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柳永词的用典及其诗化倾向

2021-03-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09年12月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ec.2009 第26卷第6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26 No.6 柳永词的用典及其诗化倾向 陈登平 (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考察《乐章集》,我们发现其各类题材用典的频率都较高,特别是都市题材的词作用典频率更高。柳永作为 第一个专职词人,因其在创作时大量运用典故,使词具有了“诗化”、“雅化”倾向,使“词”逐渐被文人认可而登上 “大雅”之堂。 【关键词】柳词;用典;诗化;雅化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09)06—0075—05 LIU Yong’S Ci and Poetry with the Tendency of Code CHEN Deng—ping (Teacher’S Education Dept.,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0,Fujian,China) Abstract:Through researching the Collection of Yue Zhang,we f0und all kinds of subjects with a high rfequency of Code,especially from the Ci on urban literature,are frequently seen.Being a professional Ci writer,LIU Yong used lots of literary quotations in his works,which made his Ci more poetic and elegant, making Ci recognised gradually by scholars and brought into the elegant literature world. Key words:LIU Yong’S Ci;Literary quotations;Poetic;Elegant 王辉斌先生在《柳永(乐章集)用典说略》一文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渊远流长, 中对柳词用典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同时他还对这 故诗歌中典故运用的历史也很悠久,且被人们所熟 些典故进行了一一摘录,指出各典故的出处,且分析 知。诗歌中大量运用典故,是为了突破其篇幅所限, 了柳词用典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表达蕴涵不尽之情意,还可以使表达更加含蓄蕴藉, 王先生在这篇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宋词用典始于柳 更加雅化。而词起于中唐之后,一直到宋初还不被 永,而不是传统说法上的始于苏轼”的观点,_1 人重视,一般的文人士大夫们即使喜欢它也还要 这一观点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在此基础上,笔者对 “遮遮掩掩”的,更没有人专力创作,因此谈不上什 《乐章集》中的用典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并试图 么用典。柳永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 就其用典对柳词的诗化与雅化方面的影响进行分 又是词史上的第一个专职作词者,词在他生命中的 析,以此就教于方家。 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柳永不仅把词当作抒发怀抱之 何谓“典故”?《现代汉语词典》谓:“诗文里引 物,甚至在其求取功名的路途上还一直用其作“敲 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从词典所下之定义可 门砖”,他在词中大量运用典故就是为了表达蕴涵 知,典故有引用古书中的故事的,通常称其为“事 不尽之情意,使词诗化、雅化,从而能使词登上大雅 典”;而引用词句的则称为“语典”。《文心雕龙・事 之堂,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 类》中“引乎成辞”的即为“语典”,“举乎人事”的就 一是“事典”。c ] H 、柳词用典的题材分布及作者用 收稿日期:2009—05—05 作者简介:陈登平(1970一),男,福建尤溪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三明学院2008年度的研究项目《柳永都市词艺术特征研究》(项目编号为:A0817/Q)的阶段性成果。 