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要记住大量的文本、数据、符号、图像等知识。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记忆,特别是科学的记忆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材工\"。因此,掌握科学记忆法,并灵活地、举一反三地运用在学习之中,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现谈谈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有效记忆的习惯。
小学科学课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到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需要记忆、背诵的概念、数据、公式、符号、图像等很多。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法。
一、掌握科学记忆方法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大凡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有所建树的人,大都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可以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做保证是很难的。跨进21 世纪,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快、更多、更有效地学习以掌握各类知识。人们对时间、对知识的渴求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迫切过。时间就是金钱!知识就是金钱!在今天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知识或技能,谁就会成为新世纪社会的排头兵!而缩短学习时间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培养良好的记忆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二、人类的记忆规律
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隔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特性。学
得的知识信息如不抓紧复习,在一天后就只剩下原来的30% 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我们知道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诸如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与情感、做过的动作等,都可能保存于头脑中。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四个过程。从记忆保持的时间角度来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主体的参与角度来看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记忆力则是记忆的能力,即能够记住事物形象或事情经过的能力。
科学研究证实,人的记忆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平常被挖掘的仅占10% 左右,可见还有90% 的记忆发挥空间。人们一谈到记忆规律就会想到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艾宾浩斯(1850-1909)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1885 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艾宾浩斯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验,并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因此根据记忆规律,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久记忆,多、快、好、省地学好科学。
三、科学课中良好的记忆习惯
1、及时记忆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快速记住所学的科学知识,就要及时复习记忆。它至少分三个阶段:一是学习新课的课堂,边学边要求学生记忆,一堂课学
完后再集中记忆;二是第当周再复习记忆;三是一月左右再复习记忆。一般说来,经过了这三个阶段,差不多就能记忆所有的知识了。
2、“多通道”记忆的习惯。即有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眼、耳、口、脑、手等多种器官,做到边看(图、书等)、边听(录音)、边跟着读,同时用脑记、用手写,这样进行多器官的协同练习之后,就会对所学材料产生深刻的印象,大大地提高记忆效果。
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礼记·学记篇》中说:“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没有不经过五官活动的,五官不参加学习活动就学不好。研究证明,利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活动比用单一感觉器官,其记忆效果好得多。一般地说,记忆的信息中80% 以上的是通过视觉记住,10% 以上的是通过听觉记住的,视、听结合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根据这个原理,学习应尽可能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记忆效率,最好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可以这样表述:
眼看——看仔细
耳听——听清楚
口读——读准确
手写——写正确
心记——记牢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