学特性: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田等处.底栖性,雌雄异体.食性杂.有蛰伏和冬眠习性.3月上旬开始交配,在近水的挺水植物茎上或岸壁上产卵,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在空气中卵渐成浅粉色.一只雌性福寿螺通常1年产2400-8700个卵,孵化率可高达90%.其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当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虽然是水生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发洪水或被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中国分布现状: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控制方法:重点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应对策略:

防止外来入侵的措施外来入侵生物一旦“登陆”成功,就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要根据外来入侵生物的强大生命力特性,研究其利用价值,“驯化”外来物种,这将有助于控制其蔓延和发展,并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我国已经认识到生物入侵的严重形势,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中编办于2004年批准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明确农业部作为外来物种管理的牵头部门。当前还应该加强的是: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4.1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引进外来物种的安全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建立外来物种数据库;分析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建立对生态系统、环境或物种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程序;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系统;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 4.2 加强立法,并要严格执法

我国现有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有很多不充分的地方,缺少有关外来物种的预防、引进、控制等的专项立法,在防治过程种往往无法可 依。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要单独立法,从源头做起,从初期做起,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外来物品引入时要论证,夹带的植物、水果都要通过法律规范严格检验并追究相 关人员责任。同时,要对人们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其有守法意识。

4.3 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信息网络、参加国际研讨会进行讨论和交流,看各国外来生物入侵趋势,对目前世界上造成危害较大的动物、植物、昆虫要格外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外来物种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入侵,对于那个国家是原产地。原产地国家对于该物种的认识和治理的办法,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对于被入侵国来说是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要借鉴某一国家治理某种入侵生物的方法和经验。 4.4 建立生物入侵预警机制

生物入侵的预防必须要有前瞻性,应该建立监测、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来构成依整套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体系,一旦预测到什么物种近几年来可能会入侵某地区,就要及早了解,早采取措施,防止传入,并做好一旦进入我国,就要快速控制和治理的准备。

参考文献:

马克平主编,2018.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Ⅷ.北京:气象出版社

俞建,于海燕.浙江省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Ⅷ,2018:410-417

李枫莲,周伟.云南四种入侵生物风险分析.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Ⅷ,2018:402-409

徐海根主编,2004.《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北京:科学出版社

曾北危主编,2004.生物入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刘晓春,白婕.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 http://wenku.baidu.com/view/30df0701b52acfc789ebc91f.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