76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6卷 典时的心态 一作者原来流连青楼问的“狂荡”已经被消磨殆尽,取 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所以作品的意境更加 岛远, 部《乐章集》有216首词。关于柳永《乐章 情意更加深刻,更多了对人生命运等的理性思考,因 此,这类作品虽然应歌的成分少了,抒情与案头的成 分却多了。在用典方面主要是引用和化用前代诗人 的诗句,用典就更加刻意。用典密度虽比妓情词略 集》词作的数量有212首、213首等不同说法,笔者 根据薛瑞生校注的《乐章集》,经过多次统计,认为 应为216首。《乐章集》中有的词作用典很多,最多 的单首达12处;有的词作用典比较少,甚至没有用 少,或者说与妓情词相当,但作品在风格上却更加 典。笔者以为有必要对柳永的所有词作进行题材分 类,以期了解用典在柳词各题材中的分布状况及作 者用典时的心态。但对其每一首作品进行很精确的 题材定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只能对每首词作 的主要题材倾向,依据学界通常的对其作品的题材 分类法进行分类。据此,我们可以比较简单地把全 部柳词按题材大约分为四类:妓情词、羁旅行役、都 市、咏物(包括咏史与咏怀)。同时对用典在柳词各 题材中的分布情况作了详尽的统计。 为了便于分 析,先列一个简单的表格如下: 上列表格可以粗略地看出柳词各题材用典的分 布情况,但是我们还须对其用典的题材分布的具体 情况及用典时的心态进行分析: 所谓“妓情词”,是指作者流连青楼间应妓女们 的要求而作的词作。这类词作在内容上主要是写妓 女们的容貌技艺,或者是写作者与妓女们之间的关 系。“妓情词”这类作品的创作多数是现场的应歌 而作,听众主体也不是那些“高雅”的封建士大夫, 故其作品内容比较通俗,甚至是低俗,这一点我们无 须讳言。从对这类作品的用典实际来看,绝大多数 妓情词是运用了典故的,而且数量不少,其中《合欢 带・身材儿早是妖娆》与《长相思・画鼓喧街》至少 分别运用了7个典故。究其原因,因为他是个文人, 对历史上的故实与诗人诗句很了解,运用起来也得 心应手。正因为这类作品的创作多数是应歌妓们的 要求而进行现场创作的,即应歌的,所以其中典故的 运用必然不可能是刻意为之,只能是顺手拈来。 所谓“羁旅行役词”,是指作者在各地拜谒游历 和在各地任地方官辗转往来时期创作的词作。这类 词作内容上主要是抒发羁旅困苦和思念帝都与佳人 的。在羁旅的苍茫背景中抒发刻骨的相思之情和身 世之感,气势沉雄,情景交炼。经过大半生的磨难, “雅化”,他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意境 高远博大,在内容上除抒发羁旅情外,也表达了对佳 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从用典故的角度看,作者至少运 用了四个典故。另一首被称为其代表作品的《雨霖 铃・寒蝉凄切》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表达了与 佳人离别之苦,也运用了三个典故。 所谓“都市词”,指的是柳词中与描写都市有关 的题材的作品,当中包括描写都市风貌与 令风情, 歌颂帝王与地方官政绩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描写 都市风貌与节令风情的,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当时太 平盛世下都市的美丽风景,甚至可以从中看出作者 对他所处时代的无比热爱。而对地方长官歌颂的词 作,在结构上,作者一般先是大量地描写当地都市的 风貌,接着用一片“雍容和乐”的景象,来显示地方 长官的政绩, 后用祝他高升的词句来收尾。典型 的例子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和《一寸金・井络天 开》,前者运用典故虽仅三四个,但写得很有气势; 后者典故用得更多,至少七个。至于进献给皇帝的 词作,并没有专门的名称,但笔者以为既然是歌颂帝 王的,就可以称之为“颂圣词”。据笔者分析,《乐章 集》中的“颂圣词”有以下8首——《送征衣・过韶 阳》、《玉楼春・昭华夜醮连清曙》、《玉楼春・凤楼 郁郁呈嘉瑞》、《玉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玉楼 春・星闱上笏金章贵》、《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 曙》、《永遇乐・薰风解愠》、《醉蓬莱・渐亭皋叶 下》,这8首很明确是进献给皇帝的。《巫山一段 云》组词五首,有认为是“游仙词”的,但薛瑞生认为 是写给宋真宗皇帝的,这里仅从薛说,L. ̄JT5 。如此就 至少有十三首词作属于“颂圣词”。通过分析统计, 我们发现这13首进献给皇帝的词作用典至少76 处,平均每首5.8处。作者在这类作品里大量用典, 且用赋的笔法,极尽夸张地歌颂帝王的伟业,以此展 示他的博学多才,从而希望博取皇帝的欢心,以获取 一官半职。总之,柳永的这类词作,特别是进献给帝 王的词作,既不能像妓情词那样写得通俗或者低浴; 第6期 陈登平 柳永词的用典及其涛化倾向 77 也不能似羁旅行役词那样多抒情成分,而要写得雍 容华贵。在这类词作里作者用典的比例很高,有的 词作几乎句句用典,其用典的刻意程度由此可见一 斑。