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03-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

题库(含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近代教育史上,高度评价教育对社会、对人发展的作用,并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

2.通过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方法是()。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

3.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与创造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C.长期性与间接性D.主体性与示范性

4.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11岁B.7~12岁C.11、12~14、15岁D.12、13~15、16岁

5.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6.美育即( )

A.社会美教育B.自然美教育C.艺术教育D.审美教育

7.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课程D.教学

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进行科学的发现B.进行技术的发明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

9.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课程类型D.教育目的

10.提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学制改革颁布时间是( ) A.1951年B.1958年C.1985年D.1993年

11.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只起加速作用D.只起延缓作用

12.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运动竞赛B.运动队训练C.早操、课间操D.体育课

1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14.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

A.活动课程B.隐眭课程C.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

15.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B.克鲁普斯卡娅C.凯洛夫D.马卡连柯

1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B.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D.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17.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 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

1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9.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进步C.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D.人工智能化生产的普及

20.下列关于练习和动作技能进步之问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总趋势是随练习次数增加,动作技能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 B.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技能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C.由于练习方式不同,学习同一技能的进步也不同 D.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是缓慢的,以后逐渐加快

21.优秀班主任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经常采取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22.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这种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参照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23.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

A.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B.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C.家庭、学校和社会D.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

24.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 )

A.席勒B.蔡元培C.陶行知D.朱自清

25.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个中心”是指()。 A.教师、活动、经验B.学生、活动、教材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D.学生、经验、活动

二、判断题(8题)

26.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正确B.错误

27.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A.正确B.错误

28.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 A.正确B.错误

29.教师只要把道德规范说透,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就能形成相应的品德。 A.正确B.错误

30.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A.正确B.错误

31.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A.正确B.错误

32.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A.正确B.错误

33.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A.正确B.错误

三、填空题(2题)

34.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___。

35.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强化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强化、____和自我强化。

四、简答题(10题)

36.简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

37.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38.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39.篱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40.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

4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43.简述随意后注意的特征。

44.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45.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

1.A夸美纽斯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C替代强化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3.D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要明确地做出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主体性

和示范性。 4.C暂无解析 5.C

6.D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又叫审美教育。

7.A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确定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它进行,因此它居于核心地位。 8.C暂无解析

9.A本题考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10.B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该指示提出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11.B

12.D体育课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除了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外,主要是学习和训练体育技能。 13.C 14.B 15.D

16.C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展开的。但有时候,学生的这四个方面会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育者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17.B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18.B暂无解析

19.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D练习成绩一般来说是逐步提高的,但由于练习内容的性质和难易不同,练习方法不同,练习进步的情况不尽相同,表现在练习曲线上既有共同的趋势,又有个别差异。并不是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比较缓慢,以后才逐渐加快的。故D项错误。 21.B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原则 22.C

23.B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导和制约作用的一种教育,它主要是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以及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发生的。

24.B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值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举。 25.C

26.B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27.A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28.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9.B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

30.B课外校外教育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国际规定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31.B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32.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33.B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

结合的课程。 34.人工概念 35.替代强化

36.(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的功能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适应环境的功能。②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③信息传递的功能。

37.(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突破。(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扩大了教学规模。

38.(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

39.(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的发展不受影响。

40.(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41.(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2.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43.(1)随意后注意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但不需要意志努力。(2)随意后注意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4.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45.(1)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将人类活动经验加以抽象、概括、分类整理。(2)相对独立、自成体系。(3)通常按特定知识领域内在的逻辑体系加以组织。(4)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