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8期 总第543期浅析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副部调性的一般规律姜 榕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0)摘 要:奏鸣曲式作为器乐曲式的最高代表形式,有着古老辉煌的历史。本文针对奏鸣曲式结构中副部调性的一般规律,探析在各个时期所具有的特点。本文对作曲理论的研究与创作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关键词:奏鸣曲式;副部调性;一般规律一、奏鸣曲式如在多数维也纳古典乐派作品当中,小调性的作品副部调性是奏鸣曲式是以在调性上和材料上矛盾对比、同时又统一的两个主部调性的平行大调关系;大调性作品副部调性是主部调性的属方主题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个乐曲发展中所表现的积极展开向大调。而少数情况,小调性作品副部调性是主部的属方向小调、为基础的一种复杂的复合曲式。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擅长表达戏Ⅵ级大调的情况也有,但较为少见;大调性作品较为少见的情况有剧性、史诗性、悲剧性内容,同时又擅于表达抒情性、富于哲理性副部调性是主部调性的同主音小调,例如贝多芬c小调《第八钢琴奏的内容。它是器乐曲式的最高形式代表。鸣曲》(♭e→♭E);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A♭a)。二、奏鸣曲式的结构2.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又进一步扩大副部调性使用范围最为完整的奏鸣曲式各部分结构划分如下:并开始采用更为疏远的调性关系。如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呈示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是呈示部的完整结曲》,副部是主部的下属大调;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副部是构,有时会省略连接部与结束部。两个矛盾对比的主题(即主部与主部的Ⅵ级大调;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副部是主部的同主音小副部)相继进行陈述,它们中间通常会有为调性和发展的转变而出现调;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副部是主部的降Ⅲ级大调。的连接部,副部之后会出现为巩固副部和结束整个呈示部的结束部。3.在少有的情况下,副部内部不只进行调式的更换,而且也进展开部:将主题材料做积极的变化发展。行调性的更换。最常见的是先通过副部属大调的平行小调,到副部再现部: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做调性上的靠拢附合。末尾再过度到属调上去,两个调性都比较稳定。例如舒伯特C大调交奏鸣曲式诞生于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传统的古典奏鸣曲式响曲第一乐章副部调性C→e→G;格里格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末乐在结构,调性布局及其旋律材料等方面在当时特定的时期都形成了章》调性布局F→a→C;格里格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调一定的规律。在调性方面,奏鸣曲式最大的特点是,主副部的两个性布局G→b→D。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进行陈述,而再现时它们在调性上靠拢附和起四、再现部副部调性回归的各种可能性来。主副部作为两个矛盾对立的主题,在旋律材料上,表现出很大1.调性和调式是副部变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他变动的依据。的不同。但是,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式被发展变化,在风格调性的变动主要有:(1)副部按规定移入主调中来,包括小结束在上更偏浪漫;再现时不再是“原文再现”,而是动力化的再现;引内,持续到再现部结束,构成调性最简单的变动。绝大多数奏鸣曲子和尾声规模被扩大;与变奏曲式、回旋曲式或套曲形式相结合,式的作品中都有类似手法。(2)副部开始时不在主调上再现,但在形成其他混合曲式。陈述过程中转回到主调上来。开始的调性通常总以主调的两个典型通过阅读欣赏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我们发现,其一,呈示部下属(Ⅳ级和Ⅵ级)方面的调为多见。(3)副部开始时,不在主调是整个奏鸣曲式结构的灵魂,主题材料的发展,调式调性的过度,上再现,直至再现部的小结束部才回到主调上来。(4)副部不在主规模结构的把控,和声功能的合理运用都是决定一部器乐曲作品专调上再现,直至奏鸣曲的结尾部才回到主调上来。业水准的重要决定因素。上文提到,在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的2.调式的变动可能有:(1)在小调性作品中,呈示部副部在平主部与副部是矛盾且对立的两个主题,这两者间的对比显得尤为重行大调中陈述;在再现部中,副部不仅在调性上附和主部而且在调要。其二,再现部并不等同于完全的“重复”,而是在经过一些矛式上也在同主音小调中陈述加以附和靠拢。(2)在小调性作品中,盾冲突的变化之后,使得再现部——这个位于最末的主要曲式结构呈示部副部在(平行)大调中陈述,在再现部副部不改变调式,只起着不同功能的逻辑性概括作用。以上两者也是奏鸣曲式的主要结在同主音大调上陈述,随后在收尾中再恢复小调性。(3)在小调性构特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奏鸣曲式从传统到变异,百花齐放,作品中,呈示部副部在(平行)大调中陈述,在再现部副部不改变百家争鸣,名家名作数不胜数,本文将调性这一元素作为主要研究调式,只在同主音大调上陈述,此后整个乐章也在同主音大调上结对象,把传统古典奏鸣曲式的一般模式进行浅薄分析。束。(4)在再现过程中副部先在同主音大调中开始,而后再到小调三、呈示部副部的调性规律性中陈述。主部与副部之间的调性对比是重要的对比项之一。然而,副部五、结语主题所使用的调性范围,随着奏鸣曲式的历史发展有所扩大。奏鸣曲式作为器乐曲式结构的最高代表,它有着辉煌的历史。副部(呈示部)调性规律:绝大多数情况下,副部调性是主调把握并熟知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副部的调性规律,对于当代钻研的属方向调。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者有着深刻的、指导性的意义。■1.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小调性作品多采用平行大调,少数情况使用属小调。贝多芬,舒伯特小调性作品中,也使用过Ⅵ级大调[参考文献]性。在大调性作品中,副部几乎采用属大调。贝多芬扩大使用了Ⅲ级[1]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2] 高为杰,吴春福.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上大小调(例《第七交响曲》末乐章);还应用同主音调式变换陈述。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