单首用典最多的是《永遇乐・薰风解愠》,无不 用典的,最少的亦有一处。 所谓“咏物词”,指的是借歌咏某事物或某历史 事件,从而抒发作者内心志向的词作。柳永的咏物 词历来不被人重视,虽然《乐章集》的第一首《黄莺 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即是咏物词,但其咏物词数 量少,意境也不够鲜明,因此这类词作在《乐章集》 里并不突出。但既为咏物词,自然多所寄托,用典也 就比较多。 综上所述,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柳词各题材用 典最为绵密的是都市题材,平均用典密度是其妓情 词和羁旅行役词用典密度的两倍多,尤以其颂圣词 为最;从其创作时用典的心态角度看,柳永写妓情词 用典最为随意,而其它题材用典相对来说就更加刻 意,尤其是其都市题材的作品。 二、柳词用典的特点 (一)用典丰赡。涵盖面广 《乐章集》所运用之典故,从数量上说共有六百 多处,平均每首词作几乎达到3处,数量多仅是用典 丰富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典故所涉及的内 容包括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代民风民俗、古代 名人语句等等,非常丰富,涵盖面广。 1、用典丰赡 首先,从柳词所用典故涉及的历史故事来看,既 有历史传说中的故事,也有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如 “璇枢电绕,华渚虹流”、“瑶图缵庆,玉叶腾芳” (《送征衣・过韶阳》),这两个典故都跟黄帝有关, 是历史上的传说。而关于屈原、宋玉、夫差、范蠡、汉 武帝等人的典故,都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但柳词 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还有许多,比如关于 苏武牧羊故事的“尽分付征鸿”(《雪梅香・景萧 索》),关于诸葛亮的“高掩武侯勋业”(《一寸金・ 井络天开》);关于陶渊明孟浩然的“待宴赏重阳,恁 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受恩深・雅致装庭 宇》);关于王昌龄的“任旗亭、斗酒十千”(《看花回 ・玉城金阶舞舜干》)等等。 其次,柳词用典涉及众多神话故事。柳词所用 之典中第一个重要的神话人物是西王母,如“飞琼 伴侣”(《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阆风歧路连 银阙”(《玉楼春・阆风歧路连银阙》)、“清旦朝金 母”(《巫山一段云・清旦朝金母》)、“金母忍将轻 摘”(《巫山一段云・阆苑年华永》)等句就与西王母 有关。此外,还有萧史与弄玉飞升故事、麻姑仙女故 事、茅家三道仙故事等等。 再次,柳词用典涉及许多古代的民风民俗。 (1)离别风俗:柳词中关于离别风俗典故有两类,一 是离别时女方剪发相赠的风俗,“剪香云为约”(《尾 犯・夜雨滴空阶》),这一典故在柳词中至少出现五 次;二是折柳赠别的习俗,“参差烟柳灞陵桥”(《少 年游・参差烟柳灞陵桥》)。(2)女子成年笄发习 俗。柳词中这类典故主要是用来表示歌妓的年龄, 如“年纪方当笄岁”(《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才过笄年”(《迷仙引・才过笄年》)、“楚腰纤细正 笄年”(《促拍满路花・香靥融春雪》)等。(3)禊饮 习俗。古时于水边灌濯以驱邪的祭祀活动,祭祀后 的宴筵就称为“禊饮”,“禊饮筵开”(《笛家弄・花 发西园》)、“修禊饮”(《如鱼水・轻霭浮空》)“歌祓 楔,声声皆楚调”(《小镇西犯・水乡初禁火》)等。 (4)寒食禁火习俗。如“寒食初头春有味”(《木兰 花・柳枝》)、“水乡初禁火”(《小镇西犯・水乡初 禁火》)。(5)重阳登高习俗。如“正是登高时节” (《应天长・残蝉渐绝》)等。(6)利市。所谓“利 市”,为粤俗以钱物赠人的行为,广东至今仍有此 俗,此典在《乐章集》里虽仅出现一次,即“胜与我儿 利市”(《长寿乐・尤红 翠》),但柳词用典所反映 民风的丰富性由此可见。 第四,柳词中化用或引用古代名人语句的现象 非常普遍,这些语句即为语典。前引“动悲秋情绪, 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景萧索》)化用宋玉《九 辩》中之首句“悲哉秋之为气也”;“人面桃花”(《满 朝欢・花隔铜壶》)用的是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 “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句;“连云复道凌飞观”(《倾 杯乐・禁漏花深》)用的就是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句子“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巧笑依然”(《长相思 ・画鼓喧街》)中“巧笑”二字取《诗经・卫风・硕 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的头二字。 2、涵盖面广 (1)从柳词所用典故涉及的时代及其人物上 说,几乎包括了柳永之前的所有时代,上及远古及春 秋战国时代,下至唐代,各典故涉及柳永之前的众多 78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6卷 名人,涵盖面非常广。远古时代传说中的黄帝首先 被柳永提及,如前文所举的“璇枢电绕,华渚虹流”、 “瑶图缵庆,玉叶腾芳”(《送征衣・过韶阳》),这两 个典故。春秋战国时代涉及的人物很多,如“夫差 旧国”“范蠡扁舟”(《双声子・晚天萧索》)中的夫 差、范蠡,“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卜算子・江 枫渐老》)中的屈原外,宋玉便是柳永在词作中经常 “南浦”一典就直接用屈原、江淹的诗句,屈原《九歌 ・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 赋》则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鸳瓦”一典出自 《三国志・周宣传》,而自居易《长恨歌》则直说“鸳 鸯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元稹《茅舍》亦云 “旗亭红粉泥,佛庙青鸳瓦”;“罗袜生尘”(《荔枝香 ・甚处寻芳赏翠》)用的是曹植《洛神赋》“凌波微 提及的人物,如“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雪 梅香・景萧索》)、“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 山”(《戚氏・晚秋天》)、“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 善词赋”(《击梧桐・香靥深深》)、“晚景萧疏,堪动 宋玉悲凉”(《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等等。柳词 中的典故涉及汉代也非常多,如涉及汉武帝“花隔 铜壶,露唏金掌”(《满朝欢・花隔铜壶》)、“长门深 锁悄悄”(《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阿娇金屋” (《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涉及汉景帝的“九 岁国储新上计”(《玉楼春・星闱上笏金章贵》),还 有涉及赵飞燕的“却道昭阳飞燕”(《斗百花・飒飒 霜飘鸳瓦》)“舞燕歌云”(《两同心・嫩脸修蛾》) “掌上飞燕”(《凤归云・恋帝里》)等等。关于唐代 的典故亦不少,如“乍人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 板”就是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章台柳”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就是关于唐代诗人 韩摺的典故,“人面桃花”(《满朝欢・花隔铜壶》) 即是唐代诗人崔护的典故等等,不胜枚举。 (2)从柳词所用典故涉及的作品来说,有《诗 经》、《楚辞》、《国语》、《尚书》、《史记》、《汉书》、 《世说新语》、《旧唐书》等各类书籍,无法一一列举。 从以上柳词所用典故内容和涵盖面来看,柳永 确实是博学多才,所以他那种“定然魁甲登高第” (《长寿乐・尤红 翠》)的自信与自负还是有一定 道理的。 (二)用典贴切,通俗易懂 宋代张炎在《词源》卷下“用事”条中说:“词用 事最难,要体认著题,融化不涩”, 而柳词之用典的 成功之处在于能很贴切地使用,并不是生搬硬套,而 且所运用之典故基本上是比较通俗和容易理解的, 比如“飞琼伴侣”、“昭阳飞燕”、“章台柳”、“绝缨掷 果”、“人面桃花”、“玉山倾”等,这些典故都是在民 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这是事典;至于语典方面, 所引用或化用的大多是屈原、汀淹、自居易、曹植、柳 恽等非常著名的文人所写的闻 于世的语句。比如 步,罗袜生尘”的句子;“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两 句(《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就化用柳恽的《捣衣 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的句子等等。这 些典故因出自名家之手,普及性高,因此通俗易懂, 作者的善用典故由此可见,作者的善用典故,使其词 在具有通俗这一特点的同时,还具有了一定“雅”的 气质。 (三)单调重复。美中不足 作者用典亦有明显不足,即所用之典有很多重 复,变化不足。比如“朝云暮雨”就多次变化着用: “顿乖雨迹云踪”(《雪梅香・景萧索》)、“怯雨羞 云”(《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不成雨暮与云 朝”(《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翻成雨恨云愁” (《曲玉管・陇首云飞》)、“狂杀云踪并雨迹”(《玉 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免教人见妾、朝云暮 雨”(《迷仙引・才过笄年》)、“愁云恨雨两牵萦”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等十五处。其它典 故的运用重复也比较多,如“玉山”、“凤辇”、“凤 池”“宋玉”等,重复最多的是进献给皇帝的那些词 作,如“鳌扦”就至少用了两次,“鹌鹭”至少用三次, “南山”也至少用了三次,“凤辇”也至少用了三次, 这种重复自然给人一种单调和词语贫乏的感觉,不 过,柳永还是在单调中求变化,常重复之典在词语的 表达上并不完全一致,如把“凤辇”改成“宝辇”等。 但是这样的毛病毕竟不是主流,只能说柳词用典有 些美中不足罢了。 三、用典——柳词诗化、雅化的必 然途径 欧阳修在其《归田录》卷二中说:“钱思公虽生 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 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 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虽说的是钱思公好读 书的事情,但从他读书方式里比较看,小辞则最为低 第6期 陈登平 柳永同的用典及其涛化倾向 79 下。故词在宋代,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实际上是 “小道”、“末技”,不能与诗文享有同等地位,难登大 雅之堂,作词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业余的 创作甚至是一种游戏。词之被称为“诗余”,正是如 此。但实际上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主要不是用来表 达自己的志向,而佐歌宥欢才是其主要任务,因此音 乐性应该是其首要性质。柳永是专职填词作家,他 在填词的时候必须按照词作的标准进行创作,即首 先必须协音律,让自己的词作好听是第一要务,其次 才考虑内容。古今论者也都以为柳词是当行本色、 协音律的,那么柳永为什么要让其词具有诗化倾向, 特别是用典在其词诗化道路一Jc_起什么作用呢? l、“用世之志”是柳词具有诗化倾向的根本原 因 柳词的用世之志,指的就是其“言志”倾向,常 言谓“诗庄词媚”、“诗以言志”,柳永在很多词作中 却抒发了其“用世之志”。柳永仕途多舛,又自视甚 高,“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尤红 翠》)是 他自负的宣言,为此,仕途不顺的他就在他词作中表 现出他的“志向”来,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他的那首 《鹤冲天・黄金榜上》,本词就是他科举失意后的作 品,词中充满激愤之语,如“偶失龙头望”、“未遂风 云便”、“争不恣狂荡”等,充分抒发了作者未被统治 者重视,落榜不第的不满与愤怒之情。如果撇开词 的外在形式不说,单从内容上看,谁敢说它不就是一 首诗呢?他的那些进献给地方官和皇帝的词作,不 也是充分表达了他的“用世之志”吗?叶嘉莹先生 主编的《柳永词新释辑评》由姚守梅先生撰写的《前 言》里就鲜明地指出“用世之志”对柳词“诗化”倾向 的影响:“柳永词在向主体的内心世界掘进,抒情言 ‘志’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外部的大千世界,表 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出 了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藩篱,使一向由诗来表现的 题材、内容进入了词的‘势力范围 ’。1612 2、用典是柳词诗化与雅化倾向的必然途径 柳永要把词作为他进仕的“敲门砖”,要一抒怀 抱,不仅内容上不能像他的妓情词那样通俗或低俗, 而且在艺术表现的手段上也必须类似于诗歌的创 作,而用典就是词诗化与雅化倾向的必然途径。我 们且看《送征衣・过韶阳》: 过韶阳。璇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 罄寰宇、荐殊祥。吾皇。诞弥月,瑶图缵庆,玉叶腾 芳。并景贶、三灵眷祜,挺英哲、掩前王 遇年年、嘉 节清和,颁率土称觞。无问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 航。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鸸行。望上国,山呼 鳌拧,遥蒸炉香。竞就日、瞻云献寿,指南山、等无 疆。愿巍巍、宝历鸿基,齐天地遥长。 这首词是庆贺仁宗生日的,因为是进献给帝王, 主题又是庆祝皇帝生日的,柳永深知这样的词作该 如何写。在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的祥和主 要来自帝王的英明,所以柳永在词中直接对皇帝进 行歌颂,词人连用古代圣人黄帝、少吴、后稷三个典 故来比喻仁宗,意味仁宗跟古代这些圣人一样是个 圣明的君主。不仅如此,帝王还受到“并景贶、三灵 眷祜”,称赞上天格外赐福,使皇帝得到天、地、人三 界神灵的护佑,帝王的圣明已经超越了前代君主。 这是一首典型的应制词,全词至少用了八个典故,描 写的场面非常宏大,典故的大量运用使得词作显得 雍容典雅。柳永进献给帝王的其它词作也与这首词 相类,在艺术手段上多典故运用,辞藻异常华丽。这 样的应制之作,柳永的用功很深,典故也是刻意为 之,从内容上来说纯粹是歌功颂德的,并没有太多的 可取之处,但却很符合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口味,能够 得到他们的认可,从而使自己在仕途上得到他们的 帮助。姚守梅先生论及柳词“诗化”倾向的一个方 面表现就是“极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所谓 “极善于融化前人诗句人词”,实际上指的就是运用 语典。虽然姚先生没有论及事典,但用典对柳词 “诗化”倾向的影响自不待言。 3、用典与柳永创作的艺术自觉 用典之于柳永,是艺术创作上的一种自觉,这种 自觉体现在他“喜欢”在词作中用典,这种艺术创作 上的自觉来自于他的创新意识。 柳永作为专职词人,作“词”应该是他生命中最 为重要的事情,他清楚地知道,把词写得最好,让读 者喜欢是自己的本分。与此同时,他个人这种用典 于词的“喜欢”以及贴切地用典,亦是以对古代典故 的熟知作为前提条件,而这种“喜欢”既可表现出他 的博学多才与用世之志;出表现了他对语言善于驾 驭的能力与智慧。心态上的这种“喜欢”,反映在艺 术创作上就是一种自觉。 (下转第90页) 90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销16卷 [J].上海翻译,2006(3). [11] 张育泉.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特色词语[J .语言 文字应用,2008(3). [13] 朱天文.美国新闻期刊中汉英翻译采用的策略和方 法[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14] 中国网.翻译[EB/OL].http://www.china.corn.cn/ education/zhuanti/fanyi/node70225 1 8.htm [12] 赵启正.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J]. 对外大传播,2008(12). (上接第79页) 柳永之成为宋词用典第一人,自然离不开他的 创新意识。曾大兴先生在论述柳永的创新意识时这 样说:“更应该感谢包孕一切、创造一切的大自然, 为人类孕育了这样一位敏捷、智慧、富于创新精神的 天才人物。这一点,是我们考察柳永成功的诸多因 素时尤其不能忽视的。”[7112 柳永之前诗文中的大 量用典,是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喜爱的表现手法故并 不新鲜,而在词作中大量用典就必须大胆突破词创 作中陈旧的观念及陈陈相因的表现手法。当然,柳 永的创新意识并不仅仅表现在用典这一方面,其它 诸如对内容、语言、慢词体制的创立等方面亦多所表 现。 总之,柳永虽没有刻意让自己的词染上“诗”的 气息,但“在客观上,他成了为词向诗的领域开疆拓 土的第一人,成了北宋以‘诗化’来革新传统文人词 的第一人”。 词,这一原本备受文人士大夫鄙薄的 文学样式电就逐渐得到广泛认可。特别需要指出的 是柳词用典具有开创意义,使用典成为词创作的手 法之一,成为词“诗化”与“雅化”的途径。词的“诗 化”与“雅化”提升了词体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地 位,苏轼的“以诗为词”正是在柳永所开创的基础上 继续开拓词的创作领域与表现手法的体现。我们是 否可以这样说,宋词的诗化,柳永肇其始,而苏轼扬 其波,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词”才逐渐被文人 认可而登上“大雅”之堂,并传承至今。 注释 ( 据王先生的统计,柳永《乐章集》用典情况是:事典,词 50首,典75处;语典,词l8首,典22处,但笔者对王先 生所统计的结果有不同看法,并对《乐章集》中的用典 情况进行了重新统计,详见后文。 ②对典故的解释参考:薛瑞生校注.乐章集[M].北京:中 华书局,1994.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 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5. 参考文献 [1] 王辉斌.柳永《乐章集》用典说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 报,2003(1). [2]韩泉欣直解.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3] 薛瑞生校注.乐章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 张炎.词源[M].//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一册).北京: 中华书局,2005. [5]李伟国点校.归田录(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6]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M].北京: 中国书店,2005. [7]曾大兴.柳永的文学贡献及其成功之秘[J].广州大学 学报,20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